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威斯特霍芬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航线上有敌人的潜艇,损失两艘护卫舰总比船队遭到“狼群”攻击好得多。
要知道,运输船上装的是第一陆战师的作战物资,五艘战略预置舰更加重要,船舱里塞满了第二陆战师的主战装备。
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阿伦调派“格里德利”号去加强护航力量,让威斯特霍芬担任编队指挥官,就是希望经验丰富的“老少校”能把货物安全送达。
虽然韩国舰长也是少校,但是在威斯特霍芬面前没有发言权。
越靠近对马岛,海面上越不平静。
掩护船队的不仅仅有四艘战舰,还有四架P3C反潜巡逻机,以及部署在济州岛与韩国南部地区的十多架反潜直升机。为了协助美韩联军,日本还出动了几艘护卫舰,在对马海峡里巡逻。
当然,这几艘护卫舰不会参与作战行动,只在日本领海活动。
这个安排,让威斯特霍芬决定走对马海峡,在对马岛北面转向前往釜山,然后贴着韩国海岸线北上。
只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他改变了主意。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非常明确:济州海峡里至少有一艘潜艇,而且这艘潜艇被反潜巡逻机发现之后,没有向西航行,而是转向调头,在离对马岛二十多海里的海峡东端失去了踪影。
韩国海军已经加强了近海反潜巡逻,防止潜艇从近海水道靠近釜山港。
反潜巡逻机在海峡东端布下天罗地网。
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那艘潜艇仍然没有出现。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摆脱反潜巡逻机之后,那艘潜艇在对马岛北面转向,进入了对马海峡,也许就在海峡北端某个地方。
这下,从对马海峡到釜山的航线就不那么安全了。
威斯特霍芬不得不考虑,那艘潜艇故意在釜山海峡暴露行踪,目的就是要让运输船队进入对马海峡。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中提到,潜艇在上浮的时候,没有发出无线电波。
也就是说,潜艇当时要么在接收通信卫星发出的信息,要么在故弄玄虚。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意味着聚集在这附近的中国潜艇很有可能去了对马海峡,而且在海峡北端设置了伏击圈。
这附近,到底有多少艘中国潜艇?
已经掌握的情报表明,至少有四艘中国潜艇在黄海活动,两天前还有四艘在东海活动的潜艇北上。
如果志愿军决心消灭运输船队,肯定会把这些潜艇全都派过来。
面对八艘潜艇,威斯特霍芬没有多少把握。也许能在战斗中击沉几艘潜艇,可是只要有一艘潜艇突破了护航战舰的反潜网,就能在几分钟之内击沉足够多的运输船,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
绝对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改变航程安排。
威斯特霍芬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军人,决定后就下达命令,让船队驶向釜山海峡,从近岸航线前往釜山。
只要离海岸足够近,潜艇产生的威胁就能得到遏制。
当然,这需要精心安排航线,因为朝鲜半岛南部分布着数百座岛屿,近岸海域不但水深较浅,还暗礁密布。小型舰船通过没什么,可是对吃水深度超过十米的大型运输船与战略预置舰来说,近岸航道上到处都是陷阱。
