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11新中华-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坦克,法国飞机……)但是他如何能在这些东方将领面前丢了自己的架子?
那位少将咳嗽了一声:“……这些问题,只是一些技术上面细节的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了,这个时候将三十个师的装备从欧洲运往亚洲,再把你们武装训练完毕再运往欧洲,挤占的运输吨位实在太多,也非常不经济。贵国的军队可以先运往法国南部,在那里直接领取武装,在协约国军官的率领下进行训练……这样在时间上,就显得非常的节约了……”
蒋百里还没有说话,司马湛就竖起了耳朵,其实他一直在自习英文。基本还是听得懂的,去了美国一趟,说的能力也长进不少。他顿时就质问了起来:“什么,在协约国军官的率领之下?您能不能再重复一遍,您说的是不是率领?”
听着司马湛那有点七零八落的英语,英国少将居然还认真的点头了:“没错,帝国总参谋部将让贵国部队置于帝国远征军的指挥之下,每师都有帝国的军官指挥,分别配属给各军指挥作战。贵国的远征军司令部,将负责后勤还有行政管理的工作。”
司马湛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他可没有蒋百里那样的军人外交官的风度:“别谈了!拿我们当什么了?告诉你们,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盟军,不是你们的炮灰!我们的总司令部可以接受协约国最高指挥部的指挥,这没有二话,但是各师由英国军官率领,然后配属给你们的军,这不成!想也别想!必须由我们的总司令部,我们的各级军官全权指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作战行动!”蒋百里一把将司马湛扯得坐了下来,又回头扫视了一眼那些已经有点怒气冲冲的代表团的谈判代表,何燧已经气白了脸,而陈山河已经在那里卷袖子了。他看着那个有点不知所措的英国少将,沉稳的道:“刚才司马代表所说的话,就是我们的全部意见。远征军不可能纳于英国远征军的指挥体系之下!这是一个原则,也是我国总统所指出,而且也向贵国首相所表达,并且得到谅解的原则!这是不容讨论的!”
他的语气同样坚定但是又不过分的咄咄逼人。蒋百里用来做军事外交谈判的工作,实在是天然的人选:“这是关系到我国是作为伙伴还是作为一支殖民地的军队参与战争的问题,相信贵国也可以理解我们的立场,但是我在这里可以向贵国确保。得到了完善的武装和训练之后的中国军队,将是最尽忠职守的军队,同样也将是最勇敢善战的军队。我们的军队骨干,已经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的洗礼,至少比那些从各国国内动员出来的义务兵要强上许多!我们兵工厂生产的改良式的麦德森机关枪,各种迫击炮现在被协约国广泛购买,被德国打量仿制……当然,战后我们会向他们要专利费的……也说明了这支军队现在所拥有的军事水平。你们是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伙伴!纯粹为了世界的和平还有公理正义来参与这次本来和他们并不相干的战事,他们有理由得到良好的待遇!至于贵国所说的运输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国内生产,在美国定购运输船只,组成我们的商船队,自行运送这些物资。当然,运费还是你们出,现在这支商船队以我国原来的招商局为基础,已经整理出了大约可以远洋航行的吨位十多万以上,以后还将陆续增加。不仅可以完成输送任务,而且还将是协约国商船队的有力补充……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具体谈一下,这些装备物资,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进行交割?”
他又将话题转了回来,那个英国少将明显也松了一口气,认真的继续谈了下去。整场谈判,就在这样艰难的进行着。
雨辰穿着睡衣,躺在壁炉边上的躺椅上面,静静的阅读着每天的会谈纪要。虽然谈判进行得很艰难,英国方面的谈判人员要求多而承诺少。但是随着谈判的深入下去,实质性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随着英国谈判人员的规格不断提高也看得出来。基钦那元帅出席过一两次。帝国的副总参谋长后期也一直在会场。远征军司令约翰·弗伦奇勋爵的私人代表也出席了,他表明了现在西线对扛枪的步兵巨大的需要。法国在年初的时候,在鲁瓦地区发起的几次试探性的攻击,每天都是几千条生命被敌人的机枪火力收割!而突破往往是微乎其微。而1915年计划的西线大反攻,还没正式开始呢。至于要用多少生命才能填平德国佬的壕沟,他们简直无法想象。法国方面已经答应提供大部分军事物资,而英国海军军运部门也答应为这次运输提供最大的方便。第一批十六个步兵师的装备,将在春季发运。法国甚至有意思授权中国国内,为他们扩大军火生产的规模,现在仅仅在法国国内进行满足整个协约国国家的军火工业生产,实在是太为吃力的。这样的安排考虑是两方面的,一是为了中国远征军的武装,二是现在每年援助俄国,只能在夏季几个月运到他们的北方港口。而在中国生产物资,可以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另外一个方向为他们输血。这也是俄国方面的要求。但是关于这一点,还是要进一步的磋商。在满足了中国军事代表团大部分的要求之后,对于指挥权的争议,虽然现在暂时搁置,但是他们也答应尽量考虑华方的意见。最迫切的要求就是,不迟于1916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批十二个师必须抵达法国,第二批十二个师在1916年春季也必须抵达。如果那时战局仍然在僵持,他们甚至需要第三批第四批,最终的要求是五十个师,一百五十万的远征军官兵。
但是雨辰却不准备那么早的将部队派过去。这场战事,要将欧洲的元气伤害得足够的深。中国远征军到得越迟,收到的好处也越多……只要在美国参战之前就成了。可是自己已经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美国还是将在1917年的下半年才参战么?不过无论如何,现在自己已经将主动掌握在手中了……除了部队到了之外,英国才会支付那1600万英镑的平准基金之外,其他的就几乎没什么可以要挟自己的东西啦。未来,真的能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发展么?他这时还不能完全的确定。现在是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历史,而且是自己一手改变的……英国自己安逸的日子,也该结束了。下面就该去法国看看了。自己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事,结束了欧洲中心的战事,改变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战事,究竟是什么样子?
