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江山-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两个数字,则告诉你汴京城的人口密度有多高,所以作为一种数量有限的稀缺资源,汴京城内黄金地段的价格,不比零七年北京三环内房价低。而那时,北京三环内房价已经达到一万五了,土地出让金的价格也到了五千元一平。现在大宋朝的黄金地段,一亩地才卖一千贯,等于一千五一个平方。
五千对一千五,显然宋朝的土地出让价,还很不到位……至少陈恪是这样看。
尽管他后世,对政府靠土地出让金过日子深恶痛绝。此刻,却支持包拯这样去做。因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后世开发商买了地盖房子,是为了卖钱。而现在,则为了自住……哪怕不自主,也只是在有钱人间买卖,扒不了老百姓的皮。
分割
今天少了点,没什么好说的,明天四更!求月票!!!!!
第二二四章 违章建筑 (一更求月票!)

开封府签押房中。。
o。首发
“老龙图毕竟不懂买卖,被他们杀价太狠了。”陈恪呷一口茶道:“五百万贯看似不少,但真是卖了个白菜价。”。
“那应该卖多少?”包拯心一揪,暗道:‘怎么早没咨询他一下?’
“要是我来策划,最少可以翻一番,”陈恪轻叹一声道:“这么诱人的地段,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那应该怎样?”
“这种稀缺资源,提前宣传到位,做到广而告之,到时公开扑买,竞买的人一多,地价很容易就上去了。”
“买扑……”包拯自然对这个词不陌生。这是国初兴起的一种包税制度。宋朝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宋太祖又不是明太祖那种脑残加三斤,自然非常重视商业税收。
但宋朝商品流通范围之广、城乡集市之多都远超前世,尽管朝廷在全国设立了一千八百多个税收机构——商税务,也很难顾及分散乡间的小集市。最后朝廷拿出了一个办法‘课税额少者,募豪民主之’,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即由官府测算出该集市年应收税总数,让当地大商人出钱承包,然后大商人再向商贩征收,以其收入作为补偿。收入盈亏由包税人自己负责。
后来,因为想要包税的人太多,常常出现好几个大户争一处包税权的现象,于是出现了‘买扑’,买扑的意思,就是‘投标夺买’,类似于后世的拍卖,由申请人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
包拯做过多年的地方官,自然知道用这种法子,往往可以获得比预期更高的收入。但在此之前,这种方法只在包税时使用。没有人用于别处。
“唉,老夫怎么没想到用买扑呢?”包拯越想越懊恼,一使劲竟拔下一撮胡子,痛得他直呲牙。
“那为什么还要保密呢?”陈恪一脸无奈道:“这不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么?”
“唉,老夫也琢磨出不对味了。”包拯叹息连连道:“他们说,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希望一切都保密进行。包括和十三里正谈话,也嘱咐他们不要外传。”看到对方给出的条件。那些里正直接眩晕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能拥有这么多钱。所以也更怕节外生枝,都把嘴巴封得牢牢的。
“好在还没开始卖。能不能改变一下出售的形式?”陈恪抱着侥幸问道。
“协约已经签署了,还有上谕也下了。”包拯摇头道:“一千七百份地契,尽管还没有过户。但按协议,在收到一百万贯的定金后,便由他们处理,直到土地售罄,再把剩下四百万贯交付。”
“这里面,他们要赚去二百万贯!”陈恪冷笑道:“老龙图真是做得好买卖!”
