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核武皇帝-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亚,近乎将整个意军都从利比亚殖民地驱逐出境,意大利根不可能死帝国的对手,这是很明显的事。
帝国在北非横扫一切,在俄国战场,中德主力不断集结,一场空前规模的伏尔加会战即将到来,在宣战后的次ri,帝国空军就对整个伏尔加西岸发起了不间断的巡逻,小规模的空战此起彼伏,但这还不是帝国大规模战役开启的时刻,这只是双方空军的互相试探,以及帝国空军试图进一步确定敌军主要空军基地位置的各种侦察工作。
在高空,帝国东北航空工业公司研制的c2高空侦察机已经出现,在德国战机完全无法有效抵达的24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侦察,通过高空照相机对德军地面部署进行全面的扫描式的谍照。
c2在宣战之后的突然出现对纳粹德国的冲击非常大,即便是在最快的速度内制造出能够予以反击的战机,那也需要半年的时间,即便德国勉强可以有效的予以阻截,由于相关的合成孔径雷达、高清分辨组合拍摄系统、高功率发动机系统的研制周期,也足以让德国在二战结束前都无法获得同等的高空侦察能力。
实际上,c2在1940年就已经开始服役。但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一直没有暴露出来,也没有用于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高空侦察。
在北非,帝国空军的第2902高空侦察团已经抵达开罗,在英国,帝国空军的第2904高空侦察团也抵达雷丁机场,将会对整个地中海沿岸、北非地区、西欧实施全面的侦察,确保盟军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轴心国主力的动态,也将保证帝国战略导弹部队能够对轴心国重要军事基地实施有效jing准的打击。
帝国空军的编制体系和装备研发。以及人员的培养,战术的训练等各方面从二十年前就着重强调大规模空中作战,这和英德那种贵族骑士式的空军体系完全不同,苏联的空军体系基是参照帝国发展,即便装备水平和战术训练远不如帝国空军。在苏德战争期间,航空部队的大规模空战中仍能对纳粹空军保持一定程度的优势,以帝国空军的实力,确实是具备蹂躏纳粹空军的水准。
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三十年,帝国国防军已经第二次中ri战争和中苏战争期间的陆军强国,逐渐发展成世界海军和空军霸主。而德国的闪电战体系固然强大,其实际的军事体系还停留在陆军超级大国的阶段,并没有达到中华帝国国防军现阶段的空地联合作战。
帝国的空地一体化理论、陆军均衡式机械化、海军的海洋航空体系论是帝国国防军的三大理论基础。
陆军的“均衡机械化”实质上是苏沃洛夫战争理论和装甲闪电战的折中,其根的内在原因是帝国陆地疆域太辽阔。地型结构复杂,不仅有极度严寒的地区,也有热带雨林、高原、山地等局部地型,纯粹的装甲化部队很难有效覆盖和保障整个帝国的陆权安全。由此而最终产生均衡式的机械化理论,其特点仍然是在保证陆军部队快、猛、机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型情况发展机械化。
帝国的空军和陆军也是很难分家的,这就产生了新的空地一体化理论,由于制导武器的jing度差,帝国的空地一体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作战理论就是典型“空地联合作战”,空军在前,陆军在后,更强调制空权,海军的航空论也是一样,同样是在强调制空权的优先,有制空权才能有陆权和海权。
纳粹德军对帝国现阶段的这种“空地联合作战”还缺乏很好的应对手段,在实际的指挥和战术规划上,纳粹空军和陆军之间也缺乏实际有效的联系,就像在苏德战争中的表现一样,纳粹空军纯粹是以击落数量为主要战绩指标。
中华帝国的空军早已脱离了这样低级的阶段,帝国空军首先还是等战略导弹部队的优先发力,然后才会发动歼击机和攻击机的集群联合作战,消灭敌军的空军力量、机场和雷达体系,随后是敌军的防空系统,最后以攻击机和轰炸机为主,配合陆军消灭对手的坦克和装甲集团军,消灭对手的补给,毁坏对手的交通、通信。
在此之后,才是帝国陆军的装甲集团军和轻机械化集团军一拥而上,整编制的围歼对手。
不管是在哪个方面,不管是战机的水平、数量,空军飞行员的素质和数量,帝国空军的战术体系、调配能力、后勤维护水平,帝国空军都拥有绝对优势,足以蹂躏纳粹空军。
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帝国原先大量驻扎在东北、中北、华中、西北和ri朝地区各主力空军部队就大量调配到西部战区,帝国在控制哈萨克斯坦后,围绕苏联在哈萨克留下的铁路和公路体系,大量修建了十多个备用机场,此时基都被使用上,归属西北战区前线总部指挥的空军部队从原先的22个空军师激增到37个空军师,飞机总量也达到了145万架,超过纳粹空军在俄国战场布置数量的两倍以上。
帝国空军此时已经基进入了喷气战斗机的大换代时期,37个空军师中有22个空军师属于歼击机师,这22个空军师中正好有一半完成了喷气战斗机的换装,帝国的第一代喷气轰炸机、侦察机也在这一年大规模服役。
相比之下,纳粹空军目前装备的me262喷气战斗机比之j6有一代的差距,发动机引擎和气动设计都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数量上也严重不足。
