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宗和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一样,也曾有过长生不老的幻想,可是后来杜睿让他明白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循环,要是当真有长生不死的人,这天下去不是乱了。
“王德!宣杜睿进宫,朕有件事要和他商量一下!”
#¥#¥#¥#¥#¥#¥#¥#¥#¥#¥#¥#¥#¥#¥#¥#¥#¥#¥#¥#¥#¥#¥#¥#¥#¥#¥#
三日之后,太宗的旨意传达了下来,侯君集被除爵,无子,族人被发配辽东,其余谋反诸将被斩,家人被发配岭南,晋王傅赵恭存斩首,长孙无忌全家被发配夷州,长乐公主时已然病逝,两子也一样被发配夷州。晋王李治被除王爵,同妻子一同发配倭州。
太宗的处罚措施刚一被下达,顿时就惊倒了一片人,原本以为这一次太宗肯定是要大发雷霆,大开杀戒的,谁知道这高高举起了刀,结果落下的居然是板子,轻描淡写的处置了一些人,就将这次谋反案揭过去了。
太宗之所以如此宽宏大量,究其原因还是受了杜睿的劝说,如今的大唐四海成平,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如果因为此事,大加株连的话,肯定会引发动荡,到时候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机会,将这件事越闹越大的话,恐怕就不少收拾了。
太宗虽然恨不得将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全都株连九族,可最后冷静下来,还是接受了杜睿的建议,现在的大唐确实不能乱,一旦乱了,二十几年的心血可能就会因为骚乱,付之东流。
太宗的旨意传达下来,杜睿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件事到此总算是结束了,没有大加珠链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当然更让杜睿安心的是太宗对李治的安排。
流放倭州,远离大唐本土,这样一来既能断绝李治的非分之想,也能断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日后在李治的身上在做文章。
而且倭州本就是杜睿打下来的,如今镇守倭州的刘仁轨当年更是杜睿一手提拔起来的,将李治和杜云莲交给刘仁轨,也方便照料。
总不会像历史上的李承乾一样,流放黔中没多久,就离奇的病死,而且有杜睿在朝,谁敢对他的妹妹,妹夫不敬。
#¥#¥#¥#¥#¥#¥#¥#¥#¥#¥#¥#¥#¥#¥#¥#¥#¥#¥#¥#¥#¥#¥#¥#¥#¥#¥#
长孙无忌府上,原本正值壮年的长孙无忌如今苍老的连他自己都快要认不出来了,谁能想到曾经风光一时的长孙无忌,居然也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当年长孙皇后还在世的时候,长孙一门荣宠至极,在这新生的大唐,堪称第一世家,可是如今物是人非,长孙皇后仙去,长孙家的一顶保护伞轰然倒地。
如今更是连长孙无忌也倒台了,谋反?
这样的事,在此之前谁会想到居然发生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可事实就是如此,看着紧紧围在长孙家府门外,名为保护,实为监禁的兵士们,谁都知道长孙一家完了,彻底完了。
长孙无忌失魂落魄的捧着圣旨,他想到过今天,毕竟准备做这件事的那一天,他就已经做好了失败的话,会承受怎样的惩罚。
这个处罚重吗?
和侯君集相比,他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他还保住了一条性命,和他一样犯了谋逆大罪的侯君集如今已经深埋黄土。
轻吗?
也不见得,毕竟长孙无忌和太宗皇帝自幼相识,交情匪浅,再加上长孙皇后的情面,如今太宗居然一下子就要将其一门发配夷州那等蛮荒之地,也算是严惩了。
尤其是对长孙无忌这种权力之心极重的人,让他远离大唐的权力核心,永远没有翻身之日,这对长孙无忌来说,确实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长孙无忌也想过要死,犯了谋逆大罪,终其一生恐怕都要被打上一个反贼的名号,史书之上恐怕也要将其列入逆贼列传之中,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可是那个传旨太监在临走之时,还向他传达了一句太宗的口谕:辅机!你若是死了,朕日后无颜面对文德皇后,便是文德皇后此时恐怕也不愿见你。
“长孙无忌岂是谋逆的人,可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啊!”长孙无忌满腔悲愤的自言自语着。
走到今天这一步怨谁?
长孙无忌不知道,或许要怨恨的话,也只能怨恨自己了,原本他是有机会在这个繁荣昌盛的大唐的史书上留下一笔清名的,可如今一切都毁了,被他的名利之心,被他对权力的给毁了。
起身走到窗户边,朝着大明宫的方向看去,过了好半晌,长孙无忌才长叹一声,道:“圣上!辅机有罪啊!辅机愧对圣上的信任啊!”
#¥#¥#¥#¥#¥#¥#¥#¥#¥#¥#¥#¥#¥#¥#¥#¥#¥#¥#¥#¥#¥#¥#¥#¥#¥#¥#
在圣旨下达的当天,长孙无忌一家就在刑部官员的押解下,前往了夷州,等待他的将会是下半生漫长的煎熬。
至于李治,这一次太宗也是显然气急了,居然都不准李治辞行,责令他立刻离开长安,一个失势的王爷,自然是不会有人待见的,就连长孙无忌流放夷州,还有些门生故吏前来相送,可李治离开之时,却显得寂寥了些。
“走吧!不会有人来了!”李治长叹一声,对着杜云莲说道。
杜云莲面色黯然,但是眼神却坚定的看着长安的方向,平静的说道:“不!三哥一定会来的,自小他就最疼我,他一定会来的!”