这时候,两艘开路的韩国护卫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韩国舰长不但更加熟悉这片海域,还能用护卫舰上的声纳测量航道深度,为后面的大型船只找出能够通过的水道。
为了妥善起见,威斯特霍芬还让驱逐舰上的四架直升机轮番出动,在船队右侧巡逻。
韩国海军也非常积极,把附近的反潜直升机全都派了过来。
之前在外围巡逻的P3C全部集中在海峡上空,为船队提供外围反潜掩护。
这些事情,汪誉涵都不知道,所以“海蛇”号转向后,直接奔向釜山港,只是其他几艘接到命令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当时,除了那艘040型已经进入海峡,两艘039型与一艘636型潜艇都在海峡西端。
船队到达鸿岛附近海域时,它们还在四十多公里之外。
这个距离,超过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因为船队转向东北,所以就算再近一点,鱼雷也派不上用场。
三艘潜艇又没有配备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只能用反舰导弹发起攻击。
只是,三艘常规潜艇就算把鱼雷发射管里都装入反舰导弹,也只能发射十四枚,远远达不到饱和攻击的最低标准。反舰导弹在击中运输船之前,还得突破两艘“宙斯盾”驱逐舰的防空火力网。
因为039型一般只携带四枚反舰导弹,还至少得在一具鱼雷发射管里装填鱼雷,而636型也只能同时用四具鱼类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所以三艘潜艇一次攻击,最多只能发射十枚导弹。
不管十枚导弹能否收获战果,三艘潜艇都忠实执行了志愿军海军司令下达的命令。
问题是,三艘潜艇没有同时发射导弹,而是选择在最有利的时机,也就是运输船队进入了潜艇的声纳探测区域后,分别发射了导弹。
最先出手的,是那艘636型潜艇,因为只有这艘潜艇配备了从俄罗斯进口的“俱乐部”反舰导弹。
当时,运输船队刚刚绕过鸿岛,正在转向。
大概五分钟后,两艘039型先后发射了三枚C802。
潜艇发射导弹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只是对数十公里之外的运输船队来说,这些导弹几乎没有威胁。
当时,“格里德利”号正好在编队最后面。
威斯特霍芬似乎猜到后面有危险,在编队转向的时候,让驱逐舰降低航速,还选择了更大的转向半径。
“宙斯盾”驱逐舰在服役二十多年后,终于获得了验证反导作战能力的实战机会。
第五十八章 功亏一篑
第五十八章 功亏一篑
最先发现导弹的不是驱逐舰,而是一架返回济州岛空军基地的E3D预警机。
前沿机场被战术战斗机占用,美军的E3D、KC135、EC135等支援飞机集中部署在济州岛。因为加油机安排不过来,接替的预警机还在路上,所以这架巡逻了八个小时的预警机在返航途中仍然开着雷达。
飞到所安群岛上空时,预警机发现了一百多公里外,跃出水面的四枚反舰导弹。
收到消息,威斯特霍芬立即发出战斗命令,处于待机状态的SPY1D相控阵雷达立即启动,探测到了四十公里外,正在高速逼近的四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几乎同时,四枚反舰导弹进入飞行末段,弹头与弹体分离,火箭发动机在几秒之内把弹头加速到两马赫,飞行高度由二十米降低到五米。
因为射程太近,燃料没有烧完,所以弹体仍然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向前飞行。
SPY1D一度把弹体当成目标,直到数秒钟后,四枚弹头出现在探测区域内,雷达才识别出真正的威胁。
此时,四枚弹头离“格里德利”号差不多三十公里。
