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仪手扶剑柄,以防刘封突然间发狂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听着刘封的嘶吼,杨仪脸上露出鄙夷的冷笑:“殿下,古往今来,哪个君主会对你所犯下的罪行姑息呢。今日之事,完全是殿下一手造成,这个时候责罪于别人,殿下不觉得很好笑吗?”
杨仪三言两语,让刘封任何的辩解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无论他有千般理由,造反的罪名总是事实,古今帝王之中,还真找不出哪一个对造反之罪还姑息留情的。
这一刻,刘封最后的希望破灭,他的心已坠入绝望的谷底,整个人有气无力的瘫坐下来,两眼之中尽是痴呆之色。
“君无戏言,殿下的后事尽可放心。相必殿下也已吃饱了,是时候该上路了,别让末将等太久。”
杨仪丢下最后番话,转身走了出去,将房门轻轻掩上,然后带着一班属下在外静候。
也不知过了多久,屋中仍然没有动静,左右的军士都有点不耐烦的样子,可杨仪却依然一脸的耐心,因为他清楚,这世界上最艰难之事,就是自己结果自己的生命,对于这样一个将死之人,等一等又有何妨。
一刻钟后,屋中传来咯噔一声响,像是什么倒地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杨仪长松了一口气。
十天之后,汉中叛乱平定的消息传到了邺城方绍的手中。
刘封的叛乱确实出乎方绍的意料,不过平定之迅速却在方绍的意料之中,在方绍看来,有卧龙与凤雏坐镇长安,在这二人的眼皮子底下搞事,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尽管汉中之乱平定,但由此也造成汉中之兵暂时无法东援襄阳,这就意味着在南线,关羽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对付东吴。然而,在失去了水军支援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自襄阳与江陵被围转眼数月已过,在这段时间,吴人已夺取了长沙、零陵全境,江夏、武陵大部,甚至襄阳与江陵之间,属于南郡的许多城亦被吴人夺去,也就是说,除了半个南郡,以及北部的南阳郡外,吴人在短短数月的时间之内,就轻松的夺取了大半个荆州。
襄阳的赵云和江陵的徐庶张辽,尽管粮草充足,但却迟迟得不到外援,至于汉水以北的关羽,尽管手握八九万雄兵,但却只能依靠南阳郡对其进行补给,因是迟迟无法渡江,关羽军团的粮草供给越来越不足,整个荆州的形势也在向着不利于汉国的方面发展。
弘农方面的张飞虽有兵近十万,但由于被曹仁所部魏军拖住,亦是无法抽调出更多的兵马支援荆州,这也意味着,整个汉国,现在只有方绍手中有多余的兵马回援荆州。
朝廷方面将汉中之乱平定的消息送到方绍手中时,同时也带着另一份诏命,令他尽快结束河北的战役,率大军南援荆州。
“灭魏与否,尽在此一战,现在让我退军,岂不又给了魏国喘息之机,到时吴魏联合,何时才能再有这般良机!”方绍当着众将的面,对朝廷的这道诏命表示了抱怨。
这时,邓艾叹道:“大司马,我想朝廷也是出于无奈,要知道,那里可不是别的地方,那可是荆州呀。”
邓艾说得没错,那里可荆州,而掌握着朝廷决策大权的,正是荆州集团,如今眼见荆州有危,根基有丧失之险,荆州集团的士人们,自然是不顾一切的要夺还自己的老家。
曾经历史中,关羽失陷荆州之后,在荆州士人的一片开战声中,刘备不得不放弃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转而以倾国之兵前去争夺荆州。那个时候,就连一直将北伐中原放在首位的诸葛亮,也只能保持沉默。
没办法,荆州关系到整个荆州集团的根本利益,就算诸葛亮有更深远的眼光,这个时候也不能忽视本基团的根本利益。
方绍相信,这道回兵的诏命,多半不会是诸葛亮的本意,应该是在整个荆州集团士人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大司马,绝不能撤军,魏国都城失陷,此刻已是人心离散,全凭着曹操用个人的威信在那里撑着,只要此战得胜,什么荆州之危,什么东吴,都是浮云,根本不必在意。”姜维成了坚定的主战派,显然他还嫌自己所立之功不够多。
邓艾却道:“话虽如此,可是如今朝廷的诏命已下,如果大司马不撤军的话,岂非要背负一个违逆的罪名?”
