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旧臣解思明、马当。大将李弈对李势不满,从晋寿起兵谋反,攻打成都,蜀中有不少老百姓都跟随他,皇帝李势亲自登城防御,才将李弈消灭。

桓温在荆州时刻关注蜀中的动向,他感到灭掉成汉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在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准备伐汉。对于这次进攻成汉,东晋方面的意见也是相当不一致。反对者都认为蜀道险而远,光靠桓温的军队深入,后赵的军队也可能偷袭其后,难免凶多吉少。江夏相袁乔则力劝桓温,汉、赵两敌,汉弱赵强,应当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呵呵,这个和赵匡胤统一天下的思想差不多);李势无道,臣民早有贰心,还敢自恃险远,不修战备,晋军可以挑选一万精兵迅速进入蜀地,在汉军发现之前穿过险要地带,可以一战而胜;而且蜀地又很富庶,诸葛亮辅佐蜀汉,经营多年以对抗中原,基础资源雄厚,攻取成汉对东晋的经济也大有好处。至于后赵军队可能发动的进攻,袁乔则认为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后赵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不可能知道东晋是否对它有所防备,不会轻易南侵。退一步讲,即使后赵真的南下,沿江一带的晋军也足以拒守。桓温听了袁乔的意见,坚定了信心,以袁乔率领两千士兵为先锋,出兵西征。

李势也不敢怠慢,赶紧大举发兵,让他的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和前将军昝坚指挥,准备以逸待劳,静候晋军的到来。不料尚未开战,汉军内部先出问题,昝坚不听部将们提出的在长江南面设下埋伏的建议,独自分兵前往江北的犍为防备晋军。

几天后,桓温的军队开到了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左右认为应两军分兵以抵抗汉军。袁乔则说:“我军深入万里之外,只可胜,不可败,应当合兵一处,轻装上阵,全力进攻,速战速决;如若分兵两处,目标不一,只要一支军队有闪失,就没有取胜的机会了!”桓温深以为然,他把弱兵辎重留在后面,亲自率精锐步兵直取成都。

成汉军队早就军无斗志,一路上与桓温交手的李福、李权等人的军队非败即降。昝坚的那一部军队傻等在犍为,不见桓温的军队,趋兵返回时才知道桓温的军队早已屯兵成都城外十里处,昝坚手下的士兵不战自溃。

李势此时还幻想着守在成都城中“背水一战”,击退晋兵。桓温的先锋部队初战不利,袁乔拔剑督战,士气不高的成汉军渐渐不是对手,桓温乘势攻到成都城下,放火烧城门,成汉的士兵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心再战。李势只好开东门逃出成都城,逃到葭萌(今四川剑阁东),想想没什么前途,还是派了人向桓温递上降表,舆榇面缚到桓温军中投降。

(此战中除了桓温的决断值得称道外,先锋袁乔在战略战役上所提出的指导方针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惜他在此战后不久就英年早逝,没能继续展示军事才华。)

桓温灭汉的战争前后算起来也不到半年,成汉灭亡的这一年是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东晋至此重新控制了益、梁、宁三州,同时握有吴、蜀两地,祖逖时代的渡江一去不返的局面已经改变,东晋的重新北伐也成为可能。桓温凭借此战的成功,足可以步入“十六国名人殿堂”。

当初桓温出兵之时,东晋朝中曾有一番议论,在众多的反对声中,惟独桓温的好友刘惔认为桓温必胜。有人问他怎么就这么有把握,刘惔回答说:“这一点从赌博就看出来了。桓温是个赌博的好手,不是绝对有把握得到的他绝不会去冒险。只恐怕攻克蜀地之后,桓温将在朝中掌握大权了。”

以后事件的发展,证明了刘惔预言的正确。桓温的出现,就好像给十六国本已十分混乱热闹的局面又撒上了一把盐,诸侯争霸,究竟鹿死谁手,更让人难以预料了。


十三、石虎之结

桓温攻克成都的时候,后赵君主石虎正忙着和刚刚即位的假凉王张重华交战,可以说是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南顾。

