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看着李承乾,自然是心中暗喜,对杜睿,北伐归来之后,他也曾几次三番延请,只是杜睿便如同心如铁石一般,对他毫不理睬,反倒打着无知少年,不当为殿下倚重的名号,让他吃了几次闭门羹,此时见太宗心中恼了杜睿,李承乾少了一大臂助,他自然心中暗喜。

李承乾在急,李恪在喜,长孙无忌则是在忧,当初亲王府的属官当中,他与杜如晦的关系,远不如房玄龄亲厚,但是对于坚定的站在太子李承乾一方的杜睿,长孙无忌倒是大为欣赏,朝中大臣,包括他本人在内,尽皆年长,不足以为李承乾托付大事,唯独这杜睿,无论是政治眼光,还是胸中的谋略,以及临兵对战时的韬略,勇武,都堪称人中龙凤,这等大才,才是他日辅佐君王的柱石,若是太宗当真因为对杜睿的猜忌,便将杜睿束之高阁的话,长孙无忌倒觉得可惜了。

想着,长孙无忌也不请旨,便径自跟着太宗到了承庆殿,见太宗正对着面前书案上的几样物事发楞,长孙无忌定睛一看,却也不陌生,正是如今长安城中,士林豪族,达官显贵之间大为流行的七宝斋内的七宝,一个玻璃杯,一面玻璃镜,一沓公子纸,一只紫砂壶,一灌白砂糖,一只墨镜,还有一把折扇。

“辅机!你来啦!过来坐!”

太宗头都没来,便知道长孙无忌到了,其实细细的想来,那杜睿和眼前的长孙无忌真的很像,都是允文允武的大才,只是太宗自己都不知道,为何对长孙无忌,他就可以做到推心置腹,而对于杜睿,他却多了几分猜忌。

长孙无忌也不推辞,便走到了太宗的身旁做好,拿起书案上的那把折扇,细细的把玩起来,就是不说话。

太宗见状,耐不住性子,笑了起来:“你这人,跑来见朕,却闭口不言,怎的,难道你长孙无忌还要学魏征一般,哑谏不成!”

长孙无忌将折扇放下,道:“臣没有那般心思,也学不来魏玄成的哑谏之术!只是臣觉得,今日到这承庆殿中,不是臣有事要和圣上说,而是圣上有事要问微臣!”

太宗一愣,摇头苦笑道:“你这人还是这副样子,从小时候开始,你就喜欢故弄玄虚,好吧!朕确实有事要你为朕开解一番!”

“圣上可是为杜睿事!?”

太宗点头道:“不错!确是因为杜睿,此子天纵之才,放眼大唐,也无出其右者,朕每每拿几个成年的皇子和杜睿相比,都不禁要生出生子当如杜承明的感叹,只是此子锋芒太盛,朕实在担心将来这天下,乾儿坐不稳。”

长孙无忌道:“圣上可曾想过杜睿的心思!”

太宗道:“朕自然猜得到,他诸多作为,不过就是想要让朕知道,他是一个安于享乐的人,让朕放心罢了!”

长孙无忌道:“圣上猜得到,可是圣上想过没有,以杜睿的智慧,他会不知道自己的才华,会被圣上猜到吗?他既然做得这般坦然,就是为了让圣上明白,他于权利上,并无半分野心,圣上!杜睿为太子,甚至为您,做过多少事啊!可是他可曾求过什么?最开始臣也觉得他是沽名钓誉,但是此时臣知道了,这杜睿是真的虚怀若谷啊!寻常人眼中,关乎着富贵荣华的前程,在他的眼中恐怕便如粪土一般!”

太宗也知道长孙无忌说得有理,但是已然猜忌了,是很难被长孙无忌的一番话,便消去的。

“如今朕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长孙无忌思虑了片刻,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便道:“圣上若是想要将此事放下,臣没有好法子,圣上何不去问问皇后!”

皇后!?

