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我惊讶的是:这位抗击契丹的英雄李守贞,居然也多次派人“间道赍蜡丸结契丹”,派人带着蜡丸密信,从小道抄近路,去联络契丹!这意图就是继续走石敬瑭曾经走过的路,走杨光远、赵德钧、赵延寿、杜重威走了多年没有走通的路。他以为他或许能走通。李守贞的逻辑是:后汉是反契丹的;而我李守贞是可以反后汉的;我应该就是“石敬瑭第二”的最佳人选。

但让后汉幸运的是,李守贞的蜡丸密信“屡为边吏所获”,多次被边防哨所所缴获,他根本就没有送出去。

按照儒学理念,李守贞这类做法除了犯了政治上的“叛逆”之罪外,还属于伦理意义上坏了“夷夏之防”,深入一点分析,更属于哲学上的“不知天命”。

有一个河南浚仪人,名赵修己,史称此人“素善术数”,懂《周易》象术星命之道。李守贞守滑州时,赵修己做司户参军,管理户籍民政。他一直跟着李守贞到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此人读圣贤书,对天道、天命,有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贞的勃勃野心,于是很诚恳地劝谏道:“天时、天命都不对,公不要轻举妄动!”

这是源于儒学深邃智慧的一种批评——要人臣“当位”,不要“越位”去做不可能的流血试验,由此而制止可能的灾殃。

他前后恳切劝谏多次,但李守贞听不进去。于是赵修己“称疾归乡里”。自称有病,还乡,不陪无道者继续沉沦。赵修己的举动符合儒学价值观。儒学认为,对于无道君王,可以有三次劝谏,如三谏不从,则可“卷而怀之”,隐退藏身,明哲保身,不再贡献智慧,也不再愚蠢地和无道之君玉石俱焚。赵修己虽然不一定是儒学中人,但他的这种做法是可以被儒学认同、支持、欣赏的。五代时期,具有赵修己这样明智思考的读书人,寥寥无几。

李守贞部下另有一个与赵修己全然不同的人,此人是个和尚,名总伦。史称此人“以术媚守贞”,以流行方术媚惑李守贞。他讨好李守贞的拿手好戏就是坚定地告诉李守贞——“你必为天子!”

“九五之尊”,这个巨大的诱惑又来了!

史称“守贞信之”。

为了验证“必为天子”是不是真的,李守贞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难题作测试。有一次,他与将佐聚会饮酒,然后指着墙上一幅《舐掌虎图》,画面上是一只老虎在舔舐自己的虎爪。

李守贞操起一张弯弓,箭在弦上,说:“我如果有非常之福,当中其舌。”

众人看时,但见他挽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发射中那大虫的舌头!

在左右的祝贺声中,李守贞更加得意、自负。

另一位叛军首领赵思绾,又从长安给李守贞送来了表章和御衣,表示愿意接受他的调遣,并有劝进之意。李守贞大喜,自谓此乃“天人协契”,上天与本人协调默契,要推我为天子啦。于是先自称“秦王”——按照“帝、王、公、侯”之排序,“王”,再往前进一格,就是天子啦!于是,李守贞派遣他的骁将王继勋据守潼关,任命赵思绾为晋昌节度使,公开造反。

但是李守贞这一次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克星郭威。





太师冯道老谋深算


郭威受隐帝命出讨叛军之前,向太师冯道问策。

冯道这时候做着闲职太师,不参与朝政,正在家里养病。郭威到他府上去拜谒。冯道一开始不愿意贡献智慧,说不敢议论国家大事。郭威很诚恳地请求他给一个意见。他知道这位老人有“事当务实”的议论,做事特别“务实”。而这一次平定三镇,不是个简单活儿,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掉坑里。

冯道看郭威确有心求教,就对他说:“相公也知道一些赌博的道理吧?”

