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得体现出各自的足够价值来,首先从他们各自出身的部族开始,成为对抗大食人影响和渗透的火种……

泰伯利斯坦,又称陀拔斯单者,或曰陀拔萨惮。所谓斯坦者,出自古代雅利安人,梵文之意为土地或是领域,然后又延伸到波斯语和拉丁语中,泰伯利斯坦就是群山环抱之地。

其国三面阻山,北濒小海(里海)。居婆里城,世为波斯东大将。波斯灭,不肯臣大食。天宝五载,王忽鲁汗遣使入朝,封为归信王。后八年,遣子自会罗来朝,拜右武卫员外中郎将,赐紫袍、金鱼,留宿卫。旋即国家为黑衣大食所灭。

数年前,这里出现了一个叫做,泰伯里复国运动的组织,那些得到大量资金和武器资助的起义者,通过蜂拥而起的武装暴动,一度占领了首府阿莫勒,并杀光了城中的阿拉比亚人和穆斯林,但是好景不长,缺少强力的领导者和明确的长远目标,起义的首领们很快陷入争夺战利品和主导权的扯皮,耽误了最初宝贵的时机,既没能建立稳固防线,也没有巩固现有的成果,

因此,来自德黑兰地区的镇压部队,轻易的越过险要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将安息遗民掀起的暴动,残酷的镇压下去,血水染红了里海的海滨。

时隔数年之后,唐人称之为阿没城的首府,再次迎来一位萨珊王族的后裔,归化唐人李思远。

昔日安息最后的王孙泥涅师,旅居吐火罗为复国奋斗了二十载直到死去,萨珊王朝残余的军民部众,大都投奔泰伯利斯坦,这个最后的庇护所。将成为泥涅师遗留在大唐唯一的血脉的孙子李思远,人生的新起点的开始。

昔日怯懦的少年,已经是挺拔自信的年轻人了,多年被那位大人带在身边熏陶,学习各种身为领兵者,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然后以一个少年亲事外放出身的普通士官身份,参加战地见习团,作为最后的预备队,进行战斗和军旅生活,在草原上追逐那些轻骑如风的胡马子,在南平攻打那些彪悍不化的山夷,在安东的雪地里与叛军的搜掠队狭路相逢,然后杀的血肉横飞。

然后终于有一天突然被重新召回,被赋予了这个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任务,这时他的思想和精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从、坚韧、执著之类的军人品性,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

由于从小生养在长安,实际上他与大多数唐人,并没有两样,甚至被赐予国姓,并还起了一个汉名思远,意在思念远国。

所以他必须开始从头学习,通过各色各样的商人、僧侣,学者,乃至流亡人员,学习萨珊王朝的历史和传统,语言和风俗。

然后就到了安西,在拔那汗国境内继续与那些大食人和大食人的附庸作战,冒充马贼小股越境劫掠商旅和袭击巡逻队,慢慢熟悉他们的作战手段和战术风格,一呆就是一年多,等到他接到后续命令,从安西境内再次出发时,

相比当初自己只有一个衷心老仆的窘境,他已经拥有一个幕僚,军官,教士、游侠儿、商人组成的追随者团队。还有数百人河中各国人组成的雇佣军,在吐火罗境内等候他的命令。

但他也十分明白,对于这些昔日的遗民后裔来说,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已经灭亡上百的前王族后裔,所能代表的象征意义更甚于所谓的号召力,或者说连这点微薄的象征意义都很勉强。毕竟足够长的时间,也足以将任何坚持和传统,磨灭干净。

而他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点象征性的作用,变成具有实质性的,大食人统治中的永远之痛。

经过这次起义,大食人在泰伯利斯坦的统治更加的严厉和残酷,但是它的军队却调往了烽烟四起的亚美尼亚地区。

此外他还有另外一只援军,来自更北的地方,从里海沿岸坐船过来的突厥处月氏,沙陀部的首领朱邪和他的一千名身经百战,在阿拉斯汗草原上对抗大食人的游牧士兵。

由于沙漠民族的传统,再加上主要对手可萨人并不擅长造船,因此大食人虽然对首府戒备森严,但对海上的防备就显然缺少足够的重视,这只奇兵将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

