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实体精校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与张良,终于相会了。这一年,是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这一年刘邦四十九岁,张良四十三岁——张良生于公元前250年。

唉,都是奔四望五的年龄了,才找到机会出来混,这要托秦始皇死得太早的福。如果秦始皇再晚死几年,大家只能活活闷死。

刘邦与张良相会,双方都很慎重,相互谈价码,捻斤头。这一谈不要紧,把张良吓了一大跳。

张良发现,刘邦竟然能听懂他的话。

能听懂他的话,好像没什么吧?

不,张良所说的,是《太公兵法》,此书乃君主南面之术。这类型的书,讲的都是与普通人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帝王秘术。简单说来就是,没有帝王素质的人,你跟他讲这个,他会把你扭送精神病院,因为他听不懂。只有潜在的帝王种子选手,才能听明白张良的讲述。

那么,张良又是打哪儿学到这怪东西的呢?

这就是有名的张良纳履的励志传奇了。张良本来姓姬,是韩国贵族之后,他爷爷和他父亲,五世为韩相。张良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仅家僮就有三百多人。但就在他二十岁那年,秦始皇来了,啪啪啪,像拍苍蝇一样把韩国给拍死了。张良悲愤于心,遂散尽家财,从此浪迹天涯。他先到淮阳求师,又东行访传说中的沧海君。沧海君给他引荐了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粒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于博浪沙设伏,把大铁锥向秦始皇的巡车投掷了过去,却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天下大索,从此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下邳躲藏了起来。

有一天,张良闲逛到下邳桥上,忽然前面来了个老头,走到张良前,啪唧一声,把自己脚下的鞋,甩到了桥下,然后说:“喂,小子,懂不懂得礼貌啊?还不快去把我老人家的鞋捡回来!”张良心知有异,就老老实实下桥,捡回鞋子,递给老头。可老头把脚一伸:“你有没有家教啊?给老子把鞋穿上。”张良还是不吭声,跪下来,替老头把鞋穿好。老头满意地道:“嗯,孺子可教,你听好了,五天之后,你在这桥上等我。”

过了五天,张良急忙来到桥上,却发现老头已经等在那里,见了他就大骂:“浑蛋,可恶,不是东西,让我老人家等你,太不像话了,五天以后你再来!”

又等了五天,张良早早地来到,发现老头比他更早,结果又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臭骂,让他五天之后再来。

又隔了五天,张良大半夜就蹲在桥上,不敢离开。不久就见老头晃悠晃悠地来了,见到他很开心,说:“对嘛,这才像话。”然后老头拿出一本书来,对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可以给帝王当老师了,十年之后天下大乱,十三年之后,你到济北来,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呀。”

老人走了,张良打开书一看,嗯,《太公兵法》。

他就这样得到了这本书。

但据《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这本怪书,“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读熟了之后,张良就在人群里踅摸过来,踅摸过去,遇到人就上前试探几句,看对方能不能听懂自己的话,听得懂的,必是帝王人选。听不懂,那就是普通人。结果张良一路试探过来,居然没人能听得懂他的话。

什么世道,连个有帝王潜质的人都找不到,张良很郁闷。

但他遇到刘邦时,刘邦却听懂了。

于是张良马上就明白了,眼前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刘季,他或许是自己值得追随的人。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读懂《太公兵法》,可为帝王师,连帝王师都可为,为什么张良自己不做帝王呢?

这是因为,帝王术所授,乃以少御众的心灵技巧。说明白了就是,以少数人甚至一个人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心理技术。这门技术取决于运用者的高情商与高智商,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洞悉人心人性的大智慧。

你必须有极高的智商,比别人看得更深更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必须有极高的情商,才能够通过只言片语调动别人而不是任别人随意摆布。你必须有洞悉人心人性的大智慧,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并提前布局应对。这三者少了一个,也不足以言帝王之术。

帝王的智慧,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其表现就在于纵然处于危局,也能够随机应变,化险为夷。比较一下陈胜和刘邦,就会发现,陈胜缺乏足够的眼光,意识不到一旦称王,就会引来四方觊觎,危机重重。他称了王,却让杀手庄贾做车夫,连最起码的识人眼光都没有,结果身死于庄贾之手。反观刘邦,他绝不会遇到陈胜这类麻烦,他天生是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明白了,所谓帝王术,与其他任何一门学问都差不多。如果只懂理论而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就只能当教练,而不能自己上场当运动员。张良就是一个优秀的教练,现在他发现了同样优秀的种子选手刘邦。


第三章 刘邦项羽的蜜月期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帝王术

张良与刘邦相遇,两人从此结为拍档。

这时候的刘邦,远不如张良的名气大。因为张良是韩国贵族,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根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他去投奔楚王景驹,还得张良出面引荐。

刘邦来见楚王景驹,提出来的要求也极为怪异,他竟然想让楚王出兵,替他去攻打丰邑。丰邑虽然归属了魏国,但终究是义军这边的自己人。而刘邦躲着秦兵走,坚持大搞摩擦,这证明了他真的有帝王潜质——历史上的开国帝王,多是搞摩擦起家,外战多是外行,但内战必定内行。你打外敌我打你,你打跑外敌我再打跑你,那我就赢定了。

