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不演义-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蝗咏呛螅吒谑勘追淄督怠3悄诘呐崛驶⒅oF、祖君彦成为了王世充的俘虏。

单雄信还保有自己的外马军。但照情况来看,用不了两天,也是要投降的。

这两天的交战对李密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夕阳下,李密奔向了洛口城,奔向了明天。

希望在明天嘛。可是,明天又在哪里?

第三天。

病去如抽丝,兵败如山倒。

在洛口城驻守的是瓦岗军的长史邴元真,此人曾经给李密出过一个馊主意。

有一天,邴元真找到李密,表示瓦岗军有粮,但没有布,没办法给立功的将士赏赐。而东都有布无粮,不如跟东都做生意互通有无。

跟敌人做生意,要在今天邴元真搞不好能得诺贝尔和平奖。

对于这个交易,东都人很欢迎,但这项交易没多久,李密就发现了不对劲。以前,每天从东都来投降的人有数百,自从以物易物之后,投降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李密立刻中止了这个交易。

据记载,邴元真之所以出这个主意,主要是想从中捞点油水,但仔细考察一下,邴元真并不是真的想捞钱,他只是在拆李密的台。

邴元真也是翟让的亲信。

很多年前,邴元真还是隋朝的一名小公务员,因为贪赃枉法走投无路,来到瓦岗投靠了翟让,大概是因为出身相近(都是官员出身),际遇相同(都犯过事),邴元真很快成为翟让的亲信。在李密成立蒲山公营时,翟让还大力推荐(其实是塞)邴元真给他。也就是说,邴元真一直是翟让安排在李密身边的棋子。

这是一颗潜伏的炸弹,现在就是引爆的时候。进入洛口城,李密就收到消息,邴元真已经悄悄跟王世充搭上了线,准备献城投降。

叛徒当然是可耻的,有人抽出大刀,准备去砍邴元真,李密却拉住了他。

“砍一个邴元真很容易,难对付的是王世充,我们不如将计就计!”

李密的计划如下,邴元真既然已经送出了情报,王世充肯定率军前来,要来到洛口城,必须要渡过洺水,趁王世充渡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可以扭转败局。

李密又重新找回了智慧。可在大势面前,智慧毫无用处。

这天早晨,李密按计划率军出击,准备进行他的半渡而击,可刚出城没多久,就收到一个消息,王世充的部队已经渡过了洺水,正朝洛口城而来。

这里有个疑惑,既然李密明知王世充要渡河,为什么不前去备他过河或者派人盯着点呢?事实是,李密派出了侦察兵,但因为骑兵损失惨重,没办法组织足够的监控网,这才让王世充钻了空子。三分钱困死好汉,两匹马断送瓦岗。

大势去矣。李密放弃了进攻,而洛口城也回不去了,邴元真不会给他再次入城的机会。

领着部下,李密向北而去,渡过黄河,来到了河阳,他的身后只剩下了数十骑。

彻底的大败,失去一切的大败。宣告终结的大败。

在此之前,李密取得了无数的胜利,这如此多的胜利都无法将李密送达成功的彼岸。一次失败就让他坠向了败亡的深渊。这便是乱世的残酷。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来到河阳后,李密召集部众就瓦岗的前途问题开会讨论,到了此时,人多了一些,王伯当听闻大败的消息,放弃金墉城,追随了过来。

李密建议去黎阳,以图东山再起。

守卫黎阳的是徐世勣,据史书记载,徐世勣因为在一次吃饭时间,公然抱怨李密处事不公,厚待新降人员,薄待老兵,所以被李密安排去当了仓管。

刚提出这个建议,不知是谁的发言就让李密沉默了:“当年杀翟让时,徐世勣差点死掉,现在失利了去投奔,保险吗?”

“那守黄河一线,东边黎阳,以观后势。”沉默了一会儿,李密又抛出了最后的希望,很快,他收到了失望。大家纷纷表示,大败至此,只怕用不了多久,部众就会离散。

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李密,聪明绝顶的他再也想不出应对之法。

天亡李密乎?

李密突然长叹一声,悲怆地喊道:“诸位跟随我多年,曾经许诸位锦绣前途,却不想领大家至绝地,今天,就让李密一死以谢众生吧。”

李密拔剑在手,以刃试脖。

剑未及脖,李密已经被王伯当紧紧抱住,满室响起悲切的哭声。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李密望着四周围着他的瓦岗将士,这是信任他追随他的一群人。

他们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将来放到了我身上,我也曾相信自己会带领他们创出一个无比辉煌、光耀史册的将来,可现在,一切都已经成为泡影。但我或者还可以为他们再做点什么。

事实上,李密并没有走到最后的绝路,他还可以投降,窦建德、王世充、李渊等处都是他可以投降的对象。在这些人里面,李密最不愿意投奔的可能还不是王世充,而是李渊,同为陇右贵族,自己还在人家面前夸过海口,现在去投奔,这面子实在放不下来。

可李密最终依然选择了投奔李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做不到创基立业,另一个可以替自己率领这些兄弟实现当初远景的人一定是李渊。

李密做了最后的决定:“好吧,我们投唐去吧!”

