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没有。”朱厚照这一问,所有人立马否认,谁都不是傻瓜,谁不明白刘健辞官的真正原因啊。说要是敢有异议估计用不了多久就是下一个刘健了。

&n~

 第二百二十八章 君主便要有威严

&n~第二百二十八章 君主便要有威严

刘健致仕产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在在做的大臣身上便立刻产生了一丝之前不曾有过的畏惧之感,在大明这二十年里,由于孝宗的仁慈所以在往常孝宗很少处置大臣,有时候即便是有一些大臣犯了事孝宗也会饶恕他们,这样让孝宗得到了一个好名声,毕竟大臣们最喜欢的就是像孝宗这样的君主了,在这样的人下面当官有安全感。 

不过孝宗不曾注意到的一点就是在大臣们赞扬孝宗的同时,他们眼中对于君主以及皇室的畏惧确实越来越弱了。这对于孝宗以、朱厚照及皇室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现在还是封建社会的明朝,皇室维持统治的必要手段就是维持皇室的威严,作为皇帝首先必须要让大臣们心有畏惧。古往今来真正名传千古世人皆知的君主哪一个是善与之辈。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曹操、杨坚、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等等,从古代到孝宗时期为止最出名、最被赞扬的君主也就是这几位。但是这几位却有哪一位是善与之辈。不管他们表现得多么英明,死在他们手上的大臣都不计可数。即便是最被人们称赞的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杀了多少人,之后又处置了多少支持自己哥哥的大臣。魏征那是命好,不过其他的人就没他那么命好了。而在之后唐太宗也没少杀人。至于汉武帝、明成祖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君主来说要想有所作为首先一点就是必须要能够完全掌握朝政,就是像孝宗这样的都不行,孝宗一生之中根本就没有像秦始皇、汉武帝他们那样完全掌握过朝政,很多时候孝宗都是必须听从大臣的意见的。

而君主要想掌握朝政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让大臣们畏惧你。一般能够成为明君的君主在见识以及对朝政的处理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君主和大臣处的位置不同,所以也就决定了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不同,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件事情,但是大臣们的看法却和你不同,就像汉武帝北伐匈奴一样,当初大臣们大都是反对的,毕竟被匈奴压着打了那么长的时间了当时的大臣们已经畏惧了匈奴了,他们是十分的不看好和匈奴开战的前景。

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位一般的君主便很有可能最后屈服于大臣了,你掌握不了朝政就只能按照大臣们的意思行事,但是唯独汉武帝这样的君主却可以坚持北伐。因为大臣们畏惧汉武帝,即便是心里反对但是明面上也不敢说出来。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汉武帝没有北伐匈奴那现在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的情况?

大臣和君主天生便是对立的。大臣们在心里就不害怕你,试想到时候大臣们如何会听你的话,哪个人没有一点私心啊,一旦你实行的某项政策触犯到某位大臣的利益了,到时候人家绝对联合一帮子人去反对你,这个时候你如何做,大臣们都不怕你,你除了最后屈服还有什么可做的。所以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一定要让大臣们畏惧你,这样即便是他们在心里反对你他们也没有胆量说出来,因为他们怕你。

一般能够让大臣们畏惧的君主都能够完全的掌握朝政,就像当年成祖,谁敢说个不字。而当你掌握朝政之后你便可以依照着自己的方法来实行你实现想好的政策了。

对于朱厚照来说现在的他最缺少的便是在朝堂之上的威信。最起码朱厚照在朝堂之上那些大臣们的眼里绝对是毛头小子的角色。即便他打了几场胜仗了,即便他在地方上杀了那么多的人了,处置了那么多的官吏了, 朝堂之上的人还是绝对不怕他。朝堂,是整个大明最特殊的战场,你在外面不管多威风,在这里就是没人怕你,因为这里有它独特的行事方式。

而这也是朱厚照一直坚持要弄掉刘健的根本原因。当然如果以后有可能的话朱厚照还是会重新重用他的,毕竟论起威望、能力、忠心以及对国家的熟悉在大臣里面没人比得上刘健。只不过那个时候再用他的时候朱厚照就已经完全控制了大明了。

现在,当确定刘健已经致仕了之后,不管是谢迁、李东阳还是马文升、刘大夏他们在心地里面都突然生出了一丝的寒意,“看来以后不能像以前那样了。”在心里所有人想着。

怀着忐忑的心情,众位大臣们开始了今天的政务了。

“刘大人,现在天南、天北两省还有中亚的情况怎么样了?”

听到朱厚照询问西域的事情,兵部尚书刘大夏赶紧站出来,说道:“禀殿下,现在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哦,细细说来。”朱厚照说道,身为兵部尚书,刘大夏无疑是对西域最熟悉的了,毕竟这是他的管辖范围,所以他绝对要比朱厚照这个只知道大概的太子熟悉多了。朱厚照整天要关注天下所有的事情当然不可能一直把精力用在西域上面了,他也就是制定一个大体的方针关注一下重大事情而已。

“朝廷关于西域的圣旨下达以后,现在整个西疆已经正式分为天南和天北了,两省之官吏也和圣旨一道到达了,现在两省都已经开始正式开始官吏西域了,而李端澄将军现在已经正式前往阿克西城筹建安山总督府了。甘肃总兵袁启文也已经带着大军会甘肃了,相信不日便可到达。”

“前线奏报说现在乌兹别克正在交战,倒地是怎么回事?”