邓艾此言一出口,姜维便没话可说了。
一片沉寂之中,忽然有人淡淡说道:“想让朝廷改变心意也未必不可,关键是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
说话之人,正是王濬。
“士治有何高见?”方绍问道。
王濬不紧不慢道:“荆州之势表面看起来于我们极为不利,其实只要襄阳和江陵在,吴人夺去的只不过是皮毛而已,根本不足为虑。而眼下吴国的军队尽在荆州,东南一带兵力空虚,如果我们灭魏成功,则可顺势引兵东南,到那个时候,吴国只有撤兵回援,到时荆州之危自解,而灭魏之功已成。我想,如果大司马以这个理由回复朝廷的话,或许可以说服朝廷收回成命。”
听罢王濬之词,方绍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二十二章 冰天雪地
归来,恢复正常更新。
————
“灭魏势在必行,断不可半途而废,依我之见,中正的计划可行。”
丞相诸葛亮手中拿着的是方绍的那道,关于将伐魏之战进行到底的上书,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诸葛亮显然决定支持方绍。
而当庞统听闻诸葛亮转变态度之词后,脸上却流露出不悦之色,他轻抚着短须,冷冷道:“孔明,你难道不觉得中正的计划太过用险了吗?要知曹操尚在,魏军在河北尚在十余万可用之军,中正想击破曹操必是十分艰难,倘若拖延日久,荆州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等荆州士人的根基被掘,这等重责又该谁来担当?”
很显然,庞统对方绍的计划是持反对态度的,而他这么做的原因,却并非只是他话中所说的原因。
襄阳有赵云,江陵有徐庶,二地城坚墙厚,积粮无数,庞统当然知道,吴人想攻破此荆州核心之地非是易事,所以他固然担忧荆州有失覆之危,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而方绍一旦灭魏成功,则其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朝中,乃至在天下之间,其声望必将无比巨隆,甚至将盖过关羽等元功宿臣。
这个方绍,恰恰又是跟孔明穿一条ù子的人,这二人一个是文臣领袖,一个又在军中夺得冠首之威,二人联手,试问大汉朝还是谁能奈何得了他们。
这才是庞统真正所担心的,一旦达成这样的局面,那么最受影响的必然是自己,权力受到削弱是必然的,甚至在将来,那二人联手控制朝政,自己这个“外人”被逐出权力中枢也未尝没有可能。
凡事都有可能,不可不防啊。
所以,庞统才会如此的反对方绍的计划。
当然,庞统的反对也极有道理,至少表面的字眼上来看,找不出其明公暗私的尾巴。
“士元所言固然有理,不过,中正的智谋军略,难道士元你还不相信吗,既然他上书说自己必能灭魏,那就说明他有这份自信,我们正当全力的支持于他。”
诸葛亮继续为方绍“袒护”,不过庞统却不吃他这一套,面对着关系如此重大的决议之时,他绝不会手软退畏。
“天有不测风云,就算是中正,也难保不会有失算的时候。孔明,在件事上,我可以保持沉默,但你要想清楚,万一有失,谁又来担这个责任?”
