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湘军-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零七人,委任哨官率领。
每营有六队亲兵,队长和斯养的设置,按照哨的编制,每队十二人。亲兵的军械武器装备如下:第一队和第三队以炮为主,第二队、第四队和第六队都配备刀矛,第五队配备小枪。六队亲兵总共七十二人,不设哨长。这些亲兵,和四哨的四百二十八人,都由营官统领,所以说一个营共有五百人,而哨长和营官没有计算在内。书记和医匠,或有或无,由营官决定,费用在公费中开支。
1853年,咸丰三年(30)
湘军各队武器的配备,已经包含着阵法和战法的考虑。在作战中,持不同武器的单位将各司其职。
每营的用具,由哨和队来预备。军用物资,在建营时就会配给,旧了或坏了,由营官修理,修理费在公费中开支。铅弹、药品、绳子和帐篷,却可以随时领取。
帐篷的配给是定量的。营官配给十顶帐篷,八顶夹层的,两顶单层的。哨官配给三顶帐篷,一顶夹层的,两顶单层的。亲兵队配给两顶帐篷,一夹一单。每哨的各队,也是配给两顶帐篷,但都是单层的。每个营配给的帐篷,共有八十顶单层的,十八顶夹层的。
湘军中随军配备了搬运工,叫做长夫。所以,湘军所到之处,不许征用民夫。辎重、军装和行军粮草,都由长夫运输,每一百名军士配备三十六名长夫。按此计算,每营五百名军士,配备的长夫不能超过一百八十名,也不能人数不足。如果在行军时去拉夫,便是犯了死罪。
部队开拔时,由三百五十名军士准备兵器,另外的一百五十名军士监督长夫,保护军用物资。行军时,前面有探马,后面有押帮,都是以营为单位,不会交错。
曾国藩规定,湘军每天行军的路程为三四十里,不能超过里程。部队黎明出发,天黑前休息。行军不能太快,休息时不可懈怠。他说,行军速度太快,军士就会得病;休息时懈怠,部队就会散漫。曾国藩认为,部队虽强,但久不作战,必然荒废。他说,他宁可指挥老百姓,也不愿率领一支陈腐的部队。养兵千日,无异于自找麻烦。
曾国藩规定每天行军的里程,经过了较为精确的计算。军人步行,大约两个小时行军十五里。天冷时,白昼较短,行军比较轻松。天热时,白昼较长,行军就比较困难。按照白昼为十一个半小时来计算,用四个小时行军三十里,用四个小时修筑营垒,再过三个小时之后,才到黄昏。这样一来,军士们还蓄养着精神,身体也很壮健,可以警惕敌人的进攻。如果部队急行军,百里奔袭,一定会累倒,会打败仗,这是兵家大忌。
部队到了目的地,就修筑壁垒。营官选择地点,用绳子标示出来,在四面挖壕。壕的宽度为一丈五尺,把从壕沟里面挖出来的泥土堆垒起来,就是土墙,厚度为一丈,高度为八尺。墙与壕之间相距二丈,其余的土都运到远处。
挖壕的办法,设置两重,分外壕与内壕。外壕宽六尺,深八尺,内壕的宽度和深度,是外壕的一半。挖掘一道环形的壕沟,必然要有横路,横路之间相距两丈。壁垒修成以后,挖掉外面的横路,留下里面的横路。
墙壁要修建得和城墙一样,高度为七尺,子墙高度只有一半,墙厚六尺,左右各有一扇门,出入都很小心。修筑时,如果附近有敌人,大家就一起动手,如果没有敌情,那就是长夫们的劳役了。
在壁垒中,每队搭建一个营棚,棚内有灶和厕所,厕所分为外厕和内厕,外厕有四个茅坑,内厕一个茅坑。
火药存放在地窖里,用堇菜覆盖,留孔透气。
部队的墙垒之内,不得开设集市。如果壁垒离集市很近,就要加强门卫,午夜核查人数。军士出入营垒,没有经过批准,就要处死。
夜晚的口令,由营官拟定。守夜的军士,每营五十人,靠近敌人时则派一百人值班,每一更换一班,每班十人到二十人,由哨长巡察。
五更时,全体起床。早晨和傍晚都要练操,用响器发出信号。
48
在湘军的营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薪饷制度。曾国藩的湘军将士们为之而战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书生们大力倡导的忠君报国,其中一个本质的激励机制是升官发财。曾国藩在1855年写作的《水师得胜歌》中,用最后一句总结出了湘军将士的真实追求:仔细听我得胜歌,升官发财笑呵呵。
