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春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恒点头道:“也好。”吩咐道:“收拾尸体,以大夫之礼厚葬阚止!没死的士卒都放了,这些人是受命而行,阚止谋反,与他们无关。”
田逆原想将阚止的尸体拿去示众,再将余下的没死的阚府中人斩首治罪,见田恒这么处理,本要说话,忽想起昨夜田恒对他说过的“笼络人心”四个字,便不再言语。
这时,有人来报,说是下大夫高无平本来往城上接掌兵符,途中发觉中计,立刻拔剑动手。这人甚是勇悍,伤了闾邱明,带着数十家兵杀出了城外,不知所踪。
田逆大怒:“怎么让高无平这贼子走脱了?”大发脾气。
田恒冷笑道:“他未必便能脱身。”先派一军去国异府上抄家捉人,再派人到高府将高家的人全部扣下,又派人四下里追索阚止、国异、高无平的余党。又对王孙封道:“还有一名董门御人,今日不在宫中,被他走脱,还要劳烦阁下留意,去寻一寻他的下落。董门御人非同寻常,其他人恐怕也拿不住。”王孙封点头答应。
鲍息与王孙封正要上车去接齐简公,忽听场上收尸的士卒大声惊呼:“诈尸!诈尸!”回头看时,只见一个董门刺客从地上跃起来,手挥着铜剑,一连伤了数人。
王孙封心中大奇,他认出这刺客,是先前自己手提两名刺客当武器时刺中的一位,后来被田逆数剑刺死,怎么又活了转来?他心中寻思,脚步却不停,向那刺客奔了过去。
那刺客见王孙封逼近来,自知不敌,闪身到一乘兵车旁,挥剑斩断缰绳,夺了匹马,飞身上马,拍马往大道另一头飞驰。
众人“咦”了一声。
其时中原诸国,并无骑马之俗,更无骑兵,出行用马车,出战乘兵车,因此也不会骑马。
眼见这刺客骑马飞驰,解车去追恐怕来不及了。
田逆大急,这董门刺客若奉命杀人,对方不死,决不罢休,不完成使命,绝不回代国。
先前从阚止他们的言语中得知,这刺客是受命刺杀自己,一直没能得手。若让这刺客逃了,早晚会向自己下手,那真是防不胜防。
田恒在一旁叹道:“这董门刺客来自于代,代乃胡人之国,擅长骑射,怪不得他能骑马飞驰。兵车追之不及矣,此人若走,后患极大。”
王孙封笑道:“无妨,在下去追,决计不会让他逃脱了。”他也到一乘兵车旁,抓住一匹马的缰绳,双手左右一拉,竟将数条革绳齐齐扯断。牵出马来,飞身上马,向那刺客逃走的方向追了下去。
众人不料这王孙封竟会像胡人一样骑马,无不大奇。
田逆道:“咦,这小子怎会骑马?”鲍息笑道:“在下这兄弟生性好动,本事多多,他常常在野外骑马,只是不为人所知。左司马,在下明明见你在那刺客身上刺了数剑,怎地他还没死?”
田逆道:“在下也不解其故。是了,在下的剑刺在他身上,似有硬物相阻,刺入不深,也不见血流出,在下也没怎么在意。”田恒在一旁摇头道:“小逆行事,就是有些粗疏。”
鲍息带着鲍家的士卒走后,田恒让田逆带人收始战场,自己入府休息。这时候城中之乱渐止,陆陆续续有齐臣纷纷到田府来相询,他们大多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特来打探消息,听说国君出走,都不敢离开。田逆收始完战场,也到田恒府上等候消息。
到了午膳之时,鲍息回来。众人七嘴八舌地问,鲍息摇头道:“在下追到城南门外的岔道,择一而行,走出了数十里,一直到了昌国城中,也没见国君影子。国君想是走了岔道另一径,那是舒州方向。在下先来禀报右相,再往舒州方向去追。”
田恒道:“鲍大夫辛苦了,不忙,先用过了饭,本相陪你一起去接国君。”众臣道:“在下也一同前往。”
匆匆用过了饭,众人正要动身,忽听人报说犰委接了国君回来了。
田恒愕然道:“犰委好生糊涂,不先送国君回宫,来此做甚?”