 第八十六章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雍德宫内,太宗到时,长孙皇后正怀抱着刚刚两岁的李治坐在榻上,见到这个和自己相濡以沫十余载,一向温良恭俭的妻子,太宗烦闷的心情总算是舒缓了些。 /

长孙皇后这一生都是以太宗为中心,因此上对几个子女的照顾未免都疏忽了一点儿,甚至可以说,历史上贞观朝后期,诸皇子争储,和长孙皇后都不无关系,正是因为处于对李承乾兄弟姊妹几个的歉疚,长孙皇后对尚在怀中的李治更是多了几分关爱,希望可以在李治的身上,来补偿对其他几个子女的亏欠。

见太宗皱着眉走了进来,长孙皇后将李治交给一旁的宫女,上前替太宗将大麾脱下,轻声问道:“陛下今日为何愁眉不展!?”

太宗原本心里有万般烦心事,听到长孙皇后的轻声细语,也不禁散去了,携着长孙皇后的手,坐在了榻上,从宫女手中抱过李治,看着小李治那稚嫩的小脸,脸上顿时浮现出了慈祥的笑:“稚奴!你长大了会成个什么样子!?”

小小年纪的李治还不能理解太宗的话,只是伸着手,揪着太宗的胡须,一个劲儿的叫父皇,小脸上堆满了笑。

长孙皇后看着太宗奇怪的表现,心里也满是疑惑,平日里太宗对子女们虽然亲厚,却也不曾这般,今日这是怎么了。

将李治接了过来,又交给了宫女,挥退了众人,道:“陛下!有心事!”

太宗看着长孙皇后,都说帝王不应该对一个女子有爱,他爱的只能是这个国家,和天下的万民,才能称之为明君,但是太宗却偏偏没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如今他贵为九五之尊,后宫中佳丽无数,但他唯独钟情于长孙皇后这个和他相从于患难,将一颗心都扑在了他身上的发妻。

见没有了旁人,太宗也暂时放下了作为一个君主的尊严,将心中的忧虑尽数道了出来,长孙皇后虽然执礼甚严,对朝中之事从来都不过问,但是太宗知道,论智计,长孙皇后未必比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差,当年他时常领军出征,长孙皇后作为留在宫中的人质,竭尽全力的协调他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方才能保太宗无恙。

此时太宗将心中事和盘托出,长孙皇后听过之后,也是秀眉微蹙,她很清楚自己长子的性情,也曾听说过一些关于杜睿的传闻,知道他文采飞扬,智计过人,此前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毕竟杜睿与太子甚是亲厚,她觉得杜睿日后能成为李承乾的一大臂助,未必不是好事,但是此刻听了太宗的担忧,她心中也泛起了疑虑,生怕有一天杜睿不再满足于拥有的,心中生起了非分之想,要是那样的话,李承乾如何能制得住杜睿。

不过看太宗的模样,似乎也在犹豫该如何处置杜睿,只是心中不忍,不提杜睿是杜如晦的遗孤,单单就是杜睿的才华就确实让人割舍不下,因为一旦用的好了,杜睿必定将成为大唐的一代名臣,长孙皇后细细的想了想,想要找出一个既能保住杜睿,又能消除一切隐患的好办法。

其实长孙皇后与太宗之所以担心杜睿将来会对社稷江山不利,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杜睿是外人,而外人是不足以推心置腹的,可要是杜睿成了自家人的话,这个疑虑不就没有了吗?

太宗和长孙皇后似乎想到了一块儿,夫妻两个对视了一眼,接着又开始盘算开了,想要把杜睿变成自家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一女配之,杜睿一旦成为了驸马,虽然身份尊贵了,但是驸马的身份,却迫使杜睿不得不低调,即便身居高位,也要小心翼翼,因为一旦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被人攻讦的对象,而且杜睿虽然是杜如晦的子嗣,却是庶子,而且与杜构,杜荷兄弟两个不慕,形单影只,这样更加容易示以恩义收其心。

如今太宗一共有十九女,其中襄城公主,已经下嫁萧瑀子萧锐,三女南平公主,下嫁王珪的小儿子南城县男王敬直,四女遂安公主下嫁太穆皇后的族人窦逵,自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次女汝南公主虽然业已成年,却因为自幼体弱多病,常年缠绵病榻,到现在婚事都还没有了着落,太宗自然也不能将一个病公主嫁给杜睿。

