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嗜血的权杖-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宗也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东京守备宗泽一再奏请还都东京,高宗碍于情面,只能一推再推。
高宗真的怕啊,怕回到东京就再也出不来了!
东京是个不祥之地啊!
还没等高宗把龙椅坐稳,金军又打了过来。
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军兵分两路攻打南宋,由于汪伯彦等人消极备战,把防线从黄河后撤到江淮一带,使得金军轻松渡过黄河,先后占据了两河地区的州县。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回可不能学钦宗在东京城里傻等,就是求和,也要先跑远了再说。
来不及多想,在汪伯彦的建议下,高宗迅速登船向扬州进发,开始逃命之旅。
钦宗和高宗这哥俩,一个死守,一个逃跑,这皇帝做得绝了!
唉!逃跑就能解决问题吗?金军一打就跑,国土再辽阔,也经不住他这么折腾啊。
看来金太宗是下了决心要跟赵宋作对到底了!
高宗在扬州主政,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战败的消息。
怎么说好呢,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也实在太差了,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军队纪律涣散,缺乏训练,素质低下,再加上将领与士兵之间缺乏了解沟通,相互不信任,将领只是打仗时带兵,平时闲赋在家,很难与士兵拧成一股绳。结果是,宋军打起仗来,各自为战,不讲究什么配合,一盘散沙,抱不成团,往往是一打就散,拱手把大片河山送给了金军!
这么差的战绩,错在哪儿呢?错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错在他的子孙墨守陈规,始终不肯走“尚武”之道!
宋军打仗不行,搞叛乱却很在行,被金军打散了,一群群散兵游勇就开始落草为寇,结伙盗抢,祸害百姓。有的干脆在军官的带领下,直接揭竿而起,造反了,不和金军打,专打自己人!
你说可恨不可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句名言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宋军的败仗,也算是交学费了,慢慢的,就培养出来一批杰出军事将领!
大宋人民的战斗英雄、优秀的军事家岳飞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岳飞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却志向远大,从小刻苦读书习武。19岁参军,由于足智多谋且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很快成为一名小头领。
靖康之变发生时,岳飞正在刘浩手下当差,刘浩作为勤王之师,前往汴京解围,与金军在滑州相持。岳飞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承信郎,一天,他率领手下百十来号人在结冰的河上演练。这个情况被金军获知,就派一路人马前来偷袭。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岳飞丝毫没有退缩,而是沉着应对,他对士卒们说:敌人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虚实,我们应该趁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先发制人,打他个措手不及。
话音刚落,他就跨上战马,手持一杆沥泉枪,身先士卒,冲向敌人。
金军领头的将领,手拿一把大刀,张牙舞爪,很是没把岳飞放在眼里,大叫一声,向岳飞杀来。
两人一交手,说时迟那时快,岳飞长枪一挑,那金军猛将惨叫一声,落马而亡。
岳飞真是好枪法!
擒贼先擒王,岳飞把金军的将领杀死,金军的阵脚顿时大乱,纷纷逃窜,大败而走。
岳飞一战成名,被封为秉义郎,跟随老将宗泽,转战于开德、曹州,大小战役打了很多场,立了不少战功,很受宗泽赏识。
赵构应天称帝后,岳飞不顾身份低微,越职给高宗上书,建议高宗挥师北伐,匡复中原。
结果这折子还没到高宗的手上,就被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给扣下了,以越职言事的罪名,把他撤职开除了。
受此挫折之后,岳飞报国之心并未泯灭,迅速调整情绪,投奔到河北招讨使张所的帐下。
一切重新开始!
在张所的军中,岳飞很快崭露头脚,在与金军交战中,屡战屡胜,令金人闻风丧胆
好了,关于岳飞的后话还有很多,让我们把目光再投放到扬州,投放到高宗身上。
建炎三年(1128年)二月,粘罕听说高宗在扬州,就立即命人火速攻打扬州,还想再来个斩首行动?
