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0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200亿美元。虽然这个投入远少于“盘古计划”,但是“曼哈顿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造原子弹,在很多相关方面的投入要少得多,因此实际上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投入并不少。
那么,德国如果要造出原子弹的话,其投入肯定不会比“曼哈顿工程”少多少,问题是,当时德国有这么多的经费吗?
“盘古计划”的总投入相当于帝国海军在27年时的全年军费预算,相当于帝国2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而德国在战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只有帝国的6成左右,在战争期间,德国本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而唐帝国本土就没有遭到过打击,显然,在战争期间,德国的生产能力肯定更低。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直是在为扞卫本土而战,而帝国的战场却在本土之外,相对而言,德国拼了命才坚持到了最后,而唐帝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基本上维持了国内的稳定。
特别是在22年到25年之间,德国几乎是完全依靠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略援助才坚持下来的,在此情况下,德国哪来的经费搞原子弹呢?就算战时的应急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研制成本,可问题是,经费仍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德国连足够的经费都没有,那还搞什么原子弹呢?
实际上,到了战后,德国也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研制核武器。在“施鼐兴计划”中,德国是获益最少的国家,主要是德国一直奉行大欧洲政策,而这与唐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相抵触的,除了在战后前两年里,唐帝国减免了部分德国拖欠的战争债务,并且为德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后唐帝国就没有继续为德国提供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援助。战后,德国的第一任务是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国内经济,同时还得扶持占领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部地区发展经济,还得援助由其扶持的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发展经济。在这么多的投入下,德国有能力研制原子弹吗?
可以从战后德国政府逐年公布的经济报告中看出,在战后的前五年里,德国的经济是相当紧张的,而且国内局势也一度紧张,当时德国甚至不得不通过继续拖欠战争债务来恢复国家经济,还差点因此而遭到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经济制裁。完全可以想像,德国政府在这个时候能够拿出多少钱来发展原子弹。
除了经费之外,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是用钚做的“内爆式”原子弹,而不是“枪式”结构的,这也与另外几个有核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可以说,德国是唯一在第一次试爆原子弹时就采用“内爆式”结构的国家。
相对而言,“内爆式”要复杂得多,就算有足够的钚元素,在技术方面为了保险起见,也不应该首先采用“内爆式”。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首先要保证的是原子弹的有无,而不是原子弹的结构有多先进,因此采用“枪式”结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虽然很多人认为,德国进行了大量前期研究,而且有着大量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在技术方面不成问题,可是当时德国要与唐帝国抗衡,首先要保证的绝对是有无问题,而不是先进性问题,那么,德国有何理由直接就用更复杂,更可能失败的“内爆式”结构呢?
根据这些判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唐帝国在美国遗失了一枚原子弹,就是代号“橙子”的那枚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通过秘密途径被美国政府送到了德国去。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将“拣”到的原子弹送给德国呢?
美国的动机并不理解,如果战后没有一个可以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国家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独霸全世界,而美国也很有可能被彻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统一的机会,这是对美国最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唐帝国竞争,那么唐帝国就不敢为所欲为,就会受到牵制,就算美国在战败后被分裂,那么也有再次统一的机会,拥有再次崛起的机会。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德国有与唐帝国竞争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经与唐帝国产生了矛盾,更拥有与唐帝国竞争的实力,因此,让德国获得与唐帝国竞争最基本的砝码——原子弹,是确保美国战后利益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些分析,甚至有人认为,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实际上就是唐帝国在美国遗失的“橙子”,德国人只对这枚原子弹做了修复,随后就进行了爆炸。当然,这个论点本身是有很多漏洞的,就算原子弹被美国拣到了,德国拿到了“橙子”,能够轻易的修复吗?从8500米高度投下的原子弹在砸到地面上的时候,恐怕已经完全变形了,内部结构也严重破坏,最多只能供德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参考,要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还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唐帝国是否在美国遗失过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是通过什么途径送到德国去的。这些也许并不重要,至少到现在为止,唐帝国,美国,德国三方都没有就此事公开任何政府的文件,也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件事。至于是否有一枚原子弹遗失在了美国,笔者在此也只是猜测与分析而已。

第二十三章 补救

罗云冲一直等到首相府发来回电之后才去休息,他没有立即命令准备下一次轰炸行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过的一切迹象都抹掉。当然,具体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实际上在他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情报部门的人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首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600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陆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55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速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首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的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速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的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的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首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首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的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薛希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罗云冲不要急着投出第三枚原子弹,如果紧跟着投下第三枚原子弹,那么将对帝国很不利,因为到时候,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的话,政治讹诈就将穿帮,结果是帝**队再继续奋战。可是,应该怎么才能够让政治讹诈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迫使美国投降?有一点是肯定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橄榄”必须要投下去,如果不用行动来证明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相信,帝国还有原子弹。
思考了数个小时,薛希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帝国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薛希岳发表了新的声明,表示美国如果投降,可以立即停止轰炸,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轰炸就将持续到底!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是普通的轰炸,还是核轰炸,可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核轰炸,因为帝国战略航空兵在这几天里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了。
表面上,薛希岳这道声明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会让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手里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只要不立即宣布投降,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声明发出后,薛希岳立即给罗云冲下达了一道命令,立即对美国进行核轰炸!