升官是读书人的追求,绝大多数参加湘军的山农,却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那就是积攒银子,回家买田盖房娶媳妇。但是湘军不允许抢掠百姓,将士的收入,只能指望薪饷。因此,优厚的薪饷,是吸引湖南农民从军的实际利益。
湘军的每名营官,不管官阶高低,每月都可得到二百两银子的薪饷。这个数目,略等于清军一个二品总兵的薪俸加上养廉银的总收入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53年,咸丰三年(31)
一营有四名哨官,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三钱银子,每月可以支取三十六两银子。每营有四名哨长,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二钱银子,每月支取二十四两银子。湘军一名哨官的收入,略等于清军一名四品都司的薪俸加上养廉银的总收入,而哨长的收入也很可观。
每营有三十二名队长,称为什长,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六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百五十三两六钱银子。
每营有七十二名亲兵,二十名护勇,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五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四百十四两银子。
每营的正勇,有三百三十六人,每人每天的薪饷为一钱四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千四百十一两二钱银子。
每营有伙勇三十二人,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一分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一百零五两六钱银子。
每营有一百八十名长夫,每人每天的薪饷是一钱银子,共计每月支取五百四十两银子。
湘军从队长到长夫,收入的薪饷相差不大,他们一年的收入,也大致相当于清军一名外委把总的薪俸加养廉银的总收入了。
一营每个月支取口粮公费银二千九百十七两四钱银子。月份小,就扣除实际天数之外的薪饷,建月就不扣。
水师的薪饷制度,也依此为准,头篙和舵工的薪饷与哨长相同,舱长的薪饷和什长相同。由于水师没有长夫,哨官却多了一倍,所以水师一营的薪饷,每月开支九百十一两二钱银子。
至于营官以上的将领,收入就更高了。凡是统帅几个营的将领,可以专设营官,由每营分别献助公费,每月或者一百两银子,或者二百两银子,如果达到二千人,又外加公费一百两银子,夫价银三十两。统帅五千人的又要加倍,统帅一万人的就有三倍。一万人有二十营,每营献助一百两银子,总共每月就有三千两银子,收入比清廷一名总督的薪俸加上养廉银还要高。但是,这种收入是合法的,只有这种收入的湘军将领,就是廉洁的官员。
湘军的薪饷制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月薪制,每月发饷。而清军的俸禄是按年计算,每年发两次。月薪的好处是,拖饷的情况容易避免,因为战死而拿不到薪饷的情况少了很多,将士的积极性自然更高。