自己的每一步,现在不仅是在创造历史,而且是在见证历史。
第七十九章 在法国
伦敦声明的公布,至少在一个国家,引起了最大的震动。如果说日本从二十世纪以来,成为强国的基础就是英日同盟的话。那么现在,雨辰所统治的中国,在这一年算是挖了日本的墙角。如果说桂太郎的内阁的上台,是整个国家军国主义化的开始。那么现在严重感觉到被抛弃,被国际社会有些疏远的日本国民们的那种岛民心态,现在更发挥到了极至。对桂太郎内阁还有一点的温和主义色彩的反对声浪一下就大了起来。日本似乎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只有刺刀和子弹,才能拯救这些忧心忡忡的国民的命运。
当初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逝世时,日本民间自发为这位老国王下半旗的温情。这个时候却完全不见了,抗议的声浪在英国驻日本大使馆外面一浪高过一浪。作为日本那些传统的英美派外交家们,都一个个在痛心疾首,事情究竟是怎样发展到这一步的?
确切的来想,日本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选择欧战爆发的时候对北中国动手,确定他们在北中国的主导地位,利用中国的资源发展对外贸易,拯救经济。大正年间的天佑,不就是说的这个吗?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积弱已久的中国突然出现了一个强人,他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打断了日本对大陆的幻想!而日本国内也在这样的步步不顺利之下阵脚大乱,直到陆军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全面复辟。而他们虽然在桂太郎的主持之下,试图在对英美外交上面有所努力。但是随着加藤周明等等资深外交家的下台。对美的外交一味就是相当粗暴的交涉,对英外交本来有着良好的基础。但是军部那些吝惜于将日本实力拿出去消耗在欧洲战场上面的岛民作风,却又给主动出击的雨辰抢了上风!难道当真是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那句古话?
整个的日本社会,从高层到民间,都是一片的惶恐,或者就是筹划对华决战的叫嚣。他们知道,当中国真正崛起的时候,就是日本东亚霸权的末日。而对于日本这么一个被明治时期已经灌输得除了制霸大陆而不会想别的事情,那些现在正在当权的保守派们。东亚的霸权失去,等于就是宣判他们政治生命的死刑。而一个和平的,甘于居于二流国家地位的日本。也不是他们在中国人的面前自尊得有些扭曲的心灵所能接受的。日本在雨辰出访的大背景下,国内也在朝着总体动员的方向越滑越远。
桂太郎作为首相,受到了那些明治元老们用词非常不客气的申饬。这在日本政治史上都是相当罕见的。而西园寺公望公爵,作为华族,作为大正时期的元老。居然在政务会议上面遭受到了陆相冈市之助的攻击,骂他是英美奴。这种失礼的行为,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一直在坚持比照雨辰的动向,缓和对美关系,加大参加欧洲力度的西园寺公望公爵顿时就宣布辞职。桂太郎内阁才上台几个月似乎就要倒阁,正处在一片风雨飘摇当中。桂太郎在苦劝西园寺公望出山不果的情况下,又在物色新的外相。同时为了缓和陆军对他的压力,原来他一直在拖延的陆军扩军法案,终于在1915年就开始执行,日本陆军终于开始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二十五师团常备军的建设。海军同样要求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份额,扶桑、山城两艘超弩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骤然加快,而后续的伊势、日向两艘超弩级战列舰也同样将很快走上船台。这样疯狂的造舰拨款似乎还不能让海军满足一样,在国内甚至还发动国民捐款,为两艘更大更强的战列舰筹集资金!
