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湘军-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宗棠应闽浙总督何璟的请求,从两江防区抽调湘淮军各两营,
派往台湾加强防御,又让漕运总督杨昌濬和王朗青回广东挑募几个营的军士,同时命令王朗青到中法边界察看刘永福黑旗军的军情。
与此同时,一大批湘军将领奉令率部参加中法战争。
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命令水师部队加强吴淞口的防务。
龙阳人易佩绅正在四川布政使任上,奉令率部增援台湾,抗击法
军。
五十四岁的湘乡人刘连捷率部驻防江阴。
五十九岁的清泉人孙昌凯正在浙江海门镇总兵任上,奉命兼办台湾海防营务。
祁阳人欧阳利见是湘军水师宿将,此时任浙江提督。他率领部队
驻扎在浙江镇海金鸡山,设防备战。他巡视沿海大小岛屿、码头和工事,发现甬江入海口的北岸,招宝山顶上的威远城修得太高,炮台过于暴露,一旦被围,孤立无援,难于旋转。
欧阳利见立刻将部属召来,命令他们在招宝山后山与前山连接处增设月城炮台,充当威远城的前冲,另外增修隐蔽的小道,直通内地,以便被围时可以从小道得到增援。
六十八岁的彭玉麟出任兵部尚书,奉旨赶赴广东,会同当地官
员筹划防务。彭玉麟调集四千名湘军,包括王永章的四个振字营,从海路开向广东,自己率领随从走陆路抵达广州。六十三岁的平江人李元度应彭玉麟之邀,与他同行。
湘军在广东集结后,王永章的振字营驻守大絷。这里是虎门右边的屏障,王永章率领勇丁开山劈石,营建炮台。
彭玉麟察看地形,巡视炮台和营垒,整理虎门要塞。李元度率部堵塞虎门海口。
彭玉麟下令在沙角设防,开凿山石,修建炮洞,以便掩护士卒。他还下令编组沙户渔船,分守横门、磨刀门和崖门等入海口。他约见两广总督张树声和广东巡抚裕宽等人,协商就地举办团练,按照陆军规制,慎重挑选营官,勤加操练,在短期内训练出一支守土御侮的兵力。
闽浙总督何璟认为自己不懂军事,请求解职,清廷便任命杨昌濬为闽浙总督。
杨昌濬还没到达军营,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便已逃遁。清廷将此事下发左宗棠和杨昌濬议处。杨昌濬依旧息事宁人,清廷责怪他袒护张佩纶,将他调任陕甘总督,加太子太保。
杨昌濬在闽浙总督任上,帮办福建军务,为台湾军民抗法筹款筹兵,不辞辛劳。
清廷还任命在湖南养病的杨岳斌到福建帮助左宗棠办理军务。
9月20日,湖南提督鲍超受命奔赴云南会办军务。
左宗棠与曾国荃商量军事和粮饷,将驻防两江的原左宗棠旧部
恪靖营,加上另拨的两营,由左宗棠带往福建。 五十五岁的道州人何绍采统领恪靖亲军营、浙江楚军寅字营,
还兼统楚军后营,办理福建海防事务。
法国海军封锁台湾各海口以后,内地与台湾文电不通,援台的
交通也中断了。左宗棠密电刘铭传在台湾招募兵勇一万人,以资防
备,但刘铭传却消极办理。 左宗棠在金陵调集旧部商筹饷项,然后起程,取道江西湖口前往福建。他又在江西抽调三营军队进入福建,并派员在九江、湖口和崇安等处设立转运站,负责粮饷军械的转运。
他从南平乘船抵达福州,在距福州十多里的水口登岸,福州官方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他所经过的街坊和店铺,都排设香案迎接,全城的士民扶老携幼出迎“左相侯”,并在他的行馆大厅上张贴了一副楹联:
数千里荡节复临,水复山重,半壁东南资保障; 亿万姓轺车争拥,风清霜肃,十闽上下仰声威。
