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鞒痢�13 艘货船。德国损失潜艇 3(一说 4)艘、飞机41(一说 27)架。
PZ 式反坦克火箭筒德国步兵武器。由胡戈施奈德公司设计师朗魏勒 (Langweiler)于 1942 年设计。翌年夏投产。一般只能发射 1 枚弹头。PZ 30 型弹头直径 150 毫米,有效射程 30 米,能穿透 200 毫米厚的装甲,每月 生产约 2 万个。1944 年初制成 PZ60 型,有效射程增至 60 米。1914 年底制 成 PZ100 型,有效射程 100 米。1945 年 1 月制成 PZ150 型,有效射程 150 米,弹头装甲穿透力同前,爆破力较小,但加上杀伤弹套能攻击有生力量。
PzLp11 型歼击机波兰歼击机。由波兰 PZL 公司制造。1933 年投产, 翌年起服役。单引擎(645 匹马力),敞式座舱,装有撑杆的上单翼,最大 时速 242 英里,装备 4 挺 7.7 毫米机枪。速度低,但因此有较好的机动性能。
9 年 9 月德波战争时有 108 架在第一线服役,占波兰空军全部歼击机的 四分之三强。另外的 30 架为更落后的 P7 型。
PzLP23 型轰炸机波兰轰炸机。又称鲫鱼式轰炸机。1936 年由波兰 PZL 公司制成并装备波军。单引擎(580—680 匹马力),乘员 3 人,最大时 速 198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932 英里,可携炸弹 1543 磅。共生产 210 架。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爆发时有 118 架在第一线服役。波兰败亡后部分转至罗马尼 亚,罗军曾在 1941 年用于苏德战场。
PzLP37 型轰炸机波兰轰炸机。又称*麋式轰炸机。由波兰 PZL 公司 制造,1938 年起装备部队。双引擎,最大时速 273 英里,可携炸弹 5688 磅, 装备 3 挺机枪,乘员 3—4 人。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爆发时,有 36 架在第一 线服役。波兰败亡后部分转至罗马尼亚,1941 年罗军曾用于苏德战场。
PzkwI 型坦克又名 TI 型坦克。德国轻型坦克。3 年底开始生产, 初以“农业拖拉机”为伪装代号,是早期*德国坦克师的主要坦克。经过 3 次改进。全重 5.4—8 吨,乘员 2 人。装备 7.92 毫米机枪 2 挺。1939 年起改 装 20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 1 挺。前装甲厚 13—30 毫米。发动机最 大功率 60—15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40—60 公里,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 在侵波战争和西线战役中也起过较大作用。
PzkwII 型坦克又名 TII 型坦克。德国轻型坦克。4 年 7 月开始研 制,经过 15 次改进。全重 7.2—11.3 吨,乘员 3—4 人。装备 20 毫米(少量 为 50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米机枪 1 挺。前装甲厚 14.5—35 毫米。发动 机最大功率 130—180 马力,公路最大时速 40—60 公里,行程 160—250 公里。 曾用于武装干涉西班牙。在侵波战争和西线战役中起主要作用。为准备实施* 海狮计划,部分改造成两栖坦克,水面最大时速 5 节,后在侵苏战争中用于 渡越江河。
PzkwⅡ型克PzkwⅢ型坦克又名 TⅢ型坦克。德国中型坦克。1935 —1943 年 8 月生产,经过 14 次改进。全重 15.4—23 吨,乘员 5 人。装备 37 —50 毫米火炮 1 门(其中的 PzkwⅢN 型为短身管 75 毫米火炮),7.92 毫米 机枪 2 挺。前装甲厚 14.5—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265—300 马力,公路 最大时速 32—55 公里,行程 165—175 公里。为准 Pzkw—Ⅲ型坦克备实施* 海狮计划,部分改装成两栖坦克。曾用于入侵西线和巴尔于国家。在北非战 役和苏德战争前期起重要作用。
PzkwIV 型坦克又名 TIV 型坦克。德国中型坦克。1936 年开始生产, 后经 11 次改进。全重 1727 吨,乘员 5 人。装备 75 毫米火炮 1 门,7.92 毫 米机枪 2 挺。装甲厚 30—50 毫米,发动机最大功率 265—300 马力,公路最 大时速 40 公里,行程 200 公里。1913 年 3 月起炮塔周围增装防弹钢板。大 战前期数量较少,由于其装甲厚火力强,战争后期逐渐成为德国主战坦克。