庞统咄咄逼人之词,一时令诸葛亮有点无法应对。
沉默许久之后,诸葛亮忽然长出一口气,淡淡道:“士元你尽管放心便是,如若有失,自有我诸葛亮来承担一切后果便是。”
诸葛亮把这话都说了出来,庞统自然就无话可说,心想孔明啊孔明,算你有胆量,既然你敢把这责任往一人肩上扛,那我还能说什么呢,喝喝小茶,听听小曲,等着看你们怎么把这台好戏收场吧。
于是,庞统便不再反对。
之后经过数天的讨论,诸葛亮以荆州士人领袖,以及国之丞相的权威,极力的压制住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几天之后,远在邺城的方绍收到了来自长安的诏命,尽管那是以皇帝口气下达的一道诏命,但实际上却是诸葛亮的意思,诏令收回上道诏命,命他继续以左大司马的身份,都督冀幽并三州军事,统帅三军继续伐魏之战。
收到诏命的方绍暗松了口气,同时他也想到了必是孔明在朝中为他说话,否则怎能堵得住朝野中大多数荆襄系士吏们的口,想来孔明身上所承受的压力也不消。
诸葛亮的信任,方绍无以为报,只有全心全意的役入到灭魏之战当中。
其实,河北的形势远非朝中那帮大臣们可以预料的,曹操在此集结了十余万魏军,如果方绍的大军一旦撤退,曹操的野心不仅仅是收复邺城,甚至有可能趁势追击,复夺幽并失地。
这一次,曹操是打算跟方绍玩命呢。
在曹操的统帅下,魏军发动了疯狂的反扑,为了避让魏军锐势,方绍只得下令将战线北移,至邺城以南七十里之地构建新的防御阵地,于是双方在河北平原上,长达数十里的战线上,形成了对峙之势。
方绍的军队原有十五万之众,但由于为了镇守一部分新得之城,不得不分出部分兵马,实质上能投放于前线的也只有十一万人左右,双方在实际兵力对比上算是不分胜负。
在这数十里长的战线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争延续了数月,彼此间互有胜负,直战至隆冬时节,大雪骤降,天气甚寒,交战双方才因天气原因,不得不心领神会的同时停止了攻势,暂时休整以避寒冬大雪的侵袭。
是日,刚停了不到一天的大雪,又重新飘落,方绍率诸将视察全营各寨,全军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汉军的组成相当复杂,一部分是荆州藉老兵,一部分是当年平定关中时,迁入关中的益州藉士兵,剩下的才是关中、凉州以及新得幽并等州藉的士兵,后者才算是真正的北方人。
尽管北方兵的比例占多数,但南方兵也有三四万人之多,这些来自江南的健儿,尽管身强体健不逊于北人,但却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酷的寒冬,而此番河北冬天之冷,又远超于常年,因此在严寒的折磨之下,这些南方兵便开始出现成批成批的冻伤痛亡的情况,而仅在下雪后的这十天之内,因冻伤而丧失战斗力的兵士就达千余之多。
“大司马,我军因疼伤减员日益,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呀。”言语之中满怀担忧的,正是费祎。
费祎是为朝官,本来是在长安城享清闲,但不久之前,费祎挂上了征魏护军的衔,护送着一批粮草由关中赶到了邺城前线,之后就留在了营中,辅佐方绍伐魏。
护军的官级虽然远不及大司马,但却跟监军有相似之处,当年曹操征战四方之时,唯有曹氏、夏侯氏等宗亲将领,以及极个别深得曹操信任的谯沛藉外姓将领,方才能挂名护军的头衔。
尽管当年方绍曾推荐费祎出使吴国,算是费祎仁途上的第一任恩主,但这些年来,费祎能够升到九卿的地位,却要归根于诸葛亮的大力栽培,所以说,费祎算得上是诸葛亮的亲信。
此时费祎作为护军来到前线,显然是有着另一层用意的。
诸葛亮并不是怕方绍对大汉朝怀有二心,但他素知方绍惯出奇招,所以怕他在对魏的战略上因奇弄险,犯下大的错招,所以才会用老成持重的费祎前来辅佐。
方绍理解诸葛亮的用意,所以一直以来,在军事上的诸般举止,也对费祎毫无保留,大事上多听取他的意见。
