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兴会意,便是拉着妹妹跪了下去,激动的说道:“若不能参加这伐魏之战,为国尽忠,则我等将有何面目去见父亲?我兄妹二人就在此长跪不起,恳请大司马允诺。”
到了这般地步,方绍心知是推脱不得了,又沉思了半晌,方才叹道:“你们也不用跪着了,都起来吧,想上战场为国杀敌是好事,我答应你们就是了。”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四十三章 弘农有英才
方绍这么一答应,关氏兄妹顿时大喜,忙是向方绍一番称谢。
方绍却淡淡道:“不过丑话要说在前头,你们既是愿入我麾下,那凡事便当听从我之号令,如若有违背军纪之举,我必会一视同仁的依法处置,你们可愿意吗?”
关兴痛快道:“身为军人,自当遵守军纪,服从军令,此乃天经地义也,我们自当谨记。”
他二人这般应下,方绍才算放心,遂道:“既是如此,那你们就加入队伍,随我起兵东去吧。”
旭日东升,朝露明媚,这一队浩浩荡荡的军队,迎着清晨之光,徐徐的向潼关而去。
由于张飞坐镇弘农,其驻扎在弘农的本部军兵已有两万,故此次东征,刘备拨给了方绍三万关中之兵,令其与张飞所部会合,凑齐五万兵马。
为了迷惑魏国,去往河东郡的大军,并未直接走蒲坂渡,而是乘船走渭水,再导往黄河,做出一副顺着黄河东进,水陆兵进洛阳的势态。而实质上,却是打算待魏军的主力集结于洛阳之后,迅速的北渡黄河进入河东郡。
方绍所率的三万偏师,则是大张旗鼓的走陆路大道,不出三日便出潼关,这个傍晚抵达了弘农郡治所弘农城以西一百余里的湖县。
时值傍晚不便赶路,方绍就叫大军在湖县附近安营,待休整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
因是为了赢取关东士民之心,在出征之前,刘备再三的叮嘱,各军出关之后,务必要军纪整肃,绝不可妄自扰民。
因此,方绍不准一人入湖县县城,各营仅只在县城外围安营扎寨,各级将士不得擅自出营惊扰乡里,不准践踏田地,不准擅取百姓一针一钱,就连方绍这个右大司马也没有入县城,只与三军将士一起在城外休息。
不过,作为名动天下的朝中重臣,方司马之名,对于当地官吏来说,自然是如雷贯耳,所以那湖县县令在听闻方绍率军抵达之后,便率领着县中官吏,以及当地豪强代表,带着鸡鸭果蔬之类,前来方绍的大营劳军。
方绍自打在取益州后,就一直被人视为刘备身边的红人,从那时起,无论走到哪里,那些地方官们的殷勤孝敬也见得多了,如今官至大汉朝的右大司马,地位显赫无比,更是走到那里,那些地方官吏们都跟闻着鸡蛋的苍蝇一样,不用召见就蜂拥而来。
方绍本是打算草草打发走这些来人的,但考虑到刘备叮嘱的收买人心方针,便是耐着性子的,亲自在军帐中接见了湖县县令等一干官吏。
这县令李由原是只是魏国委任的湖县县尉,当初潼关兵败,汉军兵进弘农之时,这个李由很识时务,斩杀了县令之后,在汉军未至之时,便大开城门,亲出三十里之外献降。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归降之功,以给其余魏国官吏做榜样,便升李由为湖县县长。
这李由自见了方绍之后,就一个劲的迎逢拍马,不停的说些大话空话恭维话,只听得方绍耳后生茧。而当方绍随口的问一些关于县中民生之类的正事时,这个李由却结结巴巴的答不上来。
几番对话后,方绍便断定这个李由也是个只会溜须拍马的货色,这种人让他让县令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待将来灭魏之后,一定得记着把这家伙给撤了。
方绍听着听着,又是不耐烦,又是打瞌睡,就想着准备再说几句就打这帮家伙滚蛋,好早点休息。
便在他刚有念头之时,却听群吏之中,有一个人似乎是憋了许久,终于是忍不住,忽然大声说道:“启禀大司马,下官要状告大司马军中有不法之徒,违背军纪,惊扰乡里,请大司马依律惩处。”
此人这么一开叫嚷,反倒是让方绍精神振奋了几分,寻声望去,却见群吏之中,一位年轻的官吏正毫无畏色的拱手正视着自己。
这年轻官吏之词,却令县令李由吓了一跳,他急是回头喝道:“你胡说什么,大司马面前岂敢放肆。”
那年轻官吏依旧一脸凛然,方绍对这年轻人倒是起了兴趣,遂道:“不知此人是谁?”