当年大唐安远公主独孤雯入嫁可萨突厥时,陪嫁的庞大随从人员中,就有十几名船匠……

天赐岛,又有一批新的援军到来,来自国内的补充人员,也随船在这里登岸,他们将在这里分流和整训后,再次启程前往埃及的海岸,从那里穿过狭长的陆地,进入地中海。

但是其中真正唐人的比例,却是少到一个可怜的程度,由于南海都督府的人力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各岛的生产运作和维持,因此改从大唐的藩属哪里征集兵员和劳力,以少量唐人为领队,赴援海外。

而贺拔嗣,就是这些少量唐人领队的其中之一,出生范阳境内杂胡之一的柳林胡,曾经是范阳军的一名裨将,说是柳林胡,他这一部其实和唐人混熟的几无异同,只是生的很有些胡人的威猛形态,偏巧赶上安大帅举兵,大帅变成大王,没几天又变成大燕天子。

眼见范阳出身的大伙儿几乎都要取得天下了,由于缺少镇守各地和攻略那些李唐残余的人手,他们这些胡将小帅都被加了郎将衔提携起来,一起往西边赶,一边憧憬着进入长安后的美好生活和前景,结果他这一路急冲冲的感到了潼关,却受到一贯很是提携他的兄长贺录拔延,阿史那承庆大将军的心腹爱将,却却早死在长安附近的一场遭遇战中的消息,

然后等到了长安才发现,为了争夺大燕新朝的功臣序列,三十六路藩将,家生亲族诸将,安王各子,结成一个个团体斗得你死我活。他这种缺少背景和援力小部将,自然被踢回范阳老家去守边,连攻城略地拿命搏的油水都没有。

然后屡战屡败的史大将军最终上位,成为范阳镇内主事人,很是提拔了一批胡姓出身的将士,他靠这个胡人的外貌,也抬了两级,当任上一个小军城的守捉大人。但是他的霉运并没有就此终结,很快史大帅向朝廷输诚,做出一些遣散部将的姿态,他这些根底不足的偏裨之将,再次失去实缺。

然后史大帅为朝廷所凌逼,无奈再举事,变成新一任大燕天子,他们这些胡将再次被启用领兵,这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候,手下四千多号人,虽然其中很多是抓丁来的,仅有少量的老边军。

然后他再次遭受人生的一大挫折,当他拿着收罗来的物产和积蓄去范阳某位重臣们下谋取更进一步的门路时,却没想安东都护府,官军再起出兵杀入范阳境内,由他镇守的军城首当其冲,等他带着亲兵急冲冲的赶回来,只有满地残垣,自己的部曲和驻地已经不复存在了。

然后这位新任大燕天子也不怎么靠谱,很快折戟在汴州城下,偌大的霸业和军势,也随着两个儿子的争斗,而烟消云散。而他这种小头领,就成为双方攻伐消耗的炮灰,等到手下和族人死的七七八八后,他干脆乘着前方纠缠混乱逃进山中。

跑进深山中躲避,依靠打劫那些小部维持着,结果错过了史大王复出,席卷范阳出境的大事件,也错过了朝廷条件最好的初次招降,然后是历次的招降

随着同伴伤重不治,病死的,饥寒中毙命的,最后实在熬不住了,才和剩下的人跑出来聚集在道路上,相遇到的第一只官军投降,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人品爆发,那只队伍是乃是河北见习士官团的一只轮休小队,属于朝廷中军北军系统第一大势力龙武军的序列。

毕竟落入安东军和落入河东军的下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那些苦大仇深的河北军,自求多福把。

作为留在范阳本地,最晚放下武器的一批军士,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作为败军之将,胡将的又远要比汉将更糟糕,所以有人去了水土物候相近的虾夷大岛,也有人去了更寒冷的窟说部,而象他这么外貌显著的胡人头目,一下子就被流放了九千里外,暑热瘴湿的婆罗洲。