对于现在在台上的这些人来说,要不就是日本向称霸的道路走下去,要不就是这个国家跟着他们殉葬。没有别的道路,他们是从甲午以来,踏着他们的邻居的尸骨而强大起来的。对内高压统治,对外扩张,就是他们唯一懂得东西。大正初年那一阵和缓的清风在日本国内飞快的掠过,现在就转眼没了踪影。雨辰的出现,同样也深刻的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历史,仍然在向前滚滚的前进着。
法国的冬天,在这个特定的年月里面,是显得这样的肃杀。在他们国土的北部,现在是几百万被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在互相的对峙着。士兵们在一人多深的战壕里面。忍受着寒冷,疲乏,战壕足,对死亡的恐惧。为他们各自的国家尽着他们对国家的责任。
原来这个富庶的农业地区,现在已经遍布着弹坑,几百万的炮弹耕犁过之后。双方对峙的战线,几乎就成了月球表面。人的尸骨还有骡马的尸体,遍布在其中。原来和平宁静的村庄,现在都成了废墟和瓦砾。每天都有炮声在隆隆的轰响着。欧洲在这个地方,就成为了地狱。法国在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之后,终于挺住了德军从比利时席卷过来的凶猛进击。没有再遭受色当那样的亡国命运。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兵营,他们全部的青壮年男子,除了在兵工厂,就穿上了军装,填在了西线这个绞肉机里面。以往被成为浪漫而轻率的高卢民族,终于焕发了他们拿破仑时代的容光,重新成为了一个战斗民族。他们拿出了他们全部的财产,拼命的扩张生产着武器装备,武装了全协约国的部队。这场战事,对于英国来说,也许就是欧洲大陆的主导权的丧失,而对于法国来说,就是生死存亡。
一队汽车在急造的公路上面向前行驶着。这些汽车都是载重一吨左右的法国潘哈德4X2德军用卡车,对于法国来说。在马恩河战役当中尝到了汽车运送部队和物资的甜头之后。在军队当中,机动车的数量就得到了急遽的增长。不过在这种天气,驾驶室是敞开的潘哈德汽车,坐在上面的确是一种折磨。寒风象刀子一样打在人的脸上,所有的法国军人都拿着毛巾把头脸包裹起来。只有雨辰身边的那个法国陆军中将为了保持自己法国将官的尊严,和这位在寒风中一样神色平静的总统一样,强撑着没有用毛巾把自己也包裹个严实。
这位中国总统犯了什么毛病,不在巴黎和那些政客们继续会谈下去。现在受到管制的牛排鹅肝估计对他也是无限量的供应着。实在不行,到南斯的海边休息几天也可以。怎么就想着带着自己手下一帮分不出相貌区别的中国人到前线来了?看着他身上穿得整齐笔挺得军服,还有在颠簸中仍然保持得端端正正的军人姿态,这位中将,法国第六集团军的参谋长,似乎也有些明白了。
雨辰是在英国敲定了对英合作事宜之后坚持要继续前往法国的,英国方面委婉的表示出了对这位总统出行法国安全的担忧。潜藏在冠冕堂皇的说辞后面的,也是英国希望主导协约国对华的关系的原因。不知道法国方面和雨辰碰面之后,这位看起来很精明的总统和有的时候容易热情彭湃的法国人凑在一起,会闹出什么变故出来,那可就真的不知道啦!但是雨辰坚持了他的做法,哪怕他的幕僚也觉得雨辰这次出访已经获得足够多的成果,实在没必要到法国再走一遭,更何况他还坚持要到法国前线去看看!但是这些都没有让雨辰改变他的主意。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他低头的大概就是现实的实力对比差到无法弥补的地步。其他的时候,他真的很固执。
在他们乘坐着军舰抵达法国港口城市卡昂之后,法国政府的总理,“老虎”克莱蒙梭居然就在那里以最高的规格迎接了他!法国表达出来的热情是实实在在的。当一个国家面临着亡国的命运,成百万的敌人还在他们的国土,随时对着他们的首都虎视眈眈的时候。任何人伸出的友谊之手,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帝国的架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最不重要的东西。法国政府特意调拨来的花车接着他们一直前往巴黎。途中的供应都是最高规格的。一路上过来,雨辰和他的手下都看到了法国在这场拯救自身的努力当中所做出的卓绝努力。田地里面工作的已经没有了青壮年的男子,只有妇女和老人。而马匹都大量的抽调到了前线,他们竭尽全力也只能耕种他们所有田地里的一部分。法国这个欧洲传统农业大国在战争时代遭遇了粮食不足的危机。而中国、美国、加拿大还有英联邦国家的小麦,面粉一船船的填补上了这个缺口。而法国政府付出的是他们的外汇储备,还有硬通货。中国运来的面粉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中国不需要他们以美元或者什么支付,只和他们交换工业制成品,交换技术。转手到国内就是成倍的利润。而国家工业部交换来的技术还有设备,也很快的用到自己重工业的发展上面去。在整个法国的南部,成了新兵训练的兵营。到处都有才穿上新制服的诺曼底的农家子弟,巴黎原来的时髦少年,法国西部的那些口音难懂的山民,甚至还有从阿尔萨斯、洛林流亡来的,说着德国口音法语的那些青年。这个国家武装了五百万以上的陆军官兵,一批批的将他们填进了前线,为了这场战事,法国整整损失了一代的青年!到处都是马赛曲高唱的声音,到处都是人们慷慨激昂的表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历了多年的混乱之后,在这一刻爆发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