再过大约四十秒,弹头就将命中驱逐舰。
战斗开始以秒计时。
发射“标准”导弹肯定来不及了。“格里德利”号配备的是射程超过一百三十公里的增程型“标准”Ⅱ,导弹发射后不会立即迎向目标,将首先爬高,再从高空俯冲下来,攻击掠海飞行的导弹。
这个距离上,最有效的防空武器是中程防空导弹。
根据战场情况,“格里德利”号的火控系统没有选择“标准”,而是选择了ES**“先进海麻雀”。
五秒钟内,四枚“先进海麻雀”腾空而起,在驱逐舰上空五十米处转向,朝来袭的“俱乐部”飞去。紧接着,又是四枚“先进海麻雀”发射升空。为了保证拦截成功,驱逐舰的火控系统自动选择了重复拦截。
因为“先进海麻雀”能由SPY1D发出的火控指令引导,在末段自主攻击,所以不用启动SPD62目标照射雷达。
拦截非常及时。
前四枚“先进海麻雀”中,只有一枚没有命中目标。紧接着,侥幸逃脱的“俱乐部”被第二批发射的“先进海麻雀”击中。
防空警报没有解除,驱逐舰的雷达发现了第二批反舰导弹,预警机则发现了第三批反舰导弹。
这次来袭的不是“俱乐部”,而是C802。
与“俱乐部”相比,C802的飞行高度更低,巡航阶段为五米,冲刺阶段为两米,只是飞行速度慢一些,不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
在SPY1D与“先进海麻雀”面前,突防高度与飞行速度都不重要。
C802逼近到二十公里时,“格里德利”号第三次发射“先进海麻雀”。这次首先发射了三枚导弹,然后补充发射了一枚。
没办法,“格里德利”号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中,只在四具发射管中安装了“先进海麻雀”,备弹量十六枚。还有第三批反舰导弹,除非打算使用“海拉姆”与“密集阵”拼刺刀,不然得留下四枚“先进海麻雀”。
拦截非常成功,三枚C802在离“格里德利”号十二公里的地方被击落。
随着第三批反舰导弹逼近,“格里德利”号没有停歇,再次发射三枚“先进海麻雀”。大概是第二轮拦截非常成功,“格里德利”号没把最后一枚“先进海麻雀”发射出去,只是启动了机库上方的“海拉姆”。
“先进海麻雀”没让威斯特霍芬失望,“海拉姆”没有获得立功机会。
拦截了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威斯特霍芬决定反击,立即命令在防空拦截区域外面徘徊的两架SH60“海鹰”前往第一目标区域,同时命令“哈尔西”号的两架反潜直升机前往第二目标区域。
至于第三目标区域,只能交给韩国海军的反潜直升机。
只是,逮得到那三艘潜艇吗?
潜艇没有使用鱼雷,而是使用反舰导弹,一是鱼雷射程不够,二是可以在发射反舰导弹后立即规避。
虽然反导拦截只进行了两分钟,但是直升机飞到目标区域上空需要十五分钟。
威斯特霍芬有点后悔,因为在到达近海后,他把反潜重点放在了南面的深水海域,没有注意西边的浅水海域。
如果直升机在那边巡逻,情况将截然不同。
不管怎么说,必须反击。导弹攻击失手后,三艘潜艇不见得会离开战场,也许会利用船队在浅水海域减速航行的机会,设法绕到船队前方,选择合适的伏击地点,用鱼雷发动致命攻击。
对付鱼雷,可没有拦截导弹那么轻松。
对付来袭的反舰导弹,可以用反导导弹拦截,对付袭来的反舰鱼雷,只能用干扰设备欺骗。
威斯特霍芬没有放松警惕,SPY1D还在工作,不间断的监视着周围空域。
为了配合反潜直升机,驱逐舰上的SQS53C球首声纳正在探测周围海域。因为增加了直升机安全回收与搬运系统,延长了尾部甲板,所以“格里德利”号与“哈尔西”号没有配备SQR19B拖拽声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威斯特霍芬有点焦虑。
SQS53C的探测范围非常有限,在浅水区域更是如此。如果附近还有几艘潜艇,下次来袭的就不是反舰导弹了。
要不要改变航道,离开近岸浅水海域?
