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睿一笑,道:“权大人勿急,列为大人也稍安勿躁,在下既然敢言,自然有了解决之道,今日时逢圣上大朝,便拿出来,与众位大人商议一番,圣上!请准微臣所请!”

太宗点点头,道:“杜睿!你既然有办法,便说与众位爱卿,大家一同议议,集思广益,岂不更好!”

杜睿领命道:“臣遵旨!臣结合历朝历代的兵制,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改革措施,成为义务兵制度!”

太宗昨夜已经听杜睿详细解释过了,不过此时当着其他人,还是故作不知问道:“何为义务兵制度,杜睿!你且细细说来!”

杜睿道:“臣所讲的义务兵制度,便是指,凡我大唐子民,无论士农工商,无论勋贵豪门,凡在一定的年龄内,则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便是当朝列为大臣的子嗣,也必须遵守的一种制度!”

“什么!?”又是权万纪第一个不干了,大声道,“圣上,若是如此子所言,那我大唐天下岂不遍地武夫,再也无人习圣人之言,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吗?况且杜睿方才还在说,服役之人都是各家各户的顶梁柱,他现在却要人人从军,岂不是先后矛盾!”

杜睿道:“权大人!现在就急着反驳,操之过急了吧!在下所说的义务兵制度,乃是说凡我大唐子民,只要年满十八岁,就必须服役,而且目前我大唐军中的兵制也须改革,当废除将官的品级,封号,改为统一编制,从上而下,分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废除将官品级,改为军衔制度,又可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一般士卒也应当按照服役时间的长短分为上等兵和列兵,服役时间同样也有规定,一般士卒为三年,累计军功,得以升迁为将官之人,则转为我大唐的职业军人,士官为五年,尉官为十年,校官,将官则为终身制!另有一点,微臣建议,凡武职不得参政!”

杜睿最后一句话,在朝堂之上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便是太宗也没想到杜睿居然加了这么一句话,昨夜密议之时,杜睿可没提到过这一点。

李靖闻言也是睁开了久毕的双目,但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杜睿的意思,微微一笑,又闭目养神去了。

“杜家小子!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武职不得参政?”程咬金虽然活的混沌,但并非愚笨,否则也不可能历仕三朝,风雨不倒。

杜睿原本也没想着说那么一句,想要真正实现军政分离,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徐徐图之。但是一想到盛唐以后,藩镇割据,皆因各州各道军政大权委以一人之手,造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方才有了安史之乱,朱温代唐之事,既然今天注定要得罪一些人,杜睿干脆也就不怕了。

“在下所言,武职不得参政,乃是要圣上废除一州刺史身兼军政的混乱局面,避免有人坐大,动摇国本!”

听杜睿这么说,程咬金更是气得不得了,大怒道:“似你言,我等皆是乱臣贼子不成,你说有人权力过大,会危机国本,说的是谁,你今日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老夫定然不依!难道说这大唐的天下就你一个忠臣!?”

杜睿也知道他刚才说的话确实过分了些,便道:“卢国公对圣上,对大唐的忠诚,在下从来没有怀疑过,也同样不曾怀疑过列为将军的忠诚,可是你们想没想过,以后呢!?有谁敢保证以后不会出现拥兵自重的人!只有现在便实行军政分离,只要以后有谁敢图谋不轨,只需断其粮草,便能消除兵灾于无形,有何不可!?”