当然,这段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你魏国不说快点去打秦兵,干吗要抢刘邦的地盘呢?所以这事也不能怪人家刘邦。

景驹未必有帝王之才,但他毕竟是宗室,知道搞摩擦比打外敌更来情绪,遂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楚王景驹派了东阳宁君,与刘邦一道西进。这时候秦兵正占上风,章邯不依不饶地追杀陈胜的残部。同时秦廷还派了夷,夷的名字就叫夷,姓什么没人知道。但他的官职是司马,大致相当于副营级干部。所以有的史书干脆称呼他为司马夷。司马夷大攻楚地,势如破竹,只有相县殊死抵抗,结果司马夷在相县屠城,杀光了城中的老小。

刘邦和东阳宁君行至萧县,恰与司马夷相遇,双方展开激烈对杀,这应该是刘邦首次与秦国的正规军交手。输赢并不重要,主要是观摩学习。

这个意思是说,刘邦被司马夷打得好惨,整个部队应该是被打崩溃了。因为史书上说,刘邦等人退到了距沛县东南五十里外的留县集合。集合当然是大家各自跑路,能活着跑到留县,就算你赢。

然后刘邦就躲在留县不敢吭声了,过了几天,大概是听说秦兵的主力攻打其他地方去了,刘邦又幸福地杀出来,前来攻打砀县。

砀县之战很惨烈,打的是一场配合战,曹参负责外围,砀县周边的狐父和祁县的善置驿,由他负责拿下。周勃和樊哙从东面进击砀县,其进军路线极为诡异,因为秦将司马夷又冒了出来,樊哙发挥了不要命的战斗精神,拼死与秦军血战,斩敌首十五级,因此被刘邦赐爵为国大夫。

周勃兜了个圈子,从砀县东返回到留县,又兜了回去,成功占领砀郡。

激烈的战事持续了三天,最终刘邦取胜。入城后收编了砀县兵六千人,加上他原有的三千人,他已经统率近万人之众了——以三千之弱势,攻双倍于自己的六千之强势,并取得压倒性胜利,这应该是军事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砀县之战,被严重低估了。这导致人们也低估了刘邦的神秘军事能力。

然后刘邦再去攻打下邑,很快也攻下了。这一战周勃表现出色,首先登城,因此被封为五大夫。封了一大堆的大夫,刘邦信心爆棚,就再次回师,来打丰邑。

此次丰邑之战,再次证明了刘邦那过人的眼光,他看人就是看得准。当初他挥师东进,留下雍齿守丰邑,就是因为他认为雍齿这个人善于防守。他的判断果然是万分精准,他认为雍齿善守,雍齿就是善守。刘邦率领一万多人来攻城,雍齿守在城中,竟然硬是攻不下来。

刘邦都快要气死了,他发誓这辈子都不原谅雍齿。

就在刘邦束手无策之际,项梁率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

把项梁招来的,是一个叫邵平的人。邵平也应该是随陈胜于大泽乡起事的九百戍卒之一。因为他是广陵人,所以陈胜派他带队去攻打广陵。但邵平没什么能力,打不下来,这时候又听说陈胜败走,他就渡过长江,来找项梁。他假托陈胜的命令,封项梁为上柱国,并说:“现在江东已经平定,命令上柱国项梁,即刻渡过长江,向秦兵发起攻击!”

项梁接到这个假命令,从此对陈胜非常感激。是陈胜复国,给了项氏族人向秦国复仇的机会。而且陈胜还授他为上柱国,这是相当给面子的事情。于是项梁渡江而来。渡江后,听说东阳已经反正,首领是陈婴,就派人联络陈婴,大家同去打秦兵。

陈婴这个人,其实蛮低调的,他原本是东阳的令史,一个不大的小官。此时天下大乱,东阳少年啸聚而起,杀掉了县令,公推陈婴为首。此事被陈婴的母亲知道了,训斥他说:“你们陈家,世世代代没出过一个有出息的人,现在你突然被人推到称王的位置上去,这难道是好事吗?我可告诉你,你为这事出头,将来失败了,你会死得很惨很惨。还不如找个冤大头,推举他为首领,你就跟在后面混。成功了,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劳。失败了,你也容易逃走。”于是陈婴拒绝称王。

接到项梁联合进兵的建议,陈婴就告诉手下人:“项家是将门世家,一定能够打败秦国,我们以后就听项梁的吧。”

项梁渡江,只有八千人,不料想陈婴带了两万人来,情愿归奉项梁,让项梁既惊且喜。而后陈胜的侍臣、苍头军首领吕臣率几万人赶到,在长江做强盗的英布,率几万人赶到,还有个蒲将军,也带万人赶来加盟。于是项梁军威大震,兵力达到了七万人。

项梁是名将之后,其名气远比刘邦大得多。所以天下英雄及非英雄,纷纷跑来投奔。投军的人中,就有一个挎剑而来的非英雄——

韩信。


最优秀的兵法家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比刘邦小二十五岁,比张良小十九岁,只比项羽小一岁。当韩信投项梁的时候,他二十四岁,而项羽则不过二十五岁。

史学家确信,韩信少年时代,一定有过和张良圯上奇遇类似的事件。倘无类似之事,就无法解释韩信何以会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兵法家。能够推断的是,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着手灭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许多有学识的人逃到徐淮一带,躲藏了起来,而韩信是淮阴人,应该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遇到了如黄石公般的奇异人物,授予了他兵法绝学。

学得屠龙术,苦无用武地。虽然他是最优秀的兵法家,却被乡人鄙视。当时乡邑推选优秀的子弟为官吏,韩信成功落选,从此没得饭吃。

没饭吃怎么办?