威斯特霍芬有点犹豫,因为反潜兵力有限,潜艇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在深水海域也不见得安全。
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四架美军的反潜直升机到达了目标区域。
五分钟后,两架韩国海军的反潜直升机赶到,在第三目标区域投放了声纳浮标。
反潜搜索需要耐心,潜艇不可能在发射导弹的地方等着反潜直升机到来。
四架美军反潜直升机进行第二轮搜索时,SQS53C有了发现。
不是潜艇,而是四条鱼雷
附近果然还有潜艇
反潜警报响起来,之前还有序航行的运输船与预置舰火速散开,“格里德利”号与“哈尔西”号调转航向。
虽然没办法拦截鱼雷,但是两艘驱逐舰上都有SLQ25“水精”鱼雷诱饵。
转向后,SQS53C锁定了来袭鱼雷。
四条鱼雷的速度都不快,在三十五节左右,而且没有转向,表示还没有进入自导攻击阶段。
显然,鱼雷不是朝着驱逐舰来的,而是射向驱逐舰身后的运输船。
情况非常紧急,快速运输船的最大航速只有二十四节,战略预置舰的最大航度只有十六节。进入近岸浅水海域后,船队的速度降到十二节,就算鱼雷不加速,也能在数分钟内追上运输船。
潜艇没让鱼雷以全速航行,一是为了增大射程,二是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
那艘潜艇,肯定在很远的地方。
威斯特霍芬没想这些,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付四条鱼雷。
SLQ25启动,向鱼雷发出干扰噪声。只是这招没有任何效果,因为鱼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航线航行,没有进入自导阶段。
“格里德利”号率先转向,“哈尔西”号也立即跟了过来。
鱼雷距离两艘驱逐舰不到三海里,离最近的一艘运输船大概七海里。
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如果让鱼雷突破了驱逐舰的防线,那些手无寸铁的运输船肯定在劫难逃。
可是,还有什么办法呢?
“格里德利”号与“哈尔西”号上没有反潜火箭,连深水炸弹都没有,四架反潜直升机在几十公里外,根本来不及赶回来。
威斯特霍芬只能期望,那四条鱼雷不够先进,在浅水海域的性能并不理想。
没办法对付鱼雷,但是有办法对付发射鱼雷的潜艇。
在“格里德利”号的引导下,三架美军的P3C正在赶来,准备围剿那艘埋伏在釜山海峡里的潜艇。
海面上,疏散的运输船与预置舰各自开始加速规避。
即便航道上暗礁密布,也比被鱼雷追上好得多。
这些船只都属于美国海军,船员都是海军官兵。接到鱼雷袭击警报后,十几艘船只全部选择了近岸航线。
跑赢鱼雷肯定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靠近海岸。
因为在浅水海域,背景噪声非常大,鱼雷无法使用被动声纳导引头。过浅的水深,对主动声纳的影响更加明显。至于船只产生的尾流,也会在浅水海域迅速消散。所以只要水深足够浅,鱼类的威胁就能大大降低。
如果鱼雷采用底炸引爆方式,还有可能撞上海底。
两艘驱逐舰无能为力,四条鱼雷轻松突破,在离最近的运输船大约三海里的地方,进入了自导攻击阶段。
尾流自导,不是声自导
很明显,这是四条俄罗斯生产的鱼雷。
搞清楚情况,威斯特霍芬稍微松了口气。
俄罗斯的鱼雷以威力打著称,只是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确实值得怀疑。
前几天的海战中,两条俄制鱼雷就没能命中进入近岸浅水海域的韩国护卫舰,最后还是在深水海域将其击沉。
因为驱逐舰及时发现了鱼雷,所以运输船与预置舰有足够的时间靠近海岸线。
五分钟后,一条鱼雷在离最后面那艘运输船大约五百米的地方爆炸,随后由有两条鱼雷在撞上暗礁后爆炸,只有一条鱼雷避开了航道上的暗礁,却没能击中运输船,而是在运输船后面大约一百米的地方触底搁浅。
几分钟后,鱼雷的自毁系统启动。
到这个时候,威斯特霍芬才松了口气。
俄罗斯的鱼雷这么不可靠,恐怕今后没有谁会购买了。
第五十九章 再接再厉
第五十九章 再接再厉
几十海里外,坐沉的“海蛇”号听到了远方的战斗。
鱼雷发出的爆炸声非常明显,即便在几十海里外也能清楚听到。“海蛇”号的侧舷声纳还探测到了运输船队,只是没能测出船队的航向与航速,只能大致断定船队在贴近海岸的航线上。
大约半个小时后,“海蛇”号又探测到了一次爆炸声。
仍然是鱼雷的爆炸声,只是强度低得多,计算机判断爆炸发生在七十海里外,超过了测距的最大范围。
情况一点也不乐观,联军肯定发现了潜艇,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