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一些死硬的骨干分子,率残部一路逃进洛阳城内外,还有被拖在临淮一线,攻略江南的一部外,整个河北已经没有象样叛军势力的存在了。
当然不出意外,龙武军也再次被排除在主力作战的体系外,整个北方九道的精兵几乎都在这里了,谁都知道克复八关金锁拱卫的洛阳后,整个战乱很可能就竟此一役了,虽然谁都希望战乱快点结束,但另一方面军人渴望武功乃天性,抢先为自己抓点战功和战获在手中,也是人之常情,排派坐吃果果的内部权衡后,势力最大西北军与地头蛇河北联军瓜分了所有的战役任务,而龙武军以更大的重任为名,被当成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
当然,按照他们暗中流传的另一种说法,开什么玩笑,龙武军那位总府大人的运气,实在好的让人不可思议,累累出人意料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发生,连西北军几十万人马围攻了一个冬天,已经煮熟的鸭子飞了,也能让他给口中夺食给重新抢回来,谁知道让他们参与,还会出什么状况。所以宁可信其有的早早就排除在外了。
又是看守押运粮道,还有负责看管处理俘虏,以及纠检军纪查稽不法,而这所谓监阵执法的职责,还是小白争取来的,起因却是另一件大事。
随着败退下来的叛军,潮水一样的退入洛阳,洛阳城内也变的暗流涌动起来
所谓内忧外患之下,叛军内部终于还是发生那件历史大事件,伪太子安庆绪终于忍不住大位的渴望,勾结在安禄山淫威下不堪忍受的近身内侍李猪儿,刺死正在养病中安禄山,绞杀安禄山最宠信的段妃,并围杀了守宫大内的贺电、骆云两部曳落河,纵兵在宫内大肆杀掠,并派人攻打升明坊的安庆思府邸,却被伪相高尚走脱,召集亲信战据洛阳大内北三门。
虽然利令智昏已近疯狂的安庆绪,马上登基为皇,派兵挟制百官升朝,面对剩余的局面试图力挽狂澜,却因为缺乏足够的威信和号召力而失败告终,所谓利令智昏的翌日皇帝不过如此,爆发了多方的火并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一片混乱的洛阳,在大队亲信部众的护卫下,在官军尚未合围的北关逃走。
千年故都洛阳,自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的浩劫,因为当初是弃城而逃,因此叛军入洛阳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城内大致完好,又因为被选为定都之地,起码粉饰太平的需要,因此并没有受到怎样的荼毒,保持了基本的热闹口和规模,但是如今在安军不顾一切的混战之下,各自放开手脚纵兵疯狂大掠,至率部出走时,乱兵已经抢了三天
随着虎牢、天井、关、伊阙、广成、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相继弃守和失陷。
然后由于大谷关的河北联军离洛阳最近,他们率先入城后又是大掠,因为安禄山定都洛阳的同时,也将大量范阳旧属的家眷亲族也迁徙到洛阳,后来又安禄山大授官爵,高尚的买官粥爵,至兵临城下为招募城守,鼓舞士气的滥授,所谓仆射满街,尚书成灾,每过一个晚上都有新的中朗将诞生,城中大量居民,多少被和叛军扯上了干系。这就给了那些苦大仇深已经杀红眼的河北官军屠城肆掠的理由。十几万率先入城的河北兵,象蝗虫一样就偌大的古城变成一座血城,其中的惨状,甚至更过长安。然后是河南兵……
待到奉命维持秩序的禁卫三军,龙武军、神武军、神策军姗姗来迟,开进城内,几乎为之震撼的说不出话来,作为军人不是没有见过尸山血海,但这样大规模的屠杀,还是忍不住毛骨悚然。
从城中的大小沟渠到连接城内的洛水、丰水之上,尽是浮尸,城中大火绵延十几里,大街小巷血流成河直淹没了脚裸,各种建筑里尽是死状可怖的尸堆。
