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权臣,现在的大明也的确是有一个,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刘健了,这些人当中也就是刘健一个人一连做了十几年的内阁大臣了,十几年来在大明除了孝宗这个皇帝之外就属刘健的权力最大了,并且刘健也不是没有做过权臣的事早些年刘健独揽大权的时候可是没少被人骂他是个权臣,也就是这几年随着李东阳和谢迁成长起来之后逐渐的分掉了刘健的一些权力使得刘健的权势有所下降,但是即使如此刘健仍然是大明朝除了皇上之外最有权势的人即使是朱厚照这个太子在大明朝的影响力也比不上刘健刘健现在“三朝元老”和十九年的内阁大臣不是白当的
想着想着众人变不自觉的把目光看向了刘健看着众人望过来的目光,眼珠一转刘健便猜到了他们在想的什么,“哼,想我刘健十几年来勤勤恳恳忠君为国,虽然权势是大了点但是也从来没有生出过废君的念头,你们这几个人竟然敢怀疑到老夫的头上,真是岂有此理”心里想着刘健便怒目金刚的瞪了回去
看着刘健那张布满皱纹但却仍然正义傲然的脸,众人也就打消了怀疑在这里站着的这些人也都是在一起为官十几年了,虽然大家经常政见不合吵来吵去的,但是对每个人的心性还是看的很清楚的,刘建的为人也是大家都佩服的,要不然也不会容忍他在首辅的位置上那么多年了再说要是孝宗退位了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刘建了,想到这一点众人也就收回了自己投向刘建的怀疑目光
难道是皇上自己想退位了,想来想去众人只认为这一个可能性最大了但是即使想到了众人也是很难接受啊为啥啊,从秦始皇称帝到现在将近两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将近两千年来人们形成的思维习惯使得在这里站着的这些大明的肱骨之臣们实在是有点接受不了这件事情
两千年来那些皇帝们除非是被赶下台的,那个不是霸占着那个位置不死决不让出去啊或许一个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先皇提早退位让皇提前登基的事情,因为现代人不但深受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并且在现代人前面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放着,那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这个好的榜样
所以现代人很容易就可以接受这样的事情,不过现在的大明朝可是很难有人轻而易举的接受皇帝主动退位的事情原因吗,一方面是两千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让人们认为皇帝都应该是在皇位上呆到死的,就是病也要病死在皇位上,不死就绝对不可以下来另一方面现在的明朝不但没有一个好的榜样可供他们参考,相反类似的不好的例子倒是不少
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一个先皇和一个皇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出现两个皇帝就意味着国家的政治势力要分为两大势力,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一个皇帝的身后都有着一批支持着他的臣子要是两人皇帝能够相互克制一下并且管好自己的下属不让他们在下面私斗,或许对国家产生的危害还不会太大,但是如果两个皇帝刚开始还好好地,但是后来由于某种原因闹翻了,或者两人的背后势力闹翻了,那到时候可有的闹了,弄不好国家也得来一场动乱这样的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
孝宗本来前几个月身体都已经好了,最起码下地行走已经没有问题了,可是就是因为朱厚照亲征之后勉强上了几次早朝有把身体给弄垮了,到现在还得整天躺在床上,连下地行走都困难
躺在床上看着几位大臣低头沉思的样子,孝宗便知道他们又开始往政变上面想了,也不怪他们,当大臣的都这样,处理政事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喜欢往深了想,但是有时候其实事情就是很简单的,不过经过他们大脑一想,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了看来在不说出原因他们就不知道要想到哪里去了,“朕近来感到身体越发的虚弱了,恐怕无力再处理政事了,所以才会有此想法”
“皇上贵为天子一心为国为民,恐怕就是上天也不忍心皇上一直深受病痛折磨,相信不日皇上便可痊愈希望皇上能够收回成命……”
“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摆了摆手制止了大臣们的劝阻,孝宗继续说道:“朕从小便体弱多病,继位以来虽然勤勤恳恳但是身体也变得差了,几年前朕就感到身子骨越发的虚弱了,这一次病倒朕也是彻底下定了决心了并且几年前朕就有把皇位提早传给照儿的想法,只是当时考虑到照儿年纪太小恐不足以担此重任这才作罢,现在照儿不但心慈善良而且经过多年的历练处理起政事来也越发的成熟了,相信在有众位大臣的辅助,照儿一定可以做一个有为明君的”
要说孝宗退位,最高兴的莫过于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了,这倒不是说刘大夏多么的盼着孝宗下台,而是他的兵部尚书的位置决定的孝宗是一个有为的明军,这点刘大夏不否认但是在军事上刘大夏实在是对孝宗有点怨言了为啥?因为孝宗一直以来都强调的是休养生息既然休养生息了,那军事自然就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了说实话要不是这几年来大明出了几次乱子而且边境也不安静的话说不定孝宗就早就把军费削减的所剩无几了没办法休养生息也是需要银子的
但是对于太子朱厚照,刘大夏可是很有好感的朱厚照不但从小就表现出来的了对武力的崇尚,并且自从统领神机营以来也没少对外交战在刘大夏看来朱厚照就是一个和成祖皇帝很相似的人,刘大夏想来要是朱厚照当了皇帝说不定朱厚照会像当年成祖那样始终把武力放到第一位来发展了,这样他这个兵部尚书才有干劲,他也才会受重视了