只能去蹭。韩信厚着脸皮到处蹭饭,大家都讨厌他。于是韩信就想,蹭饭让人讨厌,看来得调整一下蹭饭方略了,咱是大兵法家,饭可不能乱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蹭。

韩信的针对性,是针对于下乡南亭亭长。这个人的职务与刘邦相同,刘邦在平民时有过犯罪的前科,但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亭长。而韩信清清白白的信用记录,却只能去亭长家里蹭饭。由此可见,两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

从这个落差就能够看出来,刘邦属于高情商、智商也靠得住的稀有之辈。而韩信则是典型的高智商、情商却有点不靠谱的类型。情商高的人,总是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利。而情商低的人,遇到与人合作的事情就会吃亏。比如说,刘邦交了一大票好友,但凡惹出事端,总会有好友拼死相护。比如说,刘邦平民时就有犯罪记录,是萧何等人护着他。做了亭长之后又惹出祸端,是夏侯婴护着他。弃职潜逃之后,害得吕雉坐牢,又有任敖跳出来保护他。

刘邦是典型的在家靠父母——实际上是靠守寡的大嫂——出门靠朋友的成功案例。因为他情商高,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对方心理上有波动,他就会及时安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打消对方的顾虑,让对方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

而韩信却没有这个眼力见儿,情商低的人,在人类的情绪世界里,就好像一个瞎子,当变化发生时却一无所知,所以总是把事情搞砸。韩信也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由于他学的是屠龙术,倘无一个如刘邦这般的领袖人物,愿意把他放在屠龙的位置上,那么他就一无是处。

当时韩信所经历的情形是,每天下乡南亭亭长家里做好饭的时候,韩信准时出现在门前,让亭长及妻子只能热情邀请韩信共同进餐。就这样连吃了几个月,吃得亭长一家崩溃了,没见过这种人,连续几个月死铆在一家吃,换一家吃你能死啊?

死铆在一家连吃几个月,而且连对方崩溃了都一无所察。可见韩信在当时的窘境,与他对人际交往的生疏。

于是南亭亭长的妻子,就错开正常做饭的时间,提前把饭吃了。等韩信登门,一家就热情地陪韩信聊天。聊得韩信肚子叽里咕噜爆响,他悲愤地站起来,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要和你家断绝往来,从此我再也不会原谅你们!”

和亭长绝交之后,韩信在当地更找不到蹭饭的地儿,只好到城下钓鱼,钓一条吃一条。有个老婆婆在河边洗棉絮,看到韩信饿得极惨,就拿饭给韩信吃。就这样一连十几天,老婆婆每天来洗棉絮的时候,都替韩信捎上饭。韩信吃得高兴,对老婆婆说:“婆婆,你待我真好,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重重回报你。”老婆婆生气地道:“呸!你挺大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是不忍心你饿死才帮助你,谁稀罕你的报答?”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户,最瞧不上韩信,因为韩信连饭都没得吃,身上却始终佩带一把剑,好像极有派头的样子。每当看到韩信这模样,屠户心里就起无名火。终于有一次,他在路上拦住了韩信,说:“韩信,你人模狗样的,装什么装?饭都没得吃,还带刀佩剑,你有种就拔出剑来,捅老子一刀,没种就从老子裤裆下钻过去!”

屠户这一手,可算是掐到了韩信的死穴上。韩信学的是万人敌,犹如一个伟大的棋手,能够端坐于帷幄之内,把千军万马犹如棋子一样搬过来挪过去。而屠户却凭空给了韩信一个终极选择,要不就杀了他,从此韩信也成为死刑犯,要不就认输,从此没脸再混下去。

当时韩信酷酷地看着年轻屠户,看了好长时间,最后他扑通一声趴下,从屠户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创造了“胯下之辱”这么个成语,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钻了裤裆,家乡就不太好混了。幸好这时候项梁接到陈胜的假命令,渡江北上,挑战大秦帝国。于是韩信带着他的剑赶来投奔,但胯下之辱的业绩,在项梁团队是不具竞争力的,所以韩信混入几万人中,就消失了。

韩信虽然消失了,但另一个人却浮上了水面。他就是圣人后裔孔鲋的得意弟子,刚刚被秦二世任命为博士的叔孙通。叔孙通是从咸阳逃出,想投奔陈胜的,但当他赶到时,陈胜已经被害,而恰好项梁统雄兵而来,于是叔孙通就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