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救了自己性命的卢小太医,林丹自然是不惜吝啬的给予了许多赏赐,卢小太医诚惶诚恐的收下后,更是取得了今后在察哈尔蒙古行医畅行无阻的资格,而且不用上一份税。
这要是在以前,一个汉人大夫能拥有这样的资格,还有林丹汗的亲口许诺,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荣耀,可现在这份荣耀虽在,但意义却并不大了。
林丹汗脱离危险,只要将息调养一段时日就能痊愈,而皇太极虽然大军压近乌兰察布,但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大明现在已经插手,这个时候进兵就会直接跟大明对上,既然皇太极不愿意这个时候跟大明开 战,但为什么又步步进逼呢?
面子,一切都是面子,要是皇太极现在就这么撤军回去,他的威信将会受到大大的影响,而且一次怯战将会对将来自己对上大明的时候心理上总会留下一丝阴影,因此就算不想打,也要做出打的姿态来。
倘若皇太极乖乖的撤兵回去,那朱影龙可要提醒满桂了,皇太极是个不服输和不甘于人下之人,就这么一句废话都不错,安安静静的离 开,这才是一种反常。
事有反常必为妖,所以皇太极做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誓不把察哈尔蒙古完全征服不罢休的模样,反而使得朱影龙非常的安心。
鳌拜这几日在关宁铁骑的大营中养伤算是大开了眼界,他不仅仅看到可一幅幅前所未有的训练画面,更多的是一种震撼,要说训练的残 酷,这个世上能比的上八旗子弟兵的不多了,但是自从见了关宁铁骑的一系列的训练演练之后,鳌拜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他所知道 的,所懂得的实在是太少了。
那神奇的队列和口令,还有跟八旗编制完全不同的部队编制,根据他对大明军队的了解,这绝对与大明两百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军事编制完全不同,这是一套完全新的军事编制。
大明施行新的军事改革,这些像鳌拜这样的将领都是知道的,甚至还有些研究,只是传道后金的情报和消息并不完全,还有些误差,因此一直以来,鳌拜对最关心的明朝军事改革的事情也是不得要领,等到他亲眼见到眼前的关宁铁骑,他才有些明白,原来兵还可以这样练。
而眼前的关宁铁骑显然已经编练完成,具备了较强的战斗力,这说明什么?大明早已经在关宁铁骑身上,从关宁铁骑的训练情况以及自己的眼力观察,鳌拜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八旗铁骑与关宁铁骑在战场上对决的话,输的很有可能是八旗铁骑。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鳌拜再也没有心思养伤了,他要想办法回去,将自己在关宁铁骑大营中所见所闻告诉皇太极,然后再领取处分。
本来战败被俘就被鳌拜视为一生的耻辱,先前是没有自杀的力气,只能任人摆布,而现在有了这个力气,却又不能一死了之,如果不了解关宁铁骑,将来八旗铁骑遇上关宁铁骑是要吃大亏的。
鳌拜并不知道的是,关宁铁骑已经跟八旗铁骑交锋过一次了,而且是关宁铁骑占了上风。
满桂并没有让人限制鳌拜在军营中的自由,反正以鳌拜现在的伤 势,他也逃不出去,而且就算让他看到了关宁铁骑的训练这也没有什 么,有些东西不是模仿就能学会的,这一点满桂一点都不担心。
这个时候的鳌拜虽然有些心机,但远没有几十年后的专横和野心,反而一心对大金国,对皇太极忠诚无比。
第二十三卷:改革开放之第一章:三方会谈(三)
过鳌拜自己也知道凭自己现在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自 他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效忠的君主皇太极身上,希望他能想起他这个为他出生入死的小将。
此时的鳌拜不过是个小人物,若不是穆里玛的救兄心切,闹出一场大战来,改变了整个战局,皇太极未必会无关注这样一个名声并不太彰显的年轻将领。
尽管穆里玛的请求得到了皇太极的首肯,但此刻皇太极内心关心的并不是鳌拜的生死,他跟关心的是被那哥一路追杀至西边千里荒漠的多尔。
其实皇太极内心中既是防备多尔衮,但又十分看重多尔衮,如果他所出的子嗣中没有一个能担当得起延续大金国祚的有为之君,皇太极宁可死后将汗位传给多尔衮,这是皇太极内心深处的想法,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连最亲近的人都并不知道。
豪格虽然身为长子,但心眼太小,容不得有才能的人,而且才能平庸,并非继位之君的人才,本来希望几位福晋多给自己生几个儿子,从中挑选一个培养出一个人君来,只可惜至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儿子能继承自己的大统。
努尔哈赤生前最喜欢的是多尔衮,因为多尔衮最像他,因此死前立下多尔衮为继位之君,可多尔衮年幼,而皇太极却突然如同彗星一般脱颖而出,继位做了大汗,正因为努尔哈赤突然猝死,没有将多尔衮培养出来,而皇太极的政治手腕已经在诸兄弟中是首出一指的了,而且这个时候后金的政治集团都认为选择皇太极比多尔衮要好的多,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多尔衮成长起来,而且为了避免内乱。所以选择了妥 协,却没有想到皇太极虽然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等到继位之后一下子露出了其雄才伟略,令后金上下无一不震惊折服,这才使得后金拧成一股劲地跟皇太极干,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权力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被皇太极攫取过去。
而皇太极继位之后虽然暗地里防着多尔衮兄弟,但表面上还是非常重用多尔衮的,该给的赏赐爵位是一个都不少,这样皇太极方才能将一众兄弟团结起来以自己为首,不断的开疆拓土。成就了大金今时今日的局面。
人性又都是自私的,皇太极其实内心深处也是非常的矛盾的,多尔要是死了,那么努尔哈赤和他为大金打下地基业就会自己这一脉代代相传下去,可若是多尔衮没死,能够有机会没有损伤的活着回来,若是多尔真的要取而代之的话,首先在大义上根本没有人能反对,因为这个汗位本来就是他的,现在还给他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若是这样,他生的这些儿子,像豪格这样有心问鼎人君之位的,恐怕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善终。
如果多尔衮没有被那个追杀。或许皇太极现在也不会考虑的这么 多,这么长远,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皇太极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多尔一旦身死将会给大金带来什么样地后果?
