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不演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路隋朝军队由作监裴弘策率领,这位仁兄还有点职业道德,布下阵势跟对方交了一阵,可惜,他碰上了杨玄挺。

杨玄挺是杨玄感的弟弟,此人相当生猛,而且行动十分怪异。交战之后,隋军大败,不少隋兵丢盔弃甲,可杨玄挺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勒停部队,跟在逃亡的隋军后面慢慢进军。

裴弘策镇定一下精神,然后收集散兵,重新布下了军阵。

不久后,杨玄挺慢悠悠抵达现场。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裴弘策目瞪口呆,自己已经摆好了阵势,就等对方发起冲击,却发现对面的反兵全都坐了下来。

搞静坐?这算什么回事!

豆大的汗从裴弘策头上滚下来,他实在搞不懂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明一下,裴弘策的职务是作监,主要负责宫殿建设、室内装修、园林设计之类的东西,打仗实在是门外汉,因为国内会打仗的都被杨广拉到辽东打高句丽去了,他这才硬着头皮上阵。

兵书都没翻过,自然不知道疑兵计是何物。

正当裴弘策拼了命发挥联想,希望能从建筑知识上转化一点兵法时,杨玄挺突然站起来,发动猛攻,不用说,措手不及的隋军又大败。

同样,裴弘策并没有发现追兵,于是,他又大着胆子收集散兵,重新布阵,不久后,又看到杨玄挺慢悠悠率领着他的单刀队赶上,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如此交锋,往复五次。

裴弘策被间歇性发作的杨玄挺搞疯了,最终,他丢下散兵,领着十来骑逃回了洛阳。

等杨玄感从后面赶上来时,他的部队已因为收编隋朝散兵,接纳四方游民,部队兵员达到数万,装备也得到了升级,真正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大军。

但征途才刚刚开始。

洛阳的西边,已经有一支隋朝的军队日夜兼程赶来支援。

这支队伍是在长安留守的京兆内史卫文升率领的数万大军。

卫文升,河南洛阳人,李密在天下三计里把此人说得一文不值,大概是欺负人家年纪大,这一年,卫文升已经七十多了。

听到杨玄感向洛阳进军后,卫文升率领长安的军队主动出击,在经过杨玄感的老家华阴时,他老人家干了一件事,冲进华阴,找到杨家祖坟,将杨素的坟给刨了,把刚埋下去才数年的杨素请出来,丢到火里回了一下炉,是谓挫骨扬灰。

卫文升通过这一举动明白无误地告诉手下这帮士兵,现在我们都跟杨家结下了死仇,这一去就别想着敷衍了事,不能战胜对方就是被对方消灭。

然后,卫文升下达了一个命令:击起鼓来,全军奔赴东都。

不用衔枚潜行,杨玄感作乱犯上,可鸣鼓而攻之!

行出潼关,随从表示前面函谷关可能有伏兵,还是经陕县沿流东下,从后面偷袭杨玄感。

卫文升望着随从,摇摇头,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但以我来看,杨玄感这小子只怕想不到这样的计策。”

无须绕路,取直线,挥师东都!

果然,一路进军并没有碰上任何伏兵,卫文升成功抵达洛阳城外。

通过函谷关后,卫文升得意地望着部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他甚至感觉平定杨玄感只是时间问题。

战场的奇妙往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杨玄感没有料到卫文升的忠诚,而卫文升也没有算到杨玄感身上的一些东西。

现在,所有的不确定都将在战场上变成确定的胜负。

顺便提一句,卫文升的官职是刑部尚书,而杨玄感是前礼部尚书,从官职上看,征战都不是其本职工作。但卫文升的刑部尚书似乎跟打打杀杀还有点关联。

卫文升很快向杨玄感发起了进攻,就效果来看,突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战而胜。卫文升也没有杨玄挺那样的耐心,他对部队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情在历史中很常见,追到一半,杨玄感的伏兵杀出,将卫文升的前军尽数消灭。

到了这时,卫文升才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毛头小子。

不能再大意了,必须用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卫文升终于认识到了杨玄感的“智”,但这还不是完整的杨玄感。

数天以后,卫文升又拉着部队向杨玄感发起了冲击,出击之前,卫文升是做了功课的,他在军中扫开一块地皮,祭祀隋朝高祖皇帝杨坚,表示要以死殉国。

这证明,卫文升是搞宣传工作的高手,经过这一动作,刚受到打击的士气又得到了恢复。

战斗很快打响,这一回,杨玄感没有玩诈败这样的伎俩,而交战不久,卫文升就听到一个让自己激动不已的消息:“官兵已经捉住了杨玄感!”

前军刚战洛城北,已报生擒杨玄感?!

卫文升心头涌起了一股惊喜,可当他发现部下也同样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时,不祥的感觉替代了惊喜,他喊出了战场经典台词:“小心有诈!”

没错,杨玄感还在。

对面阵前,一人策马跃出,来人体如山,迅如电,身披亮甲,手持长矛,一把虬髯随风飘扬。

端的一条好汉!

