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不演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李渊陷入了困惑当中。据记载,这位曷娑那可汗跟李渊关系不错,而且很会做人,来长安没多久,就送了一颗大珠给李渊。李渊没有收,并告诉对方,大珠虽是至宝,但皇帝我看重的是一颗赤心。

现在,是杀掉这颗赤心,还是保护这颗赤心?

数天之后,满眼血丝的李渊终于做出了决定。

李渊将曷娑那可汗请到内殿喝酒,曷娑那可汗大概不知道自己在吃断头饭,也没有注意到李渊那些不自然的表情。宴会结束之后,李渊请曷娑那可汗到中书省参观。

做完这一切,李渊无力地坐在榻上。

去吧,告诉处罗可汗的使者,他们要的人就在中书省。

为了联盟突厥,李渊送出了珍宝,送出了美女,割让了土地,丢下了自尊,现在又出卖了朋友。

这一切都是称霸必须支付的成本吗?这所有的耻辱能有雪洗的一日吗?

拿曷娑那可汗当投名状的效果是突出的,处罗可汗不但撤走了在刘武周处的兵马,还友情支援了李世民三千骑兵。当然,友情诚可贵,利益价更高。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李渊已经跟处罗可汗达成了一项协议,突厥助唐军夺回太原,而突厥占有刘武周的地盘来安置杨政道。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唐军倾斜。可李世民依旧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

为了打薛仁果,李世民等待了两个月,为了打宋金刚需要多久?两个月,或者更久?事实上,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这个答案在宋金刚身上。

【决胜之机】

宋金刚觉得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虚空里。他有金刚之力,统帅之才,握有数十万兵马,可他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巨大的虚空。

敌人就在前面,任你挑战叫阵,可就是碰不上。但你要忽视他,那股随时会袭来的气息又紧紧裹住宋金刚,提醒他危险有可能马上降临。

决战像永远不会发生,决战又像明天就会打响。宋金刚明白,他并没有决定权。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宋金刚知道自己没有发动决战的权利,可李世民又认定决战的时间表在宋金刚身上。

宋金刚在等待李世民出击,李世民在等待宋金刚退缩。

这是一场对峙,是一场消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输的那位一定是从内心先崩溃的人。

当压力渐渐堆积,再顽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日积月累的负重。

从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来到柏壁到武德三年四月,一百八十多天后,宋金刚终于被无形的压力击垮。

刘武周还在拼命攻打浩州,企图打通太原到浍州的粮道,可不幸的是粮车屡屡被劫,据传说,每当粮军要运到终点时,就会有一位大汉舞着宣花大斧杀将出来,夺人口粮,杀人押运。

这位就是程咬金,据说这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俗语的来源。

没有了粮草,宋金刚终于无法再支持下去。

吃完最后一粒粮后,宋金刚率军向北逃去,逃亡的路上,他一直很郁闷,他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过,连一次像样的交锋都没有,竟然就这样逃跑了。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失败让人如何心服?

很快,宋金刚就不会埋怨李世民不给他正面决战的机会了。

在听到宋金刚北走的消息后,沉寂已久的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是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出击时机。

坐等寇穷,击之!

数天后,李世民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断后部队。一阵猛攻之后,李世民攻破对方的防线,乘胜向北进击,在一天一夜之间,连战数十回合,一直追到了高壁岭。当年刘邦在这里收到了吕后的大礼:韩信的首级。李世民的意思是最好在这里拿下宋金刚的首级。

于是,他下达了停止休息,立刻追击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忠心耿耿的大将站出来,提醒主帅不要轻敌冒进,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刘弘基。

刘弘基抓住了李世民坐骑的辔头,急声劝阻。在他看来,追到这里太原虽然没收回,但裴寂当日丢了的地盘已经收复,应该见好就收。况且士兵连日追击,饥饿疲惫,也需要休息。就算士兵们是糙爷们,不需要休息,你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坐在马上,李世民平静地望着刘弘基,他明白刘弘基的劝告都是出自真心,可有时候动摇我们内心的就是这样发自真心的建议。很多人在这些真诚的建议下妥协,只有极少数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坚持自己的方向。

“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

我用了六个月来等待这次的时机,我便绝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一旦决定攻击,就一定要彻底击败对方。

要知道,我们累,逃跑的宋金刚更累,我们饥渴,逃跑的宋金刚更饥渴,六个月的对峙比的是心理,那此时,比的就是耐力。

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取得胜利。

刘弘基放开了马辔,李世民策马而出,刮起一道黄色的旋风,那是李世民最钟爱的六匹马之一,突厥人送给他的特勒骠,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骏马啊,再奔快一点,宋金刚就在前面!