现在的孝宗就像汉朝的文帝和景帝一样,他不是不想对外发动战争,只是他知道国家经过长久的动乱最需的就休养生息,孝宗要做的就是像汉朝的文帝、景帝那样,通过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使国家重的强大起来,至于对外作战的事就交给了他的下一任也就是朱厚照了当年文帝和景帝也是一直致力于恢复国力,然后把歼灭匈奴的事情交给了他们后面的孝武皇帝
不想容孝宗提早退位的是大有人在,刘健、谢迁和李东阳这三个内阁大臣和好几个尚书都是不希望孝宗现在退位的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这些人都是孝宗提拔上来的,孝宗在的时候他们都不会有事,但是一旦军即位了,那他们还能不能得到像孝宗那样的信任就不得而知了自古以来君即位之后都会进行一番清洗,清洗的自然就是上一个皇帝时期的大臣了
所以,这一部分人是不希望孝宗现在就退位的,最起码也要再晚几年像刘健和李东阳他们这些人都是向来自视甚高且渴望有一番作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那个可以使国家加强大的人,只有自己才是张良、萧何那样的人物所以他们最怕的就是自己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而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不过他们也不敢直接反对孝宗把皇位传给朱厚照,这要是将来传到朱厚照耳朵里了,那他们将来可就有的受了,不管怎么说朱厚照都是将来的皇帝,惹恼了朱厚照,他们的未来也没了所以他们不能直接反对,只能从侧面来劝阻于是刘健和谢迁两人便望向了李东阳孝宗时天下皆云:“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指的就是李东阳的谋略,刘健的当机立断和谢迁的能言善辩所以论起谋略来还是李东阳第一
其实李东阳是不想出头的,他这个人谋略最多,什么事情都看的很明白,知道这是个得罪人的事,但是看着刘健和谢迁两人的眼神,没办法,顶着头皮上,李东阳走出一步说道:“不知皇上是否还记的“沙丘之变””
李东阳一说出这话来,刘健和谢迁都不约而同的在心里赞叹道:“高,李东阳实在是高啊,就“沙丘之变”这四个字就胜过千言万语了”
“沙丘之变”指的就是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困死在沙丘活活饿死的相当悲剧的事情
ps:在这里感谢一下书友“君若雪”,感谢你的支持
还有票的朋友,票票拿来,朋友们,给力一点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孝宗犹豫了
。“沙丘之变”,虚弱的只能躺在床上的孝宗听了李东阳的话陷入了沉思
沙丘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无可避免的地名,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两次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一个就是公元前295年之时发生“沙丘之变”,这件事导致了赵国的衰落和秦国的大一统假若当时赵武灵王没有死说不定一统天下的就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赵国了
另一件事就是公元前209年发生的“沙丘之谋”这一年秦始皇巡游天下之时死在了沙丘这个地方,始皇帝死后,赵高乘机与胡亥、李斯密谋,擅自开启密封的玺书,篡改始皇遗令,另立胡亥为太子,而赐扶苏和蒙恬死史称“沙丘政变”扶苏见到假诏后自杀,蒙恬疑心有诈,不肯自杀,下狱后被迫服毒而死此后,太子胡亥在咸阳袭位,这就是秦二世皇帝秦国的灭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一次李东阳说的“沙丘之变”就是指的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的那件事
如果说在孝宗之前的中国历史上能够找到的唯一和此时孝宗的主动退位很相似的事情,那就必然是当年赵主父壮年禅位这件事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不是一个好的值得学习的榜样,相反这还是历来皇家教育后代必然会当做反面教材的一件事
赵主父,嬴姓,名雍,即赵武灵王,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国君,名声很高,一直被后世的人认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大型军事改革使赵国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成为了战国后期与秦逐鹿天下的最大竞争者赵武灵王一生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就连当时的秦国国君都是秦国人在赵武灵王武力逼迫之下由赵武灵王指定的,并且赵武灵王还派自己身边的人到秦国当相邦,面对赵国的强势当时的秦国也不得不全部接受由此可见当时赵国在赵武灵王治理之下的强大,也深刻便显出了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要知道赵武灵王刚刚即位时的赵国可是虚弱的差点被灭国
但是偏偏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犯了一个绝对不该犯的错误,彻底的毁了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强大的赵国
