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玉狮子香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点登记吧!”
庄念伟说道。
“让我来写纸签。”
“好。”
把登记员写的纸签贴在物品上,是工人的工作。但是,因为特殊字太多,李同源有时候顺手就写了。因此,庄念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这就遂了他的意。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17)

青玉双龙耳狮子香炉
李同源用向登记员借来的笔,一面呵着气一面在纸上如此写道。手在发抖,不仅仅是因为寒冷的关系。
“把纸签贴在把手的龙头上吧!”
庄念伟说道。
“不,这得贴在底部。”
李同源用力地摇头答道。
“嗯!……也好。”
由于李同源很难得如此认真地主张,庄念伟以为是有什么专门的理由,就照着他的意思做了。有关玉器,他多半都会让李同源处理。
李同源将纸签贴在香炉底部,然后,反复地抚摸着香炉。
如同师父王福生所言,他制造的并非仿制品,而是重新创作的秀拔的玉器。虽然不是出于负疚的心理,但是,只有那刻着乾隆三十四年的铭文,成为他内心的污点。已经雕上的文字并不容易消失,但至少可以借由贴上的纸签隐藏起来。
清室善后委员会的清点工作进行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仿佛逐渐着了魔似的。在他们之前,负责处理紫禁城收藏品的只限于丧失男性机能的宦官们,这些人大多是精神不健全的人。对于身心健全的人们而言,在初次接触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无数秘密宝物时,是既感动又害怕。所以,气氛变得不一样自是无可厚非。
“这里面充满了覆灭王朝的怨恨,这些怨气一定会附到咱们身上来的。”
有人这么说。
“不,这里的收藏品是长年从人民身上榨取来的,是民脂民膏!让咱们这么激动的,恐怕是藏在每件宝物里,那无依无靠的人民的怨叹吧!”
也有人如此反驳。
“不是!也许这是因为帝王所拥有的文物,都是由民众制造的。伟大民众创造力的结晶就在里头!这才是触及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的东西。”
也有人持这种看法。
这个机构开始有了朝气。
四十年后,一名还活着的职员在回忆录上如此记载。
朝气指的是跃动清新的气氛,是所有人员在兴奋状态下的产物。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18)

但只有一个人远离旋涡之外,他就是李同源。
在他眼中,只存在一件美术品那就是他亲手做的青玉狮子香炉。即使进到秘藏宝物的宝山,他也只看到这一件。
那一年(民国十四年)的三月十二日。孙文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国民党本部去世,结束了六十年的人生生涯。
清室善后委员会里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全部都沉浸在悲哀里,中国的救星陨灭了。听到孙文死讯的当天,连庄念伟都流下了眼泪。
(这人也会哭?)
李同源不可置信地盯着庄念伟的眼泪。而他自己却没有任何伤感的感觉。对他而言,孙文不过是远远的标语牌上的名字,全部都是遥远景物除了青玉狮子香炉。
李同源愈来愈疏离。
其他的职员仿佛被紫禁城不散的阴魂附身似的,开始热烈研究古代美术。面对丰富的研究材料,他们从早到晚,都沉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美术里。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登门请教专家,在短期间内像海绵吸足水似的吸收着大量的知识,再也没有人会将水晶误认为玻璃了。
4。。。
那一年(民国十四年)的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在乾清门举行了开幕典礼。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委员长李煜瀛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包括李同源在内,委员会的职员几乎都进了博物院。
这段期间,政局变动很大。
故宫博物院成立不久,孙传芳向奉天军宣战后北上,连看来像引退的吴佩孚也纠合了直系诸将领,高揭打倒奉天军的大旗。
张作霖的部将郭松龄揭起叛旗和冯玉祥结合,宣布反张宣言后出兵。但是,郭松龄部受到日本关东军的警告而导致作战步调不一致,结果遭到张作霖的包围歼灭。
北京冯玉祥出动大军击破直鲁联军占领天津,但眼看形势不利,又突然发出下野的通电后离开北京
北京再度落入北洋军手中,段祺瑞政府和学生、民众的军事反抗运动的对立不断地重复着。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19)