郭威年轻时常跟人玩赌博游戏,多次因为赌博闹事,被人抓起来。这事成为郭威“微时”的糗事。冯道这么说,他疑心是这老家伙在讥讽自己,不禁勃然变色,但又不好发作,就忍着不说话,听他下文。

冯道很从容地接着说:“侍中这一次西去,也就是一次赌博。赌博这个事,财多、气豪,就容易获胜;财少、心怯,就容易赌输。李守贞在后晋时,多年带领禁军,自以为军中人情都能归附于他,所以才敢于谋反。现在,侍中如果真能不吝惜官钱,广施恩爱,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让军心许给国家,而不许给叛人,则李守贞那点事,就不值得忧虑了。”

冯道确实老谋深算,一番话击中了李守贞的命门。冯道的意思是:李守贞自认是老将,将士们都对他心服口服,实际上不过是轻财养士而已。郭威要在这方面胜过李守贞,让将士们感到跟着郭威比跟着李守贞更有前途,才有“赌博”取胜的希望,因为将士们想要的无非就是钱财银两。将士们受赏,李守贞的人就会归附郭威,他所仗恃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侍中”是一个散职,不是正式官职,一般用于荣誉性的加官。但无论文武,有了“侍中”称号往往可以直接进入禁中与皇帝对话,当面接受皇帝派遣,事实上比宰相更亲近帝王。秦汉以来,像“太尉”“太师”一样,这个职称一直被当作对一等一权势人物的尊称。

郭威听后茅塞顿开,对冯道说:“在下恭敬受教啦!”

郭威所带领的将士,很多都是李守贞过去的老部下。但他抚养士卒,与之同甘共苦,将士小有功就赏赐,略有伤就慰问。士夫无论贤良与否,只要有意见来陈述,郭威一律息心下气,温和地接受接待,即使有违忤,他也不怒,有小的过错也不指责,史称“由是将卒咸归心于威”,从此以后麾下的将士兵卒都倾心拥戴郭威大将军。





围河中“以逸待劳”


在如何平定三镇的战略规划中,郭威也虚心听从了部下的意见:不去分头征讨,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先灭李守贞,所谓擒贼擒王。既然叛军都愿意听从李守贞调度,那么就从李守贞开始。剿灭李守贞,其他诸藩,自然就会分崩离析。于是郭威与诸将弃赵思绾、王景崇于不顾,直接来攻河中李守贞。

开始,李守贞还以为郭威所部很多都是自己训练过的老部下,受过他的恩惠。这些士兵自从转为禁军之后,苦于军法的严格,又一向骄横,等到了河中,想起老首长李守贞,就会前来叩门奉迎他为新君——这些年来,迎立新君的故实太多了!若干年前,李从厚讨伐李从珂,将士们大多都是李从珂的部下,还不是到了凤翔城下,都倒戈投入了李从珂的部队?更加上射虎舌之“吉兆”、僧总伦之“吉言”、赵思绾之“吉裳”,都在鼓舞他的“异志”,所以他认为九五之尊甚至“可以坐而待之”。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士兵们在郭威那里得到厚恩,都忘了李守贞的旧恩。当郭威的大军集合于城下,挥舞军旗、擂动战鼓,踊跃呼喊,诟骂不绝时,李守贞在城上看到不禁一惊,同时感到了无比沮丧。

郭威麾下诸将都想赶快攻城。但郭威看过河中大城的形势后,做了一个出色的战役决断。

他发表了一通长篇议论:“李守贞是前朝宿将,此人勇猛善斗,慷慨好施,曾屡立战功。与他直接拼杀,损失会很大。况河中大城面临黄河,楼碟完好,墙体坚固,这可不能轻视。他是凭借高城而战,我们是仰面进攻。硬要攻城,就跟领着将士们去赴汤蹈火一样!我哪能那么干!勇气盛衰有时,进攻缓急有道,时机有可有否,办事有后有先。不如先设‘长围’守之。必要使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我等只须洗磨兵器,牧放战马,坐享食量,温饱有余。等城中没粮了,公私钱财全都枯竭,然后我等推进云梯冲车,逼近他们,飞传羽檄,招降他们。他们的将士,脱身逃死,就是父子也难互相保护,何况在‘长围’中必成乌合之众!至于其他藩镇的叛军,赵思绾、王景崇之辈,只要分兵羁縻,牵制住他,不使来援即可。这一场大战,不值得忧虑。”