这个张重华就是张骏的世子,张骏长期据守凉州,对于先后占据其东邻关中地区的前赵、后赵两个政权一直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施展得十分成功,加上后赵的注意力仍集中在东晋上,同时还得疲于应付东北的前燕,前凉国内的政局是当时几个割据政权中最为稳定的一个。张骏抓住机会征伐西域,取得胜利,西域诸国都遣使来降,张骏效仿汉朝时的方法,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前凉俨然是一副西域各国宗主的样子。

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张骏自称假凉王(张骏不敢称自己为凉王,乃是因为他控制的地区还比较小,力量也较弱,所以不如显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对外仍然奉东晋为正统),按照晋时的官职制度,在国内设立类似的官吏,前凉自此成为西北一个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张骏在称王的第二年就死了,年仅十六岁的张重华接替了假凉王的位子,这个凉州新主看起来完全是个小孩的样儿,平时常喜欢找一堆小孩一起玩,搞得张骏的那些旧臣十分担心。张重华一即位便向后赵派遣使臣,石虎听说张骏已死,继位的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因与前燕、东晋久久相持不下的郁闷心情忽然变得兴奋起来,于是决定不买张重华的账,好好给他点教训。

石虎手下十分有名的战将麻秋当时正是凉州刺史,他就命将军王擢和麻秋一起入侵前凉境内,凉州东南的门户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一带)很快失陷,凉州形势眼看吃紧。

张重华发动境内所有的兵士,由征南将军裴恒率领,前往御敌。裴恒光守不战,与后赵军队对峙日久。张重华知道前凉的国力不比后赵,时间一长难免生变。张重华身边的司马张耽向张重华举荐主簿谢艾,张重华毫不迟疑地任用谢艾。

(张耽举荐谢艾的一番话倒也说得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佩服:“臣闻国以兵为强,以将为主。主将者,存亡之机,吉凶所系。故燕任乐毅,克平全齐;及任骑劫,丧七十城之地。是以古之明君靡不慎于将相也。今之所要,在于军师。然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也。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郊,诸将不进,人情骚动,危机稍逼。主簿谢艾,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钺,委以专征,必能折冲御侮,歼殄凶类。”主簿本是幕府中参谋长一类的角色,并没有打仗的经验,张耽了解谢艾的才能,敢推荐他,可见当时的凉州由于有一批因战乱从关中一带迁来的士人,其兴起并非偶然;而张重华也同样在对谢艾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把他看作韩信一般的人物,起用新人,这一举一动也确有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称的地方。)

谢艾果然“一鸣惊人”,他在张重华面前许下诺言,只需给他七千人,就可以击破赵军。张重华大喜,拜谢艾为中坚将军,给了他五千步骑兵。

谢艾从振武出兵,进击麻秋的军队。麻秋与裴恒军队相持了很长时间,哪里料到半道里杀出个“程咬金”,谢艾一战便斩杀后赵士兵五千多人。

麻秋自觉受辱,次年仗着石虎给他增补的援军卷土重来,张重华的将领宋秦带领所属的二万户向麻秋投降,后赵的军队气势极盛,一路杀到黄河岸边。

这个时候谢艾已被张重华任命为持节,全权指挥与后赵的战斗。谢艾乘坐着小马车,戴着白头巾,以鼓助阵前来迎战。

麻秋远远望见,愤怒地说:“谢艾不过是个年纪轻轻的书生,竟敢穿戴成这副模样,简直是小看我嘛!”立即命令三千精骑兵突击,谢艾的左右两军果然开始混乱。谢艾的部下劝他改乘战马,谢艾摇头不从,还亲自下车指挥作战,从容不迫;后赵的军队以为前凉必有伏兵,都不敢向前。凉军偏将张瑁抄小路偷袭后赵军身后,后赵军乱了阵脚,败退中被谢艾军队乘势冲杀,伤亡不计其数,麻秋一个人骑着马突出重围,才保住一条老命。

