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国在扯皮,甘凉治理却开始。
郑朗推荐了赵挺之,因此朝廷以赵挺之前来主持安抚任务,为了不表示占领河西走廊之心,宋朝也未设甘凉路。仅给予赵挺之一个甘凉安抚使之职,配合章楶安抚百姓。
接着大量物资从陕西运来。
因为宋朝禁商,以及西夏重敛与经济崩溃,整个河西走廊百姓过得很苦逼的生活。一匹骏马一度只能换半匹绢,物价上涨到何等程度。但前面宋军占领。后面大量的丝绢布匹、茶叶瓷器、铁器纸张、药材香料、粮食矾酒,滚滚而来。
不是无偿供给的,那样太浪费钱帛,郑朗也一再警告,对于民族政策亦如教育孩子一样,平时不能鄙视,虐待。苛政,但也不能惯着宠着,当大爷,今天当了大爷。明天稍有不好的地方,这些部族就会闹事甚至反叛。对中原百姓如何治理,那么对各蕃部也应当如何治理。
所以这些货物是通过两种方式交给当地百姓的。一是商业交换,但非是现在这种物价。而是很公道合理的价格,通过皮毛牲畜与当地的一些特产。将这些货物换回去。
这就足够了,很快物价就平定下来。
还有,就是挪出少量货物,以货代工的方式交给百姓,让百姓与战俘配合宋朝于一些重要的关卡所在修建十几个堡砦,以及拓展现在的主道。
同时暗下里放出风声,甘凉四州同样会实现蕃候制度。
蕃候制度主要是拉拢收买各部,使各部归心,分化董毡诸王室的影响力,削弱各部首领的自治权,使得河湟能迅速安定,并且朝廷能治理与控制这块地域。
对于河西走廊诸部,无论是西夏治理,还是宋朝治理,皆是一样,反正皆没有了自主权,对此不是很排斥。相反,宋朝统治,不会发生西夏统治的暴政,甚至因为宋朝统治,丝绸之路会重新繁荣。而蕃候制度中的种种让利,则是让他们感到了意外之喜。
但在没有暴露宋朝的雄心之前,宋朝没有公开承认此事。
进攻河西走廊,是“托管”,逼迫西夏恢复君权,还会交给西夏的。
这是说,但不是这么去做。
接着宋朝又将四州大批的贵族,以及一些死忠于西夏,英勇反抗宋军的各个部族强迫着,送到西夏。这批人不少,毕竟西夏经营了这么多年。但没有动他们的财产,让他们将财富与奴仆带回西夏国内。
非是宋朝好心,这同样是为未来打下基础,毕竟占领西夏后,也要治理,若做得太过份,西夏百姓英勇反抗,治理难度增加,甚至讨伐难度也会增加。
暂时的驱逐,乃是为了使三州迅速安定下来,不会有人反叛。
宋朝迅速拿下河西走廊,震动不小,不说国内百姓雀跃欢呼,西域也震动了。连喀喇汗王朝也派使来到凉州,拜见章楶。但这一年,喀喇汗王朝动乱不休,先是在前几年败于塞尔柱,大汗纳斯尔被迫请和,又是在这一年,“东方与西方的苏丹”公正的大汗纳斯尔去世,汗位由其弟希兹尔继袭,但不久希兹尔又去世了,大约是在秋天,由希兹尔的儿子阿赫马德继袭汗位。阿赫马德性格残忍,又与教权发生了严重冲突,几年后伊斯兰教法官阿布请求塞尔柱出兵相助,占领了河中,将阿赫马德放逐于伊斯法罕。因此郑朗对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国度不感兴趣。
章楶对喀喇汗现状不了解,又未得到郑朗嘱咐,看到喀喇汗派使来见,十分热情的招待。另外就是势力更弱小的西州回鹘,同样也派使来到凉州。郑朗对赤岭以西诸部都不感兴趣了,况且西州回鹘。若不是沙州的地理位置,就连沙州郑朗都不大感兴趣,无他,离宋朝太远。因此缺少了郑朗指导,章楶只能自由发挥。
喀喇汗派使是为了友谊,或者其他的什么。这时候西域各国对中国还是很向往的,毕竟宋朝是世界经济与文明的中心所在。但西州回鹘则是有些担心,对此章楶一再表态宋朝不会染指西州回鹘。甚至隐晦地表态了宋朝以后的边境西方南到沙州,北到瓜州北的马骏山,也就是现在西夏人拥人的地盘,然后不可能扩张了。