“长围”,就是长连城。这个活儿,当初张敬达围石敬瑭玩过,没有成功;李守贞围杨光远玩过,最终围死了杨光远。现在轮到郭威来围李守贞了。

郭威开始征发各州的民夫,人数多时达到二万多人。沿河中大城之外,远远地挖长沟,筑连城,列队把河中团团围住。此举,等于在河中城外,又建起一座外城。郭威的部队按照要塞驻守,分别把守各个营门,但其实都是机动部队。

郭威又对诸将说:“李守贞过去怕高祖(指刘知远),所以不敢奓刺嚣张;但他认为我等从太原崛起,事功似不显赫,心底里有轻视我等之心,所以现在趁着天子年少(指隐帝刘承祐),敢于反叛。我等正该静以制之。”

于是将军旗、战鼓收起来,只沿黄河设置相当于烽火台的“火铺”传递军情,连绵几十里;又派出步卒轮番守护;还派出水军船只停泊于岸边,敌人有偷偷往来的,都被抓获。史称“守贞如坐网中矣”。

相持一个阶段后,李守贞预感形势不妙。

他再一次派出了“蜡丸使者”前往周边邦国求援。郭威捕获的“蜡丸使者”先后多人,有派往蜀国的,也有派往南唐的,更有派往契丹的。李守贞根本出不去。但李守贞给夏州的蜡丸,李彝殷收到了。刘知远之后,李彝殷已经弄不清中原的子午卯酉,他不知道谁是真命天子。就准备支援李守贞,万一李守贞是个真命天子呢?但他派出大军到达陕北时,听说郭威围了城,知道李守贞前途已矣,于是撤退,返回了夏州。李守贞没有请来一处援兵。河中,已经成为孤军,如同围棋中的孤子,只能等待最后被剔除的命运。

郭威这一张大网密密麻麻,事后考察,此役深得兵法“以逸待劳”之神髓。若干年后,赵匡胤征北汉,围太原,也用了“长连城”的办法。





整军纪威震士卒


长话短说,由秋至冬,由冬至春,半年多过去了。河中城里粮草就要吃光了,饿殍越来越多。李守贞日日忧形于色,召来僧人总伦质问他怎么回事:你不是说我“必为天子”吗?有这样当天子的吗?

总伦道:“大王当为天子,人不能夺。但大王所在之地有此一难。等到灾难消磨殆尽,哪怕只剩下大王一人一骑,那时候乃是大王鹊起之时也。”

李守贞想想,还认为他说的对。史上做天子的,哪个不先受一些磨难?

开春的时候,一天夜里,李守贞派遣部将王继勋挑选了能吃饱的精兵千余人,循黄河往南来袭击郭威大营。

找一僻静处过河后,王继勋在郭威这边的大堤上挖坑当作阶梯,攀援而上,进入了营栅,一边放起火来,并大声呼叫。郭威军营里一时有些慌乱,不知所措。但主将刘词神色自若,下命令道:“这都是小小盗贼,不值得惊慌。”

刘词从容率众反击来寇。王继勋战不利,只得退逃。死亡七百余人。王继勋受重伤,算是捡了一条命,逃回城中。

郭威来到这里巡视,刘词出迎,在马前请罪。

郭威给他重赏道:“我所担忧的就是这件事。没有兄台与河中来寇如此健斗,几乎就要被他们嗤笑。但河中寇贼的本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郭威调查此事,“长围”如此严密,为何李守贞能派人偷袭上岸?后来知道,原来是河中先派出人来到村里卖酒给郭威的巡逻兵,有的还赊欠,不要钱白给。结果大营的巡逻兵很多人喝醉,所以王继勋偷营成功。

郭威据此下令:“诸君将士不是犒赏宴饮,不准私下喝酒!”

