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湘军-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安徽进入浙江的太平军,于10月20日攻占严州,分兵长驱北上,袭击富阳,再次接近杭州。清军将领刘季三和刘芳贵战死。
钦差大臣奕訢于10月24日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议的达成,对苗沛霖产生了刺激,因为清廷下诏,阻止他的团练北上。
恰在这时,安徽的太平军进兵淮北,苗沛霖和李世忠的部队屡次被太平军打败。有人说他们与太平军有所沟通,互相照顾。
苗沛霖见中原多变故,便纵兵四出,变本加厉地掠夺民圩,占据关卡。袁甲三和翁同书严加诘责,无法制止。他常率轻骑兵往来寿州,名义上是参见翁同书,言行之间却没把巡抚放在眼里。翁同书只得以温言抚慰。有人进谏说:“苗沛霖居心叵测,找个机会干掉他,不过费一点武力而已!”
翁同书认为苗沛霖势力太大,如果杀了他,恐怕激起兵变。苗沛霖更加横行霸道,派部队掠夺寿州和六安的民圩,堵塞南边的道路。
京城的动荡致使京畿以南起义军蜂起。捻军攻打山东济宁,清廷派僧格林沁领兵前去攻打。捻军纵横菏泽与济南之间,山东大乱,德楞额的部队在峄州战败。清廷专派道员联捷防守黄河,准许他专门上奏。
僧格林沁到达济宁后,上奏说,捻军部队很杂,兵力很多,其出兵袭扰,都是趁着清军兵力空虚,避开清军,焚烧抢掠,胁迫俘虏百姓,兵力日益增多,骑兵和步兵达到几万人,列队一百里。清军兵力少,捻军兵力多,众寡悬殊,如果想攻击捻军的根据地,则相距一二百里以外,就只有枯井和荒地。清军携带粮食和饮水,不能持久,撤退时又被捻军追踪,往往失利。十年以来,清军每次进军,都无法与捻军交战。
僧格林沁所部只有一万二千人,请求清廷批准他与傅振邦和德楞额两人的部队会合,一起直攻捻军根据地,一举消灭捻军。文宗亲笔写了诏书,告诫他作战不要虎头蛇尾。
193
石达开所部于10月下旬再次攻打南宁和武缘,袭击南宁以北的宣化、宾州和上林。李青靛的起义军攻击南宁以东约两百里处的永淳,吴德徵等人率部将李青靛部击退。忻城和迁江的太平军四处出击,东袭来宾和马平,北袭宜山、天河与融江,进入永宁。刘坤一和李明惠率部跟踪追击。
代理湖南巡抚翟诰于11月1日受印,为骆秉章饯行。骆秉章所部还未出发,彭大顺等部太平军已于11月13日攻占湘西南的绥宁。杀死知县吴熊。又于11月14日攻占城步,杀死知县安和。
彭大顺挥师北进,于11月17日进围武冈,遭到江忠义、江忠朝和邓子垣所部湘军阻击,被迫撤围。第二天放弃城步东进,路经新宁,于11月28日攻下东安,击败从武冈追来的江忠义所部,然后进入道州和永明。
白衣太平军于12月上旬抵达江华,围攻尾追而来的江忠义和魏喻义湘军。
刘长佑坐镇全州指挥,派部队进入湖南,在江华逼攻彭大顺部,屡屡获胜。彭大顺被迫撤消对江华的包围,东进蓝山、临武、桂阳、宜章和桂东,沿途作战迅猛,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
彭大顺和朱衣点深感在湖南难以立足,率部进入江西,占领崇义,然后东奔南安与瑞金。
刘长佑返回桂林,增派李士恩等人率部助攻太平,又派张志功所部南下梧州,会合广东清军攻打苍梧下郢,将浔州起义军击退。蒋益澧的部队再次在竹洞和英洞打败起义军,迫使他们返回浔州。
曾国藩仍然被困于祁门,指挥部队与太平军绞杀。
11月12日,张运兰与鲍超的部队联合打败休宁的太平军。
杨载福感到湘军水师作战线太长,上奏请派江南水师将领李德麟和吴全美还守镇江,分兵驻扎大通。
由于徽州和宁国相继被太平军攻占,湘军陆师自顾不暇。安庆虽已合围,但陈玉成派部队向湖北的蕲州和黄州运动,企图绕到湘军后方,湘军不得不防。