说出这个建议后,李密告诉王伯当,我们去投唐就可以了,王将军家大业大,就不要去了。

王伯当的家属已经被王世充俘虏。投奔王世充才是王伯当正确的选择。

数年前,王伯当只是一个小头目,因为相信李密的谋略而追随于他,数年间,他见证了李密将偏居一隅的瓦岗带至巅峰,今天又亲眼看到瓦岗坠至深渊。

王伯当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当年萧何尽率子弟跟随汉王,伯当恨不能兄弟俱从,怎会因为失利而离去,纵身分原野,亦所甘心!”

真正的朋友,可以共创业,共享福,也同样可以共患难。

好吧,那就启程吧,去长安,找李渊寻我们的出路。

【真正的败因】

写至此处,瓦岗军的故事就要结束了,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瓦岗之败因,个中原因前面已经分别述说,有内部不合的原因,也有外部生存环境突然恶化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没有讲明白。

李密此时要投李渊,却不知瓦岗之败,正败于李渊之入长安。这说起来有点不着调,毕竟李渊也就到东都来看了两眼,什么也没干,瓦岗失败跟他有半毛钱的关系?

关系还是有的,为了说清楚这个关系,请允许我说一个故事。

最近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的印度人常常受到豹的袭击,这是以前很少有的。豹一般活动在山林,不常下山,经过调查发现,豹频频下山是因为城里的流浪狗太多了,将豹吸引了下来。而流浪狗多是因为食物多了(动物尸体,以牛居多)。而死牛多了,是因为原本吃死牛的秃鹫少了。秃鹫少了,因为死牛中含有一种价格低廉的兽用止痛药,而这种药对秃鹫来说,却是致命的毒药。

这是生物界的食物链,社会中,也有这样的链条。

现在回到李渊进长安,要不是李渊占据长安,杨广就不会彻底断了回乡的念头,转而准备迁都,杨广不迁都,就不会引发骁果叛乱,骁果不叛乱,宇文化及就不会领着还乡团西归。宇文化及不来,李密就不必跟他大战,李密不大战宇文化及的十二卫,就不会大量损失骑兵,不损失骑兵,王世充就未必一击成功。

除了这一条,还有另外的影响,这一次,我们采用倒推的方式。

此战,王世充能悄悄渡过河发动突然攻击,是因为李密的侦察兵没有发现。李密的侦察兵没有发现,是因为李密的战马少了,无法保证斥候的需求。战马少了,除了一部分损失在跟关中骁果的战斗中,还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是以前经常来往运河的运马船没有了,运马船没有了,是因为李渊占据了长安,而战马以前都是长安统筹通过运河送给杨广的。当然,李渊是不会再给杨广送马了。李渊扣了杨广的马,最终损伤的却是李密。

千错万错,李渊应该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当然,李渊也是无心的,就算有心,李密也是不知道的。而当李密来到长安,近距离接近对方,才会发现自己终将亡于此人之手。

【李密之死】

李密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半路上,李渊就派出人前来迎接,到长安后,李渊称他为弟,分配工作,安排住房,甚至连婚姻都包办了,李渊亲自做媒,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李密还是很郁闷,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事情。

李密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但他领来的两万兵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这些瓦岗将军在河南时吃一碗倒一碗,现在竟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

都是来投靠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后来宋江领众兄弟接受招安,梁山上众兄弟共分三十六金牌,七十二银牌。为什么独李密一人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却喝西北风?

这是李渊的特殊安排。

李密的投靠给李渊送了一个大礼,但同时也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安置李密?

此时的李密是一位末路英雄,但末路英雄就如潜伏在草丝中受伤的猛兽让人无法放心。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安全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交往,李渊早已经了解此人心怀大志,现在李密失败了,就应该叫心怀野心,而且李密极其善于拉拢人。这样的人在长安搞不好就会坐大。

李密的资源,李渊是欢迎的,可李密这样的野心家,李渊是绝不欢迎的,一个朝廷有一个野心家就够了,李渊已经占了这个指标。再想想翟让,李渊就实在难以入眠。

为了对付李密,李渊只好精心准备了两套方案: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跟李密称兄论弟,热情无比,暗地里开始给李密穿点小鞋,区别对待李密跟瓦岗将士只是一系列动作的开胃菜。

没过多久,李渊的安排发挥了作用,吃不饱的原瓦岗士兵开始抱怨李密将他们带到了错误的路上。这是李密始料未及的,他当初领着大家投奔唐朝,就是希望自己的兄弟有一个好的归宿。

错了,自己做出了一个无比错误的决定。

在繁华的长安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密怅然发现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

事情的发展开始让他考虑如何纠正这个错误。

最近李密很烦恼,他发现自己在长安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随便一个官员都敢拿白眼对他。

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击败了宇文化及,声望达到了顶点,八方豪杰莫不称臣,就是你们的皇帝当年也说唯我马首是瞻,你们何许人也,立有何功,成就何业,敢轻视于我?