李由阴巴巴的脸马上换上一副笑容,笑嘻嘻道:“此人姓王名濬字士治,是我县中的门下议曹,他年纪尚轻,处事不稳,适才胡言乱语,还望大司马恕罪。”
王濬?原来你就是王濬啊。
方绍回想起记忆中的历史,搜索着关于王濬的资料,渐渐想起这位曾经历史上的灭吴名将,似乎就是这弘农郡人氏,其祖虽不是什么闻名于世的人物,但也是累世达两千石的大官,这王濬也算是出身于世家大族。
门下议曹,仅仅只是县令以下的一名低级官吏,年俸不过一百石,不过观眼前这个王濬,其年纪大概也只有十五六岁上下,以这样一个年纪,便能担任一县议曹之职,显然也是与其家世出身分不开的。
不过,光是依靠家世当官,并不能博得方绍的青睐,而眼前这个王濬,以区区一名门下议曹的身份,却敢当着自己的面,状告自己这个大司马帐下有人违反军纪,而且还堂而皇之的要求自己予以惩处,别的不说,单就这份勇气就不得不让方绍刮目相看。
方绍当下便不理会李由,向王濬问道:“你说我军中有人惊扰乡民,到底是怎么可惊扰法?”
王濬面色沉静,从容淡定的答道:“回大司马,今天傍晚下官巡视湖县南面一乡,几名乡民向下官上报,言几名军官纵马从田间经过,践踏了一大片的麦田,下官查明确有此事,故请大司马依照军律惩治那几名不法的军官。”
那李由见王濬还不依不饶了,生恐他得罪了这位位高而权重的大司马,使之迁怒于己,故而急道:“大军为国征伐,不小心踩了几片田地也是常事,王议曹,你就别再用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来麻烦大司马了,大司马要以军国重事为重,哪里功夫来理你。”
这时,王濬见这县令不为民做主,不禁也是面露怒色,正色道:“我大汉军律之中,明文规定军队行军之中,不得践踏田地,陛下也三令五申的强调军队不可扰民,这是关乎到争取民心的大事,李县令怎么能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这王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反驳自己这个县令,这让李由觉得颇为难堪,急是喝道:“王濬,你休要再没完没了了,我命你先行退去,待回到县里我再好好教训你这目无礼法之徒。”
方绍听到这里,对王濬已经是颇为欣赏,此时便有收为己用的意思,遂道:“李县令,我倒觉得这位王议曹言之有理,大汉军律如此,既是有人公然违背,那待我派人查明之后,定会以相应的军法处置。”
那李由怎想大司马会向着那王濬,如此一来,岂不显得自己多有尴尬,他眼珠子一转,马上改口道:“大司马说得是,大司马治军严明,实在是下官等学习的典范呀。”
方绍赖得理他,却将目光转向了王濬,和蔼的笑道:“王士治,你身为地方官,能够一心为民做主,做到刚正不阿,确实是难能可贵呀。”
对于方绍的赞赏,王濬倒也没有受宠若惊之色,只淡淡道:“多谢大司马夸奖,其实这只是下官份内之实,实不值一提。”
方绍微微点头,又问道:“不知你现下年方几何?”
“下官今年十五。”王濬如实答道。
“可会武艺?”方绍又问。
“粗通而已。”
“可读过什么书?”