湘军将领可以合法地吃缺。每位大将在他所统帅的各营中,都设置一名管理兵籍的官员,叫做司籍。部队缺员没有补齐的,或者一直空缺的,或者有兵员被开除的,薪饷都由大将支取,军械修补的费用也不发给。这样一来,率领五百人,每年就能收入三千两,统帅一万人,每年就能收入六万两银子。像这样吃缺,还算是廉洁的将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跟着曾国藩作战的将士,的确是可以发财的。至于升官一途,湘军后来的历史也表明,曾国藩部属中的书生,还有出身底层的军人,只要没有战死疆场,个个都能平步青云。因此,解读湘军的成功,决不可只看到湘军的军事谋略、军纪执行和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升官发财的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记述,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虽然没有带兵援救湖北,甚至也没有带兵前往长沙,但他已为湘军出征打下了牢实的基础。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他比湘军先驱者江忠源看得远的地方。因此,曾国藩尽管未能说服江忠源稳扎稳打,但他自己在衡州已是踌躇满志。他不仅在建设一支像样的军队,同时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就是清廷要依靠一支强大的湘军来解救困厄。
曾国藩再一次抓住了历史给他的机遇。
但是,王錱没有接受曾国藩制定的营制和人事安排。他以湘军###自居,自树一帜,自定阵法,自行训练,这就是所谓“老湘营”的发端。
49
1853年的最后一个月,未来的湘军集大成者曾国藩稳坐衡州,而湘军的先驱者江忠源则在最后一次奔命,走向生命的终点。
当时,湖北黄州以下的长江流域,都被太平军控制,清军的增援部队很难到达安徽。
湖南先前已派出三千多名湘滇军增援安徽,由刘长佑和江忠源的大弟弟江忠濬率领,还在路途。
三十八岁的江忠濬一直没有跟随哥哥出来征战。他不是一个读书人,少年辍学,从事买卖。他在家乡听说哥哥身为安徽巡抚,手下缺兵,便招募一千名乡勇前往救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3年,咸丰三年(32)
江忠源没有筹集到足够的兵力,但他考虑到庐州刚刚改为安徽的省会,是南北枢纽,如果去得迟了,太平军占了庐州,会继续向北进军。于是他率领所部一千多人先行,这支部队由鹤丽镇兵、开化勇和泸勇组成。湖北巡抚崇纶强留下江忠源所调的援军,于是江忠源的兵力更加孤单。
江忠源所部走陆路冒雨行进,从湖北的东北角插入安徽。军官们在路上都已病倒,江忠源本人也未幸免。到达庐州西边的六安时,部队已经疲惫不堪,江忠源病情加剧。
江忠源在六安听说太平军已经攻占舒城和桐城。六安的官民挽留他们,江忠源入城停留几天,部署防御,六安的人心稍稍稳定。
但是,庐州不断地发来警报,庐州知府胡元炜在信中说,太平军已从舒城和桐城向庐州进军。他们那里兵力充足,团丁就有一万多人,军饷也很丰足,请江忠源火速前往,指挥防守。
江忠源信以为真,留下一千军士,由鹤丽镇总兵音德布率领,驻守六安。自己让军士抬着,只带着几百人,急行军到达庐州,赶在太平军围城之前进入了庐州。
江忠源刚刚进城,胡以晃就率领十多万雄兵来到庐州城下,将庐州重重包围。
胡元炜来参见江忠源。江忠源询问兵力装备,以筹划部署。结果发现城内兵力,加上江忠源带来的几百人,总共才有三千人。至于军粮和军火,则是一无所有。胡元炜的借口是正在筹备。
江忠源检点守城兵力,发现都是乡勇,由胡元炜的心腹徐淮招募而来。剩下的兵力,就是江忠源自己招募的六安勇丁了。这些部队都是新兵,战斗力指望不上。可是,庐州城周长二十六里,城垛就有五千个,真是防不胜防。
江忠源发现胡元炜有二心,打算将他处死,但未找到机会下手。
江忠源勉力支撑,考察太平军的部署,发现水西门首当其冲,便率领亲军驻守。
江忠源发现,水西门靠着一片高地,环城的一面都是山。他想,太平军一定会占据山上的高地,向城内俯攻。于是,他分派文武官吏负责城防。