这一次恐怕没那么容易吧,高宗听说金军打到扬州来了,没顾得上和大臣们商量,直接从卧房里跑出来,上马就跑,一直跑到镇江。
镇江安全吗?不,还得跑。高宗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健康。
在逃跑的途中,高宗又想到了议和,急速命人带着自己的求和书信去金营,更可气的是,他在信中自称康王,连自己是皇帝都不敢承认了。
窝囊到何等地步!
但金军并不买他的账,直截了当地说,让他投降。
有钦宗这个前车之鉴,高宗哪还敢投降啊,在御营都统制王渊的建议下,又跑到了杭州。
杭州美啊,风景秀丽,美女众多,紧邻大海,交通方便,说跑上船就跑,你金人骑马厉害,但坐船未必就行,我跑到海上去,看你怎么办!
高宗跑着跑着,就琢磨出逃跑的门道来了。
可出乎高宗意料的是,金人还没打到,他却先在自己人身上栽了个跟头。
这话还应该从高宗在扬州的时候说起,当时高宗身边以内侍省押班康履为首的宦官们,飞扬跋扈,骄蛮专横,胡作非为,引起诸将和士大夫们的强烈不满。更让大家气愤的是,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宦官们,一边干坏事,一边却屡受封赏,不断加官,居奋勇杀敌的将领之上。
很显然,高宗这一碗水没有端平。
高宗到达杭州后,王渊与康履勾结,沆瀣一气,很快就在康履的举荐下,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
康履的专权,王渊的升官,引起了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的强烈不满,使宦官与将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建炎三年(1128年)三月初一,太阳出现黑子。
这从星相学上讲,应该是一个凶兆。
难道刚刚复国的大宋要发生大的变故?
果不其然,三月初五,苗傅、刘正彦两人率兵发动叛乱,攻入行宫,把王渊和康履等一百多人杀掉了。
高宗闻讯大惊,急忙下诏,封苗傅为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御营副都统制。
在高宗看来,苗、刘二人之所以这样打打杀杀,其根源就在于一个“官”字,作为大宋的皇帝,别的他不敢说,但要说这官,他还是有的,既然他们想要,那就满足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先把他们安抚住,别把事情搞大,等到日后,局势安稳了,再跟他们算账也不迟。
高宗用的是缓兵之计,先把自己的命保住,再做打算。
再看这苗、刘二人,他们该杀的人都杀了,该要的也都得到了,该罢手了吧?
事情没那么简单,苗傅和刘正彦一商量,既然已叛乱了,不如干得彻底一点,把高宗这个皇帝给废了,拥立高宗三岁的儿子魏国公登基,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这样一来,他们两个人不就有了拥立之功,可以把持朝廷,号令天下了。
这两个人的计划好宏伟、好天真!
最后,高宗不得不宣布退位,把皇位让给自己只有三岁的儿子赵旉,自己搬出行宫,住到了显宁寺。
当忙于抵御金军的大宋诸将还蒙在鼓里的时候,高宗糊里糊涂地被废了。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忠于高宗的将领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带兵向杭州进发,目的是平息叛乱,让高宗复位。
张浚、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大将纷纷发表声明,讨伐苗、刘二人,并集结勤王人马,准备进攻杭州。
苗、刘二人一看形势不好,一面纠集力量抗击勤王之师,一面被迫去朝见高宗,让高宗复位,以谋求自保。
要说这苗、刘二人真是有勇无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现在落到四面楚歌的地步,即便是将功补过,重新拥立高宗,又有什么用呢?为时已晚啊!
迎接他们的将是滴血的屠刀!
吕颐浩、张浚的军队逼近杭州,苗、刘二人的区区几千军队岂能抵挡吕、张二人的精锐之师,鸡蛋碰石头,力量十分悬殊。
打不过就跑。苗、刘二人连夜逃走。
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苗、刘还能跑到哪里?跑来跑去,最终还是逃不出高宗的手掌心,下场难逃一个死字!