不但西州回鹘与喀喇汗派出使节,就连赤岭以西的海北草头鞑靼、大非川一带的阿柴部、黄河源头的脱思麻部以及草头鞑靼南方的黄头回纥部等部族也派出使者,这是无奈的事。
宋朝占据河湟,又将西方的沙州占据。而吐蕃高源上又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力量做后盾,青海一带差不多也成了宋朝的内陆海。
然而对其地,郑朗还是不大感兴趣,技术力量跟不上,朝廷派官兵到达这里。运输成本太过高昂,多是高山雪岭,开凿道路困难,想要控制治理,复杂的地形必须要派驻大量官兵,而这里现在水土破坏严重,地广人稀。甚至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家,得不偿失。若驻扎得少,又无法控制,甚至有可能处理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因此政策仍与以前一样,继续羁縻,是真正的羁縻,朝廷只接受名义上的朝拜。对其地却不进行任何参预。
这些地区等于是外交。
还有,就是河湟诸部。朝廷设置一百四十个蕃候。毕竟统治时间不长,真正对宋朝归心的不会超过四十个,若没有蕃候带来的优惠,这个数字会更少。中立的更多,至少有五六十个。还有一部分对宋朝统治有反感,但不敢有反意,这部分蕃候也有二三十个。另外还有二十个左右的蕃候,手中部族多,力量强大,再加上范纯仁虽安抚了人心,手段略过偏软,因此都有点儿桀骜不驯。前段时间,章楶下令召集诸部兵士,这二十个部族皆有点阳奉阴违。
但宋朝得到河西走廊,一个个全部傻眼了。
他们手中是有些力量,但在宋朝分化之下,其他各部族未必会帮助他们反抗宋朝。就连各蕃候自己手中的各部族也未必有反意,甚至前面一反,后面就有其他的族长想取而代之。
宋朝得到河西走廊,河湟有河西走廊一隔,等于与西夏没有任何联系,没有西夏侧应,他们孤掌难鸣。甚至就连董毡也被宋朝强迫抽于五万劳力,阿里骨能带回几人,也让人怀疑。凭借他们自己,是很难有力量对抗宋朝的。
得到消息后,这些蕃候皆有些惶恐不安。
果然报复来了,宋朝未处置他们,但对这些冬天不奉命的各个蕃候强行下出最后通牒,让他们出兵兰州。不但强行他们出兵,数量也增加了两到三倍。
肯定没有安多少好意,然而迫于宋朝威势,最后一个个不得不答应下来。就是在继续观望的,朝廷也立即下了诏书,这些强大的蕃候,以前为了安抚拉拢,朝廷不仅授予候爵,同时还授予了一些职官。没有观望派如约派出兵士的未动,继续观望的立降职官。职官可大可小,可小或者当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荣誉,可大那个问题可严重了。这无意是一次更严厉的警告。无奈之下,只能羞羞答答的派出兵士。这些兵士陆续抵达前线,西夏反攻开始,在章楶调派下,这些兵士皆分配到第一线。
对于牺牲的,还是按照以前的措施,给予了优厚的抚恤。但其性质与西夏一样,害怕汉人多了,无法控制,于是用汉人做撞郎令,当成炮灰,减少西夏国内汉人数量。抚恤是有了,数月之间的保卫战,这些部族派出的壮丁能平安回来的十不足二。
并且这些蕃候们还不敢有怨言,宋朝想打压他们,又何止这一手段,因此只能暗暗希望西夏击败宋朝。又有一些机灵的,派使去开封,希望得到宋朝赵顼的原谅。不一而足,
三国在扯皮,河湟诸部各有各的心思与打算,前线战火不休,这更使得西夏百姓雪上加霜。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渐渐深了,也到了宋朝真正动手的时间。
九百十九章 辗压
时光到了三月下旬,郑朗又去了一趟郊外。//
今年是杂粮种植的第二年,面积远胜于去年,但还是作为种子的,顺便摸索最佳的种植方法。到了明年才能推广,朝中各大佬在郑朗带动下,时常过来查看,其实这就是一种态度。
