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世之横扫六合-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换个地方,那些士兵听到自己被上官赶出营地,一定会欢天喜地,毕竟不当兵就不用打仗,不打仗就不会死人,回家娶个媳妇弄几亩地,小日子多快活。
可这里是雍州。
雍州遍地荒芜,可耕之地极少,依靠地里那点粮食养活一家人十分困难。而当兵,虽然没有银饷,却饭管够。只要能在军营里呆一天,就能混一天饭,家里就能少点负担。而于禁将他们赶出军营,就是断了他们的活路,所以,那八十多士兵都愤怒的看着于禁,浑然没了刚才的忌惮和惧怕。
“你算什么东西,凭什么赶老子走!”
虽然都猜测于禁是新将领,可是断人财路无异于害人父母,这些人哪里还会管于禁什么身份。有些没教养的,直接就开骂了。
于禁丝毫不为那些污言秽语动怒,只是淡淡的说:“当老子的兵,你们不配!”
听到这句话,原本还想为袍泽们开劝的王占立刻闭上了嘴巴,如果以前只是猜测,这句话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于禁,就是他们以后的上司。王占也是老兵油子了,利害关系自然是分得清楚的。
被于禁鄙视的众人一阵默然,毕竟十天里他们都被压迫得东倒西歪,这是不争的事实,比起王占等十三人,他们的确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可是能抗住于禁气势的一共三十人,于禁却只留下了十三人,剩余那十几人立刻鼓噪起来。
于禁面无表情的说道:“礼不治兵,法不容情。你们十七人中,有六人浮于表面,每日将大半时间花在了整理衣甲,修理仪容上。而剩下十一人,却是不遵法纪,擂鼓终了依旧未到校场。”
听到于禁的解释,那十七人气得简直要吐血。
“张嘴闭嘴都是你的理,你还真把自己当成军法了。”
既然撕破脸皮,这些被驱逐的士兵也没了顾忌,一个个或是斥责或是斥骂。
于禁笑了,那仿佛岩石般的面容露出一个说不上好看的笑容,“老子的话,就是军法,如有违背,立斩不饶!”
立斩不饶!
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平地惊雷般炸响,这一瞬间,于禁身上涌现出森然如若实质的杀气,强横的气势从他身上涌现,以他脚下为中心,一道旋风呼呼的向四周掠去,卷起大片尘烟。
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那些聒噪的士兵立刻噤若寒蝉,他们有一种直觉,如果继续在这里唧唧歪歪,很可能会被眼前这个武将正法。一时间,八十多人都畏畏缩缩的后退,随即缓缓散去。
于禁看了看剩余十三人,说道:“十天来,我以自身气势压迫尔等,只是为了考验尔等心智毅力。以后,我会更加严格的操练尔等,希望尔等能持之以恒。”
头几天,嬴征还随同于禁前往校场,可是第三天,嬴征莫名的说道:“将威已立,无须多虑!”随后就再没来过校场。
只不过校场中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嬴征耳中,嬴战也顺带的知道了这个消息。
嬴战本就发愁自己一方的军士,不得已走精兵路线,招来于禁的目的也是训练更多善战的士兵,可没想到,于禁新官上任,一下子裁去了百分之八十多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嬴战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二弟勿要焦虑,于将军如此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
嬴战叹了口气,说道:“即便这十三人再怎么训练,也就是以一当十罢了,还想以一当百么?”