“唉,就别笑话我了,快帮老夫想想,该怎么补救吧。”包拯暴露的短处。也是宋朝绝大多是官员的短处——脑子里只有诗书经义,靠的是圣人之言治国。看着什么都懂,但遇到需要专业知识的情况就抓瞎……
“先把相关的资料拿来看看。”
“就在这屋里。”包拯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一个文件袋,又指一指墙角的大箱子道:“这是相关协议,那是地契在官府的登记。”
“嗯。”陈恪点点头道:“我去把那两个随从叫进来。”
“老夫让人喊一声就是了。”
“不用。”陈恪说着,出去前院,在正厅耳房中。坐着他的一干随从……除了李忠几个侍卫之外,还有两个高鼻深目的一赐乐业人。这是一赐乐业人按合约,提供给他的会计师。
“老左、老周,你们两个跟我来。”陈恪站在门口,出声道。
“是。”两人赶紧起身。快步走出来。
往签押房去的路上,陈恪简单扼要把来龙去脉一讲。轻声道:“老包虽然不是羊祜,但在这方面也够傻的,我直觉这里面还有玄机,咱们替他捋一捋,看看能不能挽回些损失。”
“查账当然没问题。”一赐乐业人当了千年的奴隶,已经养成了忠诚耿耿的品性,至少在合约期内是这样的。那身材稍高些,一头黑发的叫左建德,另一个红发的叫周定坤,他小声道:“但问题是,大人会得到什么好处?”
“有些事,不一定非要有好处才去做的。”陈恪前半句让人肃然起敬,后半句暴露本性道:“但要是能顺便捞点好处,就再好不过了。”
“是。”两人一头。
整个下午,开封府签押房中,都响着噼里啪啦的珠算声。
那算盘声起自宽大的桌案上,两个一赐乐业人分坐两边,每人面前都摆着一具宽大的串档算盘。
算盘起源于汉朝,但其功能完备是在宋朝。张择端的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将画面摄影放大,便是一具与后世一模一样的串档算盘。
一赐乐业人是来到大宋后才接触算盘的,但已经是运用最熟练的一帮人,他们自幼入蒙学习,便开始练习珠算,到了二十岁上下,就能运指如飞,且一点错不出了。
那口大木箱打开了,赫然摆在签押房的中央,陈恪过一会儿,便从箱内把地契拿出来,依序送到两人面前。
左建德和周定坤的目光,都只盯着算盘前的账册扫视,左手毫不间歇飞快地拨弄着算珠,右手同时挥毫记录账目,写出的账居然均是字体工整的行楷!这些一赐乐业人也不知如何才练出了这一手一心三用的功夫
包拯让出了自己的大案坐在一旁,手中拿的是那份都能倒背如流的契约,眼睛不时看着陈恪三人在那里忙碌,心里却一阵阵的羞愧……
他一直以思维缜密自得,觉着在与那些大户的谈判中,替老百姓争取到了很大的利益,自己表现还是不错的。但让陈恪一番分析,他才发现,自己简直是个无知透顶的蠢货,被人家买了还帮着数钱。
此刻,他深深震撼于陈恪他们专业的表现,才知道,原来商业是这样精细繁琐、锱铢必较的一门学问。可笑大宋的官员,却总以锱铢必较为耻,以宽简大略为荣。殊不知,那是对朝廷和百姓最大的犯罪!
人因无知而愚蠢,官员因无知会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不可估量损失。
老包正在深刻的反省着,算珠声突然停了,签押房中一片沉寂。
“算出来了?”包拯回过神来,望着正在纸上写字的陈恪。
“嗯。”陈恪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将那张纸呈给了包拯。
包拯那只向来稳定的大手,此刻竟微微颤抖,仿佛那薄薄的一片纸,重逾千钧一般。
“触目惊心啊!”看完之后,包拯长叹一声,痛苦的闭上了两眼。
整个十三行铺,土地总面积是八千一百七十三亩。
整个十三行铺,一千七百一十三户人家,建筑总面积,是五千一百三十七亩。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整整差了三千零三十六亩土地!
换言之,那些大户用买五千一百亩土地的价钱,买去了八千一百亩,开封府竟白送给他们三千亩!