太宗在震惊过后,也想到了这确实是一个防止武将坐大的好办法,便制止了程咬金的继续纠缠,道:“杜睿!将你的想法细细说来。”

昨夜君臣密议之时,太宗便全盘接受了杜睿提出的义务兵制度,特别是杜睿曾提到过一点,天下万民皆受兵役的一点好处,便是可以在军中大肆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让全天下的人都牢牢记住那四个字,况且经受过军营的磨练,便是那些娇娇弱弱的公子哥,想来也能抹掉一些脂粉气,更不要说是一般百姓了,到时候举国尚武,太宗开疆拓土的宏远,实现起来,就要容易多了。

杜睿也不藏私,将义务兵制度,以及军政分离制度详细的说了一遍,期间自然少不了一些人的反对,抗拒,但是杜睿毕竟要多了千多年的见识,一一加以解释,批驳,等到杜睿将整个义务兵制度讲完之后,满朝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纵然是权万纪也是哑口无言,他实在是找不出,还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但是杜睿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前世毕竟不是军人,虽然常年习武,但是对于后世所奉行的兵役制度却也是一知半解,想要彻底完善,施行,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细细推敲,逐条斟酌,总能加以完善。倒是军政分离,想要实行,却不大容易,最终还是太宗拍板,暂时定下了一个章程,按照杜睿所讲,今后大唐没道设一军区,但军区主将不得参与地方治理,另外在朝任职之人,战时便卸掉朝中的职司,非战时则卸掉军中的武职。

杜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如今想要真的实现后世那样的军政分离,确实困难了些,满朝的将军,哪个不是和太宗一起在尸山血海之中拼杀出来的,如今年岁大了,在去戍边,镇守一方,显然不太合适,还是留在朝中,顶着一些职司算了。

太宗是个念旧的人,以前杜睿便知道,只是没想到太宗念旧到了这个程度,历史上历朝历代,君臣相合,从一而终的,恐怕也就是贞观一朝了。

就在太宗准备颁布改革兵制的谕旨之时,孔颖达突然站了出来,道:“圣上!老臣有一言!”

太宗见是孔颖达这个老夫子,也是无可奈何,不让他说,这老爷子没准当朝就告老还乡,让他说,谁知道他又要捣什么乱,可是这位大神是天下大儒,深孚人望,又不能让他闭嘴,只好道:“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孔颖达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施了一礼,道:“如圣上,当真按照杜大人所言,施行那个义务兵制,到时我大唐人人皆兵,便是最短的服役期限只有三年,可圣上想过没有,天平时无事,可一旦从征该如何是好?到时父子兄弟一同战死沙场,这天下岂不就只剩下了些孤儿寡妇,到时岂不是要农耕皆非,田地荒芜了吗?况且,天下皆兵,何人读书做官,我们这些尸位素餐之人退下去之后,这朝堂岂不是也要空了!?”

太宗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忙看向了杜睿,杜睿却一脸的轻松,道:“孔大人所言甚是有理,依微臣之见,可以在应征服役的规定之中加上一条,从义务兵制度开始施行之日起,已娶妻生子者免征,兄弟皆在应征范围内者,其兄免征,十八岁之前考取功名者,免征,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免征的范围。”

“范围!?”

杜睿点头道:“凡是对我大唐做出特殊贡献之人,免征!”

太宗又问道:“何谓特殊贡献?”

杜睿道:“工!”

权万纪闻言,自以为又找到了攻击杜睿的机会,大声道:“自古士农工商,早有定论,杜大人何以认为这等贱业之人为尊!?”

杜睿闻言,怒道:“工何以贱!无工则国不富,没有工匠发明改良各种农具,天下田亩何以增产,没有天下工匠,打造器物,便是权大人想要吃饭,也只能趴在地上了!”

杜睿说完,又转向了太宗,道:“臣方才所说对大唐做出特殊贡献之人,说的便是但凡能发明,改良农具,工具等等,有益于我大唐经济发展之人,都在此类!”

太宗治理一国,自然知道工匠的重要性,对于杜睿所提出的建议,心中也是赞同,特别是杜睿那句“无工则国不富”。

“就依爱卿之言!”太宗一言而断,接着道,“关于杜睿方才所说的义务兵制度,朕以为确实可行,这样吧!侯君集!”

“臣在!”

“李世绩!”

“臣在!”

“你二人协助杜睿,将这义务兵制完善一番,拿来朕看,而后便推行天下!”