翌年(即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向两万人的军事抗争队开炮,导致47人死亡,164人受伤,此即所谓“三·一八惨案”。
不久,政府以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是共产党员为由,发出了逮捕令。
故宫博物院受难的历史从此开始,同时在经济上也面临困境。
由于仅靠参观的收入无法维持开销,再加上院内首脑阶层不屑于仰仗军阀政府的援助,只好由干部之一的熊希龄出面向银行借款三万元以渡难关。
国民党撤退,北京再度成为保守派的天下后,迎回溥仪的谣言甚嚣尘上。
七月,代替了段祺瑞的杜锡圭内阁成立了所谓“故宫保管委员会”。委员会里,有很多人和以前的宫廷有渊源,使人觉得溥仪的归返也许不是流言。不过,这个不自然的委员会,终于因杜内阁的辞职而流产了。
没有人知道今后博物院的命运会如何。总之,集合了以前的干部和职员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但是,当务之急是筹措经费。考虑了各种可能性的结果后,决定将收藏在永寿宫的银锭和沙金处理掉。美术品和书籍类是极为珍贵的东西,处理掉这些物品其实是博物院的自杀行为。但是,银粒和沙金并非古董品,即使卖掉也不足为惜。
这个案子最后因政府不允许而作罢。
军阀政府一直在觊觎故宫财宝,而对予以抗拒的博物院逐步施加压力。博物院里有许多进步人士,这也是其被视为眼中钉的原因。军阀政府决定将存放在大高殿军机处的记录移交国务院保管,也是基于此种心态。一旦军阀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将会使文献调查的工作面临重大障碍。事实上军阀政府的目的不过是在找碴儿,所以才会在下命令之后迟迟未见接收,徒令故宫博物院忧心焦虑。
新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坚韧地忍受着迫害。虽然曾发生因薪水迟发致使维持会长引咎辞职的事件,但职员们依然咬紧牙根忍耐着。
“南方将会来援救,好不容易坚持到这个时候,再忍一忍吧!”
为了挽留因不满而想开溜的伙伴们,庄念伟如此说道。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0)

这番话,也有说给自己听的意思。他在博物院,已爬升到极高的地位。生活再怎么艰苦,好不容易建立的地盘就这么轻易地放弃,未免可惜。
孤儿李同源不需要抚养家族,一个人勉强可以过活。只要能待在狮子香炉旁边,他就心满意足了。生活上的艰辛,在磨玉的小学徒时代早已习惯,根本不以为苦。这样,使他更远离了同事。
暗地里存在的故宫博物院,犹如反抗其境遇似的只热衷于工作的进展。图书文献的目录完成了,制作拓本和印谱的工作也不断地进行着。
他们的忍耐终于有了回报。
1928年(民国十七年),北伐军以北京为目标,自南方一路北上。南北两军约七十万名士兵,对峙于华北一带,最后枭雄张作霖因害怕退路被截断,而放弃北京逃往奉天。6月4日,张作霖搭乘的火车在奉天车站前被炸,他身负重伤,几天后宣告死亡。
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革命军诸将领,在西山碧云寺的孙文灵柩前,报告北伐完成的事实。
国民政府替代了军阀政权,成为北京的新主人。
“嘿,咱们的时代来了!”
庄念伟张开双手说道。
不仅是他,故宫博物院的职员几乎都同样地在内心里欢呼着。
李同源看着伙伴们欢欣雀跃的模样,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
两年半以前,孙文抵达北京时市民的狂热、接着人们面对孙文死讯的悲叹,以及针对军阀政府对同事们施加迫害时所表现出的悲愤这些全部是李同源内心中的遥远景观,轻轻地在角落里出现,又悄悄地消失无踪。
如今也是。他漫不经心地远眺着永远也不会靠近的远景。
他的精魂全被青玉狮子香炉吸尽了,从那以后,只靠着香炉反射出来的东西活着。
他把对素英强烈的思念,完全倾注在青玉之上,然而香炉至今只是偶尔地映照出素英的幻影而已。
在青天白日旗翻飞的北京,博物院职员期待着开明政府的支持,但也对曾经出现太过激进而脱轨的情形,感到胆战心寒。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1)