那些神武军、神策军胆弱一些的,已经忍不住吐出来,处于一些特殊的训练,龙武军好一些,但也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斩杀了近万了人,才让那些疯狂暴走的乱兵重新恢复冷静,那段时间,在街头巷尾稍微空旷一些的地方,几乎都成了执法队,宣判处决的行刑场,每天几乎都有还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乱兵,被集体镇压的尸体,用车子运出来……
整整好几天,整个东征行营,自上而下没有人敢吃肉,作为领军的几为节帅都自发上表自罪,相干所部的将领集体夺复白身待罪立功。领兵马全权的太子小白,更是把自己关起来来不见人,绝食了一天一夜直到我得讯,进去探望,才形容憔悴,红着尽是血丝的眼儿,对我喃喃说
“他们这么能这样”
我无语
“怎么能这样啊……
我还是无语
“数十万口……是孤的子民,大唐的百姓啊……
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他。眼前的一幕,他自诩仁厚的他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在那个正常的历史时空上的官军,杀入
过敌境,寸草不留杀掠不下叛军,而后期借回纥兵入
以至于河北千里无人烟,野狗鹫鸦载道。这洛阳的事件不过是小小的一隅而已,有谁知道那些功臣名将辉煌与荣耀背后的,是无尽的尸骨铺成的大道,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胜利与功勋之路上不仅仅是众多将士的尸骨,还有无数黎民百姓的斑斑血泪,这也是我,最当初宁愿多在成都,沉溺与安逸与建设的快乐中,有意无意在逃避亲身参与到战争中来的一点心结。
经过了这件事后,小白也变的沉默了许多,纵是他身为太子,有一个崇高的总帅之名,但有些事情还是无能为力的,接受事实或者是力求改变它,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把。
自此之后,中军宪字营诞生,专门纠检军中不法,侵害地方黎庶之事。
当然,得益于龙武军敢于集体围攻友军,重围中活活烧死300神策军的“好名声”,执法起来令行禁止,也格外的让人忌惮,虽然并不能保证完全秋毫无犯,总算制止类似洛阳事件的结果。
攻城的时候,在这里悠闲的一边看看粮草和俘虏,定期到临时行营换防点卯,品评诸军的特点和优劣得失,因为是攻坚到最激烈的阶段,派出的都是压底的精锐,
唯一没有清闲的,就是神机营,毕竟龙武军的攻城之器,在几次战役中是有目共睹的犀利,在足够数量的打击下,如雹雨一样的飞石,弩箭,交替压制着城头上的人抬不起头来。
在众多的石炮的掩护下,
剑南军、山南军、河西军、河北军,朔方军、晋阳兵,各自不同的统将带领下,拥着六轮飞云梯、木幔、驴头车、板屋、撞锥等重型攻城器,如山如潮似的压向高耸的城楼,虽然一般的强悍骁勇,但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山南军在暴风骤雨打击下,不动如山式的顽强推进,朔方军层次梯比排山倒海似的暴烈攻势、河西军动如奔流,让人防不胜防的多点交叉突击,晋阳军水银泄地一般的无孔不入的周密穿插。
而河北四柱臣为代表的河北联军,虽然在其中无论体能、战斗力和技巧都并不突出,但几乎人人都对叛军有家破人亡的刻骨仇恨,拼杀起来那是让人胆寒的不要命,几乎一命换一命的无谓。
几乎所有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号称一部当代军事战术大全,让人叹为观止。
相比先前那些排山倒海强攻中几乎狂热的军队,这些关键时刻负责压轴戏部队,才符合我心目中的精锐军人,相教一而再,再二三再,三鼓而衰后,就需要足够时间修养来恢复士气和斗志的那些所谓劲旅,