“三千亩土地,三百万贯啊!”包拯长叹一声,紧闭着的双眼,竟淌下了泪水。
“老龙图,账不能这么算。”陈恪轻声安慰道:“总不能把所有土地都盖上房子吧,总得有街道、巷子的空吧?中间还有三条河道,这都占了地儿了。”
“那也用不了三千亩!”包拯摇头道:“七八百亩撑了天了。”
“是。”陈恪点点头。
“那剩下的两千二百亩去了哪里?”包拯很快调整好情绪,事情已经发生,没有时间自哀自怨,全力以赴去应对才是正办。他皱眉道:“老夫去过数次十三行铺,见那里房挨房、房挤房,街道窄得无法错车,怎么会有这么多空地呢?”
“不是空地,眼睛不会骗人,那里确实盖满了房子。”陈恪两眼光芒转瞬即逝道:“不过有太多的违章建筑了!”
陈恪上辈子,正经历了一个‘逮哪拆哪’的年代,哪怕没做过地产行业,都通过报纸、网络,和朋友的解说,对这行当的内幕十分了解。
这一行最的是什么?违章建筑!与合法建筑同样都是土地,却意味着可以忽略不计的补偿款,几乎白白拿到手。
前面说过,后世的各种城市病,在汴京城中都有存在,那么汴京城是否存在违章建筑?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分割
第一更,还有三更!双倍期间竞争太惨烈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是稍稍放缓一下,就要被人挤出前十名了!求月票支援
第二二五章 大生意(两更求月票!)

为什么后世城市的各种问题,无论好的坏的,都出现在宋朝呢?而不是之前那些伟大的城市中呢?这是因为宋代的城市,与之前朝代的都不一样。 
宋朝以前的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以伟大的唐长安、唐洛阳这两座超级大都会为例,它们以高大坚固的城墙为界,内里除了位于核心位置的皇宫之外,用二十几条纵横交织的笔直道路,分出了一百多个‘坊’,外加两三个‘市’。。
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比如长安城中,就有东市西市,人们只准在市里进行商业活动,绝对不能越界。每一个坊、每一个市,都由四面围墙围成封闭的区域,每天夜里关门落锁,便成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集中营。
而在街道两旁没有任何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临街开门。您还别嫌条件太高,这要是在汉朝,想临街开门,万户侯是起步价。至于买东西,每个市每日只开业小半天,你要住的远了,再稍微耽误了出出门,很可能就吃闭门羹了。
这样的城市规划,其实是把人民,像绵羊一样圈养着,整个社会等级森严,更谈不到发展商业。
宋朝就不是这样,她是中国所有朝代中最开放,最自由的,这才诞生了市民阶层、有了商业的繁荣。不仅之前的汉唐无可比拟,之后的元、明、清亦没有达到。
当然,也出现了前朝未见的违法乱建现象。
在宋朝,不得临街开门的规定被废除,百姓的住宅大门都朝街开;有的居民凿墙破洞,将屋舍扩建至街道;有的居民将原先的空地、农田、菜地填平、大肆修造和扩建。密密麻麻的院落住宅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
在街道上,违章乱建的现象更为严重。本来按规定,主要街道大约宽十丈,道路两旁还有排水沟和绿化树木。但商业的繁荣,使得沿街店铺林立。私搭乱建、侵街造舍的现象极为普遍,商铺店面不断向道路中间挺进,以致街衢拥堵,难以行车。
在主要街道、王宫官邸周围,因为有官府的重点治理,侵街乱建尚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但像十三行铺这样的贫民区,官府向来是听之任之的。只要想一想,国初时这里只有几百户居民。三千余人。现在却达到一千七百户。四万多常住人口,就知道这里的违章乱建,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居民们需要更多的房屋。供家族不断开枝散叶的后代居住。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员,贪图这里交通便利,生活成本低。前来租赁房屋。种种需求之下,十三行铺的居民们,不断扩建自己的房舍,早在二十年前,就将整片区域的空地、菜地、农田、废弃营房,全都占得满满的了。街道更是只剩下不到一丈宽。
而这些后建起来的房屋建筑,可都没到开封府办过手续!包拯这里,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的记录。而老百姓也被补偿款砸晕了,亦无人提出异议。这就好比后世九十年代。最早拆迁的那批人,给你补一套房子,就觉着赚了多大便宜似的。
“契约上写的明白,他们是用五百万贯,买这一千七百一十三份房契……”
道理很简单。陈恪只是一提,包拯就明白了,他捻着胡须。目光落回纸上,缓缓道:“那这剩下的两千四百亩地,应该是属于朝廷的。”
“本来就是朝廷的。”陈恪淡淡道:“不管他们是有心算计,还是也没想到,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老夫知道了。”包拯下定了决心。转头望着陈恪道:“你说,该怎么和他们谈吧!”