国民政府委员经亨颐是个激进派。他提议将故宫博物院里不值钱的东西交付拍卖。他似乎对“故宫”这个名称不甚满意。认为“故”就如同故乡等字,有“怀念”之意,等于是荒谬地怀念覆亡的帝政时代。共和国的体制下是不允许使用宫殿这个名称的。
他着实发挥了过激派的精神,大力地如此主张着。
张继是故宫博物院理事的一员,撰文反驳了经亨颐的提案。
所谓“故宫”,意指曾有宫殿的地点。在共和国里,虽不允许以宫殿命名,但是像巴黎罗浮宫、柏林夏洛腾堡宫等,这些共和国的博物馆,冠有王宫名称的并不少。
经亨颐在提案中申述的理由是:
研究宫殿设备以及皇帝使用了什么,等等,正如同是在研究未来谁要当皇帝,而预先成立“大典筹备处”一般。
张继针对此,很有耐心地予以反驳:
这么说来,现今世界各地的学者争相挖掘原始时代的遗迹,并研究当时代的器物,就表示准备返回太古穴居生活了?
这不过是出过场的喜剧。
在中央政治会议第一百五十五次会议中,这个问题被提出讨论,经亨颐的谬论遭到否决。故宫博物院组织法终于公布了。
故宫博物院据此由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三馆联合而成,成为政府直属机关。被军阀政府以共产党员为由逮捕的原理事长李煜瀛再度复职。
在似乎听得见口哨声的明朗气氛中,博物院的工作再度展开。薪水也能够确实给付了。为了使事业更加充实,允许原本要当做资金,却遭军阀政府干涉而没能处分的“杂品”可以脱手了。
博物院派遣了市区内金饰店的工匠,在院内将沙金熔成金块销售。另外也将曾是贡品的大量茶叶和棉布卖出。
由于贡品都是高级品,价钱也很便宜,庄念伟于是买了一匹厚的棉布做长裤。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2)


“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蓝布,是使用以前正牌的染料做成的。”
庄念伟穿上刚做好、折痕崭新的长裤,展示给大家看。
“奇怪,嘿,右边小腿好像裂了!”
有个同事说道。
“裂了?”
庄念伟伸出右脚,低头看看长裤。
折痕处的确绽裂了五公分。
“熨斗烫得太用力了!”
不知是谁说的。
“会是熨斗吗?……”
他带着不可置信的表情,拉拉裤子膝盖的周边,然后,沿着被拉起的折痕,裤子又破了。
“庄先生,你买的那块棉布,记录着是康熙三十七年入库的哟!”
另一名职员说道。
“两百三十年前的东西呀!……”
庄念伟说不出话来了。
可能曾经是高级品,但堆在通风不良的仓库角落里长达两百三十年,纤维变脆弱并非不可思议之事。
在场的伙伴们大声笑了出来。庄念伟也一面搔着头,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笑得太激动而笑出泪水的职员,好不容易止住了笑说道:
“真的好久没这么笑过了。现在想想,咱们已经很久没像这样打心底里笑了。”
大家都点头表示认同。此刻,在每个人的心里短暂地勾起了对艰苦日子的记忆。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3)