庐州百姓听说巡抚来了,信心陡增,一万人登城助守。城防部署稍具规模。
胡元炜和徐淮招募的勇丁,早与太平军暗通款曲。胡以晃与曾添养有一个谋划,就是稳住城内的守军,首先击破城外的清妖援军,在七座城门外修筑木城土垒,攻防相救,
这时候,清军已有几支援军在城外扎营。寿春镇总兵玉山率领东关驻防部队增援拱宸门,陕甘总督舒兴阿率领一万五千人驻扎在冈子集,鹤丽镇总兵音德布率领云南兵从六安赶来,驻扎在枣林。
胡以晃首先对付这几路援军,打败玉山的滁州兵,将玉山击毙,接着,连败舒兴阿和音德布的部队。太平军的步兵和骑兵十倍于清军,清军的增援部队被阻隔在外围无法前进。
庐州城内指望不上援军,粮食匮乏,军民饥饿,势力更加孤单。
江忠源抵达庐州的第三天,太平军主力开到城下,胡以晃下令大举围攻。太平军架设云梯,向城上攀爬。守军屡次将太平军击退。
太平军硬攻未果,便在东城的威武门下挖掘地道。江忠源针锋相对,招募死士,穿地道奇袭。太平军的一名黄衣将领守着地道口,向下面窥探,清军外委冯贵挥刀向他面门劈去。太平军猝不及防,乱成一团。清军趁机从城墙上抛掷火弹攻击,将太平军击退。
胡以晃见威武门没有得手,便改攻水西门。
江忠源本人守在水西门,与城外山上的太平军对峙。胡以晃令弓箭手向江忠源的帐幕射击。
江忠源已患病多日,在弓箭的袭扰下,体力更加不支。部众请他在城墙下面歇宿。
胡以晃又下令在水西门外挖掘地道,埋下地雷,将城墙炸开几丈长的缺口。接着又炸垮文昌门。守城团丁已作鸟兽散。
江忠源一跃而起,手执军旗,率领军士缘废墟而上,接连斩杀几名太平军,将太平军击退,赶紧堵合缺口,化解了一场危机。
江忠源知道庐州难守,上疏陈述防守情状,请求清廷增派援兵。清廷看了奏章,赏赐给他“霍隆武巴图鲁”的勇号。
太平军于12月12日完成了对庐州的合围,然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围攻,继续挖掘地道,埋火药为地雷,准备发起总攻。二十六里庐州城防,江忠源靠着三千兵力苦苦支撑。 。。 。。
1853年,咸丰三年(33)
江忠源在奋力守卫庐州的时候,清军在扬州取得了胜利。
向荣从江南大营派部队围攻镇江。杨秀清企图为镇江解围,调派安徽南部的太平军部队进入高淳湖,向东坝运动。向荣则派提督邓绍良和总兵德安控制东坝,阻击太平军。
杨秀清见清军围攻扬州,情势危急,便命令刚从江西返回,已经渡到江北的赖汉英所部,联合仪征的太平军部队,一起增援扬州。清军江北大营派部队阻截。
12月26日,太平军又从三汊河奔赴扬州城外,猛力攻击清军,将围攻扬州的清军大部击溃。城内的太平军在曾立昌率领下,突围而出,与赖汉英部一起奔向瓜洲。
清军进占扬州,但太平军在兵力上并未受损。
琦善未能围歼扬州城内的太平军,上奏自请罢官留营效力,清廷将他手下的将领,分别斩首或充军。
50
1853年年底,湖南又有会党起事,曾国藩连忙派兵镇压。
道州会党何贱苟部于11月24日在常宁起事,自称普南王,攻占县城。12月1日,曾国葆和周凤山率领湘军在阳泉阻击何贱苟部,斩杀二百名会党。
何贱苟率部于12月14日攻占嘉禾,又于12月19日包围蓝山县城,围攻六个昼夜。储玟躬与县丞王錱等人一起攻击,斩杀六百多人,打退了会党,保住了蓝山。
12月24日,储玟躬率部在古城攻打何贱苟的部队,斩杀七百人。何贱苟余部于12月28日逃到道州四庵桥,遭到张荣祖所部湘军阻击。储玟躬率部赶到,冲向阵前,冒死冲锋,将会党全部消灭。
储玟躬只是一名偏将,手下兵员不满五百,三年之间,未尝出省与太平军作战,奔走在衡州、永州、郴州和桂阳州之间。但他没有因此而得到仕途升迁,原因是他还未曾与太平军作战,无法引起清廷的重视。
曾国藩于12月30日下令,让成名标在衡州船厂监督造船,又命褚汝航和夏銮这两个江苏人在湘潭开设分厂,监造战船。
在制造战船的同时,曾国藩招募水师军士。水勇一概采用船夫和渔民,另外招募炮手。水师统帅由曾国藩自己担任。辅佐他的偏将,也和陆师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