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秦二世-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怕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容忍自己的臣子比自己的威望还要高。只是子婴脸上的神情一闪而逝,正在躬身说话的赵佗自然不会看到。
不过,赵佗看不到,不代表别人看不到。
“陛下,下臣以为可将距离番禺最近的两道要塞石门和湟溪关的守卫尽皆抽调,只留部分兵卒驻守即刻,这两大要塞都深处我南海境内,即便有变,有横浦、诓浦、阳山三关扼守要道,也能保我大秦无碍,我等也可从容布置,如此一来,加上番禺兵力下臣手中就有十万大军……”
“启奏陛下,龙川将军赵刚自楚地归来,有紧急军情奏报!”
大殿外一名侍卫快步而来,单膝跪地抱拳大声道。
子婴登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刚也被封为龙川将军一职。
“宣!”子婴看了一眼赵佗,沉声道。“调兵之事就依爱卿所言,朝议之后爱卿就去办吧。”
“下臣遵旨!”赵佗躬身应道。
片刻之后,衣衫不整的赵刚在禁卫的带领下走进大殿。
看到满殿的南秦群臣,赵刚先是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显然这朝议正是在讨论如今在南海境内愈演愈烈的蛮夷之乱了。
“还请陛下遣退诸位大人,末将十万火急军情禀奏!”
这是赵刚对子婴行过礼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赵刚,作为赵佗的心腹,能单枪匹马领着百十来个死士潜入咸阳救走子婴显然不是平庸之辈。只是他此刻的神色,无论子婴还是赵佗,都是第一次见到。
子婴和赵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忧虑。赵刚虽然没有说有什么军情,但是他的神色告诉所有人,这军情显然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诸位爱卿都退下吧!丞相大人留下!”子婴深深看了一眼赵刚喝道。
……大秦二世元年十一月初七,章邯十五万虎贲军一路平平安安的跨过上千里的路途,安然到达扼守巴粤古道的阳山关。
这一路平静的让章邯都忍不住心惊不已。预想中的进入南海郡内后会被同子婴勾结在一起的百越蛮夷的袭击根本没有发生,甚至直到到达阳山关下之前,虎贲军都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百越蛮夷的踪迹。
出去的斥候,探查到的也仅仅是一个个空无一人早就废弃了至少月余的村落。
章邯大军并不是直接进抵阳山关关下,而是在距离阳山关二十里外停驻。
在章邯抵达阳山关的当天深夜,章邯用一个完美的夜袭一举攻占南秦兵卒防备松懈的阳山关,扫去了南下的第一个障碍。而跟随章邯南下的百余个龙卫府死士在这次夜袭中居功甚伟。
如果没有这百余个龙卫府死士摸黑爬上城墙扔下绳索并坚守到虎贲军登上城墙的话,那么章邯即便能够很快的攻占阳山关,但是虎贲军的伤亡也必然不会太小。
这一战,虎贲军伤亡三千余人,百余个最先登上阳山关城墙的龙卫府死士全军覆没。守卫阳山关的四万人南秦兵卒,被当场斩杀的足足有一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其余一众残兵都在守关大将赵宇的带领下仓惶逃离阳山关。
如果不是赵佗在三月前亲自下令将横浦、诓浦、阳山三大门户要塞对外的城门完全用巨石堵死,这一战,若是被龙卫府死士打开城门的话,阳山关四万南秦守军估计一个都不能逃脱。
拿下阳山关,在留下两万大军驻守阳山关、清理被封死的城门、看守俘虏的南秦兵卒以及保护受伤的虎贲军后,章邯领着剩余的十三万大军从阳山关前出,直奔两百余里外的南海中部要塞湟溪关杀奔而去。
五天之后,也就是二世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章邯大军兵临湟溪关下。
在湟溪关下,章邯首先碰到的不是守关的南秦军队,而是十余万正在围攻湟溪关的百越蛮夷。先前从阳山关逃走的万余南秦军队,在湟溪关下被十余万百越蛮夷堵住进关通道,团团包围起来进行围杀。
见到如此众多的百越蛮夷,章邯没有丝毫的迟疑,八万虎贲军迎头杀入。
百越蛮夷之所以能够横行南越,其实除了大部分秦军不太适应岭南的气候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居无定所,熟悉地形,隐藏在原始丛林中不断的骚扰秦军才会让屠唯第一次南征失败。
在正面战场上对决,百越蛮夷根本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更不用说出身灞上大营装备精良的虎贲军了。
十余万包围赵宇那万余南秦军队的百越蛮夷被八万虎贲军一战而灭。俘虏六万余人,斩杀三万余人。而被百越蛮夷围攻的赵宇逃军,则仅剩不到千人被俘虏,而且尽皆带伤。
在胡亥同南海的联系中断了近三个多月之后,章邯第一次从赵宇这些俘虏的南秦兵卒口中得知了如今南海的境况!