在这里不用担心他们逃跑的问题,因为据点外莽莽山林无数毒蛇猛兽瘴气林泽,就是最好的屏障,好些北方来的人因为水土不服死掉了,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并熬到了南海府发出征召令的那一天。

因为开海外的人手不足,才把这些散与各地监管劳役的流徒中,有军伍经历的人从新召集起来,发往更遥远的海外。

当然,就算是监管劳役的对象,在海外据点的阶级序列中,唐人还是头等的,因此他靠一双拳头,很快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和服从

这些新罗人,也被称为棒子队,因为他们在那些海外垦殖之地,扮演的就是拿着棒子,巡视田庄的打手管头的角色,监督那些身份更卑下的土人奴劳作。

无论是倭人,还是新罗子,虽然相互之间都不对付,这些外藩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被拳头大的道理教训之后,马上改弦更张,礼敬侍奉,

这次除了新罗、倭国之类的蕃民外,此外还多了一些安东人,也是他主要的手下。

当然了,虽然这些人自称安东人,但其实是渤海流民和兵卒,渤海国自从新王继立后,就一直国势大衰,无力维持那些备战的军民,有恐流地方为患,干脆一一定的代价差遣到海外去,生死听由天命,为国换来继续的钱粮,这也成了一大国史奇观。

现在的安东都护府名下九大都督府,有三个都督府已经消亡,变成新设安东道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都督府内还在打战,由于叛逆的残余逃入山中与土人勾结,利用天然险阻和恶劣气候,继续对抗朝廷的王师;还有一个都督府境内有大量唐人的民屯据点在进行圈地屯垦,与当地的土生的山夷、杂胡小姓冲突不断。

剩下四个都督府都是由那些藩属实力组成,象视去了南部和西部大部份国土的渤海国,就算做一个,象流鬼、窟说极北诸国,也算一个都督府……

作为补充武装人员中,最大的一股还是来自倭国的隼人军,由兵尉黑岛仁率领,经过了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损失了部分同伴后,就算是这些号称最能忍耐艰苦的倭人,也不免变的又黑又瘦,面有菜色。作为番头兵尉的黑岛仁,矮胖的身材也缩水了一大圈,走到陆地上来的时候,腿脚还有些发颤。

但随即他意外在这里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激动的高喊起来

“好久不见了,大河桑……”

他的怪异唐话的大嗓门顿时引的无数注目的眼光

“闭嘴……”

倒是负责登记点数的临时记事林深河,咬牙切齿的把他拉到一边。

“要叫我深河君……我现在可是唐人”……

北意大利,河口沼泽中地奥斯提亚港上游,波洛尼亚城。抵抗和烧掠的烟火刚刚被扑灭没有多久,代表城市光复的双头鹰旗,插上市政建筑的最高处。

“头。那些大秦人又来了……”

“来了,赶紧藏好……”

随着浩浩荡荡一行海上军团所属军官的进入

唐人的临时营地里一片鸡飞狗跳的,纷纷将地方上搜刮和交易来的各种东西,塞进帐篷和褥子里,或者用乱糟糟的衣物盖住。

北意大利毕竟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沦陷蛮族之手,也不过几百年,虽然经过战火烧掠破坏,千年的积淀下来,还有很有一些东西剩下来流散民间,或是等待新来者的发现。

更何况还有一班蹶子出身的人,据说师承三国时摸金校尉的传统,借着作战机会被组织起来,探掘大秦人的古墓遗迹什么的赚点外快,对他们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当然,这些结果,都会很巧妙的推诸在当地野蛮人破坏的暴行上。

炊煮的香味和锅碗瓢盆的作响声开始在营地中弥漫,一口口招待来客的大锅被支起来。

主菜是黑呼呼的萝卜条子,炖大桶装的熏鲸肉,萝卜干是整捆挂在舷窗边上风干,像树根一样韧,鲸肉也又柴又硬咸,乱炖在一起,对那些海上军团的罗马士兵来说,就是难得的美味了。更别说那些来自色雷斯、安纳托利的蛮族军队,相比他们狗食一样的乱糟糟的口粮,简直是天堂和地域的对照。

