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右舷-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元声:《三朝平攘录》卷1,《海寇》),叔父徐惟学(徐碧溪)是著名的海商。徐海到杭州不久;便“舍佛入贾”;从事海上贸易。关于徐海下海的经过;郑舜功《日本一鉴》记载比较简略:“嘉靖辛亥(1551),海闻叔铨(即徐惟学)诱倭市烈港;往谒之,同行日本”。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有更详细的记述;他说:“徐惟学以其侄海质于一隅州夷,贷银使用。惟学至广东屿,为守备黑孟阳所杀,后夷之索故所贷至,海令取偿于寇掠。至是;海乃偕夷酋辛五郎聚州结党,众至数万”(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90,《浙江八》)。由此可见,徐海为寇是与其叔徐惟学负债有关的。
徐海到日本后;“日本之夷;初见徐海;谓同中华僧;敬犹活佛;多施与之;海以所得;随缮大船”(郑舜功:《日本一鉴》卷6),进行海上贸易活动。嘉靖三十一年(1552);徐海第一次渡海东来;“称市于烈港”。当时;驻在烈港的还有王直海商集团;因其他船上的倭人抢夺王直船货,发生冲突而离港他去。
史书说徐海“狡诈”,性倔强。在浙江海面上,除王直外,徐海为第二号海商集团首领。他力强势盛,特别是王直在日本期间,“雄海上,称天差平海大将军”(谷应泰:《沿海倭乱本末》)。嘉靖三十三年(1554),徐海集团从日本回舟山,不久即攻占嘉兴柘林,并以此为基地,分从四出,攻略城池。次年正月,徐海率众出动,夺海船,攻乍浦、海宁,陷崇德,袭德清,官兵惨败,朝廷为之震惊。徐海、叶麻、陈东等拥众五六万,有海船千余艘。杭州、苏州等危在旦夕。后在浙直总督胡宗宪的离间与诱降策略之下,徐海集团瓦解,于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败于浙北。
三、舟山海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从明代嘉靖初年至嘉靖末年短短几十年间,舟山海商往来于东西二洋,称雄于东南沿海,先后出现过许栋、王直等名噪一时的巨商大贾,因而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级的兴起》)。明代中叶,随着中国国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商品经济的日渐发展,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官方的朝贡勘合贸易制度愈来愈有碍于当时中国与海外诸国间互通有无的正常贸易往来。尤其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闭关自守的海禁政策以及固步自封的朝贡勘合贸易制度,使得明朝政府在对外政治经济往来中处于被动无为的地位。与此相反,民间海商则是亦步亦趋中外经济交流发展的时代步伐,从导夷入贡的贸易活动演变而成纠番诱倭的私市贸易活动,舟山海商不失时机地于明代中叶步入民间海外贸易商人的行列,这对于当时民间海外贸易队伍的壮大以及中外经济交流的发展,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
纠番与诱倭私市贸易是明代中叶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发展的两大进程。舟山海商凭借其在舟山群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市场腹地及熟练的航海技术参与组织并领导了与官方朝贡勘合贸易相对抗的大规模私市贸易活动。在纠番私市贸易活动中有以许氏兄弟为首的双屿港私市贸易活动,在诱倭私市贸易中则有以王直为首的烈港私市贸易活动,并进而发展到以日本平户为根据地的海外贸易集团,从而把舟山海商的海外贸易活动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这在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史上有其重要的一席之位。值得一提的是,以王直为首的诱倭私市贸易活动的开发,加速了明代中日官方贸易向民间贸易的演变。自王直以后,日本的平户港一直是明末清初中国民间海商往来日本的一个主要据点。此外,据日本《铁炮记》所载,葡萄牙人与日本的通商贸易往来以及西洋铁炮传入日本,均与王直有关。这是舟山海商对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明代中叶舟山海商的海外贸易活动虽以王直的就擒而趋于衰落,然而在一定程度上猛烈地冲击了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其官方独占的朝贡勘合贸易制度。王直、徐惟学等之所以由盐商转为海商,其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中国法禁森严,动辄犯禁,孰与至海外逍遥哉”(傅维鳞:《明书》卷162,《汪直传》)。至于王直、徐海等挟倭以逞,频频引倭入掠东南沿海,更使得明朝官兵疲于奔命,使富庶的东南地区亦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从而使得当时的朝野人士逐渐认识到“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因此,“非复市舶,无以塞日后之乱源”,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的海禁开放与舟山海商的斗争是分不开的。
舟山海商集团到日本等外国经商贸易的行动,也改变了唐宋时期那种主要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被动局面,对外贸易的格局由被动地引进改为主动地输出,这对华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都产生了有利的效果。如苏州的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嘉靖间始称为市,迄今民齿日繁,绸绫之聚,百倍于昔,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冠”(沈云:《盛潮杂录》,转引自《明代社会经济史》)。湖州双林镇在隆庆、万历年间“客商云集谋贩,里人贾鬻地方,四时往来不绝”(乾隆《湖州府志》),时有“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唐甄:《潜书》下篇)之记载。如果这种贸易顺利进行的话,将有可能推动和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舟山海商从最初的从事海上贸易到被迫的武装对抗明军,又因有一部分日本人参与而被长期认为是“倭寇”。