这就是大宋历史上著名的苗刘之变。
被废了近一个月的高宗,深感武将拥兵造反之痛。从此,高宗对手握兵权的武将产生了强烈的忌惮心理。
刚刚因苗刘之变而惊魂未定的高宗,在杭州还没待够,金军的大军又杀了过来。
金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干掉赵构!所以,当高宗跑到杭州后,金军就马上追到杭州。高宗一见,旱路跑不过金军,就上海路,乘船从海上一路南逃,先后到越州、明州、定海等地,最后干脆就漂泊在海上。
金军这回傻了,跟不上了!
总算是甩开了!
金人都是旱鸭子,习惯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江南潮湿多雨,而且地形复杂,多是丘陵,不利于长久驻扎。
金军将领金兀术望着茫茫大海,只能望洋兴叹:这个赵构,竟玩歪门邪道,有能耐你走旱路啊,跑到海上去,算什么本领!
气归气,孤军深入,不宜久留,晚了的话,江南雨季一来,阴雨连绵,大军无法行动,很容易被宋军利用,切断后路,来个关门打狗。
撤退!金兀术于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率十万大军北撤。
金军边撤边抢,大宋又遭了一次殃!
想撤?进来容易,回去难!
宋军通过战争迅速成长的一批军事将领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作用了。
三月,在得知金军开始北撤后,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率八千水军进驻镇江,阻击金军。双方随即在长江上展开水战,由于宋军训练有素且擅长水战,而金军都是北方人,典型的旱鸭子,不习水性,很快宋军就以少胜多,打败金军。
为了突破宋军的阻击,伺机渡江,金兀术只好率军溯江而上,想一举甩掉宋军,但宋军对此早已有所准备,紧追不舍,一路把金军逼入河道湮塞的黄天荡,前进无路,后退受阻。
看来宋军这次要来个瓮中捉鳖啦!
针对当前的敌我力量悬殊,韩世忠认为,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困,金军固守不出,宋军也不能贸然进攻,金军远道而来,所带粮草有限,只要死死地困住他们,直到他们粮草断绝,就会不攻自破。
所以,宋军水军舰队只在江上阻截,并不主动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韩世忠所想到的,金兀术也料到了。
眼看着自己的十万精兵就要被八千宋军活活困死,创下金军征战史上的一个耻辱纪录,金兀术急得团团转。
必须冲出去!金兀术一次次吼道。可是面对宋军强大的战舰,他又一次次动摇了。
金兀术为了冲出黄天荡,主动放下架子,先是答应归还这次南侵的所有土地,用以借道北撤,后又进献名马,妄想打通韩世忠这一关,成功北还。
没想到,气焰一直嚣张的金兀术,也有卑躬屈膝的时候!
身负血海深仇的韩世忠,对金人早已痛恨彻骨,怎能错失报仇良机,他给金兀术的答复是:还我二帝,恢复我疆土,则可以借道于你。
金兀术碰了一鼻子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无奈之下,金兀术开出高价向大宋当地人征集破地方法。
重赏之下,必有叛徒。
在当地宋人的指点下,金兀术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那就是连夜挖通老鹳河故道30里。
经过十万大军的一夜奋战,金军终于凿通老鹳河故道,逃出了黄天荡,一举到达宋军的上游。
此时,金军已经被困在黄天荡足足四十八天。
尽管没有成功困住金军,但韩世忠和他的八千水军,已经创造了宋金交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韩世忠,好样的!
成功撤出了黄天荡的金兀术率大军退往建康,他天真地以为甩开了韩世忠的围追堵截,可以长舒一口气,北归之路自此一片坦荡!
这次恐怕他又要失算了!