众人一起出府迎接齐简公,不料出了门外,便见犰委一人跪在门外,满脸惊恐之色,道:“国君薨了!”
众人大惊。田恒与田逆故作大惊之色,田恒抢身上前,一把抓住犰委的肩头,惊道:“你说什么?”
犰委道:“小人奉命与鲍大夫到公宫之中擒拿董门刺客,国君受了惊吓出宫,小人怕国君有失,带人一路追上去,直到舒州才追上,正要请国君回来,不料国君见是小人,大为忿怒,拔剑要杀小人,却不小心从车上跌了下来,手上的剑刚好扎入了自己腹中,小人……”,其实,这些话本是田恒安排好教他说的。
田逆在一旁大喝道:“什么?你杀了国君?!”这一声暴喝,在场众人听得十分清楚,齐齐吓了一跳。
犰委也吃了一惊,抬起头来,道:“不干小人之事,那是国君自己失手误刺,小人……
小人只不过是……”,话未说完,田逆又喝道:“这就奇怪了,国君为何一见了你便拔剑,是否你图谋不诡?”
犰委忙道:“只因小人昨日在宫中与侍卫比剑,伤了一名侍卫,国君多半是有些生气,其实……”,他虽然不懂得田氏兄弟的心思,但从语声中也听出有些不妙来,心中惊惧,正说着话,田恒握住他肩头的手忽地用力一捏,犰委只觉肩头剧痛,倒吸了一口凉气,后面的话便没能说出来。其实田恒要的便是犰委说出曾与宫中侍卫比剑一事,唯有如此,齐简公失手刺死了自己之事才能顺理成章,言多有失,其它的话便不必让犰委说了。
众人不知道其中真相,心道:“若非如此,国君怎会拔剑向迎自己回城的人下手?”
田恒叹了口气,还未说话,田逆早在一旁大喝道:“虽是国君自己失手,你也是犯了弑君的大罪!”抢上身来,飞起一脚向犰委踢来。
犰委大骇,欲要躲避,却被田恒牢牢地抓住,动弹不得,田逆一脚踢在犰委胸口,这时,田恒的手一拂,手指飞快地在犰委的喉上捏了捏,犰委嗓子剧痛,吐了一口血,向后跌倒,口中“咿咿唔唔”地说不出话来。
原来,他的喉骨被田恒捏碎,虽能出声,却不成言语。田逆假装暴怒踢人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田恒趁田逆那一脚时暗施辣手,在场众人正乱着,自然是未看出来。
田逆拔出剑来,作势要杀犰委,田恒拦住他,道:“慢着,留下活口,此人是本相的门客,今日犯了弑君大罪,若一怒杀却,难免他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不如先留下他的狗命,待审结之后,再行处死未迟。说不定这背后有人指使,也未可知。”
其实,在场中人虽不敢出声说话,却无不怀疑犰委弑君是田氏主使,但听田恒这么一说,便想:“原来犰委胆大忘为,弑害国君,其实与田氏无关,多半另有主使之人。”
田恒命人将犰委关起来,到了此时,犰委就算是奇蠢如猪,也知道自己是众矢之的,成了这次弑君犯上的替罪羔羊。
田恒这才呼天抢地,向载着齐简公尸首的辎车扑了过去,将齐简公的尸首小心抱了下来,向公宫方向踉跄而去,众齐臣跟在其后大哭,周围和沿途的百姓也都伏在地上,随着众人痛哭流涕,此时就算是新娶妻室,哭不出来也要在眼中重重揉出几滴辛酸之泪来。
田恒一面哭着,一面偷眼向怀中的尸首瞧去。只见齐简公虽死,脸上却挂着极复杂的神色,其中有惊恐、忿怒、伤感等诸多表情,田恒心中暗叹道:“其实我并不想杀你,冒天下之大不讳,可你宠信家奴便罢了,谁叫你不知深浅,受了阚止的耸恿,一心想对付我们田氏一族?”