“贼”、“寇”之论从明朝直至当代,一直是海商头上的“紧箍圈”。其海商集团武装反明斗争的意义不可低估。被封建统治者诬为“首倭而作之乱者”的海商王直曾多次向统治者提出开放海禁、通商互市的请愿:“倭国缺丝棉,必须开市,海患乃平”,“他无所望;惟愿进贡互市而已”,显示了商品经济(其中包含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和流通)求生存、求发展的意志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马恩选集》卷2)。“倭寇海盗”的反抗是被迫的;他们的反海禁斗争是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与明代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相比较;他们在反封建上是共同的;但是“倭寇海盗”的反抗斗争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力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蕴含社会革命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倭寇海盗”反抗斗争的意义又超越于农民战争。“倭寇海盗”反海禁斗争是明朝市民反矿监税使斗争的先声;对它们都应加以充分的肯定。
自明末直至20世纪70年代;史家众口一词地指责嘉隆年间的舟山海商为“倭寇海盗”。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对待传统史学的问题。不少史学工作者至今没有突破忠君爱国的正统观念;他们以是否能保持封建王朝的稳定性作为评判历史事件的标准,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作为研究工作的着眼点。我们认为:史学工作者首先必须有忠实于历史的勇气;其次;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勿以帝王之好恶为好恶;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作为评判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标准。只有这样;史学才谈得到科学性,才会有不衰的生命力。
原作者: 舟山史志办
来 源: 舟山史志办
共有11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五,部分论坛观点
更新时间2005810 12:31:00 字数:3164
作者:冬季板砖 200525 23:44:00
王直之所以为汉奸
“对于王直,笔者倒是并不陌生,因为很早就对中晚明史就颇感兴趣,有关王直的各家评论也多有涉猎。值得注意的是,在“王直事件”发生之前,已经有一批学界人士呼吁重评王直以及与他同时期的中国海盗,其所据基本为明朝的海禁使沿海居民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危险和破坏,下海为盗实为迫不得已。”
如王直仅仅是“下海为盗”,那么不可能会得个汉奸的桂冠的。下海为盗和勾结日本人为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质。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一个有些叛逆心理的孩子偷自己爸妈的钱,被发现后顶多是吃顿板子,那是自家事,而如果说他勾结外人来自家杀死父母抢夺财产,那就是大逆不道的犯罪行为了,非枪毙不可。
如果说他不存在勾结日本人,给日本人充当领路人的话,他怎么能是汉奸呢?说他是汉奸,是有事实为证,而非污蔑,即使是他从土里钻出来,现在也不敢打这种名誉权官司的。为他辩解的人,为何会乎视他勾结日本倭寇的行为呢?若非要那样的话,中国是压根不会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汉奸”称谓的。
清韵论坛 ? 博古斋 胡瞻
固然是官逼民反,不过要说王直手上没有沾过这个沿海普通劳动人民的献血,只怕也不客观。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又说成王败寇,王直当年要是搞个海洋包围陆地,占领日本本土(诺曼征服?)或者打回北京城,那的确是大英雄大豪杰了。可惜现实是他被明政府砍了头。
博采 作者: cceco888 2005年05月15日; 星期日 03:00
无论怎样的论辩,人们常常不会忘记海商武装的“烧杀*”。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它正应验了“成王败寇”的世俗见解。历史上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同这个话题完全无关?又有哪一支“王者之师”会遭遇这样的指斥?当然,又有哪一支“败亡之寇”不因此遭到唾骂?但是,咒骂是应该看它究竟出自谁人之口的?蒋委员长骂共产党“共产共妻”;赫鲁晓夫“同志”说中国人“两个人共穿一条裤子”。你信不信?然而让人感动的是:当时人的记述:海商武装的活动得到了当地穷苦百姓的支持、拥戴和掩护。那情景是感人的。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了红军、八路军同穷人的鱼水之情。谓予不信,请你去读一读那些原始的、未经后人渲染加工的明代时人写的记述文字。这应该是公平的。至于说到“*”,这更是令一个礼教中国人人切齿的事。但是,细读《明史·;烈女传》会让人觉得奇怪:有明一代,经历286年,所有“烈女”都出在嘉靖中期,都出在“倭寇”出没的地方,而且都是在根本没有见到“倭寇”时就都“自杀”了!有一个人自杀的,有几个人一块儿自杀的,更有一族的长者聚集全族妇女集体“自杀”的,当然“青史”上留名的却只有那位尊贵的长者。“倭寇”究竟“奸污”谁了?没有人提供哪怕只是一桩确凿的罪证。这样的历史疑案,翻一翻这个“烈女传”,定会令人捧腹而又唏嘘的!《吕氏春秋·;察传》是启发人们通过调查,弄清事情真伪,以防被不准确的传说所骗的。要研究历史,首先应当学会并习惯于“察传”。
天涯社区 作者 鱼草子
“砸的不过是块墓碑而已,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已,至于王直真正是不是该砸,我还真不关注了。……所以我还是主张砸。民众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我可没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理性。”——我想,该女网友的回答可以代表大部分叫骂者的真实心情。
清韵论坛 ? 博古斋 作者 雷文 于20050304 11:00
读明代的这段历史,真可用屈原的一句诗来形容:长太惜以掩涕啊!