SB2c 型轰炸机又称“地狱俯冲者式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俯冲轰 炸机。1940 年 12 月研制成功。柯蒂斯(Curtiss)公司生产。1943 年 11 月 起服役。单引擎,下单翼可折叠,最大时速 295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165 英里,可携炸弹 1000—2000 磅,装备 2 门 20 毫米航炮和 2 挺 12.7 毫米机枪, 乘员 2 人。战时共生产 6300 架,其中 1194 架在加拿大制造。在美国陆军航 空队服役的 900 架,称为 A25 型。战后继续服役至 1949 年。
SBD 型轰炸机即“无畏式轰炸机”。
sc7 护航运输队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7”为航次序号。1940 年 10 月 17—20 日,该船队与另一支*HX79 护航运输队,在北海峡(XorthChanne1) 附近海域,同时遭到德国 8 艘潜艇(U46、U47、U48、U99、U100、U101、 U38 和 U123)结群攻击。两支船队的 79 艘货船,被击沉 31(一说 32)艘, 共 15.2 万多登记吨位。德国潜艇无损失。参见“北海峡护航战”。
SC42 护航运输队战时英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42”为航次序号。1941 年 8 月 30 日,从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CapeBretonIsland)驶出。编有 64(一说 63)艘货船,由 1 艘驱逐舰和 3 艘护卫舰护航。9 月中旬,船队航至格陵兰 的费尔韦尔(Farewell)角附近海域,遭德国海军北方潜艇群(15—17 艘) 持续 7 昼夜追踪攻击。英国虽以 7 艘舰艇增援,仍被击沉 18(一说 20,另说 16)艘舰船,共约 7.3 万吨。德国损失 2 艘潜艇。
8C122 护航运输队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22”为航次序号。1943 年 3 月 5 日,从纽约港启航。编有 60 艘货船(因遇风暴其中 6 艘中途折向加拿大 的哈利法克斯),由 2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和 5 艘驱潜快艇护航。17—20 日,与*HX229 护航运输队一起,在北大西洋航线遭德国潜挺群持续攻击。 22 日驶抵英国的仅有 42 艘货船。
SC129 护航运输队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29”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11 日傍晚起,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遭到德国海军数个潜艇群持续 2 天的追 踪攻击,2 艘货船被击沉。但护航的盟军舰艇依靠雷达和高频测向仪,有效 地进行了抗击,多次驱走德国潜挺,并击沉 1 艘、重创 1 艘。5 月 13 日傍晚, 盟军支援舰队的航空母舰到达后又以飞机作沉 1 艘潜艇。德军遂于 14 日拂晓 撤出作战。此战以及 HX237、SC130 和 HX239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 西洋潜艇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 击近 4 个月。
SCl30 护航运输队战时盟国海军护航的横越大西洋运输船队之一。 “SC”为从北美驶往英国的慢速船队代号,“130”为航次序号。1943 年 5 月 19 日午夜至 21 日,船队在北大西洋航线上遭到德国海军潜挺群持续追踪 攻击。盟军护航舰艇在配备航空母舰的支援舰队支援下,成功地击退潜艇进 攻。船队无一损失,德国潜逛被击沉 3 艘、重创两艘。此战以及 HX237、SC129 和 HX239 等护航运输队之战,构成大西洋潜挺战的转折点。德国因损失惨 重,被迫停止对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攻击近 4 个月。
SFH18 式榴弹炮德国榴弹炮。1918 年定型。大战初期仍为德军主要 火炮之一。有口径 105 毫米与 150 毫米两种型号。口径为 105 毫米的战斗全 重工 1950 公斤,炮弹重 14.8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470 米,最大射程 10.7 公里,射速每分钟 6 发。口径为15Q 毫米的战斗全重 5510 公斤,炮弹重 4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20 米,最大射程 13.3 公里,射速每分钟 4 发。