后赵与前凉之间的战事已是石虎统治末期的事件。后来石虎两次派兵进攻前凉重镇枹罕(今甘肃临夏),再次在谢艾指挥的前凉守军面前遭受惨败。最后石虎不得不十分沮丧地说:“我当初靠着一支偏军就平定了北方九州,如今以九州的军队却攻不下一个小小的枹罕,凉州真是藏龙卧虎,不好对付啊。”(曹操当初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感觉何尝不是如此。)

后赵在石虎统治时期东征西讨,看似强大无比,事实上是越打越衰,先是不敌前燕,到后来连与前凉交战都难占得半点便宜。石虎疯狂敛财,大修行宫,后赵国力日蹙。有个名叫吴进的该死的和尚向石虎建议,胡人的国运将衰,晋人要复兴了,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苦役晋人来压制晋人的气数。石虎推崇佛教,对“佛门弟子”的话是言听计从,便下令强征百姓服役,在邺城北面昼夜不息地修筑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和长墙,结果碰上暴风雨大作,役夫死者数以万计,尸横遍野;他又在全国范围内征调战时物资,不交者格杀勿论。至此,胡人统治最残忍最黑暗的一面暴露无遗。

石虎再无力继续发动战争,东宫储位之争已经把他搞得心力交瘁。他的太子石宣在荒淫残忍这一点上丝毫不输给当初的太子石邃。

东宫管事孙珍得了眼病,向侍中崔约询问有什么良方可医,崔约开玩笑说:“浸在尿里面就可以治。”孙珍纳闷地问他:“眼睛怎么可以浸在尿里?”崔约回答:“你的眼珠内陷,正好可以浸泡。”孙珍听了生气,就把这事告诉石宣。石宣是个胡相十足的人,眼睛生得特别深,听了大怒,就把崔约父子都给杀了。

石宣喜好玩乐,就向石虎提出到名山大川祈福,实则是以此为名前去游猎。他出行时乘着华美的大车,顶上华盖,身后旌旗,数十万兵卒相随,浩浩荡荡地开出邺城。来到一个游猎的场所,石宣就命手下的将官兵士围出一个近百里的大圈,将鸟兽驱赶到中间。到了晚上,兵士们点起火把,几百个游猎高手骑上高头大马,在圈子里射猎。石宣则怀抱美人,坐在辇车上远远地观望,一直到鸟兽全部没了才结束(这场景就好像古罗马的角斗场)。如果有鸟兽逃出了包围圈,就要追究围守兵士的责任,有官爵的就把马给充公,没官爵的就鞭笞一百。更惨的是兵卒们根本受不了如此大规模的折磨,在半道饿死冻死的又有上万。石宣经过三州十五郡,到处抢掠,弄得民不聊生。

石虎却觉得这么大排场很过瘾,又让自己宠爱的另一个儿子、秦公石韬也如法炮制,到西面的并州、秦州和雍州游猎了一番。石宣心想一个小小的王公居然能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待遇,心中十分嫉恨,怀疑石虎要把自己废掉而另立石韬。这时石韬又在府中修殿堂,起名就叫“宣光殿”,大梁就修了九丈长,这在当时是违制的。石宣来到殿上一看,“宣光”二字明显是在影射他,心中大怒,拔刀砍了工匠,又把大梁截断。石韬也不是吃素的,当即下令重修大梁,加到十丈。石宣见石韬明摆着跟自己对着干,就开始秘密培养杀手,伺机行事。

这天晚上,石韬与手下官僚在东明观举行宴会,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实在回不了府,就夜宿在佛堂精舍里。石宣的杀手悄悄翻墙入室,将石韬暗杀。

石宣自认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次日上朝就向石虎禀告。石虎闻讯悲痛欲绝,就要去看个究竟,司空李农劝谏说:“杀害秦公的恐怕就在萧墙之内,陛下不可轻易出动。”石虎觉得言之有理,就在太武殿设下灵堂,派重兵把守。