牛头山,是金军退往建康的必经之地。用兵如神的岳飞在此设下了埋伏,等着金军的到来。
在战争尚未打响之前,岳飞仔细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金军有十万大军,而宋军这边只有区区几千人,典型的敌强我弱,要想破敌,必须充分利用敌明我暗的有利形势,采取骚扰战术,以智取胜,绝不能硬碰硬。
怎么智取?岳飞安排一百人,身着黑衣,手持大刀,趁着夜色,混入金营,逢人便砍,一顿乱杀,把金营搅翻了天。
被杀声惊醒的金兵在漆黑的夜色里,看到的只有晃动的人影,根本分不清敌我,结果只能是乱作一团,自相残杀,死伤无数。岳飞乘机率兵直奔金兀术驻地,此时的金兀术哪里能敌,再次折回黄天荡,岳飞趁势收复建康。
眼见金兀术北撤受阻,金军将领挞懒急忙派太一率军支援。
此时的黄天荡热闹非凡,金兀术驻军长江南岸,韩世忠驻军金山脚下,太一驻军长江北岸,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韩世忠的水军用的是海舰,优点是船体高大,稳定性好,攻击力很强,缺点是借风力航行,如没有风,则无法行动,容易受到攻击。
金兀术正是利用宋舰的这一特点,在一个无风的日子,万箭齐射,发动火攻,宋军的舰船因无风而动弹不得,陷入火海,化为灰烬,宋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唯有韩世忠只身退回镇江。
四月,扫清障碍的金军开始渡江北撤!
好一个黄天荡,让我差点把命丧!成功渡江的金兀术回头一望,仍然心有余悸,自此再也不敢渡江南侵。
大宋总算是逃过一劫!
第12章 南归!南归!
金军南侵,挞懒的军队也是主力之一。作为挞懒的手下,秦桧必然要随金军而行,而且挞懒也颇为器重秦桧,把他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因为秦桧对南方的情况较为了解,所以挞懒任其为军事参谋,兼任随军转运使。
当然,这都是挞懒一相情愿的,秦桧并未主动请缨,也未向金军建言献策。
此时的秦桧又能怎样呢,尽管忠心于宋,可是现在自己是俘虏,人在金营,身不由己啊!要知道当时宋廷官员投降金者甚众。但这些人是“投降”,而秦桧是“被俘”,两者之间性质极为不同!很多人都在为金卖命干活,充当攻宋主力,更有刘豫等叛贼,建立傀儡政权大齐,帮着金军打宋!
相比这些变节之人,秦桧尽管为金所用,但并未充当金的走狗,狂咬大宋,而是心怀救国之心,积极谋划南归。同时,他还通过与挞懒的接触,了解到金廷内部并非团结,对宋问题意见分歧较大,以粘罕、金兀术为首的人主张灭宋,而以挞懒为首的则主张存宋议和,只要宋称臣,每年缴纳岁币就可以了。
金人的矛盾,就是大宋的机会!
秦桧仔细分析了当前大宋所处的内外形势,首先,在内部,金军侵扰,政局不稳,盗贼蜂拥而起,给军队带来很大负担,既要抵御金军,又要平息内乱,东突西奔,南攻北杀,本来战斗力就差,经这么一折腾,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其次,金灭辽以来,对宋战争,胜多负少,心理优势很大,再加上俘虏二帝,更让金人士气高涨;另外由于金军常年征战,军队实战能力很强,宋军一时难以招架其锋芒。最后,综观历史,自汉以来,朝代更迭,都遵循一个规律:建国—兴盛—衰落—灭亡,周而复始。而此时的宋已建国将近一百七十年,巅峰期已过,驶入下坡道,历史还没有哪个朝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能够创造奇迹,由弱变强,重新实现大一统。东汉亡了,尽管有刘备蜀汉,但终未复兴;西晋完了,尽管有东晋,但也只是东南一隅。当前宋所处形势,与东晋有几分相似。在此基础上要想保住大宋江山,只能效仿东晋暂时稳居东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金国锋芒一过,内部必然生变,产生分裂,国力削弱,到那时,再发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