“禀殿下,是这样的。当日得到朝廷的准许之后李端澄以及袁启文两位将军出征攻占了乌兹别克的火占城、乌喇秋别城以及大片的河中地区,得知这一消息乌兹别克大汗抽掉全国之兵和我大明决战但却先败了一阵,之后又打了个平手,而消息传开之后乌兹别克的世仇哈萨克出兵二十万攻占乌兹别克北方土地,乌兹别克大汗不得不和我大明求和以应对哈萨克。之后我大明得到了大片的河中地区结束了战争,不过乌兹别克却和哈萨克以及稍后得知情况的波斯人连番大战。现在他们三个国家还没有分出胜负。”

“好,这还颇有点三国争霸的味道,让他们打吧,他们打得越激烈消耗的实力越多,以后我们进去的困难便越小。不过告知安山总督李端澄让他密切关注中亚形势,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一下乌兹别克,在朝廷准备好之前乌兹别克不可以败。”

“是,殿下。”

“马大人呢,有什么要说的?”刘大夏说完之后朱厚照又朝马文升问道。

“殿下臣要弹劾甘肃总兵袁启文中饱私囊、纵兵劫掠以及大肆犒赏将士有造反之嫌。”马文升直接说出了一番让朱厚照以及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

&n~

 第二百二十九章 重用李东阳

&n~第二百二十九章 重用李东阳

听完马文升的话不但朱厚照这个太子,就连在座的其他的大臣们也有点傻眼了,朱厚照记得前段时间马文升还在自己面前夸袁启文呢,当时马文升还说袁启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并将他比作常遇春。/  /这到现在也还没有过去多少天呢,怎么马文升就变化这么大呢。其他的大臣们也都在心里想着这马文升不愧是牛脾气一上来谁都不怕啊,现在谁不知道袁启文是朱厚照看重的将领,但是马文升竟然敢在袁启文正是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弹劾他,这已经不是胆子大的问题了。

“敢问马尚书袁启文有何中饱私囊、纵兵劫掠以及造反之嫌啊?”说这话的时候朱厚照已经带着阵阵的不悦了,而其他人听出来之后也都在心里替马文升担心着呢,这殿下才把刘阁老弄下去立了威,你现在就这样和殿下对着干是不是太不明智了。

而马文升好像无所畏惧一样,仍然高声的说着:“殿下, 袁启文在西域的时候大肆派兵到处劫掠,有损我大明的天威;而且袁启文搜刮上来的银子以及贩卖奴隶所得来的银子全都没有上缴朝廷,他不是装入自己府库便是大肆犒赏将士,长此以往必为大患。”

听马文升说完,朱厚照先前的那一点不悦瞬间消失的一干二净,要是今天马文升不说这些事情朱厚照还真想不到这一点,要是以后其他的人也都学着袁启文的样子行事那还不得天下大乱啊。

马文升不是不允许袁启文带兵劫掠的事情,毕竟这个时候的军队私自劫掠的行为根本就无法制止,总是时不时的发生,不过这却不代表马文升可以容忍袁启文派出大批部队大规模的劫掠的事情发生,人数少一点马文升还可以忍受,但是人数多了就不行了。小范围的劫掠一般天下人不管是大明还是其他的国家的人都不会说什么,毕竟这是这个时代的实情,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劫掠确实为天下人不容忍的。到时候传开了大明人如何看自己国家的军队,他们以后如何对这些将士们放心,谁能保证以后自己不被这些人劫掠。而且到时候那些属国们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堂堂天朝上国的军队就这素质,丢人啊。

马文升身为吏部尚书职责便是考核天下官员,所以对于那些有贪污行为的官吏马文升向来是看不顺眼,现在袁启文把的来的大批财物装进自己的腰包里面,在马文升眼里这就是和贪污没有区别。

除了前面两项,马文升最最不能容忍的便是袁启文大肆犒赏将士的事情,在明朝那些官兵是在为谁战斗?是皇帝、皇室、还是大明,都不是,他们是在为银子作战,谁给他们银子他们便为谁作战,他们不管你是皇帝、是藩王、还是某位将领亦或者外族之人,只要你给得起银子便有人为你做任何事情。

像袁启文这样不经朝廷准许私自自己大肆犒赏将士的作法是绝对不准许的。这样时间短一点还没有什么,要是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让那一支军队变为袁启文的私军。虽然现在的袁启文绝对没有谋反之心,但是古人有言:周公恐惧流言

王莽礼贤下士时。不到最后死的那一天任何人都不能绝对的定性为好人亦或者是坏人。假若当时王莽在造反之前便死了,那么估计现在我们称赞的大臣里边就会加上一位王莽了。

也正是因为在马文升说出那一番话之后朱厚照想到了这里所以才会立马改变了看法。虽然袁启文这样做很有可能是无心之失,但是朱厚照却不得不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李阁老,拟旨:着袁启文将所有战利所得七成上缴国库,剩下三成全都犒赏将士。待会内阁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办这件事。至于其他的就先不要说等袁启文进京之后再说。”

“是,殿下。”说完李东阳便立马找出来笔墨纸砚来,一盏茶的功夫一封圣旨便已经写好了,朱厚照拿过来看过无误之后便在上面盖上了印玺。当天圣旨便被带去了甘肃。

解决完袁启文的事情之后,朱厚照继续问道:“诸位大臣还都记得去年在榆林的时候鞑靼人的火炮吧?”