1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出自《诗经·大雅·板》。
2烛:火把。并非后世的蜡烛。春秋时并无蜡烛与油灯,将火把插在墙上,或是插在特制的金属或竹木架上照明,称为烛。
3齐简公:姜壬,齐悼公之子,公元前485年,田乞杀齐悼公,立其子姜壬为君。齐简公任用亲信阚止,谋逐田氏。公元前481年,齐简公被田恒所杀,在位四年。齐简公是其谥号,死后由臣子所评定,因此姜壬在生之时,绝不可能有“齐简公”这个称谓。但小说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以齐简公称谓其人。后文的周王、诸侯,都以谥号称谓,以方便阅读。周制,从周文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其后从周孝王开始用谥号,死后由群臣按其在世之功,评以谥号。此制也沿用于各封国诸侯,只有楚武王熊通在位三十七年后,自称武王,其后的楚王也用谥号,不称王职者便不谥王号,如楚文王之长子在位三年,无一政所出,死后谥曰“堵敖”,其弟谥“楚成王”。卿大夫也有谥号,譬如赵鞅谥号为赵简子,田恒谥号为田成子。
4阚止:有的史书上又叫监止,原为齐简公的家臣,受宠,齐简公为君后,重用阚止为政,谋逐田氏,公元前481年,被田恒所杀。
5田恒:春秋时齐国大臣。妫姓,田(陈)氏,名恒,后人因避汉文帝刘恒讳称他为田常,谥号田成子。田乞之子。齐简公时,他与阚止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乃复修其父之政,继续以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笼络民心。公元前481年杀监止和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自此田氏专国政。三传至太公和,田齐正式取代姜齐。
6子我:名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的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宰予,宰予昼寝,被孔子斥责:“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唐代司马贞《索隐》疑此说把阚止当宰予,并说阚止字我,也是子我。小说中按《史记》记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却。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
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名前加“子”,是一种尊称,类似后世的“先生”。“子我”就类似于“我先生”,后文的子路、子剑类似于路先生、剑先生。
7子路:仲由(公元前542~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与叛军交战。交战中子路的冠缨被击落,子路道:“君子死,而冠不免。”系帽缨之时被杀。
8孔子: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9柳下跖:一说原名展雄,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人,“跖”意为赤脚奴隶。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约公元前475年,柳下跖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荀子》一书称颂柳下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10支离益:见《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11董梧:见《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12柳下惠: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可以成为“百世之师”。本来,柳下惠并非本小说年代的人物,也不是柳下跖的兄长,但民间对柳下惠、柳下跖有很多传说,本小说依民间传说,不按史实。
13老子:道教信奉之教主,又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本传谓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守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关于老子的姓字,历来说法不一。《庄子》称他为老聃,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中《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搀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当今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老子其人可能生活于春秋末年。
14叔孙氏: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一。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是鲁桓公的后人,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被称为“三桓”。
15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攻齐,吴鲁联军败齐于艾陵,杀齐卿国书等人。齐军十余万人惨败,损兵车八百余乘。
16寺人:即后世的太监。春秋时寺人一般服侍周王与诸侯,也有少量卿大夫使用寺人。
17陈完:敬仲,陈厉公之子,公元前672年,陈完为避祸逃到了齐国,被齐桓公封为“工正”,赐采邑于田,此后便改称田氏,成为田氏始祖。田氏在齐国日渐势大,到公元前391
年,田和将齐康公迁于海上。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氏为诸侯,田齐正式取代姜齐。
18公子骜:姜骜,即齐平公,公元前481~456年在位。
19公主:公主作为皇帝之女的特定称谓是在汉代,春秋战国之际,周王之女,一般称为“王姬”,诸侯之女并无一定的称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