嬴征只是笑而不语,自顾自的翻阅各地呈上来的军政卷宗。
不多时,于禁前来复命,嬴战虽然很想训斥于禁,可是想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又不得不闭上了嘴巴。
嬴征呵呵笑着合上卷宗,说道:“于将军,你在校场中裁撤军士的消息一经传了出去,虽然还没将官过来找我吵闹,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情,还请于将军教我,该如何处理。”
自从嬴征在仓廪外斩杀嬴氏家族的长老,表达出强硬的执政态度后,嬴氏家族众口一词的要求嬴翔制裁嬴征。只不过嬴翔早已经宣布闭关,对家族中的种种言论都不予理睬,嬴氏家族上下虽然没有得到嬴翔的应允,可是底下早已经群情汹涌,如果嬴征再有什么大动作,他们必然要狠狠的反扑。
有先见之明的人纷纷笃定,双方矛盾的诱因必然在军权上。嬴氏家族可以容忍王占所部效忠嬴征,可他们绝不容忍嬴征进一步染指其他部曲,可嬴征想要在剿匪上有所建树,对军队的动手是不可避免的。
嬴征的确对军队动手了,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收编其他部队,也没有张榜募兵,相反,他却大刀阔斧的裁军,而且一裁就是近九成。
这个消息令嬴氏家族回不过味来,是以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向嬴征发难。
于禁虽然有很敏锐的政治触觉,可是他来到这里时日尚浅,还没有摸清理顺雍州盘根错节的势力,是以并不明白其中的内情。
可是听到嬴征问询,他还是恭敬的回答道:“主公,当今尚以礼治军,军中官阶杂错,官爵混淆,种种礼节和礼仪繁冗不堪,以此法所练之军,怎堪一战?”
嬴征默然。
于禁说的的确是实情,当今天下都是以礼治国,更以礼治军。军中不同级别的军士拥有不同的待遇,无论衣装、武备、饭食、住处都按尊卑差别划分不同层次。军中训练倒是其次,每日重中之重的却是各种礼仪的掌握。
山东各国都推崇礼节,军国大事无不是以礼为核心,雍州羡慕山东各国的富庶和强大,自然军政架设全都照搬无误。对于这个弊端,即便嬴天下的新法中也不敢轻易触碰,却没想到,于禁敢为天下先。
“将军以为何?”
于禁回答道:“恃武者灭,恃文者亡,礼不可治兵!”
于禁话中这三点都是曹操的军事思想,曹操初期连吃败仗,但是也造就了他对兵法的揣摩,以至后来为《孙子兵法》作序,更是留下了“兵者,诡道也”的名言。
于禁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破开了嬴征心中困扰多年的迷雾,令他怔怔出神。
“主公,练兵如打铁,募兵就是打铁前的选矿,末将剔除之人,皆是礼教毒害甚深,或目无法纪之辈,不可造就之材,留之无用。”
嬴征点了点头,“于将军无须再解释,放手施为便是。只是我心中疑惑,莫非于将军以为十三人可安天下?”
“非也!”于禁一拱手说道:“末将下一步便欲张榜招贤,凡天下之人,无论贫贱富贵,有能者皆可入我麾下。”
张榜招贤?
对于这个词汇,嬴征倒是陌生得很,毕竟时下各国所用之才,或是请用贤名远播的能者,或是士族权贵举荐,贫寒之辈根本没有当官的可能。
这种现象不止在雍州,即便在于禁那个时代也同样存在。
像那陈宫,不止一次差点取了曹操小命,可就这样一个人,却仅仅是一个小县令。又像那五虎上将的黄忠,大半辈子都无所作为,临老却能闯下赫赫声名,难道是年轻时候不如年老时候?
而一旁的嬴战却知道,即便曹操那个时代,国家大事上依旧被豪门大族把持,例如那四世三公的袁家。若非后来天下大乱,根本没有寒门子弟入仕的门路。
“大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百川归海,有容乃大。无论寒门士族,有能者皆可上位,非但我雍州,即便山东各国的俊杰也一视同仁,聚天下英杰为我所用,方能成不世伟业!”
嬴战看到嬴征迟疑,适时的说了一句。毕竟嬴征虽然聪慧贤明,可受限于时代原因,有些事情反不如嬴战看的更清楚。
如果于禁说这句话,嬴征的确要反复思量。毕竟士族阶级子弟亲眷有机会读书,可以学到各种道理,修养,而贫寒子弟,纵然聪颖,可不读书,又能有多少贤达。再则,所有的官职都是权贵士族把持,贸然启用寒门子弟,无异于触动士族的根基。
可是现在连嬴战也开口劝说他面向各个层面招贤,他就不得不考虑了,毕竟嬴战在他心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切记,过犹不及!”