太宗说完,就开始幻想起了,等到义务兵制度施行之后,大唐军力倍增,扫荡四方,震慑宵小的辉煌场面。和历朝历代的君王一样,太宗心中所想的也是开疆拓土,成为一代英主,万世敬仰。

这件事议定了,太宗又接着说:“杜睿!你方才说了,要言三事,且将你要说的第二件事说出来吧!朕与众爱卿议定!”

杜睿领命道:“臣所要说的第二件事,便是目前我大唐的税制!”

又是一个重磅炸弹,刚刚平静下来的大臣们,脑子里再一次被杜睿的炸弹给狠狠的洗礼了一遍,纷纷看向了杜睿,一个个心中发苦,到底这个小子今天要干什么啊!?难道非要将这天给捅个窟窿不成!?

ps:下周首页封推,呵呵!还是第一次!小弟爽的不得了!

 第三十三章 官绅一体纳粮

杜睿一下子将话题从兵事,又转移到了税制上,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太极殿内顿时又乱了起来,只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个捻须一笑,昨晚通过杜睿的解释,他们已然了解到了均田制度和大唐现行的税收制度,实在是漏洞百出,要是再不更改的话,朝廷的财政迟早要枯竭,百姓的生活也将愈加困苦,天下的财富都将流入到那些占据了大量耕田的豪门大族手中,到那时节,这天下非乱套不可。

杜睿也不理其他人的反映,自顾自的侃侃而谈,将昨晚对太宗君臣说的关于均田制度,以及目前大唐所行税制的弊端,林林总总说了一通,最后才引入改革之道。

“圣上!诸位大人,要想改变此种局面,使我大唐财源不断,百姓安泰,唯有废除那均田制度,与现行的税收制度,改用新法,方才能将各种隐患消弭于无形之间!”

崔忠恕闻言,冷笑道:“似你言,我等豪门贵族岂不是也要与那些升斗小民一般,改制,改制!我看你是想要天下大乱,让圣上尽失人望,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杜睿见崔忠恕说着这等混账话,脸上居然还挂着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顿时便恼了,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这等满口仁义,内心荒唐的伪君子。

“依崔大人所见,你那高门大族天生便比那些升斗小民高出一头?”

崔忠恕闻言,傲然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些升斗小民,不习圣人之言,身份如何能比得上我等士族之人,此论自古有之,何必多言!”

杜睿闻言,心中冷笑,突然指着崔忠恕大呵道:“大胆!崔大人难道要欺君不成?”

崔忠恕被杜睿呵的一惊,他是个死掉书袋的穷酸鬼,脑子里哪有那么多道道,被杜睿指责欺君,让他的心中不由得一阵慌乱,忙道:“你你这小子胡说,我何曾欺君!”

杜睿也不给他再辩解的机会,高声道:“圣上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连圣上都如此平等视之,你却认为百姓贱,而士族贵,这不是欺君是什么?”

崔忠恕闻言大惊,似乎也觉察到自己方才的话,说得有些错漏之处,忙跪倒在地,请罪道:“臣失言,还请圣上降罪!”

太宗看得好笑,虽然平日里也不待见崔忠恕这等自视高人一等的豪门大族之人,但也不好就因为一句话,便加罪,沉声道:“天下万民皆是朕的子民,朕尚且要一视同仁,你如何敢看低了他人,这次暂且记下,如果以后再犯,定然不饶!”

崔忠恕灰溜溜的退下了,太宗道:“杜睿!你且接着说!”

杜睿拱手一礼,接着道:“臣建议当将天下所有的田亩统统收归国有,原先占有者,只具有使用权,而不具有买卖的权利,这样方能避免土地兼并,也可以防止一旦农民破产,便再无翻身之力。”

“荒谬!”有一个人跳了出来,杜睿看过去,知道是山东七大姓之一的卢家家主次子,吏部侍郎卢照成,只见他盛怒之下居然还做君子态,摇头晃脑道,“似你所言,土地都收归国有,那还有何人肯下力气开荒种田,百姓皆拘于一地,一旦天降灾祸,岂不是要将百姓们困死吗?”