“兵法经学无所不通。”
王濬的回答倒是十分干脆,既不掩饰自己武艺平平的缺点,也不谦辞饱览群书的优点。
‘嗯,历史上的王濬,乃是一员难得的儒将,如此看来,倒也是这个底子。’
方绍提携的那些人,如王平、姜维、邓艾等辈,皆以治军见长,其人更偏向于武将,至于马谡其人,虽有几分儒将之风,但却多赖于诸葛亮的提拔,并不属于自己的嫡系。至于蒋婉、费祎、邓芝等人,也皆以儒见长,却并不俱备良将的素质。
倒是这王濬,虽然武艺一般,但既精于文治,又极有武略,实为一员难得的良将,自己的阵营之中,倒确实需要这样一位儒将。
于是,英才当前,方绍岂有不收之理,遂道:“以你之才学,当一名门下议曹倒有点屈才了,我欲辟你进入我府中为奏曹,不知你愿意否?”
大司马府的奏曹,虽与县中议曹只一字之差,但前边冠以的大司马府的头衔,其权力与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此言一出,李由等辈皆是大吃一惊,他岂会料到,刚刚还被自己斥责的那个小子,却是误打误撞,竟然被大司马所赏识,早知道的话,刚才那小子的那番话,就该自己抢过来才是,李由那个懊悔呀。
至于当事人王濬,却仍是不感到一丁点的惊宠,仍是平淡的说道:“下官未立寸功,岂敢受此荣升,大司马的好意,下官心领了,却是恕难从命。”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四十四章 牵着鼻子走
王濬之词,不禁令方绍大感意外,如先前邓艾、姜维等辈,一听说自己这大司马有提携之心,虽不是激动得得意忘形,但那也是欣喜不已,万般感谢之后欣然领命。
而今眼前这王濬,表现得却是如此的平静,竟然还来了一句“恕难从命”,这般言行,如何能不叫方绍感到意外。
然而,意外之余,却令方绍对其人愈加的欣赏,想这王濬不过十五六岁,便能做到这般荣宠不惊,先不论其武略与才学,但就是这份沉稳的性情,便是远超于常人。
此等良才,若不纳入麾下,一定会遭天打雷劈的。
方绍遂道:“身为朝廷命官,你忠于职守,心系于民,能够忠言进谏,这便是你的功劳。”
王濬依旧平静道:“下官所做的这些,都只是职责所在之事,何敢妄自居功。”
这个王濬还真是个耿直的性子,按理说自己给他铺的梯子也够长了,换作他人,早就识趣的顺着梯子下来,然后是一番感激之词,可他偏偏还是执着于无功不受禄。
不过,人才嘛,总会有点与众不同的脾气,若是生得一副大众样,又岂能显出他的特殊。
对于王濬的这般“不给面子”,方绍倒也不以为怪,略思了一会,“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那本司马就平级调用,调你到军中做一名掌管军律的下级军官,不知你可愿意。”
“既是军中所需,濬自当从命。”王濬想了一想,终于是做出了“让步”。
方绍这才暗吐了口气,心想这年头,找点人才,培养点亲信势力容易嘛我。
在将王濬纳入之后,次日一早,方绍便继续催军赶路,数天之后,方绍在位于黄河南岸的陕县与张飞所部会合。经过几天的休整之后,五万大军改道西南,向渑池进发,做出一副准备经渑池,进攻洛阳西面门户函谷关的态势。
与此同时,刘备所率的大军,经陕县之后,继续由水路顺黄河东进,一副准备顺黄河取洛阳以北河阴、孟津等黄河渡口要隘,以断绝洛阳与河北联系的样子。
两支大军,水陆并进,营造出了逼真的两面夹击洛阳的进攻态势。而在弘农上演这场假戏的时候,马超、黄忠等所率的后续兵团,却已悄悄的由蒲坂津渡河,低调的进入河东郡,向平阳方向做机动。
………………
魏国,河阳渡。
渡口沿岸,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全副武装的魏军将士,而由渡口通往河阳城的大道上,数不清的人马仍源源不断的前赴而来,旌旗遮天,衣甲刀锋反射出来的阳光,晃得人眼光迷离。
在那一面巨大的黄色伞盖下,魏国的新皇帝曹丕正默默观视着他的将士们渡河,他的脸上时而浮现出几分得意,时而又闪过几抹焦虑。