虽然去年的时候这里的人除了朱厚照之外全都呆在京师,但是榆林战场之上鞑靼人军中出现火炮的事情他们还都是知道的,这件事情当时传到京师之后还在京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火炮是这个时候的人所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厉害的武器,这样的天下利器竟然出现在了鞑靼人手中,如何不让人担心。

“记得,记得。”

他们不但全都记得,事实上前段时间朱厚照接着边贸之事处置了大批官员的时候他们之所以没有反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啊,现在处置了那么多的人虽然严重的打击了那些人的势力,但是这天下从来就不缺为了钱财连命都不要的人,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总是还会有人冒着危险卖给鞑靼人或者其他人兵器的。所以,众位大臣得想个办法啊,要不然以后指不定什么东西被卖给别人呢。”

“这个?”一下子所有的人都没法子了,虽然大家都对那些私自卖给鞑靼人兵器的人恨之入骨,但是真的要想办法杜绝这种现象,最起码在做的这些人一时之间还真的想不出来好办法。

“殿下,以往朝廷都是以严防死守以及严惩为主,但是这一百多年了效果却是时好时坏。”

关于边贸的事情以往朝廷还是管理的很严的,不但派出了大批的人员稽查,就是抓住的人也都是抄家、砍头、流放的,但是效果吗也就是不尽人意,对于那些小虾米还是很有威慑力,但是对于有点实力的家族来说朝廷的这些措施差不多就是形同虚设。

看大臣们也没有人能够立马说出来什么好的方法,朱厚照想了想说道:“这件事也不需急于一时,可以以后慢慢管理。李阁老?”

“臣在。”李东阳又一次站出来。而其他的人看到他也是眼里有一点羡慕的目光,今天朱厚照可是已经两次交到李东阳了,明显是李东阳在朱厚照心目之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因为上次的事情降低反而更高了。

“命你着手准备制定一套新的边贸制度,着吏部、兵部、户部协助。”

&n~

 第二百三十章 韩文主持迁徙

&n~第二百三十章韩文主持迁徙

朱厚照这么一说,李东阳心里压力便立刻大减,这事光让他一个人去弄明显困难不小,不过再加上吏部、兵部以及户部的人的话便没有多大问题了。/ 

而马文升、刘大夏以及韩文这三位尚书也明确表示一定派人权力支持内阁的工作。有了这三个人的保证李东阳更加的放心了。在明前期以及中期内阁和六部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是特别大的,特别是中期这个内阁即将全面压制六部的前期,双方更是经常因为争夺朝堂的主导权而经常争斗。

在孝宗时期,不管是内阁里面的三位阁老还是六部的尚书都是老臣,而吏部尚书马文升更是可以和以前的首辅刘健比肩的老臣子了,他们都是在孝宗元年便跟着孝宗了。可以说这些大臣不管是在职务、权势、以及资历上面都是相当的,所以都起来也是基本上旗鼓相当。

现在刘健致仕了,没了他马文升立马变成了朝廷之上资历最高的人了,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内阁便会被六部给压制住了,因为目前谢迁以及李东阳两人明显在资历上面比不过马文升。现在看到马文升他们都表态会支持自己,李东阳想着或许以后双方也不会因为政见不合斗得太激烈了。

“韩尚书,现在往天南、天北两省迁人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在袁启文按照朝廷旨意将以前的亦力把里以及南疆的大部分民众抓起来当做奴隶贩卖到大明的腹地以及北疆之后,朝廷关于将西北民众迁徙到天南以及天北的工作也已经开始了。到了明朝西北之地以及比着以前更加贫瘠了,不但整个甘肃以及以西、以北都是以荒漠为主,就是以前一直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关中以及河套之地也出现了退化,从明朝关中之地的地位明显比不上以前几个朝代便可以看出来,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关中和河套之地的大量土地退化。想想唐朝时候关中的繁华,天下之物尽出关中。再想想民国时期我党在延安的艰苦生活便可以想想出来夹在中间处于退化时期的明朝的关中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天南以及天北大量军队的战死以及大量民众的被迫迁徙造成了当地大批的耕地以及草地的空闲。所以不管是出于充分利用资源还是加强大明对当地的控制朝廷都得向当地迁徙大量的居民。

在朱厚照的初步预计之中未来几年之内大明要总共向天南以及天北两地迁徙四十多万人左右,最起码在人口的数量上面要多余现在还遗留的当地人的数量,如果有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