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宋金刚逃跑起来还是颇有章法的,逃跑不忘回马枪,在雀鼠谷这个险要之地,宋金刚布下了八道防线。

这是宋金刚匆忙之中为对方设下的陷阱,他要将穷追不舍的李世民消灭在这道险恶的峡谷。

李世民对这里很熟悉。

三年前,他就跟随父亲在这里击败过历山飞的部队,那是他的人生记录里第一次大胜。

站在谷口,李世民又闻到了胜利的气息。

忘记疲惫,忘记饥饿,就在雀鼠谷战胜自己的对手,上一次是为父亲正名,这一次,为自己。

雀鼠谷,一日八战,斩俘数万。

但宋金刚依旧逃走了。

在这一天夜里,李世民终于确定对方的主力已经被歼,他决定休息一下。

算起来,已经有两天没有吃饭,三天没有解甲。

篝火升起来了,让夜色洗去数日的风尘,但时间不会太多,在明天的太阳升起之时,我们将开始最后一段追击。

我知道,宋金刚已经跑不远了。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这是数天来的第一餐。

李世民身先士卒,锐不可当,但他需要另一样东西来保证在自己打马而出时,身后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跟上他的脚步。以他的方向为方向,以他的目标为目标。

这个东西叫同甘共苦。

今天的晚餐只有一头羊。只剩一头羊。够李世民一个人吃,不够全军吃。

李世民叫来所有的将士,然后大家分吃了这一头羊。

如此而已。

吃完就休息吧,明天还有更辛苦的征程。

宋金刚没有让李世民再追着屁股撵。他知道自己跑不远了。

进入介休城,还没喘上两口气,李世民的骑兵已经追到。

怎么可能这么快?

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宋金刚陷入迷惑当中,他见识过李世民一百八十多天空洞的沉默,现在,他又领教了对方急风暴雨般的追击。这世上竟然有人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组合在一起。

其实这并不矛盾,孙子兵法曰: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回过神来的宋金刚涌起一股被戏弄的感觉,强烈的耻辱感让他无法再次逃避。尊严转了十八弯,但最终还是找回到了他。于是,宋金刚率领剩下的两万兵马出城布阵。

就在介休城下,做最后一战吧。

在交战的一开始,愤怒激起的士气,背城一战的勇气让宋金刚占据了上风,唐军被反戈一击的宋金刚打了个措手不及,差一点要吃大亏。关键时刻,那匹黄色的特勒骠出现在战场。

李世民跟他的精骑将接管这片战场。

宋金刚见到了李世民。

事实上,早在柏壁时,宋金刚就料到了今天的场景,但他不明白的是,尽管自己看到了这一步,却依然无法避免今天的局面,好像一双无形而巨大的双手,将他推到了这一步。

这便是真正高明的策略,没有什么奇计,普通的等待,不尽的骚扰,让对方按自己所想一步步走进自己挖好的陷阱。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钝刀,中此招的人,只有忍受感觉越来越强的压迫感,品尝不尽的苦痛,除此之外,无法挣扎,别无选择,甚至无法呐喊出声。

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宋金刚的自信心瞬间崩塌,终于明白这个乱世不是自己的机会。

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想明白这一点,宋金刚马上掉头就跑,他丢下了自己的士兵,也丢下了所有的希望,包括横扫天下的豪气。

李世民又追了几十里地,最后,他放弃了追杀宋金刚,他已经确定这位金刚再无法构成威胁,相比追杀一个没有威胁的人,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他来到了一个叫张难堡的地方。浩州的唐军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大半年。

我不会忘记是你们的坚守,阻断了刘武周跟宋金刚的联络,才有了今天的胜利。

辛苦了,实在是辛苦了。

李世民慢慢脱下了头盔,堡内的守军看清了那张年轻而刚毅的脸。

堡内欢声雷动,宣告终结的伊始之光,闪耀于张难堡之上。

接下来,是该交代一下一些人的结局了,尉迟敬德率城投降,成为了李世民的新部属。相比尉迟敬德,刘武周跟宋金刚就没这么多退路了。

收到宋金刚大败的消息后,刘武周没有死守太原,而是向北逃亡,投靠了突厥,紧随其后的,是同样逃亡而来的宋金刚。

妹夫大舅子两人过了段风吹草低见凄凉的日子,不久后,妹夫宋金刚厌烦了啃羊排的日子,想起啸聚山林的快活来,没跟突厥打招呼就逃回到老家,准备回上谷继续当山大王。突厥对这种不辞而别相当生气,马上派出骑兵斩杀了宋金刚。

而不久,刘武周也接到了通知,他将成为杨政道的部下,去杨政道的政府上班。刘武周当过皇帝,人上去容易下来难,他自然不会服从这样的工作安排,开始谋划回到自己的发家地马邑,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泄被杀。

失败的枭雄渐渐被遗忘,而胜利者可以书写他们的故事。这一次,李世民用了一个全新的方式。

此战过后,在唐军中流传开了一首歌曲,据说是军人自已填词的,描写了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的故事。曲名叫《秦王破阵乐》。

数年以后,这首曲经过重加工,整编,成了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

一百年后,唐玄宗亲自谱曲,杨玉环倾情演出而成《霓裳羽衣舞》。

这是唐朝最负盛名的两支大曲。一个刚烈英武,一个奢华壮丽;一个气势磅礴,一个姿态万千;一个金戈铁马,一个清平祥和。

这该是大唐最美的两面。





第三章 三国杀


【禅让】

王世充准备当皇帝了。

上朝的时候,王世充经常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上面的杨侗。这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是洛阳城内名义上的主人,他有着别人无可企及的尊贵身份和主宰他人命运的权力。

为什么他可以拥有一切?