十几万的将士,只消自己一声号令,便要义无反顾的慷慨赴死,弹指之间,千万人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此时的曹丕,已深深为之而痴迷。
或许,他应该感谢刘备才是,如果不是这个人,自己的父亲也不会被气得成为活死人,自己便不知还要隐忍多久,才能有如今的风光与荣耀。
但是现在,那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今却起倾国之兵而来,要消灭自己的国家,把自己从皇帝那无上的宝座上一脚踢下来。
在这片大地上,永远只能有一个皇帝,曹丕自信自己就是那唯一的真命天子,谁要想夺走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
但是,野心与意志,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虑,要知道,那个人可是刘备啊,连自己的父亲都奈何不了的人,换作是自己,又有几分必胜的把握呢。
只是,到了这般地步,他只能怀着焦虑,带着这十几万的大军赶赴洛阳,与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枭雄一决高下。
“司马中丞,你看朕之大魏健儿可雄壮否?”曹丕从沉思中回归,马鞭摇指,得意的问道。
此时的司马懿,因为拥立曹丕有功,已被封为魏国御史中丞。
司马懿顺着曹丕的马鞭望去,微微笑道:“我大魏将士乃天下最精锐的士卒,自然是万般雄壮了。”
曹丕接着又道:“有此雄壮之士,朕又岂惧刘备那大耳贼,此番洛阳之战,朕必叫他有来无回。”
曹丕这话像是给自己打气,又像是想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来为三军将士鼓舞士气。
“刘备乃一代枭雄,不可小觑,不过,由陛下亲率大军坐镇洛阳,料想那刘备必是无功而返。”司马懿必未助长曹丕的“自大”,但也没有灭自家的威风,他的话显得很沉稳。
曹丕环视随行的众臣,却见太尉贾诩的表情却是一派凝重,似乎是对此番出征,并未抱太大的信心。
曹丕素知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尉乃足智多谋之辈,如今他看样子是心怀不安,必是心中有所顾忌,曹丕遂道:“贾太尉,朕进兵洛阳之议,你先前一直都未表态,朕当时也没问,现在朕倒是好奇,你究竟是个什么看法。”
贾诩这人,向来是你不问,我不答,如今既是曹丕问了,贾诩便也不吞吞吐吐,直然道:“回陛下,恕老臣直言,老臣以为,陛下这一次极有可能是中了刘备的计了。”
曹丕神色微变,但脸上却仍是怡然,淡笑着问道:“太尉何出此言啊?”
“刘备此人狡猾的很,这么多年来他在与太上皇的交手中,总是采用避实就虚之策,而且是屡屡得手。如今他明知洛阳乃我大魏重镇,既有函谷关之固,又有黄河之险,再加上十数万精锐大军驻防,更有陛下亲自坐镇,却仍是率军前来一副强攻之势,这明显不符合他的用兵之道。”
曹丕的怡然自得之色渐渐收敛,眉色微凝,“太尉之词倒也有几分道理,可是,如今种种情报都表明,他这一次偏就是要强攻洛阳,要不然他亲率十几万大军,水陆两路逼向洛阳又是为何,总不会是来游山玩水的吧?”
周围众臣,跟着都呵呵而笑。
贾诩不为所动,依旧淡然的说道:“既然刘备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所以,臣以为,刘备次番入侵,进攻洛阳是虚,袭取平阳,进图太原,占据整个并州才是实。”
此言一出,曹丕刚才那点开玩笑的心情便一点都不剩了,他仔细的一琢磨,越想越怕,不禁道:“依太尉的意思,莫非刘备的意图是先夺并州,再东争河北,而不是先取中原许洛之地不成?”
贾诩不紧不慢道:“方今天下之重,在河北而不在中原,若先取中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