老百姓之所以如此隆重地欢迎左宗棠,是因为他曾任闽浙总督三年多,在福建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施行了许多善政,老百姓对他有感情。他们对软弱昏庸的官吏极其反感。法国军舰进泊闽江突袭中国舰船时,总督何璟每天躲在总督府内拜佛念经;钦差大臣张佩纶英豪自负,非三品以上的官吏都不放在眼里,但一听到炮响就会晕倒在地;船政大臣何如璋每天设宴喝酒,严令“战期未至,各舰不准配发子弹,不准无令自行起锚启动”。因此,法国的军舰可以逞威,炮击毫无准备的清军舰艇和福州市区,致使中方损失惨重。
1884年,光绪十年(4)
左宗棠抵达福建以后,扭转了危险的情势。他这次到达福州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了。
399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苦于兵力不足,被迫放弃基隆,率领湘军和淮军坚守沪尾。
法军在基隆登陆后,于10月8日出动八艘军舰,攻击沪尾。
孤拔轻率地命令军舰驶到淡水港外,第二天炮轰淡水炮台,被守军击退。孤拔再次炮轰湘淮军的炮台,各舰炮火齐发,炮弹纷飞。随后,八百名法军强行登陆,扑向炮台。法军登陆后,发动凶猛的攻击。
孙开华树起大将旗帜,命人擂鼓,亲自冲上前线。他对擢胜营的部将们说:“我军若以全部兵力抵挡敌人的火炮,即便打胜了,也必然会折损大批精锐。不如分散开来,人各为战,十人一队,五人一组,此起彼伏,伺机杀敌,不一定要死守一地。这就叫麻雀战。”
于是,孙开华将三营兵力化整为零,雀跃前进。短兵相接时,孙开华冲入法军的指挥所,斩杀执旗士兵,夺得法军军旗而归。
军士们见主将如此奋勇,更加拼死杀敌,斩杀二千多名法军,迫使法军逃走。
胡峻德在追击法军途中,忽被炮弹击中,脑袋迸裂,手臂炸断,壮烈牺牲。
清廷接到捷报,对孙开华授予世职,令他帮办军务。
孙开华于1856年投身鲍超的军营,成为鲍超的亲兵校官。有一次跟随鲍超出营侦察,遭到太平军伏击,鲍超中矛落马,他一把拽起鲍超,放到自己的坐骑上,拼死突围而出。他跟随鲍超转战湖北、江西与广东,擅长攻坚,两次受伤,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台湾沪尾一战,是孙开华军事生涯的巅峰,也使他在官场上走到了一生的顶点。
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刘铭传多次电请李鸿章派北洋舰队前来解围,李鸿章按兵不动。正在福州前线部署战事的左宗棠,听说北洋水师不愿南下,十分愤怒,但他没有办法。在没有轮船运输、没有海军护送的条件下,他只得派王诗正率领五营湘军乘坐渔船东渡增援台湾。
许多淮军将领对李鸿章这种行为非常不满,尤其是曾经跟随左宗棠征西的淮军将领,纷纷向左宗棠请战,要为国杀敌。记名提督聂士成主动率领八百五十多名淮军从山海关登船启程,直奔台湾。
清廷于11月份下诏,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任命四十七岁的隆回人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这个厨工出身的湘军军士,自从1856年加入湘军跟随曾国荃攻打江西吉安以来,步步升迁,现在成了清廷的高官。他勤于政事,精于理财,不愧为一名干员。
四十四岁的衡阳人谭上连出任乌鲁木齐提督。
这一年,湘潭人谭拔萃积劳成疾,在新疆古城子军中逝世。清廷赏加一等轻骑都尉,附祀刘松山祠。
杨岳斌按照左宗棠的指示,在乾州和辰沅招募十二营湘军,湖南
先后拨饷八万三千两银子。这支湘军于12月7日从长沙开拔。
1885年,光绪十一年(1)
400
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
湘军名将王錱的儿子王诗正率领的五营湘军,从厦门渡海,在台湾中部登陆。
邵阳人杨金龙率部驻防嘉义县和彰化等地,升任福山镇总兵。
左宗棠又和曾国荃联合上奏,建议由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各抽