杜云莲说着,还看向了身边的李忠,小小年纪的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正在为出远门高兴呢,一时都没有个安分劲儿。
李治听到杜云莲唤“三哥”,面色陡然一变,这一次要不是杜睿从中作梗的话,他未必不能成功,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
李治的心里怨恨杜睿的吗?
自然是怨恨的!
要不是杜睿的话,他如何会有今天,有一件事他始终都想不明白,杜睿为什么不肯帮他,要是有杜睿为他出谋划策的话,一切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远处扬起了一阵烟尘,杜云莲的面色微变,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相伴了二十几年的哥哥,一直相依为命的兄妹两个人分别在即,也不知道这一生还有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来的不只是杜睿,他的十几位夫人,就连身怀有孕的宝钗都到了,还有杜睿的孩子们,总共十多辆马车到了杜云莲的面前。
杜睿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了杜云莲的面前,杜云莲此刻再也没办法平静了,突然就哭了出来,扑到杜睿的怀中,放声痛哭,她哭的不是即将要远离长安,去那个位置的倭州,她哭的只是要与相依为命的哥哥分别。
李治在一旁看着,也是不禁愧疚,对着杜睿一拱手,就去和汝南公主,安康公主两人叙话去了。
杜睿帮杜云莲拭干泪水,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看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的还哭鼻子,也不怕人家笑话,你这样,让三哥如何放心让你去倭州!”
杜云莲泣道:“三哥!莲儿只是舍不得你!”
杜睿看着,也是苦笑连连,此前他在求李承乾的时候,李承乾也曾说过,不如让杜云莲和李治分开,杜睿也确实动过这个心思,看着长大的妹妹,杜睿如何放心她去那么远的地方。、
可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他知道杜云莲和他一样,生就倔强的性子,更何况杜云莲与李治情深,自然不愿分离,也就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杜睿道:“莲儿!你年纪也不小了,不能一直都靠着三哥,今后在倭州,无论是晋王,还是忠儿都要你照料,万万不可在耍孩子脾气!”
杜云莲抽泣着,点头答应。
杜睿又叮嘱道:“倭州之地,不比长安,好好保重自己!”
听着杜睿的叮咛,杜云莲更是悲切不已,道:“三哥!如今一别,不知此生还能否再相见!”
杜睿宽慰道:“莲儿!你且不要担心,等过些年,三哥寻个机会,便会让你们一家返回长安!”
一旁的李治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但细细的品味了一番之后,瞬间又黯淡了,他知道杜睿所谓的过些年,定然是李承乾皇位稳固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他再回来,自然对李承乾也就没什么威胁,他回不回来也就无所谓了。
杜云莲闻言,倒是很高兴,只要还能回来,她可不在乎自己还能不能做王妃。
又说了几句话,杜睿便吩咐身旁的杜平生将后面的车马赶了过来,虽说太宗将李治贬为了庶人,可到底是自己的儿子,他又如何忍心让李治在倭州受苦,不过却也不能再做什么,不然的话,难免会引起李承乾的不满,反正杜睿富甲天下,自然不会不管自己的妹妹,他也就装作看不见就是了。
杜睿今日前来,单单是金银财宝就装了数车,其余应用之物更是应有尽有。
“莲儿!倭州贫瘠,不比长安,这些财物,你们带在路上,在倭州的生活也就有了依仗,倭州刺史刘仁轨乃我故交,定然会招抚你们,这些不必担心!”
该说的也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虽然还是不舍,但奉命押解李治等人的内侍却不敢再耽搁了,和杜睿告了声罪,催动着行人上路了。
直到上马,李治才对着杜睿一拱手,说了一句:“兄长!多谢了!”
杜睿看着李治一行人远去,过了半晌才道:“稚奴,莲儿!多多保重!”
第十四章 最后一搏
贞观二十二年已经到了初冬时分,太宗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对此不单单是太医,就连杜睿这个曾经挽救了汝南公主和长孙皇后生命的杏林高手,也是束手无策。//
太宗的年纪虽然不大,可年轻的时候,常年征战在外,亲冒矢石,难免负伤,壮年之时,还不觉得如何,如今年纪大了些,年轻时身体欠下的亏空一下子全都找上门来,自打侯君集谋反案被平息之后,太宗便很少上朝了,正是也都交给了李承乾来处理,总的来说,这个接班人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和他相比,少了几分进取的锐气,可守住这贞观之治的成果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此时,大唐上下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也没什么大事,李承乾也在杜睿的建议下,将大量的权利下放,自己只负责一些重要事务的决策权,因此倒也清闲了很多。
李治倒台,让一些还存在幻想的人也安分了许多,不过杜睿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在李承乾还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一切就依然存在着变数。
“你是说,又有人不安分了?”