SFH40 式榴弹炮德国榴弹炮,1940 年在 sFH18 式榴弹炮基础上改 进制成,有口径 105毫米与 150毫米两种型号,口径 105毫米的战斗全重1800 公斤,炮弹重 15.8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40 米,最大射程 12.3 公里。
射速每分钟 6—8 发。口径 150 毫米的战斗全重 5650 公斤,炮弹重 4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595 米,最大射程 15.5 公里,射速每分钟 4 发。
SK39 式加农炮德国加农炮,1939 年定型,口径 150 毫米的战斗全 重 12.4 吨,炮弹重 43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65 米,最大射程 24.7 公里,射 速每分钟 2 发。口径 210 毫米的战斗全重 38.6(一说 37)吨,炮弹重 135 公斤,炮弹初速每秒 800 米,最大射程 29.9 公里,射速每小时 25 发。
SK42 式加农炮德国加农炮。1942 年制成并服役,为大战中后期德 国主要反坦克兵器之一。口径 75 毫米,战斗全重 1425 公斤,炮弹重 6.8 公 斤,炮弹初速约每秒 930 米,在 500—1000 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 95—84 毫米,射速每分钟 12—14 发。
stuG43 型自动步枪德国步兵武器。1943 年研制成功。全长 0.94 米, 总重 5 公斤,口径 7.92 毫米,由弹仓供弹,最大射速每分钟 500 发。大战期 间共生产约 8 万支。
T 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东方舰队在印度洋上的隐蔽基地。位于 马尔代夫群岛南端的阿社(Addu)环礁,为一群环状珊瑚岛环绕的深水盐湖, 有 4 道深水海峡通向印度洋,远离主航道,地势隐蔽。战时英军在此修建秘 密基地,以此为代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东方舰队基地新加坡沦陷,科 沦坡亦受威胁,遂一度成为英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主要基地。
TI 型坦克即“pzkwI 型坦克”。
TⅡ型坦克即“pzkwⅡ型坦克”。
TⅢ型坦克即“pzkwⅢ型坦克”。
TⅣ型坦克即“pzkwⅣ型坦克”。
Tv 型坦克即“豹式坦克”。
TⅥ型坦克即“虎式坦克”。
T4 组织纳粹德国“国家医疗机构协调局”的代号。因办公室位于柏 林动物园街(Tiergartenstrasse)4 号而得名。1939 年成立。执行用无痛致 死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计划,由纳粹党元首府长官*布勒和希特勒的私人内科 医生*勃兰特负责。1939—1941 年,即以毒气和致命注射剂杀害 5 万余人。
TBD 型鱼雷轰炸机又称”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鱼雷 轰炸机。1937 年投产和服役,道格拉斯公司制造,单引擎、单座,最大时速 206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435 英里,装备 12.7 毫米和 7.62 毫米机枪各 1 挺, 可携 21 英寸鱼雷 1 枚或炸弹 1000 磅。为美国海军第一代鱼雷攻击机,太平 洋战争爆发时仍为美国主要舰载机种之一,曾参加中途岛海战,由于性能差 很快被淘汰,由*TBF 型鱼雷轰炸机取代。共生产 129 架。
TBF 型鱼雷轰炸机又称“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美国海军舰载机。 1941 年役产。格鲁曼公司制造。单引擎、中单翼,最大时速 271 英里,最大 载荷航程 1020 英里,升限 2.3 万英尺,爬升率 13 分钟万余英尺,乘员 3 人。 可载炸弹量 2000 磅,或 22 英寸鱼雷 1 枚,或 5 英寸火箭弹 8 枚。装备有雷 达系统,可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战时共生产 10104 架。1942 年起服役,主要 用于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取代老式的*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并按*《租借 法案》提供英国等。其改进型为 TBM 型。战后继续 TBIF 型鱼雷轰炸机服役至 1954 年。