一声怒吼如平地响惊雷,震得卫文升耳膜发疼。

杨玄感的声带,李密大概早就如雷贯耳过,当年,他说杨玄感临阵应敌,只需喝斥,便可震慑敌人,现在看来,这里面并没有恭维的成分。

这种功夫,只有当年的猛张飞才有。

怒吼声中,雄狮驾临草原。杨玄感策马直冲过来。

许多人记住了前面的情景,这一幕经“路边社”广泛流传,当后人谈论起时,他们往往用另一个人的名字来形容杨玄感:力可扛鼎楚霸王。

隋军大败。

卫文升再也无法对杨玄感构成威胁,但杨玄感并不算大获全胜,一个人的死为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弟弟杨玄挺在一次冲锋当中,被流矢击中身亡,杨玄挺的死不但意味着杨玄感失去了一员猛将,更意味着杨玄感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

起事时,杨玄感的两个兄弟在辽东前线,没有及时逃回来,被隋朝政府斩杀,现在又阵亡了一个。

为了替父报仇,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这是父亲希望看到的吗?这一切又是值得的吗?

每当想起这个,杨玄感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惑。

【成功的要件】

在杨玄感跟卫文升交战的时候,东都洛阳城内已经起了一些变化。

东都留守负责人是樊子盖。跟裴弘策、杨玄感、卫文升们比起来,他算是真正的武将。为了征高句丽,杨广抽调了全国的武将,总算给东都大本营留了一个耍大刀的。

但樊子盖的大刀耍不起来,因为东都的官员们看不起他。

樊子盖是最近才调到中央的,以前一直在岭南任职,属于下乡干部,从岭南回来,身上不免带点土气,平时东都官员都不搭理他,更不用说听他调度。

对于空降官员怎么适应新环境的难题,樊子盖很容易就解决了。

他找到了不久前才从前线退下来的裴弘策,命令他再次领兵出战。

裴弘策直接拒绝,他已经被搞怕了,再说专业选手不出去,凭什么让他一个包工头出去拼命。

裴弘策告诉樊子盖,就是打死我也不出去。

于是,樊子盖就把裴弘策打死了。

还有不服的吗?

洛阳人很快团结在以樊子盖为中心的留守团队中,统一了认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一座军事重镇的灵魂取决于守将的意志。纵使以前洛阳有高墙深池,但在这一刻后,洛阳城才称得上固若金汤。

樊子盖不但加强了防守,还频频派出小分队,袭击杨玄感的大营,破坏杨玄感的行动计划。

对这个形势的转变,杨玄感并没有第一时间察觉,他正沉浸在连战连捷的胜利喜悦当中,不知道在胜利的光辉下,潜伏着失败的阴影。

胜利已经开始离杨玄感越来越远。

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

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队伍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了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名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邀请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没上,就投降了,进入杨玄感的参谋班子。

李密很快注意到这个人,在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文,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的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并不过分。

李密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清理出革命的队伍,也就是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地盯着李密:“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

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

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有所为者,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我的内心追求什么?

二、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欲望必须强烈,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欲望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方法会有些不近人情。

什么“不至于吧”,什么“有这个必要吗”,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

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楚国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

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看我称帝怎么样?”

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张角叫天公将军,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来,这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不到一个月就称帝的,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然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

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东汉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

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

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去。患难与共,这是友谊的价值。

“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道。

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中陷入困境当中的人常用的台词:“计将安出?”

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

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

隋帝杨广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起来,下令:“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壤,杨广的下半生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

回军的路上,杨广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反,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想得通,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

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

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地撤回到涿郡,洗完脸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征讨杨玄感的命令。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天怒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

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洛阳城,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

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面对杨玄感的询问,李密沉思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

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队伍,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乡亲,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本家兄弟,这次专程赶来,就是为了传递这个消息。

士气终于恢复了,大军起营西行,一路上,杨玄感还创造性地发挥李密教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宣称东都已经被攻破,现在打完东都打西京(长安)。

这就是欺负隋朝政府没有给官员配手机了。

进军十分顺利,连樊子盖都没搞清楚杨玄感的动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大军行到弘农宫。

函谷关就在眼前,关后就是得之可得天下的关中。

在这里,杨玄感受到了热烈欢迎。

估计杨广的横征暴敛把弘农父老乡亲惹急了,大家纷纷拿着牛酒前来欢迎杨玄感,并强烈要求杨玄感抽个空,去他们那里打土豪,分财产。

据他们进述:城池防备空虚,里面粮草又多,不去攻就太可惜了。

人民群众这么热情,杨玄感觉得却之不恭,于是决定到城下去看一看。

杨玄感终于犯下了他一系列错误中的最后一个致命错误。

【冲动是魔鬼】

事后来看,那些弘农的老乡是杨玄感的对头派来玩他的。

对头是弘农郡守杨智积。

杨智积,封蔡王,杨广的堂兄弟。

此时,杨智积正热切地盼望着杨玄感的到来。

在听到杨玄感的大军向西开来时,杨智积马上猜到杨玄感是去夺长安,作为一个半路上的郡守,本来不关他什么事,守住自家,让开大路就是,何况杨广皇帝素来对兄弟薄情寡义,杨智积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杨玄感过去,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拖住杨玄感。

弘农城头,当杨智积看到杨玄感果然领着部队前来攻城时,他露出了狡黠的微笑,然后,气沉丹田,对远道而来的杨玄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杨玄感的祖宗八辈强烈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因为杨智积在致辞中提到了他们,具体内容有伤礼教,恕不提供。

杨玄感愤怒了,可李密却要疯了。

我的亲大爷,这可不是搞拉练,顺手可以打个兔子什么的,我们是偷偷去攻打长安,你跑到弘农宫城跟人较什么劲?他马上找到杨玄感,提醒他这是对方的激将法,现在要赶紧前进,抢占长安屏障潼关,没时间在这里耗了。

这是李密给杨玄感的最后一个建议。

杨玄感几乎是吼着给出了回答:“此人难奈,我不攻有何面目?”

猛烈的进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