第三十八章 赵佗亲至
大秦二世元年十一月十三日,行军到长沙郡郴县的胡亥接到了章邯从湟溪关发来的信报。
章邯的信报除了将大军攻克阳山关、歼灭百越蛮夷、围困湟溪关等事情一一禀奏外,最为重要的是,详细的向胡亥禀报了南海境内如今发生的局势。
这些极为宝贵的消息,让胡亥在失去南海消息近四个月之后,终于再次得到了第一手的情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打乱了子婴和赵佗北上攻占巴蜀两郡的计划,让本就因为利益而跟南秦苟合在一起的百越蛮夷同南秦离心离德,同时也让胡亥埋在南海境内的龙卫府和黑冰台细作彻底的同咸阳失去了联系。
也许还有存活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细作都能够直接同咸阳联系,掌控信鹰以及信鸽能够同咸阳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头目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兢兢业业的龙卫和黑冰台细作,突然没有了消息的原因。
其实赵宇知道的并不多,至少子婴和赵佗已经知道秦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他不知道。阳山关距离南海郡治番禺之间足足有着近七百余里,赵佗前去传信的信使还没有到达阳山关。
当然,在如今南海全郡皆乱的情况下,一两个信使说不定根本没有办法到达阳山关就被百越蛮夷给杀掉了。
不过,胡亥只需要知道南海内部已经臣服的百越蛮夷再次乱了起来就够了。
手中拿着章邯的信报,胡亥久久无语,过了半响之后,才将信报丢给章邯,独自一人走出大帐。
南海局势恶化的程度出乎胡亥的想像。即便是在后世,在有着众多的高科技手段救援的情况下,倭奴的一次海啸都造成了数万人的伤亡,无数人的流离失所,此次南海的海啸会有多少人丧生不问可知。
而这个时候,朝廷大军来袭,内有百越蛮夷祸乱南海,外有自己这数路大军进犯。子婴和赵佗在得到消息后,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同百越蛮夷言和,然后同抗朝廷大军。第二个选择就是放开所有的关隘,投降。只要朝廷大军一到,这些烧杀抢掠的百越蛮夷自然不再具有任何的威胁,甚至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在南越根深蒂固的百越蛮夷部落。
子婴和赵佗投降,南海就意味着平定。有朝廷粮食支援,南海的老秦百姓就可以渡过此次危机。只是会少死上不少人。
虽然胡亥很想子婴和赵佗会选择第二条。但是无论从哪看,两人必然会选择第一条路。
同百越蛮夷言和。百越蛮夷为什么会骚乱?粮食!言和的前提条件显然就是粮食。言和,就意味着子婴和赵佗将会将南海有限的粮食供应给百越蛮夷。除了百越蛮夷还有南秦的二十余万大军。
粮食从哪来?
只能克扣甚至收刮普通的南海老秦百姓!
天灾可怕,则要比天灾可怕无数倍!
这些老秦人因为始皇帝一道诏令,放弃关中安定的环境,肥沃的土地,扶老携幼跋山涉水,用双腿走出数千里来到这穷山恶水的南海,甚至有无数的人还没有到这南海就已经死在了路上,他们,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大秦镇守这南海!
“陛下……”尉缭不知道何时来到胡亥身后!