V 邮路(VMail)大战时期美国军邮线路。以英文(Viotory)(“胜利” 之意)的第一个字母得名。为使海外作战的官兵与国内亲友通信联系畅通, 以达到鼓舞土气的目的,美国军方建立了一条特别的军邮线路,投递迅速, 即使在遥远偏僻地区,投递时间一般亦不超过 10 天。
V1 火箭纳粹德国称为“报复武器1”。因飞行时噪声较大,英国人 称为“嗡嗡弹”。大战末期德国使用的飞航式导弹。弹长 7.6 米,最大直径 0.82 米,翼展 5.3 米,战斗部携带炸药 700 公斤,总重 2.2 吨,使用冲压式 喷气发动机,以汽油作推进剂,用弹射器发射,间或由飞机发射,以自主式 磁陀螺控制系统控制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最大时速 645 公里,射程 240 —370 公里,命中精度较低,1942 年年中开始研制,1944 年 6 月 12 日首次 从法国北部向英国发射,数月内共发射约 1 万余枚,其中五分之一毁于发射 故障,五分之二被英国歼击机或高射炮击毁,三分之一击中英国本土(其中 大部分击中伦敦),造成平民和财产一定的损失,但未能扭转德国的败局。
v2 火箭纳粹德国称为“报复武器2”。大战末期德国使用的超音速 单级弹道式导弹。弹长 14 米,最大直径 1.65 米,战斗部携带炸药 800 公斤, 总重约 13 吨。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以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弹道主动段由 带程序装置及计算飞行速度仪器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统控制飞行。最大时速 6120 公里,射程 320 公里,命中精度低,可靠性差。1936 年起研制,1914 年 9 月 6 日首次向巴黎发射,两天后开始袭击英国。共发射约 4300 枚。其中 二分之一毁于发射故障或飞行故障,1000 多枚击中伦敦,给英国人民和财产 造成一定损失,但未能扭转德国的败局。
X 营地大战时期英、美训练间谍、特工人员的秘密营地。位于加拿大 境内安大略湖畔,多伦多到金斯顿的高速公路附近。受*英国安全协调局和* 美国战略情报局管辖。受训者在这里学习暗杀、爆破、突袭和传送情报等技 能。曾训练出数百名间谍。
Z 计划(Zplan)纳粹德国海军建设计划。1938 年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根 据希特勒的指令拟制。总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同英国舰队抗衡的水面舰队,包 括 4 艘航空母舰,10 艘战列舰,3 艘战列巡洋舰,8 艘装甲舰或重巡洋舰, 44 艘轻巡洋舰,68 艘驱逐舰,90 艘鱼雷艇,249 艘潜艇。预定 1948 年以前 完成。1939 年 1 月获希特勒批准,并将完成期限提前到 1945 年。1939 年 9 月 1 日被海军总司令部撤销,代之以继续建造潜艇并限制建造水面舰只的新 计划。
z 作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代号。1941 年 4 月确定此代号,取 意于 1905 年日俄对马海峡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升起的 决战信号“z”旗。参见“珍珠港事变”。
6M8 式火箭炮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火箭炮之一。1941 年制成并装 备部队。弹径 82 毫米,弹重 3 公斤,操纵管数 48 枚(另有 24 枚型和 36 枚 型),一次齐射为8—10 秒,有效射程 5500 米,重新装弹时间为 5—10 分钟, 战斗全重 5485 公斤。
BM13 式火箭炮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主要火箭炮之一。被称为“喀秋 莎”。其前身为三十年代中期为装备飞机而研制的固体燃料火箭弹,1941 年 改装制成。系安装于汽车上的多联发射装置,弹径 132 毫米,弹重 42.5 公斤, 操纵管数 16 枚,可在 7—10 秒内一次发射 16 发炮弹,有效射程 7900 米,重 新装弹时间为 5—10 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