最宠爱的五女长乐公主,也是嫡长公主,却也已经许给了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便是没有指婚,如今杜睿在太宗心中的地位也没办法和长孙无忌相比。

六女豫章公主,随时庶出,但是自幼丧母,养在长孙皇后身边,也是甚为太宗宠爱,如今却也已然许给了唐俭之子唐义识,不然的话,豫章公主倒是和杜睿年岁相当,甚是合适。

七女巴陵公主,则许给了柴绍之子柴令武,太宗自小便于平阳公主亲厚,如今平阳公主早逝,太宗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自家的外甥,所以早在贞观元年之时便定下了这门亲事。

八女普安公主,也被许给了大唐建立之前,就归顺李氏家族的突厥族将军史大奈的儿子史仁表。

九女东阳公主,许给了高士廉长子高履行。

十女临川公主,许给了右屯位将军周孝范之子周道务,周孝范担任禁军统领,宿卫皇宫,可见其深受太宗的信任,故周道务以功臣子自幼便被养于宫中,和临川公主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十一女清河公主,许给了程咬金之子程怀亮,虽然此前程怀亮被李恪和权万纪牵累丢了官职,不过亲事却不能随意毁去。

十二女新兴公主,许给了长孙皇后的族人,长孙全绪之子长孙雅正。

十三女晋安公主,许给了韦思安。

十六女城阳公主,许给了杜如晦次子杜荷,一想到这件事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心中都是五味杂陈,怎的就能将城阳公主许给了杜荷那个纨绔子弟,白白丢了杜睿这个佳婿。

其余的公主,十五女金山公主,和尚未取封号的十八女,早夭,高阳公主和兰陵公主,这两个还小,算来算去,就剩下了一个还没有许配人家的太宗十四女安康公主了,此前太宗曾动过心思,想要把安康公主许配给独孤彦云之子独孤谋。

不过此时仔细想想,安康公主与杜睿相善,时常打着学音律的旗号跑到杜睿的府上去,太宗过问过几次,每次问起来,安康公主都是低头缩手,摆出一副小女儿态,让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开口,现在想来,显然就是安康公主心属杜睿。

这次长孙皇后又和太宗想到一出去了,虽然安康公主不是她亲生,未免有些美中不足,但是安康公主的生母淑妃武德九年早逝,安康公主自小便长在她的身边,虽不是亲生,但也相差无几,而且安康公主和李承乾自小便亲厚,要是安康公主能嫁到杜府,自然而然就将杜睿彻底绑上了李承乾的战车之上。

况且安康公主虽然备受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宠爱,但毕竟是庶出,地位不高,这样还能抑制一下杜睿,当真是十全十美了。

长孙皇后想着便道:“陛下欲收其心,何不”

太宗见长孙皇后果然和自己想到了一处,便接道:“使其尚公主!”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属意哪位公主!”

太宗道:“皇后看安康如何?淑妃当年为朕试药,身子留下了病根,最终早逝,一生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女儿,朕之所以迟迟不为她找个良配,就是生怕委屈了他,杜睿虽然是杜克明的庶子,但是人才难得,倒也堪称安康的良配!”

长孙皇后闻言笑道:“陛下既然有意,何不早下旨意,如今那杜睿有着偌大的名声,又经营着七宝斋,家资颇丰,陛下就不怕那些家中有女儿的抢了先!”

太宗闻言,连忙点头,大声道:“王德!”

王德刚刚到杜睿府上宣讲了太宗的口谕,这才回来,听到太宗传见,忙入内参拜。

“你再去杜睿府上,传朕的旨意,杜睿以冲龄不辞劳苦,甘冒奇险,随军北伐,实乃大唐青年之楷模,今特降旨,将朕之十四女安康公主许配于他!”

王德听着也是一愣,方才去杜睿府上将杜睿训斥了一番,这才多大会儿功夫,杜睿咋就成了驸马爷了,况且天自嫁女,哪能如此草率行事,正想要说点儿什么,刚一抬头,却见太宗瞪着双眼。

“怎么?你这老东西的耳朵不中用了,还要朕再说一遍!?”

王德闻言,那里还敢再多言,慌忙去了!

