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得他如此一说,我心里不由打了个突兀,问道:“那你们过来帮我的话,不是不能回去给他们老李家种地了吗?”
“嘿嘿!”黄得贵有点不好意思的搓起手来,“这个,现在冬种刚好结束了。这个,要是我们万一有幸被谢大善人您选上的话,等明年收割的时候最多不要收成,赔他们点钱解除租佃关系就好了。”
他这一说,我倒也明白过来。我现在开出每月二两工钱的月薪,实在是等于后世的白领高薪,他们若能讨得这饭碗,那当佃户的一点损失实在算不了什么。
“他们两人的力气和身手,你们都看过了吗?”我向陈五和大壮问道。
两人都点了点头,大壮率先说道:“这个黄二牛的力气不错,单手就把这个百来斤重的大石墩给举起来。小的这边已经把他名字给记下来了。”
“这黄得贵的力气还可以,他是双手把石墩举过头的。我这边也记下了。”陈五也随着禀告。
我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正露出一脸紧张和期盼之意的两人说道:“我对你们两人还算满意,只要你们以前没有什么作奸犯科之事的话,明天你们就带着家中老小来陈家村报到。”在他俩难掩兴奋之色时,我话头一转,“不过,我奉劝你们,若是我们察知到你们以前有重大劣迹的话,我会随时辞退你们,并且不会给你们一文钱。”
“东家,你放心。我们都住在黄家寨上,你只要派人去打听一下就知道我们两人以前可都是本分老实之人。”黄得贵马上就改口叫起我东家,并且委婉的给他俩辩解起来。
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我会派人去查的,你们先出去吧。记得你们明天日落之前来陈家村报到,过时就算你们主动放弃。”
“好好好!我们一定在明天日落前赶到陈家村。那我们就先回家准备了。”黄得贵拉着有点木讷的黄二牛连连向我躬身,慢慢倒退着出了房间。
在门口排队等候的人看见他俩被直接录取当然个个都是眼红的很,纷纷议论起来。
我也不再让他们多等,马上就让陈五又叫进了两人,本镇的优先考虑,只要他们给我的感觉还可以,又有一身力气的就马上让他们第二天来陈家村带上家人报到。而至于那些镇外之人,我也比较谨慎了一点,第一感觉不好的马上就不客气的淘汰掉,最好的也只是让他们后天来等消息。
我让大壮这边记录明天可以去陈家村报到的人,陈五这边这记录那些可以考察留用的镇外之人。
分工合作下,只花了一个多钟头就把这一百多号人挑拣了完毕,初步的结果是大壮这边共记录了三十六人,而陈五那边也有二十七人。
我让他们留下继续面试下午赶来的应试者,刚要走时大壮却忙拉着那位帮他记字的少年给我认识,原来是他的表弟,叫陆成孝,是他老娘黄大娘亲妹子的儿子,他如此的意图明显不过,显然是想让我能留用他这位表弟。这小子跟着我这段时间以来还算尽忠尽职的很,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点面子我还是要给的,当即就让他这位表弟留在他自己身边使唤,每月我给他这位表弟一两五的工钱。虽说比起平均工资的二两少了点,但他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一进来就有这待遇,也算是很不错了。大壮连忙让这位长相清秀的少年向我拜谢。
经过这一个小插曲后,我就自个儿坐着专车先回村了。
先回到家,果然老爷子和阿秀都还在等我回来吃饭。我以前虽然嘱咐过,若是我有事回来晚了,让他们先吃,但他们还一直如此。这多少的让我有些感动,一股在后世很少有过的一种家庭温暖。
饭毕后,老爷子就和我商谈了接纳那新村寨三姓人家的具体事宜。这事在先前他就和村里的几位村老通过气了,都没有人反对,我在此之前也是很赞成这一做法的,只不过我这次考虑到在未来陈家村对外防御的问题,建议在接纳这三姓人家之后,不要把这座已经初具轮廓的村寨废弃掉,还不如把它建设成本村的卫星村,派出本村的一些子弟去那里留守,陆续召集一些附近破产的农民,在那里组建护村队的第二支分队,这样一来陈家村就和那个村寨互为犄角。以后,只要一遇到外敌两村都可以互相支援,不会限于孤立无援之地。
老爷子当然听不懂什么“卫星村”,想当然的认为我是对那个还没正式命名的新村寨叫法,他也从善如流的表示对这个“卫星村”地理位置很看中,并且对两村间互为犄角的比喻深以为然,因为此次山贼来犯,两村尽管事先彼此间都没有打过招呼,但后来这“卫星村”突然从背后派人来援,两村对山贼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就马上逼退了他们,这经过实践的事情就说明了一切。老爷子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我这一提议,并且表示此事他会让他的堂弟,也就是那个有点文化和学问的陈六公去全权办理,希望我能同意抽出护村队十名队员协助他办事。我当然也没有迟疑的就答应了下来。确定了那座卫星村的留守人手后,其他的事情就相对好办多了,这时代什么都缺,唯有相对饱和的剩余人口还是很多的,只要稍稍透露出去一点风声,想必又要兴起一股移民大潮。而有了人手,建村立寨的就很好办了。
