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黎平寇这么做,也主要是基于长远考虑,即日本历次走上歧途,都与天皇有关,或者说天皇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大行其道的旗帜。如果不废除天皇,谁也不能保证日本在今后不会再次走上歧途。
事实上,这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中国主张废除天皇的时候,美国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宣称,中国这么做,是在为吞并日本做准备,因为没有天皇,日本的主权国家地位就会动摇。中国通过军事占领在形式上吞并日本之后,通过废除天皇,能够在精神层面上瓦解日本人的主权意识,为最终吞并日本打下基础。
中国有可能吞并日本吗?
在半年之前,恐怕谁也不会相信,毕竟日本是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国家,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有自己的语言与意识形态,还有长达两千多年的独立历史,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吞并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长达半个多世纪,也没能同化日本。
可是,在粒子风暴发生之后,中国吞并日本绝对不是妄想,极有可能变成事实。
原因很简单,这场风暴几乎毁灭了大和民族
战争结束后的三个多月内,日本死难的平民数量已经达到二千七百万,还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平民活不到二零三九年。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遭受严重辐射的人中,以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为主。根据中国占领军在二零三五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死难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年纪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男性,而在遭受严重辐射、以及患上皮肤癌、血癌等不治之症的日本人中,百分之六十是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在战争爆发前,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日本男性总数为四千二百万,如果占领军的统计结果没有太大偏差,那么最多只有四百万该年龄段的日本男性能活到两年之后。
这是个什么概念?
暂且不说这些日本男性是否健康,就算全部有生育能力,大和民族也将灭亡。
要知道,在幸存者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女性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当所有处于正常生育年龄的男性都陆续死亡之后,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情况比统计结果还要糟糕。
根据欧盟派望日本的救助机构统计,在日本还有生育能力的男性不会超过五十万,而且大部分都是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还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也不会超过两千万,主要也是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粒子风暴期间,包括十二岁到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在内,日本男性承担了主要的社会工作职责,而年龄在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女性则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准确的说,是更少的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男性。
虽然大和民族还没有灭亡,但是注定要灭亡。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二零三八年底,日本人口总量将降低到四千万左右,而且百分之八十是女性,特别是年纪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女性。如果健康状况得不到改善,日本的人口总量将在二零四零年降低到三千万以内。
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生育率无法恢复,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在此情况下,中国吞并日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与日本相反,中国人口中,男性占了多数。在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男性公民数量比女性多了大约五千万。
可以说,根本不需要中国政府出台特别政策,只要对日本保持长期占领,日本就会成为历史,因为肯定有不少中国人、特别是男性会自发的前往日本,填补因为人口急剧减少所产生的社会空缺。
如果中国能够有效解决粒子风暴的后遗症,比如引发的癌变,这个过程还将加快。
事实上,治疗癌症,已经是各国医学工作者与生物科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
早在二零三五年底,美国科学家就宣称,已经找到了治疗血癌的疫苗,能够把血癌在八年内的发病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内。欧洲的科学家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皮肤癌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进度也不慢,只不过没有把重点放在疫苗上,而是通过基因寻找治疗手段。
乐观估计,三到五年之内,就有望研制出治疗部分癌症的药物与疫苗。
显然,中国不可能在三到五年之内从日本撤军。
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日本男性公民不可能活到三到五年之后。
正是如此,美国才坚决反对中国废除天皇,甚至反对中国单独占领日本,提出应该由国际社会接管日本。
当然,黎平寇显然不可能答应美国的要求。
在中国与日本交战时,国际社会去哪了?
就拿美国来说,不但暗中为日本提供情报,还为日本舰队提供锚泊地,许诺为日本提供武器装备。
如果战败的不是日本,美国会不会如此“仁慈”?
