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元殿,大周皇宫正殿,是皇宫内最雄壮而辉煌的宫殿。十六颗朱红浮龙圆柱,托起巨大的殿顶横梁。与紫宸殿日常朝会所在地相比,这里才是大周最神圣之所在,新皇的登基大典,庄重的祭祀活动,盛大的举国庆典,均是在此举行。
  此时,面北朝南的龙椅上坐着大周的小皇帝以及小符太后。下方,赵匡胤,范质,王溥,魏仁浦四人一致排开。最后才是满朝的文武百官。而韩旭排在了武将最后一排,靠近殿门之处。
  原来赵匡胤率大军从明德门进城,进城后直奔其禁军公署……殿前司。军校罗彦环等人将范质,王溥带入殿前司。在禁军校尉们虎视眈眈的军刀下,这两位老大人以赵匡胤答应善待小皇帝及太后为条件,同意了奉赵匡胤为帝的要求。
  赵匡胤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他需要这两人来安抚汴梁城的百官。事实上,对于小皇帝和符太后,即使没有这两位老大人的请求,他也想好了善待这周世宗的后人。一来,是感念当年柴荣对自己的器重。二来,他想改变历代新皇登基,屠尽前朝皇族的传统,显现其宽博的胸怀,柔统四海的决心。一句话,以德服人。
  韩旭打了个哈欠,昨晚到现在都没睡过。耳边听着翰林院官员啰啰嗦嗦的宣读着什么,不自禁的靠着柱子打起了盹。
  这古代的仪式还真是麻烦,而且似乎级别越高,越繁琐。老学究一口气啰嗦了半天,似乎也不嫌累,说得是天花乱坠。其实意思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赵匡胤劳苦功高,天命所归,而大周小皇帝该禅让皇位了。
  终于,翰林承旨陶谷说完后,从袖中取出自己拟写的,由小皇帝盖了玉玺的禅位诏书,交给了前朝进士,兵部侍郎窦仪,只听窦仪宣读道:“天生丞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尉赵匡胤,禀天众之姿,有神武之略……法尧禅舜……于戏钦哉,畏天之命!”
  诏书宣读完毕。
  赵匡胤呆呆的望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心中却一片空白。此时小皇帝和符太后相互搀扶着正从上面走下来,回内宫而去。直到宣徽使在其耳边连呼三遍,这才在众人的服侍下,加上衮冕,一步一步的向皇位走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在赵匡胤坐上皇位的那一刻,当即三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赵匡胤微微做了个虚扶的手势。多年来,久经沙场,战功赫赫,原本他只想辅助柴荣荡平这乱世,恢复大唐时代的繁荣昌盛。至少在一年前,这都是他心中的坚定所在。然而一步步的走来,却没想到自己竟然走到了这世间的最高位。兴奋,激动,甚至还有点茫然,不一而足。红色的脸庞因此而更显黑色,双手不由自主的紧紧握了握那金色的龙头扶手。
  殿上和殿下只有数十步之遥,然而两处的风景却有天差之别,对他来说,坐在这里能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数十步,是无数人想走,却永远也走不到的地方。
  此时,常欢在赵匡胤的示意下手捧着圣旨,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归德军所在宋州,改国号“宋”,纪元“建隆”。
  授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同平章事,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昭仕军节度使,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赵匡义加睦州防御使,赐名光义,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分别加侍中、司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同平章事,原御前侍卫韩旭,为御前带刀侍卫统领。”
  赵匡胤登基,大赦天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与赵匡胤相好,拥立之人,甚至是墙头草,均得到封赏。而少数依然心怀故主,不肯出仕之人,自然罢官剥爵,贬为平民。
  文德殿内。
  赵匡胤换上了明黄色的常服,端坐椅上。看着下面石守信,王审琦,韩令坤,赵光义等一干武将;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等一干文将,欣慰的点了点头。大宋文成武略,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眼光向后,却见韩旭又靠着柱子打起了盹。刚刚在崇元殿,即使隔着老远,他就发现了靠着柱子打盹的韩旭。此时,不由摇头苦笑,难道韩旭这家伙对于柱子还真有特别的爱好?到哪都喜欢抱着个柱子?