赴过几次大秦人特地准备的筵席后,就不免嗤之以鼻,被摆上餐桌的,都是清一色用牛、羊、猪、马、鸡、鸭、鹅等禽畜肉类,翻来覆去变着花样制作的烤肉和炖肉汤,调味除了浓重油盐,就是芝麻、芫荽、胡椒、丁香等混杂的吓死人的香料,蔬菜有萝卜、卷心菜、大蒜、洋葱、南瓜、莴苣、韭菜、黄瓜,却都是生食的多,配以面包、橄榄、洋葱、小扁豆、奶酪和鱼类。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新鲜的海鱼用蜂蜜浸渍后橄榄油烤出来的鱼排。还有各地特产酸酸涩涩的葡萄酒敞开供应,足以让这些海上生活养成嗜酒的家伙,怎么喝也喝不醉。

而普通大秦人的生活就更见简陋了,他们吃的是石炉子里烤出老的大团面包和面饼,麸皮多的满嘴渣子,一冷下来就是硬邦邦的像木头一样,可以敲的梆梆响,费力切下一块,加上豆类(加入汤或菜中),就是普通人家一餐。

至于他们征战地区那些蛮族人的饮食,就更可怕了,永远都是黑乎乎的,粘着肮脏油垢和各种可疑污渍的锅子里,把能找来的东西丢进去,乱煮一气就是招待客人的美食。茹毛饮血是他们最好的写照。

而大唐派遣船团,却是有着一整套各地厨子组成的火头军,掌勺的大师傅多是广人,也将广人无所不取无所不能吃的本事,在异国他乡发挥到极致,而让那些大秦人目瞪口呆。什么鱼三吃,鸭五味、羊脑汤、下水大盘,

于是连军团长西维尔的厨师也发现,自己似乎要面临失业的风险,尝过了那些塞里斯人的菜肴后,一贯不挑剔饮食的司令官大人,也难得对他精心准备的菜单,表现出几分不满和不耐烦,连本人最喜欢的特拉比松地区的葡萄酒,也失去了兴趣。

而是随身带上了栓银链的扁壶装塞里斯酒,不时的喝上一口,回味上半天。因为他很快发现,这种火烧一样口感的酒,对常年海上生活造成的风湿和关节炎,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此海上军团的大小军官们,也难得达成一致,借着联络的由头,成群结队的带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特产和礼物,跑到塞里斯人的驻地来蹭饭,喝光了十几桶蔗头烧和地瓜酿,小半条船的食材,捎带走一些小物件后,很快也通过海路和陆地的口口相传,传到君士坦丁。

这些塞里斯厨师,似乎个个都有着将简单的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特别是对一种叫米椒的辛辣调料的运用,让原本几乎一成不变,狗屎一样军队伙食,变成抢手的美味。

还有他们对药物的运用,甚至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食物搭配来治疗疾病。

随着大量东方舶来物的输入,君士坦丁城里,现在正在流行所谓塞里斯风尚,能够让水燃烧,烈的像火焰一样的塞里斯美酒,如婴儿皮肤一样柔软的丝绸,明亮透彻像最清澈月光能照亮每一个毛孔的银镜和铜镜,无不是让君士坦丁人丝毫不吝啬自己钱币哗啦啦溜出去的好东西,以至于但凡是和塞里斯人有关的事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和热衷。

甚至连那位皇帝,君士坦丁五世,也考试考虑是否要请一个塞里斯人作为宫廷的顾问,以指导生活和享受的方面事宜。

于是驻地附近开始多出一些塞里斯人搭盖的简陋店铺和摊位,以及随军商贩组成临时的交易市场。那些罗马士兵和军官中口袋里积攒下来的诺米西玛和第纳尔,很快从塞里斯人的船团中花费出去。

海上军团,也造成了发达的随军服务行业,来自帝国各地各民族的ji女商贩蜂拥而至,为掏空男人口袋里最后一块钱币,而前赴后继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