史上棉花在宋朝就延伸到了福建地区,因为没有人注意,或者向北方移载,棉花一直没有在宋朝推广,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早在唐朝,驻扎在西域的唐兵就种植草棉子,也就是棉花,却没有人想到将它带到陇右地区,因此兰州等地区,也未有人种植棉花小说章节。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亲自下诏全鼓励种植棉花。棉花才在全国推广,这让多少百姓穿上了衣服,不再畏惧寒冷的冬天,明军都可以正式在辽东驻扎,更不要说它造就了东南发达的经济。
但雄才大略的人物终是少的,后来明朝皇帝一个不如一个,各种杂粮在明朝陆续出现,但因为没有人鼓励推广研发,一直没有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不是杂粮能让人吃腻,不要说远古,就说现在的宋朝,主食一米二豆为贵,如果天天吃菱角米那是最好不过,但是不可能的,一有时季性,二它太贵。麦食也不差,尽管麦面里有许多麦麸,但对于广大的北方百姓来说,平时还不得不以粟与高梁为主食,甚至一些水乡地区的百姓以茭瓜为主食,茭瓜当蔬菜炒炒还是不错的,可当成主食能成么?还不止,就是经济远胜于以前,现在还有一些贫穷百姓到了春天来临时,不得不挖野菜充饥。至于女真那边更差,一半时间半饥不饱,打猎。种植,捕渔,游牧,为了生存,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悲情的故事。
因此有了种籽还不行,朝廷得重视,只要重视了,才能迅速推广。
带回来的作物很多,有花卉,有水果。有蔬菜,还有就是现在最重视的杂粮,实际包括一些芋类,还有花生,以及南瓜等等,同样可以当成杂粮充饥。
这些杂粮会给现在带来许多变化。
会产生多少变化,看着葱郁的各种杂粮在生长,郑朗颇为期待。
看完了,叮嘱了几句。郑朗返回京城。
刚回到家中,门房通禀,说是河湟来人求见。
在章楶强迫下,一些不配合的蕃候不得不出兵相助。章楶立即将他们编入军队,并且立即投放到前线。是最前线,西夏不可能坐视宋朝得到河西走廊,派出军队反扑。
这些部族的士兵本来就是强迫来的。士气不旺,又没有经过训练,军纪散漫。两军交战后,西夏奇迹般地发现,与宋军交战,以前胜少败多,现在胜多败少。
这让梁氏看到了亮光。
但正是章楶所希望看到的,反正背后是高大的城墙,西夏不善于攻城,得让梁氏产生错觉,无论西夏是胜少败多,或是胜多败少,但每一场战役下来,都会出现牺牲,都会浪费钱帛,都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两军消耗,西夏人有伤亡,宋朝这边也有伤亡,可伤亡的是这些不听话的蕃候手下子弟。借西夏人的手削弱他们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摆明了,就是削弱。真正到战争来临的时候,因为这种矛盾与略略的仇恨,章楶是不敢用他们的,别的不说,高仙芝兵败于大食之鉴他还是知道的,若没有葛逻禄人的背叛,高仙芝怎能输得那么惨。
因此,现在宋朝让会州与凉州、兰州中间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绞肉机,不仅要绞去西夏战士,西夏财富,还要绞去这些不听话的蕃候部下。
看到这种局面,各个蕃候坐如针毡,又不敢反抗,正好春暖花开,河湟又大修道路,道路远比以前发达,于是相约,迅速来到京城。做贼心虚,不敢立即谨见赵顼,也害怕见不到。
于是先找到郑朗。
郑朗见了。
来了二十几个使者,有一半人参加过蕃候大会,其中包括董族、溪族、葩俄族与拶族、心牟族这些强大的种族,当然,若不强大,也不敢产生不好的心思,没有资格与宋朝阳奉阴违。