 第八十七章 什么情况

杜睿现在可郁闷了,真的可郁闷了,刚刚好好的在前厅给几个妹妹,和新鲜出炉的杜府十二钗说着差点儿就太监了的,今日讲到了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正说到精彩处,杜睿声情并茂的说得热闹,满庭的人都被他吸引住了。

“却说那红孩儿野性不定,见那腿疼处不疼,臀破。处不破,头挽了三个揪儿,他走去绰起长枪,望菩萨道:“那里有甚真法力降我!原来是个掩样术法儿!不受甚戒,看枪!”望菩萨劈脸刺来”

讲着还做了个持枪前刺的动作,将杜云莲惊得一声叫,正要问“后来呢?”,却看到杜贵奔入前厅。

“少爷!圣旨到了!”

杜睿一愣,道:“圣旨!没来由的圣上降旨给我作甚?”

杜贵见杜睿居然还要问个所以然,不禁被问了个目瞪口呆,自来皇帝降旨,领旨的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平头百姓都要沐浴更衣,摆香案跪迎的,哪有像杜睿这般,居然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一旁的马氏见状也赶紧说道:“三郎!圣旨到了还不快去!”

杜睿方才只是一时愣住了,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此时反映了过来,却也不敢怠慢,虽然心里满是疑惑,想不明白太宗为何会降旨给他,但也依例吩咐宝钗等人速去准备香案,可就在此时,太宗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已然到了前厅。

王德是个精细之人,知道杜睿与太子李承乾关系不浅,却也不敢摆天使的架子,只是对杜睿道:“杜公子不必麻烦,老奴此来只是宣讲圣上的口谕,杜公子跪下听便是了。”

杜睿应了一声,率领全家大小人等跪好,道:“草民杜睿恭听圣上谕旨!”

王德清了清嗓子,对着太极殿的方向拱了拱手,道:“圣上口谕,察杜睿无知狂悖,不思圣人之言,贪享逐利,穷奢极欲,深负朕望今特降口谕,杜睿今后当思朕之苦心,勒令杜睿不得随意出府,于家中苦读思过,钦此!”

杜睿这下算是傻了眼,好好的干嘛派个人来对着自己一通臭骂,而且还偏偏说的这么声情并茂的,刚才就连他自己都差点当真把自己当成了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引天雷,勾地火,将自己给人道毁灭了。

好家伙,这可是奉旨申斥,所谓的奉旨申斥,在封建社会可是一种极其羞辱人的方法,一般皇帝要羞辱谁,就派太监“申斥”他,被“申斥”者要跪在地上敬聆。一般来说太监都是粗人,他可不管娘老子的是谁,就在那个倒霉的家伙耳根子旁痛骂一阵,因为太监是代表皇帝骂的,不能质疑、反驳,更不能回骂,有记载,甚至出现过被骂者被骂哭了的。

当然杜睿可不会那么小心眼儿,因为面子上下不来,而痛哭一场,不过这无缘无故的被人给臭骂了一顿,总归不是一件好事儿,最让人郁闷的是,骂他的还是当今的皇帝,他一不能还嘴,二不能表现出一点儿不高兴的样子,这可真是郁闷到家了。

王德骂完,前几天在宫里受到的一点儿小委屈也散去了,爽完了之后,还对着杜睿说了一句:“杜公子!领旨谢恩吧!”

杜睿气的差点儿没气歪了,骂了我一顿,我还要谢谢他,这是什么道理,不过想到此时乃是军权至上的年代,也只好叩拜道:“草民杜睿领旨谢恩,谢圣上教诲!”

把王德给打发走,杜睿一脸郁闷的坐到了椅子上,脑子里想着太宗这么做的用意,显然不是为了保护他,唯一的可能就是太宗对他的猜忌更深了。

杜云莲见杜睿坐在那里不说话,虽然心里替杜睿着急,不过更惦记的还是那红孩儿的一枪究竟会不会把观音的脸给破了相。

“三哥!后来呢!”

杜睿被杜云莲惊醒,反应过来之后,差点儿笑了,“啪”的又拍了一下醒木,朗声道:“书接上文:那红孩儿一枪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