“太师大人,拟诏!”胡亥打断尉缭的话。
“传诏巴蜀两郡郡守,即刻征召劳役十万人,从陆路和水路往南海运粮,要快!劳役报酬,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两成。传诏章邯,两日内必须攻占湟溪关,不惜代价!攻占湟溪关之后,命章邯传话给那赵佗和子婴,只要他们两人愿意引军归降,朕,给他二人一世富贵!”
“陛下!百越蛮夷反复无常,杀之即可,子婴和赵佗两人,食君之禄,却贼心不死,万死不足惜。楚地众贼不杀,朝中诸臣以及关中百姓尚可理解陛下苦心,若此两贼不杀何以平民愤?且南海境内尽皆老秦百姓,断然不会从贼。此刻我大秦近百万精锐兵临南海,子婴等人不过旦夕即亡,何需如此?三思啊,陛下!”尉缭急声道。
楚地平定,胡亥不仅没有杀熊心、项梁这些贼酋,而且纷纷给予高位,为了楚地安定加之还要平定南越,尉缭没有说什么。
但是这次胡亥又要免了子婴和赵佗的死罪,尉缭就实在想不通了。
而这个时候,胡亥和尉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地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张良,而这条漏网之鱼还跑到了南海。
“是啊!他们都是老秦人,都是为大秦出生入死的老秦人。”胡亥接口道。
淡淡的一句话,尉缭身子却是陡然一震,随即一揖到地,泣声道。
“陛下!”
“呵呵,爱卿以为子婴和赵佗会归降么?”
……大秦二世元年十一月十四。
南秦左丞相、南海侯赵佗领南秦大军三万人并百越蛮夷二十万人,到达湟溪关。
在赵佗到达的时候,湟溪关已经在章邯虎贲军的凶猛攻击下摇摇欲坠,只需要再有半天时间,湟溪关必破无疑。可是赵佗大军的到来,让章邯前功尽弃。
一天的攻城,虎贲军付出了阵亡三千余人、伤万余人的惨痛代价。这个伤亡数字,是灞上大营五大军团成军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伤亡。一次战斗,整整有近一万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也就是人数二十万的虎贲军才能承受,这个数字要是放在其余总兵力统共只有十万人的白虎、青龙、朱雀和玄武这四个军团里,已经足够让他们伤筋动骨了。
能承受是一方面,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方面了。
虎贲军虽然同白虎军、玄武军、朱雀军分居南西北三方,但是相对来说还算便捷的通讯,让虎贲军上上下下都知道其余四大军团的战绩。
这个伤亡可以说是灞上大营出身的五大军团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战了。
当然,其余四大军团的对手和虎贲军此刻面对的对手也不相同,甚至可以说天差地别。
虎贲军面对的不是匈奴蛮夷,不是百越蛮夷,也不是没有经过多少训练装备参差不齐的项梁楚军。他们面对的是装备大秦制式兵械和装备、经过无数厮杀的秦军。也许在装备的精良上,南秦军比不上虎贲军,但是处于守方的他们,因为湟溪关要塞的存在,又将双方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而攻城战不同于旷野上的捉对厮杀和野战,对攻方本就大大的不利。
就这样而言,其实双方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守关的南秦军人数上比虎贲军要少上不少,毕竟他们只有四万人,而虎贲军却是有着整整十三万人。
不过,这十三万人并不能全部压上,毕竟湟溪关要塞正对着章邯大军的城墙也就那么大一点地盘,每一次最多投入两万人进攻。
赵佗领军前来,并不是为了支援湟溪关的。
张良带来的情报确实够及时。
对南海的乱象虽然吃惊以及失望,但是张良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如果南秦再被胡亥灭了,那么他张良要么就是阶下囚,要么就是浪迹天涯隐姓埋名一辈子,一生所学将再无用武之地。
