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读过,甚至有些人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这首诗为何能够流传这么多年?好在哪里?我想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在中国诗歌史上占着非常显著的位置,中国的文人尤其是过去的文人没有读过这一篇的几乎没有,我们现在的很多中学生、大学生也都读过。

第二,这一篇受到过孔子的称赞,孔子说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关雎》所表露的情感乐观但不放荡、情思绵绵但不低沉哀伤。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精当的,对《关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关雎》是两千多年前两性心灵对话之初开出的绚丽的花朵,有人说它是性启蒙之作又是爱情启蒙之作。

第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两性之间微妙复杂的感情,即我们所说的爱情的本质特征几乎都触及到并都表现出来了,如果你仔细读就会感觉到:

1。它写出了爱情缘于两性相悦,缘于异性之间的吸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小伙子看见雎鸠在沙滩上成双成对地行走,再回过头看见在河里采摘的美丽的姑娘,一下子心生好感,甚至有了求偶的愿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爱情本来就基于两性相悦,包含着原始的等待升华的性爱、欲望在里面,我们用不着回避,这种欲望是等待升华。这让我想起《少年维特之烦恼》扉页上的题词,前几句是“哪个青年不擅衷情,哪个少女不擅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3)


2。《关雎》写出了最真实最热烈的感情,爱情最怕的就是作假,搀假怎么能相爱呢?《关雎》表现出来的爱情是非常热烈的,这种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所以才会唱“我看见她了,我日日夜夜都在想”。

3。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对爱情不光是表现对异性的爱慕,不光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还表现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两千多年前社会条件不一样,不可能打电话写情书买鲜花,也不可能买房子买汽车买钻石,但写出了对对方的思念非常强烈,每天日日想夜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强调想念非常深非常强。需要讲的就是我们说爱不是单方面的赞美,在感情的取值上应当是同等的,虽然只是在用诗歌的形式初露心底,但透露了对爱情相互的理解,爱她就想娶她,娶她就想和她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关雎》的最后两章就讲的是我要“钟鼓迎之”,这首诗可能读完之后只记得“君子好逑”。它是直到现在流传两千多年还被我们认为是经典作品中最早的情歌,而且在中国的文化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它不但用诗歌的形式肯定了爱情,而且还触及到爱情本质上的很多非常优美的东西,就是刚才所讲的:爱是出自内心的,缘于异性的相悦,一定是真实的、热烈的,一定是执着的,一定是真诚的。爱她就想娶她,娶后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爱的方方面面这首诗都讲到了,孔子也被这首诗征服了,所以他说每次读到《关雎》最后一章时韵好听极了,《诗经》不是写出来的首先是唱出来的,结合歌调唱出来非常美,孔子都被征服了。这首诗肯定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它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情歌之一,虽然实际生活里面的情歌不会比它晚,但编进诗集流传下来得到公认具有示范作用的就是《关雎》。今天讲爱情,从最早的经典作品《诗经》讲起。

再举一首《诗经》的诗,这首诗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就是: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她和我所想的一个样。翠绿的青草遍地长,圆圆的露珠草叶上摇晃,有个美丽的好姑娘滴黑黑的眼珠好漂亮,不期而遇在缘分好,我要与你相爱同偕老。《关雎》写的是小伙子单方面的遐想和幻觉,因为抒情的主人公并没有和姑娘有交往,这首诗里的主人公还看到姑娘非常漂亮,如果你读书细一点,会想到这首诗里透露出姑娘对盯着她看的小伙子也有所侧目也有所动心,因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如果她不动心,小伙子怎么会看出她的眼睛太漂亮了。这首诗除了有直率的特点之外,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经验一个新的表现手法,就叫画龙点睛,要画人就要画人的眼睛,两千多年前民歌作者就用到这个手法了,给我们提供了很新鲜的艺术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要讲的爱情意义提供了新的印证,就是我们常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眼睛漂亮不单纯取决于大小,而在于透露出来的灵魂信息。真诚相爱的人,能感受到彼此心灵之间的美,所以我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意义在于审美,美他人也美自己。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4)