宋国公府的暗室之中,杜睿嘴角噙着一点凉凉的笑意,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已经动了杀机。
“回大人,确实如此!”一人侍立在身旁,禀报道,“那人府上这些天时常有人往来,据说,府上有人病了,还请了些个僧人做了场法事!”
“法事?哼,怕是见不得人的事吧!”杜睿冷哼一声,道,“还有呢?”
“有好几位朝臣也与此有关,还有些世家的人也都有参与,只不过,都是个人行动!”
“知道是什么时候吗?”杜睿神情近乎淡漠,他似乎是漫不经心的问道。
“小人无能,还未打探到具体时日!”那人跪伏下来,“请大人治罪!”
“自己去领罚!”杜睿语态森然道,丝毫也不像平日里那般随和,“给本官查,无论如何也要查出来!”
“小人遵命!”那人说完,一拱手便退下了。
等那人走了,暗室之中就只剩下了杜睿自己,看着杯子里发黄的茶水,良久才发出一声淡淡的叹息:“你还是忍不住啊!何苦来哉,即便你的血统再怎么尊贵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害人害己!”
自打上一次侯君集谋逆,太宗将手中一股谍报力量交给了杜睿操控以来,杜睿感觉自己都快要成了后世恶名昭彰的东厂厂公了,整日里帮着李承乾处理了政事,回府之后,还要摆布那些四处传来的情报,监视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可以的话,杜睿决计不想担着这个责任,他还是更喜欢生活在阳光之下,像如今这样,他觉得再过些时日,自己都要变成个阴人了。
在暗室之中,杜睿调整了一下心情,走了出来,这事还是等着日后,再和李承乾说说,要是能卸职的话,就最好不过了,毕竟历朝历代,主管这种事的,最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一个个还不是被上面的人兔死狗烹,卸磨杀驴。
不过在其位,谋其政,太宗既然信任自己,将此时交到了他的头上,他想要躲避自然也是不成的。
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安康公主的院子,整理了一下心情,杜睿迈步走了进去。
一进屋,正看见安康公主百无聊赖的在做女红,做了母亲之后,安康公主的性子也安分了不少,贞观二十年的时候她又给杜睿生了个女儿,取名杜兰芷。
“涑儿!学文和芷儿怎的不在?”
安康公主见杜睿来了,站起身来,引着杜睿坐下,皱着眉道:“你还说呢!整日里忙着政事,回到家还要忙着教导你的学生,自家的孩儿反倒这么不上心,芷儿已经在学篇了,里面的篇章都能背下来了呢!韦先生说,芷儿聪慧,说不得能和馨儿一样做个才女呢!倒是学文整日里就会舞刀弄枪的,学问倒是一点儿不见长进,真是愁人!”
说起来,杜睿如今也有十八个儿子了,可除了宝钗的那对双生子学义,学桢之外,余下的居然没有一个好文学的,倒是武艺,兵法之上,表现出来的天分不俗。
可生的女儿,一个个的都早慧的很,特别是汝南公主给他生的长女杜兰馨,小小年纪,便是在长安都出了名。
杜睿自己事忙,自然疏于教导,干脆就让韦铄回来,在他这宋国公府上开馆授课,当起了先生。
杜睿闻听安康公主抱怨,不禁一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学问好,未必会用,他们只要能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就好了,如今四海承平,虽说文人的地位高了,但是,学那些东西未必管用,依我看,做个将军也没什么不好的!”
杜睿的话,显然不能让安康公主满意,道:“你啊!就会宠着学文,你盼着他能做个大将军,我可不要,我可不想他将来也像你一样,整日里的东征西站,将妻子儿女都丢在家中!”
杜睿闻言,顿时一阵汗颜,当初长子学文出生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这件事安康公主一直都心怀怨气,都过了这么些年,还时不时的提起来。
杜睿赶紧岔开话题:“对了!你今日进宫,圣上的身体可见好!?”
一提起太宗,安康公主又显得忧心忡忡,道:“父皇已经连着几日不曾起身了,前几天又染上了风寒,承明!你说父皇的病还能好吗?”
杜睿闻言,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按照历史的记载,太宗就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年初的时候病逝的,可是这话怎能随便说,只好宽慰道:“你也不要担心,圣上洪福齐天,自然会痊愈的,涑儿!你要是无事,便时常往宫里多走动走动,记得把几个孩子也带上吧!圣上年老,儿孙环绕身边,也会高兴的,对了!要是方便的话,将象儿也带去,圣上会高兴的!”
安康公主点点头,道:“也好!象儿最是命苦,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海棠姐姐太傻了,她又不曾做什么,为何这般想不开!”
海棠过世之后,杜睿就将李承乾的长子李象接到了宋国公府,说起来李象也已经十岁了,一开始还十分抵触,但是渐渐的,他也放开了心胸,这小子倒也聪慧,杜睿给予的教诲,领会能力就是比历史牛人,那个喜欢问“元芳!你怎么看”的狄仁杰都比不过他。
“好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象儿离了那皇宫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杜睿接着又宽慰了一番,便更衣出门,又往东宫去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