诸兄弟的猜疑,正白旗的归属,这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因此皇太极甚是心烦。派出多铎悄悄带人往西搜寻。至今没有消息传来。
朱影龙这边对多尔衮地下落也是极其关注,对于多尔衮。朱影龙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从内心讲,多尔衮的豪爽直率是一个值得一交的人,而且多尔衮军事上和政治上地才干都是十分令人敬佩的,这是一个人 才,可惜为己所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这样一个人如果继续留在皇太极身边,凭他地智慧和能力,必将成为其开疆拓土地左膀右臂,而多尔与皇太极之间地矛盾又注定了他与皇太极最终不可能穿一条裤子,现在或许不会有异心,但一旦多尔衮实力强大起来,就难免不会野心大 涨,好在历史上的皇太极死地早,没有给多尔衮起兵造反的机会,但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如果放多尔衮回到皇太极身边的话,会是一番什么结果呢?
不管怎么想,怎么做,一切都要等到找到多尔衮才行。
大明人才济济,善于追踪的特殊人才在“暗影”中有好几个,因此朱影龙特意下旨从周文元的手下调了两个追踪高手,随同一小队特战士兵在多铎之后也进入了西北荒漠,寻找多尔衮的踪迹。
在皇太极归还部落财产和牛羊以及更大水草丰美的驻牧地的诱惑 下,察哈尔蒙古又有不少部落悄悄的与后金搭上关系,加上林丹汗这个时候病重,这些部落就趁这个察哈尔蒙古人心不稳的时候,悄悄的率整个部落投向了皇太极的怀抱。
而皇太极果然如他们所说的这样,所有的承诺基本都兑现了,这下更多的小部落或者单个家庭纷纷出逃,一下子察哈尔蒙古人口又锐减了三分之一,留在乌兰察布的已经不足十二万的察哈尔蒙古本部人马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林丹汗大病一场过后,似乎想明白不少事情,因此对于那些部落卖身投敌居然不闻不问,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这是人家的家事,满桂虽然知道这个事实,但也不好插手去管太多,好在林丹汗醒过来之后,那些还没拿定主意是不是要走的部落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察哈尔蒙古的实力一下子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林丹汗苏醒后的第一件是确立了额哲为自己继承人的事实,这让娜木钟的地位陡然下降,一些本来还对娜木钟肚子里的龙种还有些幻想的人纷纷倒戈,投入苏泰和额哲的怀抱。
确立额哲为继承人之后,林丹汗就以养病和锻炼额哲为理由,将察哈尔蒙古的军政暂交苏泰母子打理,同时为避免排斥异己的事情发生,又让娜木钟监政,四大桑宰在这个时候也分成了三派,一派支持苏泰、额哲母子。一派则站在娜木钟这边,还有一派则保持中立。
支持苏泰、额哲母子的是德彦济旺和多尼库鲁客两位大桑宰,娜木钟身边的则是噶尔玛大桑宰,保持中立的是多尔济达尔汉诺颜。
万户将军们还有各部台吉也各都有自己支持地对象或者保持中立只对林丹汗效忠,林丹汗这一
本来人心不稳的察哈尔蒙古内部搞的是动荡不已。
朱影龙接到这个消息,也是先愣了一下,随后马上就明白林丹汗的心思了,他这是撂挑子不干了,这是在发泄自己的心中对大明的怨气,想到这里。朱影龙觉得这个林丹汗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个时候居然能干出这样孩子气的事情来,哪有一点一国之君的样子?
其实这也是林丹汗一种变相的向大明输诚,只是他拉不下脸面,也低不下高傲的头颅,把权力交给额哲其实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保存几分脸面。
因为额哲地决定虽然代表着他的决定,但命令还是额哲发布的,不是他林丹,因此他躲在幕后更加灵活机动。这一招看似把察哈尔蒙古内部的矛盾激发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不过这世上能看清楚林丹汗内心的想法的能有几人呢,皇太极算一个,朱影龙自然也算。因为他们都同属于一个级别的,在这个位置上,是最能明白和揣摩出与自己同等位置的人的心理,要不怎么说最了解自己地往往是自己的对手或者敌人呢?