  事实上,他还真不知道要将韩旭其归为哪类?和这里面的其他人相比,韩旭还真有点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子,然而正是这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家伙,在此次的起事之中,做出了难以想象的成就。不说别的,就说他那天马行空的黄旗加身,简直是神来之笔。
  但一见到韩旭那吊儿郎当的样子,赵匡胤就不由心中不爽,这可是他登基的第一天,第一次论政啊,还特意将其招进了文德殿。原本韩旭资历尚浅,他思索再三只能将其放到了御前侍卫统领这个职位,还特意封了个正四品,也算是官升三级。
  然而以韩旭功劳,封个殿前司都虞候都不为过,原本心中还有点对不住的意思,此时倒也放开了心结,轻松了一点。于是,开口道:“韩旭,可知朕为何招你入文德殿?”
  此话一出,那些原本和韩旭交好的石守信等人,扭头望了过去,见韩旭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一个个顿时捏着鼻子,暗自好笑,似乎就等着看韩旭的笑话。
  然而对于范质,魏仁浦这些文人老狐狸来说,心中却异常震惊。赵匡胤的第一句话不是事后安置,不是天下大事,而仅仅只是问一个年纪轻轻的侍卫统领。
  不待韩旭回答,赵匡胤微微一笑,打趣道:“你说你和朕的这些文武大臣相比,你有何异常呢?”
  韩旭连忙柔了柔眼睛,原本他也只是想闭目养神会,但却没想到一睡还真睡着了,就差点打起呼噜。此时,赶忙定了定神,瞧着众位大人那悻悻的目光,正色道:“论文才武略,微臣不是自负,乃武人中的文采第一,文人中的武略第一,文武双全也。”
  武将们原本对于这些文字反应就慢半拍,一连两个第一,说得他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而范质等人在短暂的疑惑后,顿时明白了过来,一个个不由莞尔。
  也许是和韩旭相处的日子比一般人多了那么一点,赵匡胤听后,指着韩旭大笑不已。大老板发笑,你不笑也得笑,至于好不好笑,那倒是其次。一时之间文德殿内,笑声一片。
  “好了,还是说说正事。”赵匡胤轻咳两声,止住笑意,正色道。
  底下之人,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武将们打打杀杀还行,若说这事,他们还不知从何说起。文臣倒是心有打算,但是他们想得太多,一时有些人还摸不着赵匡胤的想法,而且三位宰相没开口,自然也就不敢带头。
  赵匡胤见下面人不说话,顿时面色一黑,这完全是他没想到的结果。
  正在众人茫然之际,却见枢密使魏仁浦站了出来,开口道:“启禀圣上,臣以为大宋刚立,原后周各大边军节度使,此时定然人心惶惶。臣建议圣上,发诏谕,安抚节度使,同时令其归附为上。”
  魏仁浦不亏为枢密使,名义上掌管着全国的兵事。对于大宋刚刚建立,归附的节度使只能算一半有余,其他的边远地区的节度使,赶紧招抚确实是当务之急。然而让众人惊讶的是,魏仁浦这家伙在前朝之时,若是皇上不问,基本上是半句话也懒得说。没想到这赵匡胤一登基,这老狐狸就立刻跳了出来。
  “魏爱卿,果然不亏为大宋栋梁,此言深得朕意。”赵匡胤连连点头,赞同道:“潘爱卿,此事就由你和魏爱卿负责,尽快拟好文书。”
  “臣,领旨。”
  武将那一列,走出来一人,躬身道。此人面白短须,仪表堂堂,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然而让韩旭震惊的是,此人就是潘美,杨家将中的大反派潘太师。不过,从他那样子来看,怎么也不像个奸人角色啊,甚至和石守信比起来,也不逞多让。想到此,韩旭不由摇头苦笑,真不知道这潘美,惹了谁,竟然人被塑造成一个如此荒唐的角色。
  有了魏仁浦的带头,文德殿内顿时议论开了。这是赵匡胤的第一次论政,招来的人自然比往常多了许多。以他的想法也算是对这些功臣一次加赏,毕竟往后这里不是想来就来的。然而,人多自然嘴杂,况且他们都希望在赵匡胤面前表现一番。