兵轮五艘,在上海集结,通知杨岳斌率所部湘军十二营从武昌乘江
轮而下,然后乘兵轮先抵厦门,准备与法国海军大战。这项建议获得
清廷批准,
但李鸿章未派兵轮南下,理由是朝鲜发生了事端。
左宗棠改派湘军将领吴安康率领几艘南洋兵轮南下,开到浙江
石浦洋面,遭到九艘法国军舰的截击,被击沉两艘,其余三艘驶入港内,法国军舰则被围困在港外。这一次南洋兵轮南下,虽然没有达到增援台湾的目的,但吸引了法国军舰北上,减轻了台湾驻军的压力。
杨岳斌统率的十二营湘军,从汉口乘船到达上海。由于没有兵轮运兵,只得改用商船运输,前往福建,分批顺利渡过海峡。
在左宗棠的精心部署下,各路援军纷纷到达福建,相继渡过海峡,台湾地区大军云集,士气大振。法军多次进攻台北乌嘴峰和月眉山,都被打败。王诗正部在月眉山血战中给法军以重创。湖南人陈鸣志到台湾招募的楚军和当地人组成一个营,参加了月眉山血战。
法国远东舰队在孤拔统率下,于2月份对镇海发起了进攻。欧阳利见挥军奋击,率领敢死队袭击法国军舰,将孤拔击伤。
法军进攻福建和台湾的目的在于牵制中越边境的清军,想不到目的没有达到,反倒损失了兵将和战船,进攻的重点重新回到中越边界。
法国政府调集八千名士兵来到越南。法军统帅波里也率领第一旅和第二旅一万多人在船头集结,从船头和陆岸开进坚老,全力进攻清军在竹山的阵地,同时用一部分兵力佯攻东路王德榜的湘军。
清军相继撤退,谅山危急。清军统帅惊慌失措,调度失方,号令一日数变,使王德榜等人的部队无所适从,兵力过度疲劳。
法军于2月中旬占领委坡,进攻战略要地谅山,潘鼎新不战而退,逃入关内。前线各军见主帅逃走了,纷纷撤退。
波里也在取得东线作战的胜利后,接着攻占了文渊。清军溃不成军。法军侦察兵深入镇南关内十多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中国南大门洞开,广西全省大震。
2月20日,卞宝第奉旨知会代理湖南巡抚庞际云,调拨六营湘军,选拔得力将帅统率,即日赶赴广西关外助战。
由于法军急攻镇南关,清廷于2月27日再次命令卞宝第急催庞际云以六营兵力火速开赴龙州镇南关,交给潘鼎新调遣。
不久,法军侵占镇南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和谅山,打算伺机再犯。
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率部向镇南关进发。他的部队进攻凭祥,召集逃散的军士,他被将领们公推为前敌总指挥,湘军、淮军、桂军和粤军都由他调度。镇南关前线的清军稳住了阵脚。
接着,清军在山围社附近炸死并杀伤了大量法军,取得临洮大捷,乘胜收复缅旺、广威和不拔等府县。
清军以丁槐部为主力,在越南义军配合下,分兵渡河,联合攻占宁平、南定和兴安,使山西与河内不攻自破,西线形势十分喜人。
随后,冯子材在镇南关前十公里的前隘布防,决心与法军打一场硬仗。他命令部队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
清军集中九十多营兵力共四万多人,在镇南关至龙州地区防御,引诱法军沿镇南关和凭祥向龙州进攻。
王德榜的十营湘军驻守侧翼的油隘。冯子材集中兵力防守法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形成多梯队大纵深的防御体系。
彭玉麟从广东派出兵力,协助防守广西的钦州和灵山阵地。
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再次扑向镇南关。
3月24日,法军越墙进犯,冯子材率部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
同一天,清廷将潘鼎新和王德榜革职。
1885年,光绪十一年(2)
401