王世充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因为他是杨广的孙子吧。但杨广都已经死了,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是的,杨侗,你的爷爷已经死了,你怎么可以凭自己的杨姓就安然坐在上面,享受着我浴血得来的一切?把你的皇位交给我,那个位置并不适合你,那是统领天下的人坐的位置,只有实力最强的人才能够坐在那里。

每次转身离开的时候,王世充都想下一次进宫就好好跟杨侗谈一谈换班的事情。

很快,王世充决定打死也不进宫。

有一次,王世充到宫里吃了一顿饭,杨侗请客。吃完饭回到家后,王世充就开始吐。

那时候各种毒大米地沟油尚未得到普及,食品还多是绿色纯天然的,一般不容易吃坏肚子,何况是宫里的特供。吃这样的东西都吐那只能说明有人往菜里放化学添加物了。

想到这里,王世充冒出一身冷汗,本来王世充一直在装忠臣,认了杨侗的娘为干娘,常常进宫表忠心,准备就算坑娘坑兄弟也慢慢来,现在看来,自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装下去,就有点不诚恳了。

现在,露出你最狂野的欲望吧,向你窥伺的无上至尊之位迈进。

此时,王世充官居太尉,要实现从太尉到皇帝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毕竟这不是在梁山,要在梁山,只搞一个酒会,然后大喝一声,掀翻桌子,砍倒老大,从血泊中扶起头把交椅,把自己的屁股放上去即可。

这种粗暴式山寨范儿是不适合朝廷换届的,毕竟山寨不求传二代,可皇位是要千秋万代的,要是一开头就血腥了,以后说起来不好听。

总而言之,王世充要想漂亮堂皇地登上皇位,他需要搞一个活动:禅让。

禅让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尧、舜、禹、王莽、曹丕们都是这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据他们称,自己的前任认为他们道德高尚,能力突出,人气高涨,民心所向,于是心甘情愿把帝位交给他们。

而前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禅让,必须狠抓两点:上天的旨意(也就是祥瑞)以及人民群众的呼声(舆论)。

这一天,王世充又来找杨侗了,他本人没来,来的是他的随从。

王世充给杨侗送来了宝剑跟一个印。杨侗收下这些东西,然后望着随从,他相信王世充不会没事跑来送一把破剑。

果然,随从堆着笑脸,向杨侗报告了一件喜事。

最近洛河的水清了许多。

什么?

洛河的水清了许多!

随从就在这里打住,但杨侗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在古代人看来,河水清不清跟环保排污没有太大的关系,河水清跟政治是否清明有很大关系。

王世充,你是想说洛河水因你的贤明而变清吧。

杨侗有些慌乱,他茫然地朝殿外望去。在大殿飞檐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悲惨的未来。

可见他的精神处在了紧绷的边缘,时刻准备倾听王世充给他敲的边鼓。可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王世充拉着队伍,出洛阳进攻唐朝的城池去了。

难道王太尉准备痛改前非,做一个忠臣?

指望王世充突然端正思想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这是一次旅游会议,议题是讨论改天换地的可行性以及操作方案。考虑到在洛阳城内开这样的会议有些招摇,王世充特地组织了这次旅游。

在这次旅游当中,王世充找到了附己者,当然,对于表示这样干不合适的同志,王世充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认同对方说得对,自己一定慎重考虑。没多久,提过反对意见的人就被调离本职岗位,送到外围打仗去了。

团结了同志,统一了认识的王世充回到洛阳城,接下来当然是狠抓落实会议精神。

王世充的第二波攻击马上就来了。

这一回上阵的不是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使者,纳言段达亲自披舌上阵,向杨侗陛下汇报工作,并提出了一个请求:

鉴于王世充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德高望重,请求陛下加王太尉九锡。

所谓九锡,是指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种礼器,这些礼器通常是皇帝专用。特殊情况下,才会赏赐给大臣,曹操、王莽、司马昭等人曾经就是九锡的固定用户。

杨侗自然明白赐九锡意味着什么,于是,他马上否决了这个提议,表示王世充刚拜太尉,马上就加九锡有点操之过急,还是以后再说。

官位批发商不同意,事情也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