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彭加木失踪始末-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炳忠收入多了,就在家乡买了房子,买了地。这样,彭家睦的家庭成分也就变成工商业兼地主。如今的槎头村,属于广州市白云区,已经成了新楼林立之地,但是彭家那幢二层楼房作为彭加木故居,仍保留下来,可以依稀看出彭加木童年的环境。

在彭加木故居斜对面的一幢房子大门上方,还保留着当年的“弼廷家塾”四个大字。2010年6月我在那里参观时,问陪同参观的彭加木堂弟彭加鼎老先生,彭加木是否在这家私塾上过学,他说自己比彭加木小,不清楚,但是这家私塾表明槎头村当时很重视文化教育。

彭炳忠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就把孩子送进私塾,然后送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家睦兄弟几个能够大学毕业,得益于父亲的培养。

彭炳忠爱种花,在屋后的小花园里,种了兰花、茶花、桂花、瑞香花、四季花、菊花,彭家睦从小就在这个花的世界中长大,他不仅能随口叫出各种花的名字,而且也爱上了花,爱上了种花。

彭家睦虽然瘦小,胆子却不小。有一次在花园里看到一条浑身长刺的虫,别的孩子都吓跑了,他却把虫子抓起来,放在手心细细端详。他笑着对小朋友说:“人那么大,虫这么小,只有虫子怕人,哪有人怕虫子的道理。”

在花园的旁边,有条小河,叫做石井河,河水清澈。在五岁的时候,彭家睦就学会了游泳。夏天,他差不多每天有半天光着屁股泡在小河里,浑身晒得黑不溜秋。他从小便成了一条水中蛟龙,有着一身好水性。小河里的小鱼、小虾也使彭家睦着迷。他常常趴在河边,把头伸出来,观看着小鱼、小虾们怎样“吃饭”、“散步”、“睡觉”。有时,他从花园里挖来蚯蚓,挂在渔钩上钓鱼、钓蟛蜞(蟛蜞,螃蟹的一种,体小,生长在水边。),钓着了,马上三步并成两步,跑到“阿大”跟前要她放在锅里烧。

自从哥哥给家睦做了一副“弹叉”(广东话,即弹弓)之后,彭加睦又对鸟儿发生了莫大的兴趣。他常常屏着呼吸,等候小鸟的光临。最初,他总是没有打中,眼巴巴看着鸟儿飞走了——他的性子太急了,没等小鸟停稳就射出了石子。后来,他沉住了气,瞄了又瞄,总算打中了一只小鸟,那股高兴劲就不用提了,连连欢呼“胜利了”,“胜利了”。

有一次,“阿大”给家睦猜谜:“树上有十只小鸟,用弹叉打中了一只,还剩几只?”

家睦扳一下指头,很快就回答:“还剩九只!”

自从学会了用弹叉打鸟之后,家睦明白了:“树上的鸟等于零——全吓跑了!”

彭家睦也喜欢捞鱼虫,养金鱼。看着黑色的鱼变成红艳艳的,单尾的变成四叉尾的,他感到有趣极了。

本来,彭家睦听别人说,被毒蛇咬了之后,走不到七步就会倒下去,使他对毒蛇有点儿害怕。有一次,彭家睦吃一盆炒菜,觉得味道格外鲜美,一问才知道那菜竟是蛇肉!于是,他兴致勃勃地跑去看人家剖蛇、炒蛇。从此之后,他对蛇也不怎么怕了。他曾抓住一只四脚蛇,用小刀把它剖开。他一边剖,一边对小伙伴们说:“你认识了它,就不怕它了!”后来,他还学会了捉蛇、剖蛇。

彭家睦的手很灵巧,他糊的风筝能够高高地在蓝天中飘荡,样子也很漂亮,有的小伙伴做的风筝飞不上天,就来请他帮助做,他总是很乐意助人的。

彭家睦还练就了一套跳绳技术。一跳起来,绳子呼呼直响,一口气跳两三百下。

至于那后山,虽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但在彭家睦小小的心灵中却是一座高峰。他常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向山顶攀登。谁捷足先登,谁就是冠军。彭家睦虽然很少夺得冠军,但是每一次他都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顶,从不半途而废。