他们有足够的冷静,不轻易的拼命,也很难受外物动摇,漠视死亡而出手凶狠利落,把杀人流血当成吃饭睡觉一般自然而然,用自己的身体和血肉替同伴铺路,顺理成章的几乎是本能行为。他们象暗流一样混杂在狂嘶喧热的兵潮中,不动声色的突破一个个白热化的争夺点,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
这样的素质,即便在龙武军中,也不回超过五个营的数目。
当比之下,龙武军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唯一优势就是,通过完善和系统的军事制度,足以产量规模化的士官,哪怕象严武率领的商州义勇这样的地方部队,战斗力并不是最强,也不是最敢拼死的,但却是最难缠,继承了擅长拣便宜和回逃跑的光荣传统,哪怕是一个火头、十长也能自发避强取弱而知进退,脱离战场的逃跑更是望尘莫及。敌军常常被拖的没有脾气。
而到了夜晚,龙武军的营盘中总是最不安静的所在,按照龙武军一贯以来的传统,五十多营正军,每天晚上总分别有一营被中军抽中,为夜袭和被夜袭的对象,手段不限,以各种突发事件,来保持足够战斗本能和培养应变的警惕性。结果就是一段时间内,相邻的友军营盘一移再移的敬而远之。
看作和底下遑遑如林的各色旗号,
“所谓的九节度使攻城,也不过如此把”我低声对自己道。
身在历史大事件中,又是同样的九节度使围城,还是同样的观军容使鱼朝恩,所区别的参与的人更多了,朔方郭子仪、南阳鲁、兴平李、滑濮许叔冀、河西李嗣业、山南崔圆、郑蔡季广琛、河北李光弼、泽潞王思礼、平卢兵马使董秦……
随着围城的时间日久,河北四拄臣的颜真卿、来等较远的官军,也相继赶到,虽然都是名将名臣济济一堂,我反而没有那种景慕和惊慕的感觉了。
因为,在历史上这可是被称为唐军中惨重的大败之战,李嗣业亲自率部攻城,为毒箭所伤,死于军中。时至今日,唐军已经筑堤两重,挖堑三重,堵漳河水灌城。城中河水四溢,安军粮尽兵疲,但安庆绪仍死守待援,等待和指望的是谁,不言而语了。
近来有人伪装成唐军,沿淮水漕运一线,劫掠和焚烧唐军运粮北上的车船。已经派出同样最擅长的风字营和游击军去处理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只残邺城不日得
“看见太子身边那群光头了么,那是少林寺罗汉堂的四大金刚和他们的僧兵,据说他们在嵩州一带炼兵,与好些义军关系密切,太子一下河洛,就赶紧屁颠颠的跑来侍奉了”
“郭令公身边那个高鼻深目的安息人叫伊司,他也是大唐景教的小法主之一,率领一干景教众,正效力朔方军中呢”
“李副元帅身边那群人,乃是河西数一数二的大牧场联合,聚豪盟的头面人物,这些人以养马而富,手下聚养骑手众多。/ 敢与边胡争锋长短的……
“杨军使身后那几位胡人,也是大有来历,据说在塞北人称苍狼白鹰的高手,在狼山、坚昆之地赫赫有名的……”
“小郭军候那里是郭氏一门,从小家养长大的伴同,据说来自崆同山等名门大派训练的,据说本朝许多将门都有将部曲子弟,送进地方门派教养待用的传统……
“看见河东李使君的大帐了么,李使君祖上三代都是边卫出身,因此身边的扈从,都与边军、民屯关系密切的快刀门,神风堂等出来,最擅长对马骑战……
“那群拿刀斧锤棒的杂胡,别看他们杂服各色,却是仆固家的世臣,仆固氏自开北庭以来,三代世袭金微都督府大都督,仆固在当年在铁勒薛延陀汗国中,与东州六回纥并称,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族,至今在河流域还拥有自己的领地和部众,与草原上最大的几支马贩子团体关系非浅,朝廷数十处军牧地的马匹互市,仆固氏就是最大的供应者之一,仆固铁骑,在关外众多沙盗马贼中,也是威名赫赫,深孚威望”
一条马鞭,指向军中一个黄涤系甲的身影。
“那位王殿下,身后是来自淮南的豪杰,为首的乃是彭城地一大帮会的头目,把持着漕运在》;……
同样是浪荡子弟游侠出身的,游历边关严武说起这些典故和来历,真是口沫飞溅的如数家珍。
正在滔滔不绝中
突然不远处待命的人群中,一阵骚动。
“打起来”有人喊道
随后虞候回报
“是陇上的刀客与河洛的游侠儿又打起来了”