这一时期就看出了中德两国在航空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差距,如果说双方的陆军工业规模和水平基相等,空军的差距就确实是很大。
到1940年,帝国生产的j6歼击机不仅更先进,总量也超过了一万架,其中约有2700架租借给了英法西等盟国,而纳粹德国生产的me262喷气战斗机仅有3300架,双方的差距确实有点太离谱。
在数字的背后还存在着更多的差距,譬如说德国me262喷气战斗机的发动机首修时间只有50个小时,而帝国j6系列歼击机的p系列发动机的首修时间通常能保持在100小时以上,在大规模扩产之前的早期生产的型号甚至可以达到400小时的总寿命。
……
当一场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正在酝酿中时,一场真正的惨剧也在酝酿。
纳粹德军所坚信的中德军事实力大致相当的断论,在这一场空战后将会变成前所未有的误判,战争的引火索已经点燃,并且根不受双方的控制。
在帝国正式宣战的7天后,帝国战略导弹部队从新西伯利亚省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各个基地,在上午7点同时对德军空军机场发起突然袭击,数以千计的弹道和中程巡航导弹落入这些机场,7点15分,帝国空军调动了战区内的大部分空军师对德国空军进行二次攻击。
不计成而凌厉纷乱的导弹,以及远程火箭弹的攻击使得纳粹德军在战区前后各个阶段的空军基地都遭受重创,面对帝国空军的二次进攻,仅有接近1/3的战机能够有效的起飞作战。
帝国空军没有采取过去空战,特别是没有采取英德那种sāo扰式的空战,更不会按照欧洲式的那种空军骑士般的空中对决战术,胜利是唯一的追求,一次xing夺取制空权才是帝国空军的目标。
凭借强大的速度、机动、数量上的优势,帝国空军大规模采取2对1,甚至是3对1的方式消灭纳粹空军的战机,纳粹德军基沦落到了只能靠地面的高shè炮进行对抗的程度。
在现有的情况下,用攻击机直接进攻驻防中的坦克部队还是不现实的,攻击机这时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是机场中残存的战机,以及击毁德国空军基地的其他设施、跑道,特别是利用航程足够的j5系列战斗轰炸机,帝国空军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国后方的桥梁、机场和弹药物资地,甚至是前线指挥部。
在空军做好第三次攻击之时,西北联军才在上午9点20分发动了全面攻势,以喀山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大规模的临时渡桥架设,使得第5集团军优先突破防线,在空军和火箭炮部队攻势下发动猛攻。
第350章 谁都不可能退缩
帝国的战争通常有两个指挥总部,一是前线指挥部,二是zhong yāng军部的参谋作战部,参谋作战部是总参谋部的核心机构,随着zhong yāng国防委员会的体系化成型,帝部的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总政教部的四总机制也随之展开,这种四总体制削弱了过去总参谋部一家独大的特xing,但是,总参谋部仍然是四总部之首,其最主要的两个核心机构就是参谋作战部和zhong yāng军事情报部。
战略上的决策是zhong yāng军部说了算,而具体要怎么打则是前线指挥部负责,前线指挥部也必须每天即时反馈前线的所有动态情报和资料。
帝国在俄国战场的总攻抢在德军计划之前全面展开,在战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zhong yāng参谋作战部也不断将新的资料收集起来,制作出完整的军旗图,进行全面的战略分析。
宋彪皇帝近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参谋作战部度过,亲自核查所有的情报反馈,整理疏漏,对德战争就意味着帝国的未来命运正决定于此,即便宋彪皇帝对帝国国防军有绝对的信任,也必须更为谨慎的对待每一场战役的指挥。
同样,作为这个时代里最为优秀的军事家,前线反馈的各种数据抵达宋彪皇帝的手中后,即便不用作出形象清晰的军旗图,宋彪皇帝也很清楚战场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不管是古典战争,近现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将领的经验都是一种最为宝贵的财富,曾经指挥过多次大规模渡江战役的赵庭柱,在这场伏尔加战役中有着非常特殊的经验优势,而他所作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赵庭柱上将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渡江手段,为了掩护进攻,他也抽调足够多的空军和火炮部队,以保持对敌军炮兵部队和岸防碉堡火力的压制。
他主要采用桥渡、船渡两种手段,同时使用空降师直接降到敌后进行拦截和后方破坏,大口径的加农炮、坦克歼击车都可以有效的对付德军的岸防碉堡。坦克歼击车本身就是中型坦克配上大口径的加农炮。除了用于攻击重型坦克外,更好的用处恰恰是攻击防御工事,相比主战坦克拥有更大的口径和威力。
虽然还不清楚最终的战果,但在7月份的上旬。宋彪皇帝就已经大体清楚了此次进攻的总规模。以及各项部署情况。以宋彪皇帝这样一位基本能算是局外人的军事统帅来看,他认为德军在北线喀山的攻势中很难挡住帝国的进攻,即便此时的德军在喀山防线有纳粹北方集团军群的支援。