企图向广西龙州进攻的法军第二旅只有两千多人和大炮十多门,在武器装备上比清军稍强一些,但在兵力上处于劣势,而且是以谅山为后方基地,战线过长,补充供应十分困难。但是,法军仗着武器优势,悍然向龙州发动进攻。
冯子材先发制人,在夜里率部攻击文渊的敌人。他亲自担任主攻,从关前隘出发,从北面攻击。
王德榜的湘军从油隘出发,从东面攻击。清军重挫法军精锐,迫使法军指挥官尼格里不等援军到齐,就向清军坚固筑垒的地域发起攻击。法军第二旅进攻清军关前隘阵地,战斗打得相当激烈。
方友升所部湘军也跟随冯子材作战。
法军利用大雾作隐蔽,迂回偷袭大青山顶峰,企图突然夺取大堡,控制东岭制高点,前后夹攻,击溃清军。当法军接近长墙时,冯子材手持倭刀,大呼一声,跃出墙外,他的两个儿子紧随在后。将士们随主帅一齐涌出长墙,冲入敌阵,隐蔽在墙外壕沟草丛中的敢死队从敌群中杀出,杨瑞山和麦凤标率领援军冲出龙门关,突然攻击法军后侧。当地百姓和部分零散兵勇主动前来助战,在长墙前面的盆地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清军以己之长,制敌之短,把法军打得晕头转向。中路法军三百多人大部被歼。
下午,清军发起反攻,夺回了东岭的三座堡垒。王德榜所部首先击溃法军的增援部队,消灭了法军的运输队,接着从法军右侧后方夹击东岭的法军,配合友军夺回了被法军占领的堡垒。
冯子材率领部队从正面出击。法军三面被围,伤亡惨重,后援来不及赶到,粮弹将尽,尼格里不得不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冯子材指挥各路军队追出镇南关,深夜收军。
这一仗,歼灭了法军精锐近千人,不仅使东线的清军反败为胜,而且使整个中法战争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后,冯子材亲率部队开出镇南关,进攻文渊。王德榜部由小路抄袭法军的右翼。文渊的法军倾巢出动,竭力抵抗,但清军将士愈战愈勇,法军头目纷纷落马,部队溃散。冯子材指挥大队冲入街里,攻克文渊,又挥军分路追击,
尼格里企图依靠他的四千五百兵力坚守谅山,等待援兵,再进攻镇南关。他以主力扼守驱驴北面的高地,把一部分兵力配置在淇江南岸,分守通向谷松和屯梅的交通要道。冯子材派兵绕道前进,乘夜渡河,从小路抄到谅山,散伏在城外。冯子材兵分三路一齐逼攻驱驴。法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清军正面攻击受阻,尼格里调动兵力向东面威胁最大的湘军反击,王德榜率部抵抗。
冯子材乘法军调整部署向东反扑的机会,猛攻正面,夺取了驱驴北面的高地和石洞堡。尼格里身负重伤,爱尔明加中校接替指挥,下令向淇江南岸撤退。清军乘势冲进驱驴。
谅山的法军在慌乱中砍断浮桥,来不及过河的法军泅水逃命,很多人淹死。法军丢弃大批装备物资,于深夜撤出谅山。埋伏在城外的清军乘乱攻入谅山城,法军残部狼狈逃窜。清军主力渡过淇江,胜利入城,谅山宣告收复。
镇南关一役之后,中国军队开始转入反攻。
法军总司令波里也对爱尔明加丢失谅山极为不满,命令他停止撤退,坚守屯梅和谷松,爱尔明加仓促转入防御。
清军占领谅山后,冯子材继续挥师南下。东路部队合力猛攻谷松。同日,西路部队在越南抗法武装的配合下,夜袭屯梅,爱尔明加慌忙率部逃到谷松,与寿非的部队会合后又前往船头,法军在屯梅和谷松的防线被粉碎了。清军将法军赶到郎甲以南,收复了开战以来丢失的地盘。
东路的各路清军尾追法军到船头,西路大军也攻下了观音桥,抵近郎甲。这时,西线的滇军和黑旗军已取得临洮大捷,正向兴化推进,桂军准备从牧马进攻太原。粤军出兵钦州,沿东海岸进攻广安。鲍超率领三十多营湘军和滇军正向龙州挺进。河内、太原、海阳和西贡等地的人民纷纷酝酿起义,冯子材决定亲自率领大军乘胜攻击北宁与河内。王德榜因功恢复原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