石宣带着千名随从来到灵堂,却不哭,只呵呵地笑,他揭开被衾,看到弟弟的尸体,得意地大笑而去。

如此举动令石虎疑心大起,他假托杜皇后过于悲伤、生命垂危,召石宣入殿,将他扣留;恰逢知情人来举报,石虎就派人去太子府中捉拿几个杀手,经过一番诱供,终于查出罪魁祸首。石虎震怒,把石宣关进猪圈,以铁环锁住下巴,用猪食来喂养。石虎一心要为石韬报仇,却是为一子而杀另一子,他在邺城北门架起柴堆,命石韬生前的宠幸把石宣的头发拔掉,抽出舌头,拖上柴堆,继而砍下手足,挖掉双眼,剖开肚子,然后再将他活活烧死。

石虎在这场父子、兄弟的相残中也深受刺激,从此得病。在接下来选择太子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年长的燕公石斌和彭城公石遵,而立了年幼的齐公石世。他对群臣说:“我真想用三斛纯灰来好好洗一下自己的肠子。也许我腹中太脏了,所以才尽生恶子,年过二十就想杀父亲。如今石世才十岁,等他二十岁时,我已经老了。”

石虎的腹中并不是脏,只是那里有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从他废掉石弘的那一天起就打下了,它一步一步地把后赵帝国拖向深渊。当这个结随着石虎的逝去而消失的时候,他身后的那个国家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十四、腥风血雨

石虎没有能够像他所说的那样再活十年,后赵太宁元年(公元349年),石虎在失望和痛苦中死去。临死前四个月他倒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前他一直自称大赵天王),但他已无法再现石勒时期君临天下的情景,后赵的江山已经被他和他的子孙们挥霍殆尽。

一队由大力士组成的充军者开始撼动这个庞大帝国的支柱。这些大力士称为“高力”,本是前太子石宣选来作为自己卫队的主要成员的,石宣被处死后,东宫的官员非斩首即流放,这一万多人的卫队成员则被谪戍凉州(这个凉州是后赵所设立的凉州,并非张氏占领的那个)。

高力们的队伍走到雍州,刺史张茂奉命送行,对他们十分轻慢,并抢了他们的马,命他们推着小车步行,将粮食运往凉州。高力中的头目梁犊借着众人怨声鼎沸,自称晋国的征东大将军(可见晋朝对当时人的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率领高力们调头向东,进攻后赵军队。这些高力本来就是武夫出生,一个人可以抵得上十几个普通士兵,虽然既没盔甲,也没兵器,却就地抢夺了老百姓的大斧子,直接上阵厮杀,后赵的军队与之相遇居然不是他们的对手。高力军队很快席卷长安、洛阳等地,从关中杀到关东,直逼后赵的国都邺城。

正在病榻上挣扎的石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惊失色,赶忙调集国内的军事力量,命燕王石斌为大都督,以精骑兵一万,统领氐人首领蒲洪和羌人首领姚弋仲率兵征讨,这两家的儿子后来分别建立了前秦与后秦,此时正处于迅猛上升期。高力的军队终究寡不敌众,在荥阳与后赵精锐部队的交战中全军覆没。

强将在外,权臣在内,大乱将起的征兆显而易见。石虎还没死,就有所谓的“权臣”蠢蠢欲动了。

太子石世是个未见过世面的小孩,其母刘氏却工于心计,颇通权谋。这个刘氏就是原来前赵皇帝刘曜的女儿(真是报应不爽),前赵灭亡时,她被石虎手下的战将张豺俘获,后来献给了石虎,而张豺也得以升迁。刘氏不忘旧情,石虎病危时在石虎身边吹耳旁风,让石虎封张豺做镇卫大将军,与彭城王石遵、燕王石斌同为辅政大臣。

石遵拥兵在外,刘氏无力顾及,然而石斌就在后赵的旧都襄国,刘氏担心他会于己不利,先假传圣旨说石斌纵酒好猎、心中无君,将他罢了官职,软禁在府第里;然后让张豺故技重施,再传一道圣旨,将石斌杀死在府中。

最大的障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