周旁的众人非但没有闪避或者劝阻的意思,反而露出一种惟恐天下不乱的狂热和兴奋,很快就变成一场群体性的大斗欧。被随后赶至的巡宪营制止住后,却没有散去,反而围的更紧,
“这次是新平刀尉迟胜对罗公门石祥”
“开盘了开盘了”底下此起彼伏的喊了起来
“快下注”高台上的人,也纷纷掏出随身的财物来,
这场小小的变故,顿时吸引了多数人的注意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为了一点小结,争斗欧伤事件时有发生,负责监管这些杂牌的龙武军也管不胜管,我干脆使人暗中开了盘口,也算为大军闲余提供娱乐。
作为唐朝一大特色,游侠儿乃是国家繁盛时期的产物,都是家道殷实的子弟,又没有养家户口的需要,学了一身技艺,精力无处使,于是象盲流一样全国到处流窜,到处攀比争斗,做一些自以为体现侠义和容易成名的事情,所谓闯名声,混经历的年轻人,其盛况,不下后世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
这些人留在家乡的往往就是周处,殷攀那样鱼肉乡里的祸害,出来混的目的也是开眼界和寻找更好的晋身的机会,打出名胜和招牌后,给有钱人家做护卫保镖,那是最低的层次,接受权门显要的供养,级别稍微高一些,积累足够名声和传说,在黑白道中打拼出一片家业,那也只是一般的成功人士。
所谓做游侠的最高境界,与那些士林清流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身所学艺,售于帝王家,俗话做什么买卖都没辅佐一代帝王更划算,从军建功也是一个捷径,据说当年三原大侠李靖就属于这类成功人士的典型,王维在当世流传一时的《张安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继,投军赴边盛况。
而河东素来世家大族众多,吃饱没事做,游手好闲的年轻子弟比比皆是,出的游侠儿也最多。
我帐下那位老将高适,早年出道时也有《少年行》,“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则说的是这些河东游侠子的生活。
这个庞大的群体,可以说让地方官府又爱又怕又无可奈何,人数实在太多了,而且不乏背景。他们常常藐视王法,自有一套行事的规则和义理,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很好的炮灰,出过不少人物,属于国家藏兵于民的国策之一。
“一身能两雕弧,
重只似无……
轻轻念出王维的后句后,说实话我突然发现,在自己帐下游侠出身的将领委实也不少。
而我眼前这位朱氅紫瓴英气堂堂,隐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风,却在不到十岁就敢拿刀子捅宰相老爹宠妾的严季鹰,显然少年时也没少祸害过乡里。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我看了看周旁全承泰、李萼、向允发、小杨等龙武军第三代小将们各色憧憬的表情。心中叹然。
可是豪迈归豪迈,不过也要有机会而已,要是在太平光景,他们大概也就在高堂美酒中缅怀,那塞外狼居封胥的憧憬了。
现在嘛……看下面各军营盘中,不在少数跃跃欲试的江湖人士,显然又到了他们从无业游民,向拿铁饭碗的职业军人,集体转职的时代关口,不说别的,我手上至少有好几百张各色的空白委任状,一路就颁发了不少。
我再次叹了声,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敌情不明。
可惜胡陌营经过潼关之战,损失太惨,新补充的人员还没能训练过来,而河北又不比关中,龙武军是客军,没有多少地方的基础,只能分散做小股与游击军一道,当任敌后的刺探工作。
通通鼓声响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