放下了这件事后,我又和老爷子具体的商讨起构建本村整体防御体系的计划,而首要的一条就是扩建本村的护卫队,我向他说明了此次已经初步招收的情况,并且希望他明天能在村子里腾出一些房间,用来安置这些新招收队员和他们的家人。经过这次几十人的殉难,村子里倒是空出来了一些房子,不够用的话暂时借住到一些村人家里也可以,相信在此次躲过一劫的老李叔带领下,新房子肯定可以很快就盖起来。剩下的就是整个村庄整体重新翻修设垒,老爷子对此也一力的投了赞成票。
第四卷 古代创业路
第六四章 构建防御体系(上)
对于构建陈家村的整体防御计划,我心里早就有了点谱儿。从后世的电影电视中也见过不少古代的城池堡垒建筑,正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反正把陈家村当作那些碉堡之类的军事建筑来建设就对了。
第二天在我结束了一天的生意,而且又直接招收了三十二名护卫之后,就回村找来正在督建英烈祠的老李叔,和他这位现时代的土木工程师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最后确定了一项伟大的建堡设垒工程。
首先的内容就是按照先行建城的方法,先把这整个村堡的总体面积界定出来,建设围墙,然后再根据所需在围墙里面建设其他建筑。反正据老爷子所说,在陈家村外围三里范围内的土地都是属于本村的,所以我的构想就是在村子三里外就开始建造围墙,这个提议当时就把这位老泥瓦匠吓了一大跳,按照他的说法凭借他几十年的施工经验来判断,要是这么个建设法光光围墙就至少不下于二千两银子的投入,以百人施工队计算,而到总体建成完工的话,至少也要花费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后继的在围墙里面铺设道路,兴建住宅等等其他费用。这点工程费还是在我的承受范围内的,我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力求完美的人,当下就让老李叔在村子外招收尽可能多的人手来参与这项施工,银两不是问题,不要怕花钱,但是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保证,而且要争取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工程。有了我不怕花钱的承诺,老李叔马上就放下了心思,精神抖擞的应诺了这份差事,做为本村人他当然知道这项工程的重要性,这次村子遭袭,他自家的一个亲侄儿就被山贼所杀,老李叔可说是有了切肤之痛,要是这个围墙早点建成的话,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初步确定了这项工程的规模后,我和老李叔又就具体的施工细节做了讨论,我的意思是最好就地取材用山石来做围墙的材料,但老李叔的意思是,若用山石做材料的话围墙就很难造的高,同时又增加了施工难度会拖慢工程的建设速度,他的建议是在围墙的下方用一部分山石固定地基,而上面的则用硬土夯实中间填以石子或者花多点钱直接取土烧砖,用砖块铺设围墙。我想想也是,这时代又没有起重机,若想用石块把围墙造高,真正起到防御外敌的效果,显然这技术上就很难过关。不过,若是按老李叔用砖块的话,倒也是费时费力费钱的很。这时代的砖瓦房还算是奢侈品,由此可见这烧砖烧瓦还是个“精致”的手艺活,出产速度不快不说,这质量也让我也是担心的很,要是有后世的钢筋混凝土来建造就好了。想到这,我突然的就灵光一闪。钢筋混凝土没有,但混凝土说不定就能制造出来,这玩意比起现在所用的那些石灰膏可强上许多了。这混凝土我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它的构成就是石子、水泥、沙子,但问题是现在上哪去找水泥去?不过,我记忆中朦胧的记得在后世的一本闲书中,看到过水泥的发明史,好像最先是个英国的工程师当时接受了建造灯塔的任务,然后就率先发明了原始水泥,后来又得到了后人的不断完善,变成了后来广泛使用的水泥。而这个工程师当时所用的方法,说起来倒是很简单,就是用石灰石、粘土、砂子、铁渣什么的进行充分煅烧,然后粉碎注水调和就成了原始水泥砂浆。既然知道了方法,加上所用的材料都能找到,唯一要考虑的就只是高温煅烧的问题了,不过想来用现在的技术手段,让村里的那些手艺人共同参谋一下,建造个高温土窑还是可以的。这样想完我当即高兴的一拍自己大腿,哈哈大笑起来。在老李叔诧异的眼神中,我把这种“新型”的建筑用料向他进行了说明,告诉他要是用这个混凝土来建造围墙的话,就跟山石的硬度差不了多少。我这番自信满满的话语,让老李叔不由半信半疑起来,不过他也没有深究,对我说了这几样所需的材料倒是很好找,特别是石灰石,在附近的太行山山头就有这矿场,可说是应有尽有;而粘土据说在十里集东边,距离陈家村差不多七八里的那条白土河畔就多的是;砂子就更不用说了,镇上就有专门售卖并负责运送的店铺。
我听得心下更是大喜,拉着他就急忙跑出了内厅,来到谢家前院召集了留守在这里无名除外的总共十六名护卫,分派出十二名人手让老李叔带着去收集制造这原始水泥的石灰石、粘土和砂子,所费的银两在东西运来后到阿秀那儿核算。又唤来已经全家搬迁到陈家村的“司机”富贵,让他驾车带着两人去镇上的辉煌兵器铺运铁渣子,这是我自家的产业,当然是免费的。
我雷厉风行的做派,这些手下早就领教过不少次,马上二话不说就分头行事了。