不过各有各的原因,溪族坐视乃是宋朝未完全将溪歌城交给溪巴温,而是将它作为了积石军的军城。葩俄族让王韶杀惨了,不反叛就是好事了,更休想指望他们忠于宋朝。拶族同样,让郭成杀得落花流水。至于董族和心牟族是跟着董毡走的,也没有意外。而且郑朗很怀疑一件事,史上鬼章多次进入洮州,将洮州闹得天翻地覆,董毡明面没有过问,可果庄部族地是在廓州南方与积石军北方,想要进入洮州,必须将溪族人赶走,但前面还有,要么沿着大积石山,顺着木波族进入洮州,要么从董族进入洮州。郑朗估计鬼章作乱洮州,多半是董族放开通道,暗中支援。
但未必是湟州所有蕃候全部阳奉阴违,例如亚然族温氏两兄弟,吹折、密藏、邈龙等大族蕃候,帐下皆有上万或者数万战士,这一次皆主动配合了宋朝征兵。
总之,对宋朝阳奉阴违有三个原因,一是王韶杀得狠,产生了一些怨怼,二是忠于董毡各大族,看到董毡去年一直未动,于是学习。三是对宋朝有些处置感到不满,例如溪族。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部族皆很大,有了那么一点本钱与宋朝顽抗。
郑朗让他们坐下来。
这些人开始诉苦。
郑朗问道:“当初盟誓是怎么说的?”
为了治理河湟,甚至未来治理河西走廊、西夏,执行的非是宋朝政策,而是蕃候制度,比如以人丁征税,这个丁税别当真,还不及诸监给蕃候分红的三分之一,但征了税,也就意味着朝廷才能真正对这里治理。象赤岭西侧,哭着喊着求宋朝去征这个丁税,宋朝也不会去征。而丁数多寡。意味着各州军议事时排名的前后,有多少发言权,并且诸监股契就是按照丁数多少授予的。这是享受,但也要付出。丁数的多少,就要承担多少兵役。
其实所谓的兵役,也就是这次伐夏之战。
难道以后收复幽云十六州还能将吐蕃兵士一口带到河北去,那是不可能的,吐蕃人凶悍是在高原上,到了平原更息菜。
但现在呢。只享受权利,不付出义务可能吗?
盟会上未说伐夏。但说了征兵一事。
这是血盟,郑朗本人也割破了手指,放血入酒,与诸族发誓饮下血酒。
宋朝执行了,事实做得很不错,就连对吐蕃的基础建役所用钱帛,也超出了他在盟会上所说的数字。这些年河湟也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这二十几个蕃候却没有按照盟会所说的那样去做。
凡事占个理儿。
郑朗仅一句,一起语塞,只能认错。
郑朗又说道:“实际原先我授命章质夫。若你们继续不听命令,第三步就是减少或取消息你们作监股契,将这些股契当成奖励,分配给其他蕃候。若再不听。第四步就是剿灭!相信会有许多蕃候愿意配合朝廷,看到你们的灭亡,得到你们的百姓,得到你们的作监契股。”
但郑朗还是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去西府讨了手令,让他们前去凉州,通知章楶中止。
然而这时也不需要再消耗了。并且这时各族部下所剩不足两成之数。
这些人离开京城,带着手令匆匆返回西北。
朝廷正式下令,将河北河东各组军的兵士调到京城,未说伐夏,而说是让他们来京城,演武阅兵。
共十一万人,成员有些杂,多是乡兵,还有少数保丁、壮丁与一些弓箭社的民兵。
这部分军队非是主力军队,前期还是当成民夫用的,押运粮草物资,也借着这个名义,进入西北,以免过早惊醒契丹。还有禁兵,人数并不多,只有二十五万人,多已经在陕西河湟,这次调派的禁兵并不多,一是迷惑西夏与契丹,二是本身禁兵数量就在下降。
熙宁改制,包括政治经济与军事,在军事上改制的有许多方面,一个变化,就是陆续减裁禁兵,增加了乡兵。改制后,禁军数量一直维持在六十万上下,始至今天,包括已经牺牲的禁兵,数量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