令下,郭威的一员爱将,早上起来就喝了点酒。

郭威闻听大怒道:“你在我帐下,居然带头犯军令!”立刻将其斩首示众。

这种杀伐手段,看似简单,但在五代藩帅中是很少见的。那时的藩帅,自大唐安史乱后,固然可以挟制皇权,但藩镇麾下将士,也往往挟制藩权。藩镇坐大,反而渐成“权反在下”之局面。彼时,不是藩镇怕君王,而是君王怕藩镇;更不是将帅怕藩镇,而是藩镇怕将帅;甚至不是士卒怕将帅,而是将帅怕士卒——每次打仗,都要事先厚赐士卒,否则就不干,就哗变,就拥戴新主。安史之后,拥戴新主案例屡见不鲜。所以,纵容士卒将帅,演成骄兵悍将之局面。郭威立威,严格执行军法军令,有刘知远的传统,但比刘知远更公正——刘知远是滥杀,郭威是按法诛杀。这是二人威权正当性的不同处。

郭威善待士卒,但执法也严,如此,对骄纵懒散的士卒有震慑作用。围困河中的将士知道在郭威手下干活儿,得有点严肃劲儿,这位大帅似乎与以往的藩镇大员不一样,稀里马哈似乎是混不过去的。

《旧五代史》记录一个“神迹”可以概见郭威在将士中的威望之高。

说郭威征讨李守贞时,大军驻扎河畔,郭威担心将士不守军纪,争着渡河,就在河边向将士训话。侍卫亲军搬来马扎,郭威还没有坐下,忽然有一大群乌鸦在头顶聒噪。郭威后退十几步,拿起弓箭来就射这一群乌鸦。还没有来得及射,发生了河岸崩塌的事故,一看,崩塌的地方就在郭威刚才待的地方——如果没有群鸦乱叫,他不后退十几步,就掉河里去啦!郭威一见,把弓箭扔掉,笑指着乌鸦说:“难道是老天爷让你们来惊动我吗?哈,如此,剿灭李守贞那就太容易啦!”史称有此事件,“三军欣然,各怀斗志矣”,围城大军很高兴主帅有天助,于是人人都有了与李守贞战斗到底的决心。





符夫人的美丽与冷艳


到了农历四月,河中城粮食将要吃光,百姓饿死的有一半还多。

李守贞看看援兵不至,又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集中起最后能吃一顿饱饭,算是“精兵”的五千多人,带着梯子和造桥器械,分五路进攻郭威大营西北角。

郭威几乎是看着李守贞率部进入预期战场的。他从容布阵,等到西北角守军与河中兵战斗展开后,郭威即刻派出部将从斜刺里拦击。似乎没有什么悬念,战斗也并不激烈。河中兵一战而溃——但已经来到“长围”里,逃到哪里都是郭威大营,于是五千人折了一半,所有的进攻器械也都丢弃,成了郭威的战利品。

又过了几天,已是炎热的夏五月。李守贞再次突围,又被打败。郭威还擒获了李守贞的将领多人。

最后,李守贞最信赖的大将王继勋等人,也率领一千多人前来投降。王继勋投降后,降兵开始不断向“长围”走来。

郭威趁李守贞部下人心离散之际,督率各军四面八方分了一百路来进攻河中。很快将河中外城攻克。

李守贞收余众退保子城。子城是大城之内的府署所在地,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城中城。

各将领要求急攻子城。郭威笑道:“鸟要是急了还会啄人呢,何况咱面对的是一支军队!等水干了捉鱼,何必这么性急!”

整个五代时期,郭威大概是最冷静理性的一位军人。李守贞在府署里困守了一周,郭威如果发狠,一鼓可下,但郭威就是不着急。他要的是尽量少的牺牲。

李守贞的最后时刻是,放火烧府衙,率妻子等人自焚而死。

郭威不忘记征召那位有远见的赵修己,任命他为翰林。

当初后晋大将符彦卿的女儿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当时有看相者说:“此女当为天下母。”李守贞听了就高兴:“我儿媳妇都能母仪天下,况我乎!”史称“反意遂决”。等到李守贞自焚时,李崇训先杀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等人,轮到要杀符夫人时,她藏在了帐幕后面,李崇训着急忙慌的没有找到她,与父亲等人自杀而死。

后来乱兵进入李崇训府邸,新寡的年轻少妇符夫人安坐堂上,一副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