第一百零六章:百家
募兵令和求贤令的榜文很快就贴了出去,起初是咸阳城各大城门,随即是咸阳周边的十几座城池,再然后是整个雍州、周边的各个势力和山东各国。
招贤的文章还真是一大抄,旁的不说,秦孝公、秦始皇时都有张贴求贤招贤的榜文,曹操也搞过不少这种文章,募兵更是历朝历代都少不了的,所以,嬴战和于禁一合计,两篇足以流传万古的文章就从雍州流传了出去。
虽然嬴征讲过过犹不及,可那是他不了解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嬴战和于禁却知道,所以,两人虽然没有搞得特别高调,却也绝对不低调。
随着近日来的诸多事件,嬴征的威望如日中天,是以,募兵榜文受到了雍州士族百姓的响应。虽然榜文上明确要求非炼体六层以上不录,可是依然有很多不达标准的人往咸阳赶去。
“别看我才炼体四层,说不定我赶到咸阳的时候就正好突破了呢。”
“就是,说不定我运气好,捡到什么天材地宝呢。”
“就算不能进长公子麾下效力,能见一见长公子面容也值得啊!”
…………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无论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思,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长公子效力。哪怕是去当一个伙头兵也值得。
就连嬴战也在心中暗道,于禁这个门槛设置的是不是有点高了,毕竟长清宫招收记名弟子也仅仅是炼体五层罢了。只不过嬴征已经把军务放给了于禁,嬴战倒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想到长清宫,嬴战倒是灵机一动。
和雍州境内侧重的募兵不同,面对山东各国,主要是招贤为主。
无论士农工商,但凡有一技之长,皆可入雍州谋职,雍州绝不吝官啬爵。
这份求贤令放到后世,比如于禁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就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了,可是在现在,却无比新颖,是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治国掌军,不外乎文武之道。
武道源远流长,门派众多,不好一一划分。而文却一家独大,那就是提出以礼仪教化天下的儒教。
人类的祖先茹毛饮血,和野兽类同。可是人类中的先贤定下了伦理、道德,立出了婚丧嫁娶的制度,更是发明文字,教化人类,使得人类一步步走上文明。
几百年前,有一位圣人归纳总结前代圣人思想,演化为治国之道,创立儒教,这位圣人被称为“至圣”。随后,儒教又有一个圣人,将儒教发扬光大,将儒教的治国理念深入各国,使得儒教一家独大,天下皆以礼治国。而儒教圣地“稷下学宫”所在的大齐国更是天下第一强国,其他各国军政之道都向大齐效仿,借鉴。而这位圣人也被称为“亚圣”。
当今天下,若说安邦定国的王佐之才,皆是指儒教人才。可出奇的是,雍州所颁发的求贤令中并没有着重提及儒教。
一来,嬴战又自知之明,以那些儒教人才的眼界和心气,绝不会正眼看雍州一下,他们宁愿在大齐做县令郡守,也不会屈尊来雍州为官。二来,倒是嬴战看不上儒教的种种学说。
这个所谓的儒教和前世的儒家思想一般无二,而前世今生的经验都让嬴战明白,儒教的治国理念不一定能富国安邦,但一定会亡国灭种。只是这种千年历史得出的结论无法向外人诉说。所以,求贤令中着重招揽的,是儒教之外的学说和流派。
这些学说虽然无法占据主流,可毕竟存在,也不乏人才。只不过在儒教盛行的今天,这些学派并不受各国重用,甚至还受到种种排挤和打压,只能退居乡野。
远的不说,雍州境内的灵言宗就是一个。