历史就是如此无情,又是如此混蛋。当西方国家在从事海洋贸易、发展国力、在世界竞争中奋力争先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呢?
禁,禁,禁,禁止航海,禁止海上通商,禁止海外贸易,把红红火火、本来可以实现国家与百姓双赢的事物活生生扼杀了!和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的机遇,擦肩而过!
所以我说,这苦果要中国人几百年中都在品尝!
在这段悲剧般的史事中,其中的人物无一不是悲剧性的,而其中之尤,又属朱纨和汪直。这两个人物真是大有文章可做。现在历史剧勃兴,往往感兴趣于帝王家事,宫廷秘闻,散布个人崇拜和权威崇拜的奴性意识,有谁去拍拍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样的抗争史,拍拍这可歌可泣、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悲剧人物呢?
我坚决认为,像汪直这样的人,是很优秀的人,成王败寇的皇家史观滚到一边去,他正是鲁迅说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历史中被淹没的精英!
我们一向不缺少优秀的儿女,但我们缺少优良的环境!
清韵论坛 ? 博古斋 古越 于20050307 10:02
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根子还是在宋朝。
明朝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资本的原始积累)。
山水映日月 没有诚信的经商手法再给倭患添油加薪
孟德斯鸠在几百年前就说过:“在中国,欺骗是允许的,一切用暴力获得的东西都是禁止的,一切用术数或狡诈取得的东西是许可的。”孟还说:“中国人信誉不好尤其是在贸易中,这是因为中国人生活不稳定,使他们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异乎寻常的贪得欲。”看来这位西方圣人不但对几百年前中国的商场有所了解,就是对现在中国商界也很了解!
当明政府放弃市舶管理后,民间自行走私经商陷入了无序之中。孟在上边所说的那些经商现象只不过是一些中国商人的小手法而已。其实一些玩得大的中国商人做的都是拖欠货款,找借口不付款,玩的是不付款又不退货的大把戏。他们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直拖到你服了,拖不起也熬不住不想要自己的货了,这样你的货整个都作为利润装进了他的腰包。这种把戏又玩到了到中国来做外贸生意的日本倭人身上。这样被拖欠货款的日本倭人因行为属于走私而无官方通关及居住许可,只好住在沿海各岛上,等待索要货款。而中国的许多欠款奸商等倭人来讨货款就避了出去,让倭人们多次空跑。而卖给从商的明朝地方官员的货物也是同样下场。
“自罢市舶后,辄主商家,商率为奸,利负其债,多者万金,少不下数千。索急,则避去,已而主贵官家,而官家之负甚于商。番人泊近岛坐索其负;久不得之,乏食,乃出没为盗。辄构难,有所杀伤。贵官家患之,欲其急去,乃出危言撼当事者,谓番人泊近岛,杀掠人。而不出一兵驱之,备当倭固当如是耶?当事者果出师,而先阴泄之,以为得利。他日货至,复如然。如是者久之,倭人大恨。言挟国王资而来,不得直,曷归报?必偿取尔金宝以归。因盘据岛中不去。”
这些奸商真是骗人骗到家了,你倭人想要第一批货款吗!那你就得送上第二批货来,你送上第二批货,我还得让你再送第三批货,不送就不给你第一批货钱。搞得日本倭人越陷越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想出了办法,只好说自己的货是日本国王的,国王说了;要不回钱,就别回来。这简陋的办法根本就蒙吓不住黑了心的中国官商和奸商。
而此时的明政府是不闻不问,这种官商勾结一起坑骗倭人货款的卑鄙经商行为导致倭乱越来越严重。当时的沿海适合居住的岛屿上差不多住的都是要债的倭人,也有许多对日做出口被骗的内地华商。他们的货也被自己的同胞骗了,可他们不敢告官,因为禁商通告发布后他们的行为是非法的。除部分倭人认账吃亏返回日本不再与中国商人做生意外,许多倭人不甘心被骗。既然中国政府不保护正当的商人利益,他们就只好自己来索回欠款了。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形成大股倭寇,推举有见识的华人做首领或让华人海盗为头,利用海岛做根据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