事实证明,轻视还算是有礼有节的了。

有一天,有一位执政者登门拜访,喝茶之后,开始聊天,来人十句不离李兄这些年征战南北,尤其大败宇文化及,应该是捞到不少好东西了吧。

明白了,这是上门敲竹杠的。

克制着怒火,李密拿出黄白之货将对方打发了。史书未记这位登门索贿的人是谁,但猜测一下,十有八九就是裴寂。

连李渊都对李密礼遇有加,可下面这些大臣竟然敢在行动思想上不跟皇帝陛下保持一致,这是什么意思?

羞辱接踵而来。有一天,唐朝开大朝会,所谓大朝会,就是百官朝见天子,大家开个会,就国家重大事项进行一下讨论,百官报告一下工作情况。当然,开完会聚餐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

李密松松腰带,也准备去大吃一顿,刚上班,一堆报表送到了眼前。

“李大人,先别着急上席啊,先把这些单据弄好了。”

打开一看,是宴会的预算审计,食物安排。

李密猛然想到什么,此时,一股悲凉的感觉从脚心直冲脑门,忧愤之下,李密找到王伯当,差点当场流下眼泪:“当日在洛口,我曾经想让崔君贤当光禄,可没想到今天自己当起这光禄来了。”

光禄,光禄卿也,这就是李渊给李密安排的工作。此官从三品,品阶倒不是太低,但管的事太丢人,这个职位是专门管皇室膳食的,也就是说李密现在是李渊的后厨总管。

我相信此时李密的心情跟蟠桃园门口的孙猴子的感受是一样的。甚至还过之,毕竟,王母娘娘没让老孙去摘桃。

曾经叱咤风云的李密竟然沦落至此。

丢人,丢人到家了,把八柱国的名声都丢光了。

这跟李密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当初进长安时,李密在数了数自己对李渊的贡献之后,信心满满告诉部下:“吾功不减窦融,岂不以台司处我?”

这位窦融是东汉初年人,曾经以河西五郡降于汉光武帝,据记载,后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任他为大司空。

像窦融都成了大司空,我李密也得弄个台司级吧。

所谓台司,就是三公,大司空就是东汉三公之一,在此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

论功劳,李密对李渊的作用确实在窦融对刘秀之上,可李渊太不厚道,竟然给人安排一个管厨房的活。李密是奔着三公来的,而李渊却给人家安排一个后厨总管。杯水之职怎么能救李密的车薪之欲?

此时,李渊正注视着李密的一切。

李密,不要怪我让你管厨房,要怪,就怪你太具威胁吧。另外,你什么时候离开我的长安啊。

李渊相信,大凡尝过金戈铁马的人是不会安于三尺案头的,何况是菜板肉案。

李密确是要走了,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不是菜单,而是另外一件事情。

到长安没多久,李密就被指派了一件差事,去迎李世民。

李世民刚刚在西边战线取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捷:战胜薛仁果,这位薛仁果是秦州薛举的儿子,隋末有名的万人敌。

李密同志因为当过大领导,又有些恃才自傲,恃功自负,李渊特地让他去接李世民,杀一杀李密的傲气。

见到李世民着金甲,跨大马,得胜归来的英姿,李密私下说了一句话:“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

连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谁?

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据本人猜测,李密在仰视李世民的形象时,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是涌出一股酸楚。

是的,这种仰视的感觉李密并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这般年轻,可他却在大兴宫的大殿内仰视着杨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逃亡过,奋斗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可最后,竟然回到了原点。

兜兜转转,我依然是那个屈居人下的李密。

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转圈,区别是,有的人愿意沿着轨道重复人生,有的人愿意冒险脱离这个轨道,去寻找另一条道路,李密无疑是后一种人。

羞愧让李密的热血开始沸腾,内心那头沉睡的猛兽再次觉醒。

俯首的这人绝不是我,每天审阅菜谱的这个人绝不能称之为李密。

李密,当世之智雄,心有伟略,腹有奇计,气吞万里,纵驰天下。

我,绝不承认现在的我!

离开长安吧,长安于我,是喧哗却荒凉的闹市,作为一头猛兽,我应该重新回到那群雄逐鹿的中原去。

为了顺利离开长安东山再起,李密找了一个理由,他打报告表示河南境内还有许多他的旧部属,而被王世充招过去的兵马也有弃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抚,一定能为陛下招来那些山东豪杰。

打了报告后,李密开始忐忑地等待,要骗过李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长安的一个多月,他已经感觉到李渊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

批示很快下来了,李渊十分高兴,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

于是,李密又提了一个要求,让贾闰甫跟他一起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