就这样,彭家睦从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爱上了小动物,爱上了花花草草,变得心灵手巧。

就这样,彭家睦瘦削的身体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变得瘦而不弱,瘦而无病。

◆“读书味道长”

1932年,彭家睦七岁了,“阿大”送他到村里的私塾读书。一个潦倒的老秀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在私塾里,彭家睦开始念这样颇有趣的课文:

摇,摇,摇,

到卖鱼桥,

买条鱼来烧,

头未熟,

尾巴焦,

落在锅里吱吱叫,

跳三跳,

还是跳到卖鱼桥。

彭家睦颇为用功,一回到家里就头晃脑地大声背诵“摇,摇,摇”,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了。这些通俗而有趣的课文,使他从小对文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村里的私塾只有一、二年级,1933年,彭家睦考上了广东省佛山市私立有恒小学,要到那里念三年级。那时候,彭家睦才八岁,要离乡背井,到佛山住校,“爸”和“阿大”都很不放心。可是,彭家睦倒满不在乎,他很想到远处去,到新的环境中去。就这样,他八岁就离家,开始独立生活。

“阿大”时时惦记着这个早产的小儿子,连做梦都梦见他。每隔十天、半个月。“阿大”总是托熟人去佛山看看彭家睦,给他带去一点好吃的东西。

有一次,熟人回来了,笑眯眯地掏出一张纸给“阿大”看。“阿大”不识字,经别人解释,这才明白因为彭家睦成绩优秀,老师亲笔题字奖励他。纸上写着:

赠家睦学弟

读书味道长

“阿大”虽然不懂“读书味道长”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知道老师在夸奖家睦,眼角皱起了鱼尾纹,喜得合不拢嘴。从此,每逢亲友来家问起家睦的情况,“阿大”就指着挂在墙上的“读书味道长”五个大字,亲友们一看就明白了。

彭家睦十岁的时候,转到佛山市私立英华中学学习。这是一家在佛山市首屈099一指的教会学校,设有中学及高小部。彭家睦在那里读完高小五、六年级,然后升入初中。

◆不愿做亡国奴

正当彭加睦在佛山英华中学埋头读书的时候,1937年7月7日,在北京城西南的卢沟桥响起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大举侵略中国的枪声。“七。七事变”爆发。

这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突然袭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不久,广州也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佛山也沦陷了。

英华中学的师生不8做亡国奴,全校迁到香港,初中部设在东涌,高中部设在沙田。彭家睦那时只有13岁,也毫不犹豫地6离故乡,来到香港求学。他在东涌读完初中,转到香港沙田上高中。这时,他已渐渐懂事。尽管在那里举目无亲,但学习很自觉。

在香港,彭家睦喜欢游泳,每天坚持跳绳,跳一千多下,还喜欢玩单杠、双杠。晚上临睡前以及清晨起床之后,他总是要举哑铃。他那细瘦的手臂渐渐变粗,还经常喜欢跟别人比手劲呢?

1941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日军占领了香港。

彭家睦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香港,回到了故乡。

正在这时,他的父亲彭炳忠因心脏病而逝世,终年54岁。彭家睦失学在家,万分苦闷,又面临着日军抓壮丁的危险。

就在彭家睦痛苦万端、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天,忽然有人来敲门。彭家睦从门缝里一看,门外站着一个身穿长衫商人打扮的人,不由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又觉得来人十分面熟。喔,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阔别多年的二哥彭家泰。

彭家泰已经改名彭浙,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毕业不久,便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他担心弟弟年幼,家中无人照料,就匆匆从重庆赶来。

此时兄弟相逢,分外高兴,不过,彭家睦对哥哥的那番打扮,有点不解。经彭浙解释,他才明白了,原来,那时广州处于日军占领之下,对外来人检查很严。彭浙为了遮人耳目,先是西装革履,装扮成富商来到广州,然后再打扮成小商人回到槎头。