“没什么好商量的。如果他们坚持后日开卖。可以,但他们之前的区域图必须作废,要以地契为准,地契上有的土地,他们随便卖,但地契上没有的,他们卖一分都是非法。”
“理当如此。”包拯捻须颔首道。
“仅此一桩,他们就做不到。”陈恪坏笑道:“大户们是要盖大宅子,需要整片的土地,所以必须要跟官府谈。老龙图就可以暂缓拍卖,将这八千亩土地统一规划,重新设计后,拨出其中五千亩给他们,剩下的则由官府买扑。”
“都听三郎的。”包拯重重点头道。
回到家,陈恪让李忠去任店叫一桌席面,然后把传富、李简几位请来用晚餐。
参加完婚礼之后,四人一直等着陈恪这顿饭,自然一请就到。
等他们到家时,任店的酒菜也送来了,传富咧着嘴道:“师傅咱自己做就成了,何必要吃他们家的。”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虚心点吧,”陈恪瞪他一眼道:“人家任店是跟樊楼并称的一流饭店。从饭菜到服务,每一个细节,都有比你强的地方。不用心学着,改进不足,当心砸了官家题的金字招牌。”
“哦。”传富缩缩脖子,开始瞪大了眼,盯着那些服装整齐、眉清目秀的伙计,从黑漆食盒中,端出一盘盘精致的菜肴。
“蔡师傅是干劲十足啊。”酒商李简半开玩笑,半是酸溜溜道。
“有了官家题的牌匾,还有三郎耳提面命,小蔡离他天下第一酒楼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大酱商涂阳是个厚道人。
“老李这家伙,”炭商钱江笑骂道:“看到小蔡一来就中头彩,吃醋了。”
“先坐下,”陈恪笑眯眯道:“你们要是也有来汴京发展的想法,我自然也会支持。”他对李简道:“你也别羡慕传富,我现在手里有一家酒铺,当然定是满足不了你李大官人的胃口,但这家酒铺有酿酒的执照!”
这就不得了了。前面说过,宋朝施行酒类专卖,行业进入十分困难,哪怕是汴京这样的大城市,拥有酿酒牌照的商家也寥寥无几,大多数酒铺都只能做二道贩子。
“就知道三郎忘不了老哥哥,”李简登时笑眯了眼道:“我这次把你侄子也带来了,正想央你帮着想想门路,能把咱们的黄娇酒场搬到京城来呢。”
“你的黄娇酒,跟我没关系了。”陈恪摆摆手道。
“你再重新入股不就有关系了。”李简拍着胸脯道:“把那店铺转给我,老哥给你两成的股份!”
陈恪看着如今意气风发、决断干脆的李简,实在没法跟,当年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商人联系在一起。不禁一阵唏嘘,笑道:“我买这家铺子,其实是为了酿制一种新酒。”
“新酒?”李简瞪起眼道:“什么新酒?”
“高度白酒。”陈恪道:“就是烈酒。”
“哦……”李简是行家,自然知道这其中的价值,那是整个行业的皇冠啊!一把拉住陈恪的袖子道:“我们四六分成,哦不,我四你六!”
“改天细说。”陈恪抽出袖子,朝涂阳和钱昇笑道:“不理这俩钱疯子,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