现在有一种时髦的理论是爱情和婚姻都是交换,在《诗经》里面也有交换信物的。《诗经•;魏风》里有一首《木瓜》,这些文言听起来不是特别能听出它的味道,投之以桃这句话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瓜、桃、梨都是种植的果物,这首诗写的是青年男女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用投掷果物的方式来传递情谊,这种风俗很古老,最早缘于原始社会,后来所谓抛绣球、比武招亲也是由什物作为中介,也不排除自我选择的权利。抛果物的这首民歌是用女子的口吻写出来的,她抛出了桃、瓜、梨,青年男子把身上佩戴的玉送给这位姑娘,而且还一再说“我谈不上是报答,只是想同你永远相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这位姑娘是位在田间劳动的姑娘,她抛出的果子是自己生产的,青年男子解下玉在当时的价值而言当然比桃瓜值钱,但他根本不想这不是等价,而一再说谈不到报答,只是想和她永远相好。一再强调一再重复“非报矣”,把真正相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很佩服在谈论爱情时没有名贵的思想,古人就用行动给爱情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是“两情相悦,无以为好”,而不是说相互交换对等就爱不对等就拉倒。

关于爱情的意义,从经典文学中看还有很多,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审美活动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爱情的美感高于性感,爱情没有性感不行,离了美感更不行。你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幸福的,怎么谈爱情?多一些对社会的回报,才能叫做成熟的男人或者女人,他们成熟的美是和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分不开的,也是和他们随着岁月的更替、年龄的增长、爱心和责任心的深化强化、不断地完善自己是分不开的,爱情会促使人认识生命可贵,促使人完善自己。在社会上在周围可以看到感情的事例,许多家庭、亲人之间患难相扶、相濡以沫、相互鼓励,创造价值更好地回报社会,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爱情使人走向完善的一种表现,在经典作品中也有不少精彩的描写。

我们说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举一下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在一代文人所写的悼亡诗中,元稹的三首《遣悲怀》特别有名。谢道运是个非常有才的才女,元稹用谢道运来比喻他的妻子,他的妻子20岁嫁给元稹,7年后就去世了,这7年正好是元稹最艰难的日子。元稹说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他是个很贫穷的读书人,事事都不顺利,生活很拮据很艰难。在看见元稹没有衣服穿的时候,外出要想找一件好衣服都找不到,她就打开箱子不断找。元稹想喝酒但没有钱,缠住她让她给钱,她没有办法把钗子换钱喝酒。她原来哪里吃过这样的苦。烧柴都困难的时候,就捡树杈树枝当柴烧。“到了今天我做官做大了,俸禄过十万元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遣悲怀》这三首诗的感情都很沉痛,内在本质非常好。那么多人喜爱它,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从情感上说是人间最善良最真诚最纯洁的一种感情,具有很高的人文性。很多人很长时间不讲人文性了,人文性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民的生存的意志、生存理想和生存愿望,我们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就是靠着善良、真诚、纯洁的感情维系着我们文化的血脉,浇灌着哺育着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苗,文化或者文学艺术作品最崇高的价值最深广的意义也在这里,从根本意义上说,也看它是否能艺术表达出人民的生存愿望和情感。我不是要抬高元稹的诗,诗赞美普通人民生存的理想,就会受到人民的欢迎,这三首诗正是有着这样的情感,才会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元稹在这三首诗里表现对第一位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5)


但据考证,元稹在情感上并不是非常专一的。那么这几首诗为何还得到很高的评价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唐代的文人,不要用后代或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唐代文人几乎没有人没有第二位、第三位妻子,那时叫妾。第二,元稹的这三首诗在他所有诗中是写得最好的,表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表现他没有发迹没有当官之前很困苦的时候和妻子过的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患难相扶,贫贱夫妻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真实。第三,元稹的妻子确实值得我们用诗歌去歌唱她,她本来是个千金小姐,她是父亲最偏爱的女儿,嫁给他以后并不因为他贫穷就对他不好,反而对他非常好,他那时不知道珍惜,有时还会对她发脾气,情感是非常真实的。虽然后来元稹对感情并不是非常专一,但很多学者都讲过,我们看一首诗,对诗人来讲,做人第一,做诗第二,但诗成以后,只能够以诗论诗,不要把诗人和诗完全混为一谈。诗成以后,我们不要以人来论诗,不要认为人不好诗就不好。