从这一系列的决策中就可以看出薛希岳的政治手腕,在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再来了一次轰炸,那么美国总统的抵抗意志就将被彻底的打垮,而且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唐帝国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原子弹,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橄榄”必须要炸响,如果再次出问题,那么唐帝国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但国际威信扫地,而且还将助长美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最后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地面战争。
罗云冲很清楚这一点,在收到了总统的命令后,他就亲自赶到了第1152中队驻扎的机场,如果不是明确规定高级将领不能随同轰炸机一起行动的话,罗云冲甚至想亲自驾驶轰炸机升空。在罗云冲到达机场之前,一批紧急赶来的科学家已经在机场检查当时帝国最后一枚原子弹了。
“橄榄”的设计与“橙子”完全一样,都是“内爆式”,而且其外部尺寸数据也基本上一样。科学家花了好几个小时进行检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橙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压计出了问题,而没有能够激发引爆装置,从而使爆炸失败。在得出了这一结论后,科学家对“橄榄”上的气压计进行了检查,跟随前来的工程师还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并联的气压计,只要有一个气压计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引爆原子弹。
“我们可以用生命担保!”工程师几乎就差拿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来发誓了,“这次绝不会出问题,如果炸不响,你可以枪毙我!”
罗云冲没有说什么,他可不会去枪毙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谁也不想出故障,工程师已经尽到了全力,出了问题,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
“我们晚上再做一次检查,准备用普通炸弹做几次投弹测试。”
“那么,能够保证明天一早让轰炸机出发吗?”罗云冲直接问了出来。
“完全可以,到时候我跟随轰炸机一起出发,由我来解除保险,并且在投弹前做最后一次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那好,我让人给你准备飞行服,明天你就跟轰炸机一起出发。”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当天晚上,工程师还将气压引爆系统安装到了几枚普通炸弹上,让轰炸机带着这些炸弹飞到古巴南部海域上空,进行了实弹投掷试验,投下的几枚炸弹都成功在空中被引爆。
罗云冲一直就守在机场,他甚至让参谋把指挥中心转移到了这里来,他这次要亲眼看着轰炸机起飞,并且等待轰炸机发回成功的报告。
气象侦察机在凌晨三点半就出发了,仍然是各有两架飞往费城,波茨菲尔德,以及克利夫兰。轰炸顺序仍然没有改变,而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天亮后,也就是气象侦察机发回了报告之后再出发,以保证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的检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来的时候,运载着“橄榄”的轰炸机滑上了跑道,侦察机已经发回了消息,费城上空天气良好,虽然有可能会在上午变得不适合轰炸,但是仍然有机会投下原子弹。罗云冲命令轰炸机立即出发,至于轰炸哪个目标,还要由费城上空的天气会不会出现变化来决定。
到了九点半,也就在轰炸机已经出发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侦察机发回报告,费城上空的天气开始恶化,很有可能不再适合投下原子弹。收到了消息后,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轰炸机前往天气晴朗的波茨菲尔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费城,这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发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的侦察机才发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发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内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00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000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000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唐帝国一供进行了2837次核实验,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国都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唐帝国才结束了核试验,而唐帝国是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自核武器诞生之后,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也是唯一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城市。在这两次轰炸之后,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