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彭氏军史评论-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文发表于2002年7月《中华基础教育》杂志创刊号)


浅谈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更新时间2005620 21:37:00  字数:4412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为例
摘要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切实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字
素质教育探索|学生自主地学习|多媒体教学|教学体会|历史论文|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论文序
1.利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技术探索素质教育中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2.以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为例具体阐述在实践中如何结合先进教学技术和理念来组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1组织教学的思路和课堂设计等是组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2。2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目标的具体完成过程的演示侧记和思路。
3。   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后思索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和理念及学生自主性学习来探索素质教育的体会。
正文
一.利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技术探索素质教育中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教育渠道,有助于实现历史课教学的知识传授、德育、能力培养等目标。考虑到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16岁左右,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和确立重要时期。21世纪的“文盲”和“傻瓜”很可能是那些不会通过自学而不断更新知识的人。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并指导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
历史教师如何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个性。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是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科技含量高,制作耗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我在使用CAI课件模式之前非常谨慎的选择教学内容。一般选择那些内容含量大,线索复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讲清,其他教学手段不易体现,多媒体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的课文。
任何一种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多媒体教学必须服从于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和能力培养这一最高目标。作为一个老师在制作CAI课件和教学中时更应该准确确立课文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这是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以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为例,阐述在实践中如何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技术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我以初三历史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的自主地学习,探索素质教育的体会和感想。
(一)组织教学的思路和课堂设计等是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构建学科教学的目标体系,并将目标体系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形成子目标,再将子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目标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使教学目标能顺利完成,同时也可以使抽象的目标具体化。这样,目标便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先导,完成目标便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把握了自主学习的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在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的教学前期准备制作CAI课件时除了对重点、难点、知识教学点和德育渗透点的准确把握,合理布局以外,我把能力训练点作为组织学生自主地学习筹划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结合的重要因素。具体到课文中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设计:① 通过分析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② 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目标的具体完成过程的思路和演示侧记。
1.创设情境,影音引入,使学生“乐”于学习。
心理学、传播学、信息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与记忆,也就是说,通过多种媒体可以增进信息传输的时效性。这时的学习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图、文、声同时刺激大脑神经,使学习效果更好、更快、更扎实。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及演示动画的功能,制作了一个动态画面,首先出现《二战中法西斯军队》的背景图片,在紧张而又有窒息感的二战德军装甲兵音乐伴奏下打字机效果显现江泽民主席对二战的评价,再由远到近旋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金钱损失、人员伤亡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数据,使同学们对给人类历史带来浩劫这次战争有一个较为理性的总体的认识。
再播放一段用会形会影软件编辑加工浓缩的《二次世界大战的简介》的AVI影音文件,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前紧张的历史情境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
在实践中,特别是通过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是使学生“乐”于自主地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2.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即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我通过精心设疑,巧设悬念,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用课件幻灯片将德国在欧洲的版图扩张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
我通过PHOTOSHOP和PPT本身具有的图形绘制和动画设置,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图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也就是德国即将占领哪个地区,那个地区的颜色就连续闪烁几次,最后变成与德国同样的颜色(德国灰),即表明该国(或地区)被纳粹德国吞并了。通过这一设计,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了法西斯的凶残和侵略本性。
在学生的兴趣被强烈地被调动以后,适时地设计一系列的讨论分析,把学生们融入进热烈的讨论氛围。
A.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
B.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还是向西?为什么?
3。注意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我还通过精心选编问题来达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通过问题的设计,讨论分析和问题的解决的方式来完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也使学习有了更良好的成效性。
A.指导学生学会综合归纳,思考分析,排除难点。
例如提出思考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那么,如何分析和评价二战初期的战争性质和苏联卫国战争的性质?在学生尝试分析回答后,教师的适时总结出二战初期,英法和德意之间的战争,是以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为目的的,因此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为维护民族独立而反对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是反对法西斯入侵,捍卫社会主义祖国而进行的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后来,英美等国与苏联、中国等被法西斯侵略国家一道打击德、日、意侵略,其战争也就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B.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工具书查资料,进行自已阅读。
例如在学习“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内容时,利用教学挂图《二战中的亚太战场》和学生自有的工具书《世界历史地图册》让学生自己阅读,查看来了解珍珠港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活动中心;也是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再看1942年12月7日,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学生们通过自读教材和配合地图来理解教材内容,对于战争的爆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C.通过研讨,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在讲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这一内容时,因为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设计让课件显示出以下问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形成?标志是什么?
二战初期,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什么未能联合起来?
1942年,有哪些因素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学生阅读课文后组织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学会了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做作出更完善的答案。
布置的课后作业: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有哪些表现?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看法。在批阅课后作业时,我发现学生们的钻研深入,思路开阔,他们正在熟练地成为了历史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综合归纳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后思索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和理念及学生自主性学习来探索素质教育的体会。
综观整个教学中,学生们是通过欣赏一曲曲契合历史背景的音乐《喀秋莎》、《在乌克兰广阔的田野上》,来感受的那段流逝的战争岁月的氛围;通过观察浏览一幅幅真实记录历史的图像去领悟了一种历史现象;通过观看一段段形象生动影片片段来了解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多媒体历史课堂因此而呈现出了丰富多彩情境。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因此而十分的踊跃。
课后,学生们都认为这是一堂获益非浅的课。学生不仅对二次大战过程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对当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争背景等也有了较深层面的理解;对希特勒、斯大林等历史人物的功过也能够辩证地进行评价。既完成了本课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课堂知识的传授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最后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创造性思维。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所倡导出来的参与意识,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在我们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们对历史的全新体验实际上成就了一种创造性的创新活动。
学生的自主地学习同时还把教师从繁琐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以便抽出更多时间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则从“填鸭似”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教育创新的认识
更新时间2005620 21:38:00  字数:2776

 (副标题)从历史课《三国鼎立》的教学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一个不懂得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历史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对个人来说,历史有助于培养人的历史感、开拓人的胸襟、陶冶人的品格情操、升华人的精神。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还能启迪智慧,增长才能,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认识、分析问题和处事应变能力。对国家来说,历史是我们振兴中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门指导性学科,国策的制定、国家的去向等重大问题都与之关系密切。
而历史的创新教育更是时代的要求,是已经到来的21世纪对人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要求。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由此提出。它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员,理所当然地担负着创新教育的任务。
要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地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做到目标清晰、定位准确、方法恰当。
创新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广义的创新(创造)是从社会意义来考察的,其主体是科学技术人员,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创造物(理论或实物);创新教育是个特定的概念,着眼于个人意义上的考察,其主体是学生,其价值是教育价值,即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为核心,学生在自身的心智水平上去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在初一历史课《三国鼎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这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单纯传授历史知识与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变由教师调控,学生认知活动和学生心智发展同步进行的三维教学结构,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及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浅薄认识:1.设疑导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设疑导学是一种极好的手段,质疑、解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增长的有效途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对历史问题进行巧妙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妙趣横生的思维意境,就能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比一般平铺直叙式的提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例如: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涉及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军事优势,单纯地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全面概述背景,实际就超越了学生的心智水平。科学和做法是分层设问,逐步导入:①简述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有何特征?②官渡之战的经过,曹操是怎么样打败袁绍,获得胜利的?一个问题先分解为两个紧密相连的,各为系统最终又有机形成整体的相扣层次,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思索作答。
边问边导,能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也在逐步扩大与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使他们善思、探索、勇于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2.创设情境,鼓励主动探索与寻求。
现代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启发性,启发的要素之一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掌握知识、思索、探求、实践的空间。就历史学科而言,其创设情境的基本来源为教材、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
例如:讲述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