“文伟,是否朝中又有什么风言风语了?”方绍听得出费祎的话外之音,便是直言问道。
费祎怔了一下,笑叹道:“什么都瞒不过大司马的眼睛。是的,如今我军所面临的困境,朝中自然心知肚明,前不久我收到诸葛丞相的来信,言庞司马在朝议上提出撤军南援的建言,不少朝臣们多有附合,所幸丞相以理压制,朝廷方才没有改变战略,不过……”
费祎顿了一顿,方道:“不过虽是如此,但我军所面临的困境确也不可以小觑,长此下去,总也不是办法。”
方绍淡然道:“如今我军的形势,原比当年楚汉对峙之时要好,现下魏军锐气也已丧气,士卒同样疲惫厌战,已是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哪一方能撑下去,必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费祎叹道:“如此道理,我等自然明白,只是朝中那些大臣们不在前线,不知利害,他们一心想着救援襄阳和江陵,夺还荆州,丞相他也有难处呀。”
方绍轻吐了一口气:“再忍忍吧,事到如今,也只能强撑下去。”
说着,方绍双腿一夹马鞭,坐骑轻奔而出,四蹄带起一片的雪泥。
‘说得容易,可是我也没有破敌之策啊。’
尽管方绍表面上强硬如初,但心里边却已经有点虚了。
回往大帐之中,方绍拥炉而坐,盯着屏上所悬的地图,冥思着破敌之计,跟往常一样,绞尽了脑汁,依然解不开这乱局。
头脑昏沉之下,方绍手捧着热茶,信步走出帐外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此时时当傍晚,漫天的飞雪已经停歇,放眼望去,大营之中已是星火点点,炊烟袅袅。
‘若无大战的残酷,赏赏这雪景倒也不错。’方绍神游外物,暗自兴叹,低头想喝一口热茶时,却发现那一碗的茶才一会的功夫便是冰凉,表面一层竟是结成了薄薄的一层冰。
而不远处,几名随军的郎中又提着药箱在雪中急奔,多半又是哪一营有人冻伤,赶着要去治疗,这种情况,入冬以来方绍也已司空见惯。
“该死的冬天!”方绍心中的那点赏雪之意顿时烟销云烟,忍不住骂了一句。
转身回往帐之际,蓦然间,脑子里一个奇特的想法一闪即过。
正是那个想法,让方绍立时僵在了原地,眉宇之间涌起几许惊喜之色。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二十三章 终结之招
方绍大步回到帐中,本来准备召集紧急的军事会议,与魏延等重要将领们讨论他灵感突发想出来的破敌之计,但转念一想,便先将此事放下,只将姜维一人密召前来。
正在巡营的姜维闻知,当即是飞马赶到。
“伯约,你速速召集工匠,按图样赶制此物,两天之内务必要赶出来。”方绍说着将一张画着图式的纸交给了风雪仆仆的姜维。
姜维接过来看了一看,不禁面露困惑之色,茫然问道:“先生,你要此物有何用处?”
“破敌之计,全赖于此。”方绍略有些得意,遂是将自己的计策,全盘告知了姜维。
姜维听罢,不禁惊喜万分,兴奋道:“先生,这真是一条绝妙之计呀,任他曹操想破了头皮,也绝想不到先生竟会使出这等奇招,先生,你真是太……”
姜维想说点恭维方绍的话,但他突然间却发现,自己脑海的词库里,竟是没有更“丰满”的词,来形容方绍的智计无双。
方绍笑拍着姜维的肩:“行了,不用恭维我,这也是天要亡曹操而已。你速将此物赶制出来,我才好用它现场演练,以让文长他们信服我的计策。”
“先生放心,我把上去办,不用两天,一天就造出来。”
姜维怀揣着兴奋而去,正如其言,他当天就召集工匠,日夜依图赶制,次日黄昏之前便造出一台实物。
为了保密,方绍遂以巡营为名,捡了一处偏僻之地,将魏延等众将召集起来,现场展示他的破敌利器。
“都已齐集了,伯约,可以开始了。”方绍也不下马,只挥鞭令道。
姜维遂是策马上前,向早在在那里的几名士兵吩咐。
众将心中皆怀狐疑,不知他们这位鬼谋无双的大司马,这回又想出了什么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