太平军进占宁国之后,宁国的许多百姓逃进南陵。皖南镇总兵陈大富不断派人潜出城外,终于把求援的血书送到了曾国藩手上。
1860年,咸丰十年(22)
曾国藩知道,南陵城中的军民,已经吃尽了苦头。部队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进食主粮,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百姓更不用说,天天都有许多人饿死。如果再不派兵救援,南陵城内就会只剩下一堆白骨。
但是,湘军陆师实在抽不出兵力去救,曾国藩便令水师急速赴援,打算救出城中的军民,弃城不守。
救人不救城,体现了曾国藩的人道主义思维。
杨载福担心孤军深入,必然危险。于是他想了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11月14日,秋雨绵绵,江水暴涨。杨载福率领水师四个营出发,扬言要攻打芜湖。
芜湖一地,距南陵一百多里,太平军长期未设守备。李世贤的眼光死盯着南陵,刚刚命令部队在南陵的河道旁修建壁垒,截断南陵北港,企图困死城内军民。
围攻南陵的太平军侦察到湘军水师出动,料想南陵不能通船,湘军水师无法到来,一定是去攻打芜湖。于是,他们全部连夜奔赴芜湖,中了杨载福的调虎离山之计。
杨载福率部夜宿芜湖以南约二十里的鲁港,半夜下令:“跟着我的船前进,超过者斩!”
黎明时分,杨载福命令两个营驻扎港口,自己登上舢板,对舵师下令:“去救南陵。”各营将士迷惑不解,但见统帅率先前进,便跟在后面出发。
太平军刚刚在南陵港口左右建起三四处小营,见湘军突然杀到,哪里还敢抵抗,连忙逃走,保卫城下的大壁垒。营垒中的太平军多半已开往芜湖,留守部队见湘军掷火,便出营逃命。
陈大富听到城外闹成一片,连忙登城遥望,然后高兴地搓着两手,说道:“援军到了!”
他命令疲弱不堪的部队出城夹击。被困已久的守军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拼尽最后的力气杀出城门。太平军一退十多里,守军追奔而去,与湘军会合,斩杀一万多名太平军,将大批太平军逼到水里。
南陵解围了,杨载福派船运粮接济百姓,城内欢声雷动。
陈大富还想修缮城墙,继续固守,杨载福赶来,敲打城门,呼喊陈大富:“我奉命救出城内居民,马上让他们上船!”
杨载福见到陈大富以后,向这位湖南老乡解释:湘军兵力不足,何况南陵的地形不适宜防守,部队必须驻扎在上游。陈大富同意撤退。
南陵的十多万百姓,愿意跟随湘军迁徙。杨载福命令战船上的军士都上岸步行,沿着江堤退出,然后让百姓上船,老弱在前,青壮年在后。装载军士的战船跟随其后。杨载福殿后,半天内全部出发。
逃跑的太平军赶到芜湖报告,太平军主力连忙赶回南陵,抵达时已到黄昏。太平军呐喊着追来,杨载福独自持矛站在堤上,太平军不敢逼近。
出港后,芜湖太平军率领船队到来,与留防南陵的古丈人杨占鳌等人的水师部队相持。太平军见湘军大队船只已经浮港而下,也就撤退了。军民一万多人,分乘各船,返回黄石大营。湘军搭起棚帐,供他们留住了二十五天。
陈大富驻守南陵,前后长达十八个月,以单薄的兵力抵抗太平军主力的攻击,忍死待援,从此以善于防守而著称一时。
曾国藩还未接到杨载福的捷报,就听说太平军逼近了祁门。他将鲍超的部队调到西馆驻扎,张运兰部则驻扎在迪祥湖,距休宁城十几里。
太平军于11月16日从榔市攻击迪祥湖,张运兰率部反击,将太平军击退。
陈玉成见桐城已被多隆阿困死,率领大部队前往援救,增援部队号称十万人,于11月26日抵达城外。多隆阿领兵迎战,首先驻扎挂车,等待太平军到来。陈玉成增加壁垒,不肯出战。
多隆阿说:“贼寇刚到,就闭营不出,是想把我们拖垮。不过,他们来这里,打着援救守军的旗号,而又不投入战斗,军士们不知他的想法,形势上就落了下风。我们不妨集合兵力一起进攻,攻破他们的一个军营,其余的贼寇自然就会逃走。”