灵言宗重“灵、言”,门派的修行之道是将天地至理凝于文字,将威能寄予灵言,于治国之道也是致力于将种种宏愿托于法则,凝缩成文字,使得举国上下皆以法为准绳,以吏为师,以法治国。
灵言宗对于儒教的礼仪教化嗤之以鼻,只因为当初灵言宗前辈与儒教两位圣人论道时,“法”的理论被讥讽为妾妇之道,自此,灵言宗深以为耻,与儒教势不两立。
除此之外还有墨家。
儒教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也是因为这个,嬴征才能以嫡长子的身份稳压嬴天下。可是墨家却主张“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而儒教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家就尖锐的反对,提出“非攻”的主张,更是分派门中子弟前往各处交战国,协助弱国抗击强国的入侵,阻挠儒教的“大一统”宏愿。
无论儒墨两家,都是文武兼修的门派,两家斗了百年,结果是墨家山门被灭,门人弟子多被追杀通缉,该流派不得不转入市井乡野之中,秘密结社传播。而儒教的山门稷下学宫却成了全天下第一的门派,儒教的思想也成了最主流的治国方略。只不过由于墨家的据死相抗,儒教的“大一统”宏愿终究没能达成,反而是如今的诸强林立,不敢擅起刀兵。
像灵言宗和墨家这样的学派还有许多,只不过这些学派无法像儒教那样左右大国政坛,只能隐居山野。而现在,雍州向全天下发出求贤令,全篇未提及一个儒字,而是明里暗里向那些门派的传人子弟发出邀请。
嬴战和于禁并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无异于掌掴儒教脸面,而嬴征发觉到二人过激的举动时,榜文都已经传遍天下了,追也追不回来了。
儒教地位最高的是至圣和亚圣,可这两人平日里都在隐修,是以儒教中权力最大的就是稷下学宫中的祭酒。
这位祭酒大人听到门下弟子的传报,并没有说些什么,读过那篇文辞飞扬的求贤令之后,更是赞赏的笑着说:“不毛之地的夷狄之民也能有此佳作,既然心向教化,就不与他计较了。”
稷下学宫的祭酒可以说是全天下文士的领袖,足以向各国君主发号施令,如果他真想歪歪嘴,雍州立刻就是战火飞天。
无形中,一次足以覆灭雍州的危机就这样消散于无形,而这,一则是那篇合嬴战与于禁之力剽窃来的文章写得好,二者是,稷下学宫不愿意拉下身架去和雍州计较,毕竟雍州连立国的资格都没有,根本入不得儒教法眼。
两榜放出之后的三天里,有几百人报名参军,这些都是只是经过于禁的严格筛选,能留下来的只有十七个,倒是凑齐了三十人。随后雍州各地的人们也都赶到了咸阳,这一下有好几千人,虽然良莠不齐,可是几轮筛选下来也得到了近百精壮士兵。
而在募兵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负才学的人前来应征。在嬴征、嬴战的把关下,不少真正有才学的人都获得了录用。这些人中有一个会养马的放牛娃,有一个会种药的樵夫,还有一个会织网的渔民……
原本,按照嬴征的意思,这些都是微末之道,根本不能授予官爵,可是嬴战却明白,真正能推动国家建设的还是这些下九流的普通人,是以,一番开解,总算令嬴征回心转意,勉强点了头。
原本这些人都是想去瞻仰一下嬴征这位大恩人,只是没想到误打误撞的被看中了,一时间都受宠若惊的接受了官府的聘任。而他们的事迹也被有意无意的传了出去,更多的人向着咸阳赶来。
而在定下招贤计划的时候,嬴战就向长清宫的游啸风去了一封信。他先是跟游啸风知会一声,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随即就开口要人。
长清宫有数万记名弟子,这些记名弟子都是炼体五层以上的修为。他们必须在长清宫做各种杂役,修为达到炼气期才能晋升为外门弟子。可是其中那些多年无法晋升,无望拜入长清宫的弟子,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