博物院的事业又恢复了生气。院内也有摄影室的设备和印刷所,除了《故宫月刊》,还出版各种刊物。
清室善后委员会时代的清点工作,大多是由外行人担任,因此,再度进行核对检查的工作。
收藏品当中,有被宦官偷去后顶替用的赝品、有不知是伪造而进献的贡品,也有的是只作部分篡改的东西,如将明代绘画在落款处动手脚,当作是元代画家的画作。这些都要经过专家细密的调查后,再加以更正。
有一天,一个老人捋着白胡须出现了,是受政府委托审查文物的玉器专家。
庄念伟带领老人视察玉器。李同源在审查过程中,全身直冒冷汗。
老人在玉器前,挺直了弯曲的腰杆,眼睛炯炯发光:
“这不是古玉,是赝品!”
直视贴着汉玉纸签的玉器,老人吐气似的说道。
“嘿,是乾隆时代的烤皮子哩!”
庄念伟拿起那件假的汉玉,频频地用手指摩挲。
将普通玉的表皮用特殊方法烧成黄色,使其看起来像古玉,这是乾隆时代流行的做法。
李同源虽是专攻玉器的工匠,但只处理过新玉。清点的时候,写成汉玉,不过是照实登录罢了。
听见庄念伟和鉴玉的老先生谈起专门性的内容,李同源吓了一跳。原以为庄念伟什么都不知道,没想到他对玉拥有相当的识见。
(庄念伟这家伙,什么时候……)
庄念伟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已经三年了。在这段期间学到专业性知识一点儿也不奇怪。在博物院受难的时代,职员们也还是很努力地学习。恍恍惚惚过日子的恐怕只有李同源一人吧!
当老先生移步站在青玉狮子香炉前面时,李同源的膝盖颤抖着,拳头紧握,几乎透不过气来。
“有乾隆三十四年的铭文。”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4)
   
庄念伟举起香炉,向老先生说明。
老先生将香炉接了过来:
“啊……好作品!这个……”
“在乾隆玉器当中,算得上是件杰出的作品。”
“是一流的雕刻师傅创作的呢!”
听了两人的谈话,李同源觉得耳根热了起来。
不安消失了,他的自信和对香炉的爱情更加强烈了。
5。。。
从1928年北伐成功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满洲事变)爆发前的三年之间,是故宫博物院最幸福的时期。
由于担心日军发动的军事战争迟早会波及华北,博物院的理事会检讨了情势后,认为民族文化财产如果就这样放置在北京,那么发生战争时,将有遭受破坏之虞。因此作出“迁运文物”的决定,并向政府请求后获准。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的下半年,故宫博物院的人们为了搬运文物,从早忙到晚。除了故宫博物院,国子监和古物陈列所的文物也不得不从北京搬运到安全的地点。
送到哪里好呢?
文物都已经在打包了,却还不能作出决定。
政府终于下令,先利用铁路将文物送到浦口。
打包文物是项大工程。院里的职员很少人有这种工作经验。琉璃厂的美术商习惯与外国人做生意,因此对于长途运输的包装法很有心得。于是找他们来进行实际包装,让院内的职员们见习,体验打包的诀窍。
用木箱包装,并使用棉布、稻草、稻谷壳等物充填。为了减少箱子的使用量,因此尽可能在同一个箱子内多塞些古物,最后装了19557箱。但这还不是故宫文物的全部,这批文物都是收藏品当中的极品。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25)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狮子香炉运走!)
李同源心想。
重要美术品搬走后,留下的全是次级品。他并不希望狮子香炉被贴上次级品的标签。
“玉器分配到180箱,总之,先将展示室的古玉包装起来。”
庄念伟如此告诉李同源。
当时展示室里,陈列着从商周到汉代的璧、环、圭等佩玉类,每件文物都是经过白须老人锐利眼光保证过的极品。选择重要物品时,以玉器而言自然是先从古玉开始。
李同源为了增加木箱的空间,尽量少塞进棉和稻草等充填物,然后,将充填物挤得紧紧的。如此,分配到的箱子才有多余的空间装新玉。因此当古玉都装箱之后,空箱竟比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