众人见他跳出来,还以为有什么高见,谁承想居然说出这么一番屁话,顿时一阵白眼瞟了过去,都不用杜睿作答,自然有人给出了他答案。

“卢大人!方才杜大人已经说过了,现在土地的占有者具有使用权,百姓若是开荒种田,使用权在手,有何不可?另外一旦天降灾祸,受灾的百姓因土地之故被拘于一地,防止流民衍生,如此岂不更好!”

说话的人是中书令马周,他便是出身贫苦,得太宗青睐,擢拔入仕,而后便一路高升,位居三省高官之一的中书令。

一开始他听着杜睿要求改制这个,变法那个,同样觉得荒谬,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国所行之法,干系重大,岂能说改就改,说变就变,但听了杜睿详细的解释之后,他的想法也跟着变了。他原本就是极其聪慧之人,自然知道杜睿所说的句句在理,看得出,这法是不变不行了。

卢照成被马周抢白,心中一阵恼恨,他原本就看不起这个出身微贱,却身居高位的中书令,只是此时杜睿才是心中大敌,对马周的恼恨也只能暂且放在了一边。

“杜睿!便是这两点说得通,可是你想过没有,我等家中的土地也是数代人,勤俭持家,一分一毫积攒下来的家业,并非巧取豪夺,若是按你所说,全部收归国有,这岂不是让圣上与民争利,夺人田产,平白的败坏了圣上的名望吗?”

要是要接着卢照成,向众人解释他的改革意向,杜睿都懒得理会这个蠢货:“在下刚才已经说了,是将所有权收于国家,使用权分与个人,圣上如何与民争利,夺人田产了!卢大人心中只有你们卢家的利益,可曾想过大唐的江山设计,既然卢大人说家中的田产都是靠着勤俭持家,一分一毫积攒下来的,那么在下倒是要问问,卢家兴旺不过始于两晋,如今卢家田产何止十万倾,便是卢家从那晋武帝司马炎时起便做宰辅,如何又能积累下来这么多产业!?”

卢照成被杜睿反问一句,也是哑口无言,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其实这时节的豪门大族,又有哪个是干净的,虽然不至于巧取豪夺,但是一些上的不台面,见不得光的事情,自然是少不了的。

“那那是我自家事,与你何干!”

卢照成想要退却,可是太宗一听卢家居然占据着十万倾的土地,登时就怒了,厉声道:“马宣良!”

侍立在太宗身侧的马宣良道:“微臣在!”

太宗面色阴沉,道:“你速去范阳,看看杜睿所说,是否属实!?”

马宣良尚未回话,身为户部尚书的房玄龄便出班禀道:“圣上无需查访,杜大人所说句句属实!不仅仅是范阳,河间也有卢氏的田产,其地之广,不止十万倾!两地生民,多为卢家佃农,因卢家有官身,无需纳粮,是以圣上不曾知晓!”

太宗闻言,大怒道:“好一个范阳望族,卢照成,你口口声声说朕与民争利,难道这句话用在你身上就行不通了吗?你一姓之人,便占了十万倾的土地,反倒来说朕,朕看这大唐天下,应当给你卢家来做主!”

卢照成被太宗一番诛心之论,说得冷汗淋漓,面色惨白,忙拜服于地,慌忙道:“圣上恕罪!微臣绝无此意!微臣绝无此意!”

太宗冷笑道:“你一姓之人,却要万民奉养,还有何面目口口声声仁义道德,朕看你这礼部侍郎也不要坐了,便是当真坐,似你这等虚伪之人也做不牢靠,传旨,罢了卢照成礼部侍郎之位,发回原籍,此外着范阳,河间两地官员,自今日起,将卢氏所有田产来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