  议论纷纷的论证直到天色渐黑,才告终止。然而赵匡胤第一天当皇帝,似乎还真当上了瘾,亦或实在是用心天下之事。在众人走了之后,却单独留下了韩旭,赵普,赵光义等一甘亲信。至于石守信等武将,领了封赏,代表赵匡胤去犒劳此次功劳最大的兵变士卒而去。
  常欢领着御膳房的太监,奉上了晚饭。
  赵匡胤拿着勺子,喝了口,顿时放下,叹气道:“常欢,以后御膳房由你亲自打理,这粥也就无需再添加那些多余的东西,简简单单的就好。朕可不愿喝民脂民膏,朕在做,天在看。既然坐上了这位子,那朕就一定要做得比以往的帝王更好。”
  一小碗粥而已,几人几口就喝了个精光。赵匡胤擦了擦嘴,缓缓道:“自古领军,无非赏罚分明,该封赏的都封了,那也该说说那些惩罚之事了。”
  一听这话,韩旭心中一动,赶紧坐直了身体。
  
  第119章 火德王立大宋(下)
  
  文德殿内寂静无声。
  赵匡胤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淡淡的说道:“历朝历代,政变造反,无不是血流满地,乱兵入城,人人都想着趁乱打劫。大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软禁其父。即使其英明神武,贞观之治万国来朝,就凭这一点也够其遗憾一生,成为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
  要想做一个超越大唐,前无古人的皇帝,朕第一步就不能走错。朕苦心将大军拉出汴梁城,又一再约束大军,禁止乱杀无辜,就是不想造成汴梁内的流血冲突,让朕的皇位染上更多人的鲜血。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想给朕心安,杀了韩通也就算了,毕竟他想反抗朕,但竟然屠杀韩通满门,几十口老幼妇孺,一个不留。你们都说说,王彦升该如何处置?”
  赵匡胤的一番话出口,低下几人立马默不作声。
  韩旭没想到赵匡胤的雄心如此之大,竟然将自己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比。李世民通过惨烈的玄武门事变而登基,赵匡胤将汴梁的冲突降至最低,完全可以说做到了兵不血刃夺取皇位。先不论将来如何,至少在这第一步上,他赵匡胤赢了。
  “启禀圣上,韩通一事,王彦升罪大恶极,至军令而不顾,必须处置,以正国法。”赵普立马开口道。
  一听这话,韩旭不由莞尔,赵普这老狐狸确实够狡猾的,在没有摸清赵匡胤的底线之前,只是说了处置,而未建议处置的方式,杀?还是不杀?
  “咳咳。”
  赵光义起身对着赵匡胤拱了拱手手,道:“圣上,王彦升虽说做得过火了点,但这毕竟是兵变,难免有些冲突。而且,大哥您刚刚登基,人心不稳,若是此时就处置王彦升,那那些将军们会怎么想?他们可是大宋的开国功臣。所以,依臣弟看,此时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听得赵光义的话,赵匡胤微微皱起了眉头。原本他确实想按赵普的意思,杀王彦升以正军令国法。这也是他为何将御前侍卫统领交给韩旭而没有交给王彦升的原因之一,毕竟以王彦升原本亲卫统领的身份,当大宋皇宫内的御前侍卫统领是最合适的。而此时赵光义的话,也让他不得不再次考虑清楚,他的皇位的确是将士们给拥立起来的,若是事成之后就杀有功之臣,难免让人有点卸磨杀驴的想法。一时之间,倒也犹豫起来,将目光转向了一直低头不语的韩旭。
  事实上韩旭的余光一直在留意赵匡胤的脸色,见其犹豫不决的样子,暗自叹息不已。赵匡胤做到了这个位子,考虑的东西自然就多了起来。若他还是殿前都点检,就凭王彦升的做法,杀一万次也不嫌多。
  赵普见韩旭低着头,似乎没注意到赵匡胤的眼神,赶紧伸手推了推韩旭,小声道:“官家在看你呐?”