他们两队出去后,我也没闲着,带着无名来到雪纸作坊,找来陈西。让他抽出几名人手,带人在作坊里找块空地搭建高温土窑,至于规格就按照瓷窑的来办理就行了。陈西做为了一个“老”木匠,对这方面倒是不怎么懂,但他不懂村里还是有人能懂的,没过多久就被他找来了一位据说以前在瓷窑有着十几年烧瓷经验的老师傅,唤作陈老根,四十多岁年纪。因他在族里的辈分跟阿秀相当,我便客气的唤了他一声老根哥,陈老根现在是我的雇工,哪能答应,忙让我直呼他名字,我顺势也就答应了下来,毕竟我以他的老板东家身份叫他哥,他一个低级员工倒还真是有些承受不起。虚礼了一番后,我便把自己要建造一个土窑的想法告诉了他。
我这个东家既然有用得着他陈老根的地方,陈老根当然二话不说的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我当即让陈西这个总管事在作坊里抽掉了五名手脚还算灵快的护卫,跟着他忙活起来。不过,按照他的说法,这土窑的建成至少要花费两天的时间。看来也只有两天之后才能见分晓,能不能真正把这原始水泥制造出来。
我让陈老根今天开始全力负责建窑事宜,用费所需什么的就直接向阿秀报账。交待完毕后,我就出了工棚,找到了在作坊里巡视的阿秀,把今天这事儿向进行了简单说明。
重新回到了家,大概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最先回来的是去镇上的马车,拉了整整一车厢的铁渣子。我让富贵直接拉到了雪纸作坊,由里面留守的护卫帮忙着把这些铁渣运送到大工棚里备用。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老李叔带队的也拉着三辆大牛车回来了,石灰石、粘土、砂子每样一车。
我又让众人把这些都搬运到了雪纸作坊的大工棚里,反正那里的地方现在还算宽敞。
东西备齐了,我暂时也不要他们继续去拉运,毕竟这水泥的制造方法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也不一定能百分百制造出来,等制造出来了再去拉运不迟。
忙完了这事,我就交待了老李叔让他马上带人去勘测陈家村附近的地形,明天就召集人手正式动工兴建围墙。
老李叔应诺而去后,我就来到打谷场看看老爷子这边接待新员工的情况,他中午都没有回去吃过饭。听送饭回来的阿秀说,他这次新招收的护村队队员,拖家带口的人数之多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计,最夸张的一家三代居然整整来了五十多号人,她的意思是这些队员“家属”里面,显然有为数不少是滥竽充数的。这伎俩想必老爷子这个老地主也是知晓,就不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
所以,我现在就巴巴的赶来看看老爷子的具体处理措施。我的意愿是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现在村子要建造围墙,更进一步的要扩建翻修整座村子,这两样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还不如装作不知道,把这些多出来的家属都招收进来。
第四卷 古代创业路
第六四章 构建防御体系(下)
到的打谷场,果真是人声鼎沸热闹的很,东一堆西一堆的一家子在等着安置,总体人数不下两百多人。而一边的老爷子和村里几个村老则坐在场边的一排木桌子之后,周围围着一家子的男女老幼二十多人,由一个会写字的村老在埋头挥笔记录着这一家子人口的各自辈分和姓名。
我走到他们近前的时候,大概是已经记录完毕了,老爷子正在发号施令让旁边的一个村人带着这一家子去安置,那一家子齐齐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俱都欢天喜地地跟着去了。
我向几名村老很是客气的依次行礼,这可是阿秀多日念叨“教育”的结果。现在我基本上也算是多礼之人。
“爷爷,地方够用吗?这么多人?”行礼完毕,我就直奔主题。
“勉强还是够用的,不过明天来的一批都像今天这么多人的话,我怕只能让他们住牛棚了。”老爷子有点犯愁的说道。
“让他们住牛棚就不错了,将就一下,等新房子起来了,还不美死他们。”一个村老带着点妒意的说道。
这老头我现在已经算是认识了,有六十多岁,按辈分我该叫他大爷爷,据阿秀说他当初是陈氏族长的候选人之一,也是老爷子最有力的竞争者,但现在他却是老爷子最忠实坚定的拥护者,一切唯老爷子马首是瞻,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而老爷子对他也挺照顾的,多多少少的分派了一些事儿让他去代理。而这位“大爷爷”现在的妒意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昨天和老爷子商量的结果是,出资新建造的砖瓦房当作福利让商团里的雇员免费使用,老爷子当时虽然替我心疼钱,但在我一番解说下;考虑到这些房子建造起来空着也是空着,让那些雇员而且大多数还是本族子弟来住,倒也不失为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所以他也没提反对意见。想必,这位“大爷爷”已经听说这个“福利措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