彭家睦求学心切,又不愿在沦陷区受那奴化教育,彭浙便把他也打扮成小商人,穿上一件对襟、布纽、高领的白上衣,一条蓝长裤,离开故乡。他们请熟人领路,总算通过封锁区,来到没有沦陷的韶关。

韶关仲元中学的校长知道彭家睦是一个有志气的学生,尽管当时已经开学,100还是答应把他收留下来。

在仲元中学,最使彭家睦敬佩的,是一位国语教师。

此人瘦瘦的,高高的,常穿一身“唐装”,年近古稀,神态严肃,双目总是傲视一切,为人清高。他叫廖平子(1880…1943),字苹庵,广东顺德人,1902年被聘为香港《中国日报》副刊主笔,宣传革命,曾追随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国民党北伐元老。据说广东军阀陈炯明曾拉他当“省府委员”,廖平子头道:“不当,不当,省府委员不当,国府委员才当!”他不8当官,宁可离开宦途,到仲元中学做一名国语教师。

廖先生擅长国画,独具一格,而且对书法也深有研究。他在教书之余,就画画写字,借以遣闷。当地的大官们听说廖老先生有此绝技,纷纷前来拜访,8以重金求其书画,廖老先生拂袖而起,不置一词。

然而,廖老先生却很喜欢勤奋好学的彭家睦,教他练字画画。有一次,廖老先生挥毫作画,亲笔题词,赠给彭家睦:

家睦学弟清玩

千章古木一片秋声

悠悠客思天末危亭

彭家睦得到老师的这份厚礼,不胜欣喜,更加用功。在廖老先生的影响下,彭家睦爱上了《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诗经》。那时候,彭家睦身穿白色对襟“唐装”,蓝色土布长裤,剃着小平头;瘦瘦的个子,双眼不时射出明亮的目光。

廖老先生治学颇严,对学生要求甚高。每次考试,彭家睦的答卷都使廖老先生深为满意,常常称赞他是“好后生”。

由于他亲身经历了一番周折,深知求学不易,学习也就更加刻苦了。

1943年,彭家睦18岁,在这年暑假毕业于仲元中学。也就在这一年,廖平子先生病逝于广东曲江。

◆千里求学

高中毕业了,在当时“毕业即失业”。彭家睦面临着这样的抉择:要么就在家乡闲住,要么考大学,继续求学。彭家睦非常向往两位哥哥走过的道路:二哥彭浙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四哥彭家颖当时正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攻读。彭家睦喜欢农业,也喜欢化学,便想投考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

一打听,使彭家睦吃了一惊: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中央大学招生不多。101中央农学院农化系在整个中南地区,只招一名新生!彭家睦决心前往一试。

当时,中央大学已迁到四川重庆,而考场设在湖南郴州。“阿大”对家睦独自到那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去投考,很不放心。彭浙决定亲自陪弟弟去应试。

一路上,彭浙“现身说法”,教弟弟应当怎样温习功课,怎样考试。彭家睦细心地听着,觉得这些话都是哥哥的经验之谈。

兄弟俩乘火车到郴州,在那里住了几天,高考就开始了。

彭浙有点为弟弟担心。每次弟弟从考场出来,彭浙总要让弟弟把试题和他的答案告知,以便知道弟弟考得如何。

等到考试结束,彭浙已经放心了,知道弟弟成绩不错,十有八九可以考取。

果然不出所料,当兄弟俩回家不久,彭家睦就从报上刊登的新生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正当彭家睦兴高采烈地准备行装的时候,彭浙听说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人命案:

从湖南到四川的路上,很不安全。那时,一个年轻人上路,有人托他带一封信去。年轻人热情地答应了。到了目的地,一看信上地址,是在市郊。年轻人按地址来到市郊一个荒僻的地方,总算找到那座房子。年轻人把信送上,收信人一看信上写着“送上肥猪一头”这样的黑话,便把年轻人弄死了。他们除了抢走年轻人的随身财物之外,还把年轻人开膛剖肚,取出内脏,放进鸦片,把尸体用寿衣包好,放进棺材,找个女人哭哭啼啼,装着死了丈夫的模样,用火车把棺材托运到内地,高价出售毒品……

彭浙生怕弟弟听了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会胆怯,就瞒着他,决心亲自送弟弟入川。

就在这时,一个在韶关念书的老同学,拿了一包东西托彭家睦带到重庆去。彭浙一听,心惊肉跳,连忙对老同学说,家睦的行李已经很多了,加上初次出6门,不便多带东西。

那老同学倒也知趣,经彭浙一说,便把东西收回。

谁知这事被彭家睦知道了,硬要把东西留下,说自己行李并不多,替老同学做点事是应该的。

这时,彭浙在一旁,又急又气,可是又不能直说。

彭浙要陪弟弟上路,弟弟却不愿麻烦哥哥相送。彭浙送他到了湖南衡山,才依依不舍地让他独自入川。一路上,彭浙一再叮嘱弟弟,到了重庆,写封信叫收件人来学校取东西就行了,切不可亲自送去。谁知彭家睦是个热心肠的人,到了重庆,还是亲自登门把东西送到收件人手中。

当彭浙收看了弟弟的来信,真为这位年幼无知的弟弟担心受惊呢?

第三章 觉醒

◆“大孩子”

1943年底,中央大学农学院里,曾流传着一桩笑闻:

那天,院长先生正在办公室里伏案批改公文。突然,“砰”的一声,办公室的窗玻璃破碎了。

院长连忙奔出办公室,只见外面站着一个男学生,穿着蓝灰色的长袍,围着米黄色的长围巾,一副乡下人的打扮。他见到院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院长一看,他的手中正拿着弹弓!

此人是谁?

他便是农学院农化系新生彭家睦。他,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了,可是依旧保持着小学生时代的兴趣爱好,考上大学时连弹弓也带来了。那天他正在校园里打鸟,谁知弹弓“走火”,竟把石子打到院长办公室窗玻璃上去了。

从此,同学们都把彭家睦称为“大孩子”,意即上了大学还是保持小孩子脾气。

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这个人不大合群,常喜欢独来独往。那时候,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新生们住重庆远郊的北碚,附近山峦起伏,树木繁茂。星期天,彭家睦常爱独自外出远游,爬上山巅,举目四望。饿了,就吃点野果;倦了,就爬到黄果树上,躺在树杈之间美美地睡一觉。回到学校后,他就从衣袋里掏出各式各样的野果子,送给同学们尝尝味道。

有时,他背着一串用弹弓打死的小鸟,煮了一大锅,举行“鸟尾酒会”。

到了夏天,不大往山上跑了,而是往水里钻。学校面临湍急清澈的嘉陵江,真是个游泳的好地方。彭家睦喜欢独个儿去游泳,而且游泳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每次游泳,他总是带着个小网线袋。来到江边,脱去外衣,把外衣装到网袋里,塞在岩石缝中。下水前,常在短裤的小口袋里放一角钱,用别针别好袋口。一跳到江水里,他简直如鱼得水,舒服极了。他游着,游着,游到江中心的一块岩石,便以岩石为床,面对蓝天,耳听流水。这时,他得意地吟诵起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在岩石上静静躺着,任凭疾风吹,浪花溅,烈日晒。憩息了一会儿,他又跃入水中,向对岸破浪奋进。

踏上对岸,他光着脚,穿着短裤,来到附近一家小面店。用不着开口,小店的伙计就给他送上一碗“担担面”。他便从短裤的小口袋里掏出一角钱交给伙计。他是这里的常客,伙计们都知道他叫彭家睦。火红的夕阳映照水面,他开始往回游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早产儿,虽然身体还是那样精瘦,可是常在大自然中搏风击雨,体质越炼越强了。他浑身晒成古铜色,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