在这个时候,腾耀辉把牧浩洋调离日本,也就是让他不要去趟这潭浑水。要知道,牧浩洋是下任总参谋长的头号候选人,已经在拯救人类文明的国际行动中大放异彩,腾耀辉可不想让他的声誉受到破坏。
顶替牧浩洋的,正是一直负责占领军事务的庞跃龙。
因为牧浩洋是海军大将,所以在庞跃龙出任驻日占领军总司令之前,腾耀辉为他争取获得了陆战队大将军衔。
不出所料的话,在自然灾害过去之后,庞跃龙就将出任陆战队司令。
至于牧浩洋,很有可能返回海军,接腾耀辉的班,担任海军司令。之前最有希望出任海军司令的杨禹方将负责总装备部与总后勤部的整合工作,在牧浩洋出任总参谋长时,负责后勤装备工作。
对牧浩洋来说,这也确实是一次休假。
在他接手工作的时候,中美欧俄的宇航科学家都没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第七十章 分道扬镳
第七十章 分道扬镳
从理论上讲,肯定能够清除太空垃圾,可是实际操作却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比如,在改进强电磁卫星时,中国工程师就提出,加强卫星的装甲防护力度,用来抵御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问题是,金属能够屏蔽电磁场,所以不能使用金属装甲,只能使用对电磁场衰减作用最小的复合材料,而类似的复合材料的强度都不够高,难以为卫星提供有效保护。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有材料科学家提出,可以采用泡沫材料,即在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在卫星外围释放出膨胀性泡沫体,把整个卫星包裹起来。只要足够厚,就能挡住太空垃圾,需要做的只是增大卫星的发射质量而已,而各国已有的火箭有足够的发射能力,最多不过把更多的火箭进行捆绑式发射。
问题是,这无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即便能够挡住太空垃圾,也无法消除太空垃圾的动量。也就是说,在被太空垃圾撞击之后,卫星的速度会降低,运行轨道也会改变。如果撞击产生的动能指向外太空,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只是提高了卫星的运行高度。如果指向地球,则会使卫星降低飞行高度,然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根据理论计算,只要撞击角度正确,一块一公斤的太空垃圾就能让一颗在三百公里近圆轨道上运行的强磁场卫星在一个月内坠入大气层。在近地轨道上,被质量在一公斤以上的太空垃圾撞击的频率为每三天一次。显然,如此快的损失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甚至是所有国家的承受能力。要知道,在这三十三天中,强磁场卫星最多能回收一百公斤太空垃圾,需要近十万颗这样的卫星,才能清除掉近地轨道上的所有金属碎片,而其总造价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全年产值的十倍
当然,也有人提出,为强磁场卫星安装变轨机动发动机。
问题是,变轨机动发动机必须外置,至少得让喷口外置。如果喷口仅占卫星表面积的百分之五,而且通过保护手段把遭到撞击的可能性降低百分之八十,也有百分之一的几率被太空垃圾击中。因为破坏喷管只需要质量在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所以卫星平均运行十天左右就有可能被太空垃圾击中变轨发动机。如果导致燃料爆炸,那么一颗强磁场卫星产生的碎片需要十颗同样的卫星进行清理。
结果就是,发射的卫星越多,需要清理的太空垃圾就越多。
这还没有包括那些非金属碎片。
如果全部算上,全球数十亿人要不吃不喝的劳作近二十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如果把全球十分之一的生产力用来清理太空垃圾,则需要两百年才能完成,而且前提是人类的生产能力不会受自然灾难影响而降低。
毫无疑问,这基本上没有操作价值。
要知道,就算不闻不问,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将在未来两到三百年之内陆续坠入大气层烧毁。
说得简单一些,人类掌握的宇航技术非常落后。
在二月十日的会议上,四方军方代表都承认,以目前的宇航技术,人类很难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最有效、最正确的措施就是暂时停止一切清理行动,在宇航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再进行研究。
这里所说的“宇航技术”,主要就是动力技术。
当时,不管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还是液体火箭发动机,都是化学能动力装置,能源利用效率低得惊人。虽然几个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开发新的航天手段,比如用电磁轨道炮把人造物体送入太空,但是主要的航天活动仍然需要依赖化学能。至于其他宇航推进工具,绝大部分都处于理论阶段,或者说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
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中美欧俄应该联合起来。
可惜的是,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对人类的生存没有直接影响,最多不过把人类迈向宇宙的脚步放慢几百年,所以在是否联合研制新的宇航推进手段的问题上,中美欧俄存在严重分歧。
欧盟与俄罗斯都主张联合研制,因为这是加快研制进度的最有效的办法。
美国与中国则坚决反对,认为暂时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宇航能力是在核武器成为历史之后,最主要的国家安全支柱。
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就是四方在宇航技术上的差距。
不可否认,欧盟与俄罗斯都是宇航大国,但是其重点是开发已有技术,即以制造化学能火箭为主。在更加前沿的领域,欧盟与俄罗斯的差距非常大,而中国与美国的领先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比如,美国最先提出利用电磁加速进行宇航发射。早在十二年前,美国的科学家就用电磁线圈炮将一根重二十克的金属棒送入近地轨道,而美国原本计划在二零四零年,用同样的方式发射一颗二百五十克重的微型卫星。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宇航领域的研究更加前沿。