张运兰所部在迪祥湖击败太平军之后,士气大振。张运兰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于11月29日主动出击,在万安街击败太平军。
李秀成志在攻克湘军的祁门大营,亲自率领几万人从羊栈岭出击,攻占休宁与祁门之间的黟县。
上海清军在屡次败退之后,也来了一次主动出击,在金山和宝山境内击败太平军。
1860年,咸丰十年(23)
194
贵州的石达开部众于11月到12月之间从独山北袭平浪,定番的太平军则回头攻克长寨,杀死同知刘宗元。独山的太平军东奔广西融县,进入湖南。
刘坤一率部对柳城发起总攻,四十八弄(山下一个弄)起义军全部投降。陈戊养也向刘坤一请降,于是柳城全部平定。
苗沛霖的气焰日益高涨。他给寿州城的团练绅士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到寿州以北的下蔡领取旌旗,谁不按时到达,就要问斩。部郎孙家泰主持防局,没有应召。苗沛霖大怒,率领一千人攻打寿州北门,要求城内交出孙家泰,他才罢兵。
清军副将徐立壮侦察到苗沛霖有内应埋伏在城内,便展开搜捕,斩杀七人。苗沛霖大怒,带兵攻打徐立壮所住的宋家圩,将徐家人全部搜出,斩尽杀绝,还掘开徐家祖坟。
徐立壮愤恨不已,找翁同书告状,誓死抵抗苗沛霖。蒙城和宿州的百姓也向官府告状,请求镇压苗沛霖团练。翁同书命令徐立壮会同蒙时中扼守两河口。
袁甲三兵力不足,无法兴师问罪,担心导致大乱,不可收拾,便责备翁同书,斥责徐立壮和孙家泰,勉强维持着烂摊子。
僧格林沁所部于12月份趁着天降大雪,对驻扎在山东巨野的捻军发起攻击,大败而回。清廷斥责关保昏庸,将他罢官,河南的军事由毛昶熙一人决断。
江苏徐州的百姓和士人三次上奏,请清廷起用伊兴额,文宗批准了他们的所请。僧格林沁命令各州县修筑长围,以阻隔捻军的骑兵和步兵。傅振邦因病免职,田在田取代他的官职。
浙江的清军在做垂死的挣扎。张玉良收集在嘉兴溃散的军士,攻克严州,然后南下三十里,攻占寿昌。太平军从富阳和余杭分路攻打杭州,瑞昌和王有龄在城内防守了几天,派文瑞等人率部将太平军击退,并进占余杭镇。
赵景贤率兵援救省城,杭州刚刚解围,他便进城谒见王有龄。忽然听说太平军大举围攻湖州,赵景贤急驰而归,得知太平军已抵达南门的岘山。副将刘仁福在平湖兵败,向太平军投降,率领两千名广勇从昌化向湖州开来,假称增援,打算入城为太平军内应。
赵景贤得到密报,便将计就计,设宴款待刘仁福,但不放他的部队进城,暗地里派精兵出城,腰挂竹筷,作为标识,将广勇围歼。接着,在街市将刘仁福处以磔刑,把头挂在竹竿上示众。
赵景贤率领民团坚守了四十多天。曾国藩派杨载福与彭玉麟带领水师前往应战。彭玉麟率部入城,登上城楼,在雨中站立几个日夜。太平军见内应失败,湘军来援,便无心攻城,不战而退,分兵袭击西南各乡镇。赵景贤与湘军水师分兵攻占五座县城,将南陵的军民迁移到东流。
王有龄见湘军水师如此威风,也提出建立水师,上奏清廷,请调湘军营官刘培元。刘培元先回湖南率领水师,在衡州和永州防御太平军,没有前往浙江。从此东南七省,都各自拥有水师战船,多半是启用湘军将领,船舶制造都模仿湘军。
左宗棠的新楚军从9月下旬开拔,奔赴前线,9月28日进入江西,11月进入军事重镇景德镇。随同他一起到来的有三十五岁的湘乡人杨昌濬和四十一岁的宁乡人刘典。
杨昌濬是左宗棠首选的人才,但他无意于仕途,并不想跟随左宗棠出征。只是因为左宗棠的盛情难却,他才勉强答应随军襄助左宗棠,但是约定只干三个月。
左宗棠本来是想带领五百人学习打仗,没想到一出师就带了五千多人的大部队。他忐忑不安,在给广西巡抚刘长佑的信中,他调侃自己“书生骑劣马,丑态百出”;在给胡林翼的信中,他说自己好比一个土老财,弃农经商,“起手即开大店生意”,表面看起来很顺,其实经验缺乏,很可能亏本。