前299年,当时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做出了一个惊天之举——禅位,不顾长子赵章,直接传位于小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并派三朝元老肥义辅佐,赵武灵王自号“主父”赵武灵王的想法是以此举摆脱繁琐的朝务,全身心的投入与天下诸侯的争霸战争
之后赵武灵王带兵驻代地,不断的对楼烦、中山、匈奴用兵,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前296年,赵武灵王灭中山,独吞其地,顺势又北略胡地,拓野千里
只可惜虽然赵武灵王最初的想法是很好,但是这的实施起来确实很困难的赵武灵王做国君的时候身边有一批投靠于自己的臣子,后来他禅位之后这些人大都还是跟着赵武灵王,因为赵武灵王还掌控者军权吗还没有彻底失势但是哪一个君主身边没有一大批臣下啊赵惠文王即位之后也是迅的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批亲信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把赵国比作一个蛋糕,它就那么大,但是想要享受这个蛋糕的人却有很多这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赵武灵王和他儿子赵惠文王各自身边的亲信赵武灵王安身立命的根基就是他先前的亲信,所以不管自己的这些亲信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是不会抛弃他们的同样的赵惠文王也一样,在上有自己的父亲,旁边又有窥视自己王位的兄弟的情况下,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聚拢在自己身边的那些亲信这是他活下去的根本这要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很容易就看清“沙丘之变”发生的原因了
蛋糕就那么大,吃的人又太多,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聚拢在赵武灵王身边的一批人由于赵武灵王的退位不可避免的会势力大减,他们当然不会甘心,于是便总是想方设法的和赵惠文王要官位要权力,最后甚至有人不断劝说赵武灵王废掉赵何这个君这其中又是以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为主
这还了得,这下子不但赵何这个君慌了,就连跟着赵何刚刚夺得权力那些亲信们也慌了要是赵惠文王被废了,那他们也完了本来他们就一直想收回对方那些人手中的权力,现在竟然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那就只能刀戎相见了
前295年,赵主父赵武灵王携二子赵何与赵章游沙丘宫,赵章与其亲信田不礼谋,乃借主父之命,召赵何赵何欲往,肥义察觉情形不对,为保赵何,自己先亲往肥义在去主父宫途中惨遭刀斧手杀害赵章见事情败露,急领亲兵攻打赵何宫朝臣李兑与公子赵成早有防备,保护赵王,杀退赵章赵章见夺位无望,便快马逃亡主父宫,要求父亲庇护赵武灵王心软,遂纳赵章很快,李兑、赵成带兵包围主父宫,要求赵武灵王交出赵章,赵武灵王不允李兑、赵成乃遣人索之于宫中,得赵章而杀之
李兑、赵成思忖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他们俩无疑也想置主父于死地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此时赵何是法律上的国君赵惠文王,除掉相当于“太上皇”的主父,肯定符合赵何的利益但是赵何、赵成、李兑谁也不愿意,也不敢担待这弑父弑君之名,便又生一条毒计
赵成、李兑向主父宫中喊话:“后出者夷”也就是最后出来的一个人灭族末位淘汰法则吗,所以他们这么一喊,宫中侍从闻此言,如地震来临一般,纷纷外涌,倾巢而出,但唯独不放赵武灵王出来,高大巍峨的城墙内只留下赵武灵王一人赵武灵王欲出不能,欲食不得,赵成等不弑君,而是困住赵武灵王让其在宫中自生自灭
三个多月后,赵成、李兑进主父宫,见赵武灵王已死,且形如枯槁,其状之惨,令人悚然赵何与李兑、赵成为主父发丧,共归邯郸,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秩序,开始了他们荣华富贵
赵武灵王最初无疑没有废掉赵何的打算,但是他的亲信们却心存了这种心思,时间长了赵武灵王无疑会被亲信们所影响,最后我们不知道他说没有说过过废掉赵何的打算,但是最起码他绝对表露过这种意思,也就是他变相的默认了要不然他的那些亲信是绝对不敢擅自做主的,因为赵武灵王这种强势的君主是绝对不会允许手下出现没有调令擅自用兵的事情出现的
赵惠文王最初肯定也是不会有杀掉自己亲身父亲的打算的,但是他却不得不考虑自己手下人的意思当自己的亲信们都心存了杀掉先赵武灵王的打算的时候他也只能默认因为他不想死的是自己
这一场导致了赵国衰弱的开端的事变,最初的原因也仅仅是由于先后两个国君的背后的势力的争斗,到了最后两人却都被自己的亲信们牵扯了进来两人都是被迫的牵连了进来,两人也都想竭力的避免悲剧的产生,但是他们最后却都不得不向自己身后的庞大的利益集团妥协
“沙丘之变”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它直接的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赵主父之死是赵国的历史性转折点,赵国在武灵王死后令人遗憾的终止了继续崛起的脚步在邯郸宫中歌舞升平,欢庆政变胜利之时,咸阳宫中君臣也尽皆弹冠相庆赵主父通过一生征战所拼出的赵攻秦守的战略格局被逐步平衡,直至最后被逆转一个英雄的时代落幕了,就在仅仅两年后的前293年,初出茅庐的秦将白起牛刀小试,于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一个的时代来临了赵国随后也逐渐开始不断的败于秦国,直到最后的灭亡
听了李东阳的话,孝宗陷入了沉思,李东也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担心大明也出现“沙丘之变”这样的事情,那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