当然,也更加神秘。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已经对“场能”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把“场能”作为未来宇航活动的主要推进手段。这里说的“场能”,主要指的就是重力场。
在基础理论上,重力场是能量场,蕴涵有非常庞大的能量。
宇宙科学家早就提出,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仅占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所谓的“暗物质”。可惜的是,科学家没有对“暗物质”给出明确定义,即谁也不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东西。
如果暗物质是无处不在的重力场的话,那么宇宙就不是那么空洞了。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能够利用重力场的能量,人类的宇航能力将得到实质性提高,也就有能力进入更加广袤的宇宙空间,甚至有望从基础上推翻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前往其他星系。
在二零三二年左右,就有中国科学家发表了相关的论文,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问题是,几乎所有西方科学家都对此嗤之以鼻。
西方科学家并不认为场能无法利用,而是认为在基础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之前,根本不可能利用场能。
可以说,西方科学家的认识也没有错。
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已经锁死了现代物理学,要想取得突破,不但要推翻广义相对论,还要提出新的基础理论。可惜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绝对不是靠钱就能砸出来的,甚至靠时间也办不到,因为这是最纯粹的脑力劳动,甚至无法以书面公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人类的总体智力水平限制下,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更加不受人的意志左右。
在无法保证取得基础理论突破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应用研究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得直接一点,在相对论发表之前,谁知道该如何制造原子弹?
当然,在相对论发表之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而且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半衰周期发现质量损失现象。正是这些发现,给了爱因斯坦启发,让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
由此可见,对自然现象的客观发现是促成理论突破的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发现放射性元素,就算爱因斯坦的智商高得出奇,恐怕他也不会提出狭义相对论。
西方科学家对中国学者嗤之以鼻,正是因为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还不到位。
中国科学家敢于超前,也与当初的发现,即强磁场影响重力场的重大发现有关。如果没有这个发现,中国科学家,特别是物理科学家也不会重点研究场能,更不会在基础理论上下那么多功夫。
正是如此,中国才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中国科学家在场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就能超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数十年,率先把场能用在宇航活动上,把人类的宇航能力提到新的高度上,彻底改变人类文明。
当然,在人类文明大融合之前,任何发现都属于国家。
只要国家这种政治形体还存在,中国科学家就没有理由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更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科研工程,绝对离不开国家力量,也肯定在国家机器的控制之下。即便某位科学家心怀人类文明,也不可能超越国家机器,做出有背于国家利益的事情。
在联合研制的谈判破裂后,牧浩洋回到国内。
腾耀辉没有给他安排新的工作,意思是让他好好调整一下,毕竟大半年来,他一天也没有轻松过。只是牧浩洋根本闲不住,正要告诉他,今天什么事情也不用做,恐怕他还真不知道该做什么。
既然还是负责太空垃圾清理工作,牧浩洋也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宇航技术上。
当然,这也不是他的主观意愿。
陆雯已经完成了收集生物基因标本的工作,后期研究由专门的科研人员负责,因此回到了她的本职工作岗位上,继续负责国家基础理论科研工作。也正是通过陆雯,牧浩洋开始关注基础理论研究。
第七十一章 新理论
第七十一章 新理论
战争时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一是社会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调动社会资源。
对陆雯主管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来说,这两个好处体现得非常明显。
对日宣战后,陆雯手下的科研人员暴增了一倍以上,大部分都是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为应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动员后,该部门的职权范围大幅度扩展,几乎覆盖了所有前沿科研领域。
最重要,也是最受牧浩洋关注的,正是物理学基础理论。
当时,已经有人针对典誉清的发现,即强磁场干扰重力场的自然现象,提出了一套物理学理论,而且该理论得到了实验证明,只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