左宗棠素来自信,为什么现在如此焦虑呢?其中固然有患得患失的成分,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他感觉到内忧外患,已经到了危亡的时刻。
左宗棠分析了内战的战局,认为太平军从东向西全线出击,是为了把围攻安庆的曾国荃湘军调走。而他的新楚军进驻景德镇,就是为曾国藩祁门大营把守后门,抵挡各路太平军,使曾国荃部得以攻破安庆这个堡垒,为湘军东征扫平道路。 。 。。 想看书来
1860年,咸丰十年(24)
左宗棠听说南边两百里处的贵溪有太平军活动,便率部南下攻击。曾国藩给他的任务是防守广信和饶州,与安徽南部的湘军互相应援,准备进军浙江。
左宗棠虽然跻身于京卿之列,在军事上却完全服从曾国藩的指挥,如同帐下的将领。
广东的一支会军北上江西,攻击信丰,然后长驱北上,攻击东部的南丰和建昌。接连攻克东北部的河口、兴安、德兴和婺源。
左宗棠连忙发兵抵抗。12月12日,杨昌濬所部攻克德兴,又于12月14日攻克婺源。起义军一并北上,进入安徽徽州。杨昌濬因功升任知县,加授同知衔。
池州太平军于12月15日出兵攻占江西建德,打败普承尧的守军。曾国藩派唐义训统领祁门各军前往救援,在利涉口阻击太平军,攻破壁垒,追杀到三里街,太平军弃城而走,大举进攻湖口。
湘军水师将领丁义方收集建德的溃兵,挑选五百名精壮官兵,在湖口分布防御。他自己率领水师驻守湖口西北门,拼死抵抗。这时成发翔率领水师赶来增援,将太平军击退。
四十岁的益阳人丁义方升为参将,加授副将官衔。
曾国藩考虑到左宗棠的楚军是新建的部队,担心战斗力不强。凡是遇到危险的战斗,便派鲍超率部增援。
左宗棠在湖南的军事幕府当了十年的高参,深谙韬略,只是行军布阵,也许还不熟悉。而鲍超的霆字营素享威名,剽悍勇猛,太平军视为劲敌。左宗棠刚刚领兵作战,也愿借用鲍超的威名作为辅助。
曾国荃的部队对安庆加紧围攻,太平军各部都想牵制湘军的兵力,便派兵进入江西,希望湘军会分出在安徽的兵力前来救援。
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勇悍坚忍,在太平军中享有“黄老虎”的称号。他亲自从建德率领一支大军攻击饶州,于12月21日攻占彭泽,12月23日攻占浮梁,12月24日攻占都昌和鄱阳,江西的清廷官府大为惊慌。
左宗棠正在婺源,打算攻击徽州,收到警报,连忙西回景德镇。黄文金所部迎头开来,在马鞍山扎营。左宗棠的部队在星市渡发起攻击,将太平军击退。太平军翻山撤走,湘军进占浮梁。
左宗棠在江西得到一个消息,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向上、执掌重权的欲望。
左宗棠得知,沙皇俄国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又于11月14 日强迫清廷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
这份条约,是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的,共有十五款。主要内容包括,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俄国在库伦和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这件事令左宗棠想起了林则徐的嘱托,想起了林则徐临死前向皇帝对他的荐奏。他暗下决心,他一定要登上能够在朝廷里说得上话的高位,为加强国防、抵御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