接着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短篇小说——《聊斋》中的《娇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概五百篇,记载人和花、鱼、神、鬼、狐之间的爱情纠葛,美不胜收,书中那些漂亮的鬼、狐、神、花、丫头等等,在君权、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高举着“我的婚姻我做主”的旗帜,高举着“真诚善义深情”的火把,大胆地追求健全的人性,去刺破人间的虚伪,去拥抱爱情和幸福,是令人倾倒的。无论我是在年轻时还是现在读《聊斋》,都是非常佩服蒲松龄的,在那时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写的知己真爱,异性之间不旦存在性爱,还存在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知己感,在他所写的知己之爱中我最喜欢《娇娜》这篇。他写的狐狸化成人,给人以美感给人以震撼。如果你细读原著,感受大不一样,这篇小说不仅情节起伏,语言描述整体看来非常美,能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震撼,很多人看后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娇娜》这篇作品为何那么让人净化、震撼?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向大家特别推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作者写出了异性之间十分难得的美好友情。我们中国人素来重视友谊,素来看重知己之谊,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春秋时候最擅弹琴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他摔了琴再也不弹,伯牙摔琴的故事说明了好朋友难求的典故,知音说明我们中国人很早就重视友谊。同性交往能够成为知心朋友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况异性?《娇娜》写的是异性相交,且是异类中的异性相交,是人和狐狸。异性知己是生死相交、舍命相助,使得彼此的友谊非同寻常,与意气相投是不一样的。

第二,《娇娜》写出了孔生和皇甫的亲情和友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这篇就写出了亲情、友情经受的两种考验。第一种考验是友情和亲情之间常常遇到信任感的问题,第二个是生与死的考验,遇到重大的危机的时候,亲情和友情还能保持吗?当孔生知道皇甫不是人而是狐狸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知道得不算晚,最初他不知道,只知道这是个好学上进的人来向他学习。有一天谈到终身大事的时候,皇甫问孔生有没有心上人,孔生说如果娶妻非娇娜不可。皇甫说娇娜年纪太小,给孔生介绍了另外一个人,孔生结婚后感情很好。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6)


他们这种信任感到了后来,过了几年孔生要从原来住的地方回到老家,路途很远,皇甫告诉孔生闭上眼睛,抓住孔生的两只手腾空而起,孔生张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回到他的老家。千里之遥,须臾而至,他知道对方不是人,但他没有任何怀疑,他太了解这个人了。亲情、友情最常遇到最大的考验是信任,生与死最大为难时刻怎么办,孔生救娇娜在常人看来是以卵击石,他的冒死相救不是英雄救美女,他的行动能证明他的过人胆识,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印证孔生人格的比较健全。

第三,最精彩的是孔生和皇甫这一家尤其是娇娜之间经受住了爱情的考验,异性之间能不能成为好朋友而不是情侣,至今在我们周围仍然有不少人怀疑,原因就在于异性之间有了好感有了交往才会成为朋友,而一旦成为好友,就一定有爱情存在,容不得非爱情的友爱存在。异性之间成为朋友的大概有不少,但成为好朋友之后是否就只能成为要么有爱情的好朋友要么不能成为好朋友。我没有做过社会调查,异性之间的交往是否都很纯洁,纯与不纯各占多大比例,这不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要对小说做分析,要看小说的构造,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情节发展是否适合人们的兴趣,还要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树立起来了,蒲松龄的小说这两点都做到了,人物关系及情感都是非常可信的。异性之间有了爱还能保持友爱的存在吗?孔生和娇娜包含可能通向爱情的爱,但这种爱情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持久友谊的方向发展,发展的友谊并不排除爱的存在,异性友情中的爱有个界限,要有社会道德认可和自我人格与人性健全来认可的底限存在,否则会危害关系的发展也会危害人性的健全。孔生和娇娜有过硬的交情,但没有超越友爱的限度,升华了这种爱,这样的异性友爱显得格外纯洁,让人觉得特别美。在清代初年,蒲松龄能够把异性之间的爱写到这个地步,写得这么感人实在让人震撼。我相信不但是那个时候的读者,现在的读者更会感到这篇小说张扬的异性友爱相当超前,显示出两性交往的观念非常可贵,异性之间的友爱可以向婚姻也可以向友情两个方向发展,向婚姻方向发展有了美满家庭以后的婚姻可以完善自己,向友情发展可以长久依然保持纯洁,并没有把友爱和婚姻的爱混在一起。

爱与生命同在、与人性同在、与希望同在,真正的爱情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完全失去爱,失去生命的爱失去对生命的怜惜,完全失去爱,人将不成其为人。上个世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包容一切事物的终极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爱情的境界。

有真爱存在,就有爱情的境界存在,有不同方式的真爱,就会有不同内涵的境界。所谓人生如歌,爱情就是歌中最优美的旋律,人生如画,爱情就是人生这幅长卷中最美丽的图画,有人说人生如梦爱情就是梦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与梦相对,爱情像首诗,充满激情和想像力。





品味经典探寻爱情的意义和境界(7)


爱情和爱情作品的境界,我最看重两种即纯真的持久的爱和相思绵绵的爱。纯真的爱是排除自私与虚伪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让人变得温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