这几日泰松也得知丈夫出兵将哥哥从皇太极的追杀中援救出来的消息。朱影龙夜宿长春宫之时,泰松是热情如火,极尽温柔。曲意承 欢。
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五年六月初。皇太极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将近二十万大军逼近乌兰察布。而林丹汗手上尽剩下不足六万地军队,加上却图汗的人马也只有八万人马。新败之军,士气低落,根本不是皇太极大胜之军的对手,若没有满桂率一万五千关宁铁骑和两万蒙古新骑,以及而额璘臣部的两万骑兵,共五万五千余人驻扎在乌兰察布,令皇太极心生顾虑,这才维持了一个暂时休战地局面。
二十万余大军,一天下来的粮草吃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后金虽然国力增强许多,但毕竟底子薄,家底呢也不是很厚,因此后金历来对外征战都是速战速决,消耗战是打不起的。
而且这个时候后金也有许多将领也认为仗在打下去就只有两败俱伤地局面,到最后反而白白便宜了大明,因此主张不歼灭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部,反正以林丹汗现在地实力已经没有能力威胁到大金国地安全了,林丹汗又不是一个甘心屈居人下的人,如果大金稍作一些让步地话,林丹汗必不会一心一意的投靠大明,这样起码在大明和大金之间还保留一个缓冲的察哈尔蒙古存在,也能牵制住大明一定的兵力。
甚至济尔哈朗还建议趁机北上,将漠北喀尔喀蒙古三部收服,壮大大金国的实力,然后再全力征明!
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建议,只是如果不能征服察哈尔蒙古或者达成某些协议的话,今后这刚刚占领的察哈尔蒙古地区就会面临林丹汗的不断蚕食,直到收复所有失地,除非自己不要这块地方,否则在大明的帮助下,这里就会成为一个战争泥潭,这可不是皇太极想要看到的。
战争,大金国并不怕,但是这会拖住大金国攻略四方的脚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劳永逸,一举将察哈尔蒙古各部消灭并吞并,皇太极不是不想,而是现在多出了一方来,就算他有绝对的实力,也不敢有轻举妄动。
此次征战,皇太极特意的将范文程带在身边替他谋划,遇到这种悬而难以决断的事情,皇太极第一个想到的还就是这个足智多谋的汉臣。
范文程果然不负皇太极所望,一共给了皇太极三条建议:第一,反正这一次征战早已预料大明可能会插手,而现在取的战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还算不错,起码后金获得了大量的人口财富以及牛羊,达到了削弱察哈尔蒙古的战略目的,因此这个时候若是给察哈尔蒙古送至一支橄榄枝,林丹汗若不愿意受制于大明,有七分的把握会同意跟大金议和,第二,将所占领的一般察哈尔蒙古的领土归还给林丹汗,这对于一个现在寄人篱下的一国之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有了这个,不愁林丹汗不心动,其三,与察哈尔蒙古谈条件的时候不能让大明知道一点点消息,否则议和必不能成,但一旦议和条件达成,则需要大明出面,只要大明承认了这个合约,那以后大明也不能拿大金怎么样,如果大明不承认,那可好了,察哈尔蒙古与大明之间必生嫌隙,到时候主动权依旧在大金手中,三条计策,看似大金吃了大亏,还把自己打下来的国土送还给别人,但实际上这是后金以退步来换取自己的主动权。
这一手还真的是高明之极,若是让皇太极做成了,那大明可还真是有些被动。
可皇太极聪明,林丹汗也不笨,皇太极通过某些暗示的渠道将这罢兵议和的条件传到他的耳朵,条件还是他没有理由拒绝的那种,他就警觉起来,这里面肯定有不同寻常的阴谋,皇太极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这么好心的,事有反常必为妖,跟皇太极打交道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再小心。
尽管林丹汗没有向外透露任何消息,保密工作做的也是异常的仔 细,但后金与察哈尔秘密议和还是让大明的情报人员察觉到了,当满桂接到这份情报只是,后金的密使已经跟林丹汗有过几次接触了,虽然皇太极认为自己开出的条件已经够优厚的了,对于一个战败之人来说,但林丹有恃无恐,拼命的加大价码,双方自然也就谈不拢了。
林丹汗知道背着大明跟后金谈判这可能会激怒大明,要知道若不是大明在关键时刻出兵救了他一下,此刻哪还有察哈尔蒙古的存在,因此后金偷偷的找自己议和,摆明的就是不安好心,让察哈尔蒙古与大明之间产生裂痕,因此他一次又一次的加大价码,而且是毫不退让,目的也就是想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同时呢也有些希望大明能察觉道后金的阴谋,毕竟现在大明更可靠一些,只是他有些侥幸的心里在作樂罢了。
第二十三卷:改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