由于在正式开战后不久。纳粹德军就几乎丧失了整个东线的空军,阵地缺乏空军掩护,同时还要承受空军的大规模强攻和轰炸,而西北联军发动的第一轮喀山攻势也确实是jing锐尽出,从上午7点发起进攻,至下午3点左右,西北联军就已经突破了伏尔加河的德军北部防线,从喀山突破,占领了德军阵地,第一铁道工程旅和第二工程旅就地展开大规模的临时铁道桥建设,力图将纳粹德国此前毁坏的铁路线恢复。
数量众多的火箭炮部队和空军轰炸部队为帝国西北联军提供了更加纵深的攻击能力,炮弹如劲雨一般宣泄,一直打到德军二线阵地的大后方。
整个伏尔加河畔浓烟滚滚,战火轰鸣。
数十万枚炮弹如雨水一般继续沿着德军防御工事线密集轰炸,在这种残乱的阵地上,在这一时期的坦克,特别是中重型坦克已经很难发挥有效的机动xing,甚至连轻型重量的装甲步兵战车也很难有效的前进,唯有依靠士兵的勇猛无畏向前推进。
战争就是这样,打到最惨烈的时刻,难免还是要靠刺刀和子弹来决定最终胜利者。
德军主要依靠较轻的反坦克炮和30mm口径的轻型步兵炮,以及常规的迫击炮和机枪提供重火力打击,而帝国则在类似的作战方式上,通过无线电指示坐标,要求空军的攻击机群实施地面打击,这一次的喀山战役中,帝国也第一次使用了螺旋桨动力的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主要攻击手段是航空机炮和火箭弹,虽然这种名为“雪鸮”的武装直升机的护甲、速度都很低,缺乏对装甲车和坦克的有效攻击,但其特殊的飞行灵活xing使得大量的直升机绕道敌军后方,以袭击敌军的卡车、炮兵阵地为主要任务。
即便是在前线战场上,雪鸮直升机也能为帝国正面进攻体系增加一个新的环节,使得帝国的进攻更具有立体xing,相对于德军所更多装备的反坦克炮和轻步兵炮,帝国普遍装配单兵火箭筒和大口径迫击炮,以及一种非常高shè速的25mm机关炮。
中德两军的基础装备实际上基本一致,不管是坦克、装甲车、机关炮、反坦克炮、迫击炮、通用机枪,还是其他的手榴弹、迫击炮等等,这大体因为双方在军事科技和军工业上的深度合作,但是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和作战方式却截然不同,当坦克的大集群作战在城市废墟、密集要塞防线等地区难以展开时,发展方向更为均衡,体系建设更完善,单兵和班一级火力更为凶悍的帝国陆军就明显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加上空军的优势,纳粹德军的防御阵线很快就从喀山对岸的哈佩纳宾退守到布因斯克,一天之内丧失70公里的防线,对此前已经横扫整个欧洲和前苏联的纳粹德军,特别是纳粹德军最为jing锐的zhong yāng集团军群而言,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时势造英雄。
赵庭柱、卫立煌、薛岳这些将领比之纳粹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海因茨。古德里安、海因里希。维廷霍夫等人究竟是强是弱?
这恐怕是很强说出清楚的事,但在战争之中永远是胜者为王。
既然我打败了你。那就是我强。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德军的溃败起于这一天,而在随后的一周内,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和坦克旅陆续越过伏尔加河,而纳粹北方集团军的第4装甲集群抵达坦波夫之时,帝国西北联军就集中装甲坦克主力部队在西岸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试图对德国第3装甲集群发起围歼攻势。
为了避免被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群被迫大幅后撤,负责指挥作战的卫立煌当即立断,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乘势两线发力强攻萨拉托夫。在德军大规模撤退的同时。帝国西北联军随之将整个伏尔加河上游的主要港区全部打通,形成更大规模的主力调动空间,主力部从上而下,两线夹击zhong yāng集团军群。
卫立煌倒是没有意图立刻吃下zhong yāng集团军群。反而是将主力抽出来。在巴拉绍夫迎击北方集团军的增援部队。来了一个围城打援,将援军击溃,随后才调集主力围攻陷入伏尔加格勒的纳粹德军主力。
麦克阿瑟是一代名将。装备、物资绝对占优,在朝鲜战场依然不是彭大帅的对手,所以说,中国人也不用自卑,中国在哪一个时代都从来不缺名将,何况自古名将总是一战定棺,彼此之间并非天壤之别,更多还是命数。
概观二战诸多名将如隆美尔、古德里安、蒙哥马利,多还是一招鲜吃遍天,而中国之将多以善变著称,善于随机应变。
兵无常法。
zhong yāng军事学院在《古典军事学》的第一课便是这一题,军事之变在于千变万化,从无定数,应局势而不断随之变化才是制胜之理。
……
伏尔加格勒。
此前斯大林格勒,如今的伏尔加格勒成了中德战争的新焦点,在伏尔加格勒的南方,粟彬的第十集团军率先攻下阿斯特拉罕港城,并且做出了强攻高加索北部地区的态势,前苏联的石油产区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纳粹德国和轴心国对此的依赖xing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