所以,张良自然是绞尽脑汁帮子婴和赵佗解决南海如今的乱局。甚至不惜舍身拖着病躯在赵刚的陪同的下杀到百越蛮夷聚居的地方说服百越蛮夷。
不得不说,张良不管怎么样,至少口才是极好的。
子婴的保证,赵佗的威名,大批的粮食,秦军的威胁,以及张良的口才,让番禺附近的百越蛮夷率先接受了南秦的条件,双方握手言和。
无辜的、同样缺粮的、流离失所的老秦百姓,却是选择性的被所有人忽视了。无论子婴还是赵佗,没有一个人提到过南海的百姓该如何。
至于胡亥御驾亲征近百万大军即将齐聚南海的消息,南秦朝中除子婴、赵佗、赵光这些人外,其余一众朝臣却是没有一人知道。
人心浮动的后果,赵佗还是清楚的。
不过很多人还是从赵佗和子婴突然的转变以及赵佗将要领军离开番禺的事情上猜出了些什么,但是却没有人敢说什么。
在说服百越蛮夷之后,派出数路信使紧急赶往五大要塞的同时,赵佗也迫不及待的从番禺的守军中抽调了五千精锐以及原本围攻博罗的十余万百越蛮夷带着大批的粮食从番禺出发,到达石门要塞后,又自石门要塞抽调了三万五千人的兵卒一同北上。
这一路上,不断有百越蛮夷加入赵佗的大军,等到赵佗抵达湟溪关的时候,百越蛮夷已经达到二十万之众。
赵佗是要领军前往诓浦关,那里将会是胡亥亲自的关隘。赵刚,则会在出了湟溪关之后,独自赶往横浦关。在生死存亡之际,赵佗显然不会将事关自己性命的要塞交给蒙氏将领。包括蒙云在内的数十个蒙氏一族的高级将领,都被赵佗留在了番禺。
而番禺由子婴和赵光坐镇,有苏越以及新来的高人张良辅佐,自然不会有大碍。
在距离湟溪关一百里的时候,赵佗就碰到了湟溪关守将赵氏族人赵晨的求援信报。紧赶慢赶之下,赵佗终于在湟溪关岌岌可危的时候,到了。
第三十九章 赵佗身死
章邯和赵佗,可以算的上是老熟人了。
两人都曾经做过材官将军。而在章邯做材官将军的时候,年仅十八岁的赵佗还是材士营一员普通的校尉,受章邯节制。随后章邯高升九卿之一的少府,而赵佗则继任章邯的材官将军一职。
那个时候的赵佗,不仅深受始皇帝信赖,章邯甚至也曾经指点过他,两人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还有着半分的像火情。
从赵佗跟随任嚣领军南征,到如今,章邯和赵佗已经数年未见。这一次再相见,既是古人,也是敌人。
因为赵佗的到来,让已经岌岌可危的湟溪关保住了,看到城墙上那打出的巨大“赵”字帅旗以及城头上南秦兵卒的欢呼声,章邯马上就选择了收兵回营。
章邯已经收到了胡亥的诏令,赵佗的到来却是出乎章邯的意料之外。
显然赵佗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湟溪关,而且看样子似乎带的兵卒还不少。从番禺到湟溪关,两百多里,就算是快马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跑个来回,就算有同大秦使用的信鹰一样的通讯之法,赵佗也不可能领军从番禺一夜之间跑到湟溪关。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子婴和赵佗已经通过某种渠道在十余天前就得知了大秦大兵南下的消息,才会有赵佗领军恰好赶到。
这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湟溪关来了援军,而且还是二十余万人的援军,赵佗本人更是亲至。章邯想要尽快拿下湟溪关的想法已经不可能实现。
先前四万多人的守关兵卒,就已经让虎贲军伤亡一成多,虽然守关的南秦兵卒伤亡同样不少,但是突进兵力大增的赵佗可以耗得起,章邯却是耗不起。
更何况,虎贲军还俘虏了六万多人的南越蛮夷,虎贲军必须留下相当大的一部分兵力来看守这些定时炸弹。此消彼长之下,虎贲军同湟溪关守军的力量对比已经调转。
而对赵佗的能力章邯同样极为了解,如果赵佗是个草包,根本不可能以十九岁的弱冠之龄护驾御剑随始皇帝出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