  虽然赵匡胤没有发话,但其却有偏向赵光义的样子。韩旭抬起头,张了张嘴,正想也跟着赞同对面赵光义的话,但脑中却突然闪现出韩府那一门几十口人横七竖八的躺在院子里的情形,顿时将欲出口的话吞了回去。转而说道:“功是攻,过是过,王都校该杀。”
  “杀”字一出口,众人惊讶不已。韩旭可是第一个说出杀字的人,官场之人,有些话都心知肚明,说得也是委婉含蓄。而他倒好,杀气腾腾的直接而出。
  赵匡胤脸色一黑,眉头皱得似乎更紧了。
  “韩统领,王彦升之事,不是简单的杀不杀就能解决的。若是杀能解决问题,我赵光义第一个同意。我们现在要考虑更多的是,杀了王彦升之后的事。”赵光义连忙说道,那样子似乎在苦口婆心的在向韩旭解释:“韩通府上之事既成了事实,对外也就是宣称乱兵而为,至于这乱兵是大宋的大军,还是大周的禁军,这就难说了。我们完全可以抽身,这就会成为悬案。而若是杀了王彦升,那些将军们的想法,才更危险。”
  韩旭和赵普正欲争辩,却见赵匡胤摇了摇手,开口道:“此事就这样办吧,王彦升一直跟我说想到边军去,将其调入王全斌帐下,依然为都校,戴罪立功。”
  赵匡胤盖棺定论,金口玉言,低下之人也都默不作声。
  “圣上,韩通虽逆天行事,但毕竟是大周老臣,也算是劳苦功高,忠心有佳。此时遇难,不如厚葬。”赵普出口道。
  “则平言之有理,那就追赠中书令,厚葬吧。”赵匡胤点了点头,又笑道:“对了,韩旭你现在也算是四品大员了,还没有府邸吧?不如韩通那府邸就赏你了,若是朕的御前侍卫统领,连个府邸都没有,说出去朕还不让人笑话。”
  “这个好,我看连府邸名字都不用改,反正都信“韩”,呵呵。”赵光义立马附和道。
  此话一出,低下笑声连连,谈论了半天的苦心事,这事倒正好轻松一下。
  然而,韩旭却苦恼的摇了摇头,那日他可是亲眼看着几十人被屠杀在那院子里,他可没那胆子住进去,这小子自从拜了关二爷,对这些事,可是疑心得很。
  “要不你住朕之前的太尉府?反正那里现在也空着。”赵匡胤见韩旭摇头,又问道。
  韩旭大寒,赵匡胤之前的府邸,他敢住吗?那怎么着也算是龙兴之地,住了还不被御史台给喷死。
  话一出口,见低下人满脸的震惊,赵匡胤顿时领悟了过来,之前他也只是一时口快,这时想起来,确实不妥。于是,叹气道:“这也不妥,那也不妥,难不成你还想住百花楼?呵呵,算了,明日你去工部,找工部侍郎,就在皇城西面,寻处风水好点的地方,重新盖座院子。”
  处理完了正事,赵匡胤依然是意犹未尽,在常欢的安排下,拉着这些亲信,喝起了小酒。也许是心愿得成,他反而忆起了往事,从洛阳夹马营,到投郭威,到攻克淮南,直到今时今日。
  翌日,秦家大院。
  “旭哥儿,你说赵匡胤……哦不,这圣上是不是也太寒酸了点,就送这么张纸给丐帮?”吴师道手拿着一张宣纸,只见上面龙飞凤舞的两个字“丐帮”。事实上这两个字倒没什么?最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