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辽军的骑兵远多过陆七的骑军,使得陆七的袭扰战收效甚少,甚至是吃了亏,等辽军抵达了太原城下,陆七的骑军竟然折损了三千,而辽军的损失也就三千军,这让陆七有了挫败感,知道若是没有犀利的神臂弩,就是与辽军的兵力数量相当,他也难以获胜,除非借助地利,但辽军也极其狡猾,行军路线都是平坦地势,也不远追袭扰的敌人。
辽军兵临晋阳城之后,耶律齐格立在军中看着巍峨的城池,心里却是有些了后悔,后悔应该分军先拿下了这座雄城,只要占据了这座雄城,就等于能够占据了黄河以东的疆域,不过之前若是来占这座城池,那却是毁盟的行为,那个‘大晋皇帝’就不会进军了中原。
城墙上的林立军力,也冷视着城下的浩大辽军,陆七占据了太原府城之后,不但接管了有十万人口的太原府城,还分军去占据了西北诸州城池,所以在太原府城只有了六万军力,但就是六万军力,也足以抵挡了辽军的攻城。
辽军在晋阳城下只留半日,就开拔北去,陆七只能率领骑兵一路‘相送’,至岚州而止,眼看着十几万辽军离开,陆七落足岚城等候消息,不想三日后接到了辽军的来信。
“陆天风,希望日后还能与你一战,耶律齐格。”
陆七看后回了一信:“可以,应该不会让你候的太久。”
辽军使者走后,府州折氏也来人告知,辽军已然自代州那里过长城,他们也无法阻击,这一次辽军来势太大,在没有中原大军支援的情形下,府州折氏只能据城自保。
陆七回转了晋阳城,等候来自中原的消息,第一个消息就是赵匡义自江南回军,率领三十万军力回到江淮之后,立刻以勤王之名大肆接管江淮州县,集结州县的地方军力。
第二个消息是大周太子正在围剿叛军,第三个消息是,曹彬成为了洛阳留守。
十几日后,一道圣旨和朝廷公文抵达了晋阳城,大周皇帝任命陆天风为太原留守,所有在太原的军力皆归属陆天风统帅。
大周皇帝的圣旨,让节度使军无法回转了原驻地,不管以前与那个势力亲近,都不敢擅自离去。
(
第190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陆七坐镇了晋阳城,在接到圣旨的半月后,又接到了周国朝廷的宣告,宣布赵匡胤和赵匡义为大周叛逆,任命张永德为东路招讨使,曹彬为中路招讨使,潘美为南路招讨使,宣告大周臣民归附各路招讨使平灭叛逆,韩通率军回开封府镇护。
皇帝的发文宣告,彻底与赵氏兄弟走向了决裂,周国上下在难以置信中,陷入了动荡混乱,也将周国推向了分崩的境地,各路招讨使成了地方势力归附的首领,而亲赵势力也明显的出现了归附。
在接到了宣告的十日后,陆七接到了来自西部的动乱信息,驻扎在凤翔的四十万周军出现了分裂,成建制的开拔奔了江淮方向,最少走了二十万,而西部州域也出现了自立的现象,也就是很多州域的刺史征兵成军。
“周皇帝真是过于刚烈了。”陆七看了信息只能那么想,周皇帝的做法,明显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接到西部的信息,陆七却是陷入了抉择,该不该出兵进取了西部,若是出兵,是河西出兵为好,还是汉中出兵为好,汉中出兵会不会造成了周国的混乱情形归为稳定,若是河西出兵,却是有着叛乱之实,周皇帝既然宣布了赵氏为叛逆,若是河西出兵,周皇帝必然也会刚烈的反击。
“不要急,先观望为好,过早的主动,会引来反弹。”陆七做出了抉择,先观望,随机而动。
陆七是不能急,他需要整编了太原军力,这段日子,有自中原逃回的三万多叛军,都归降了他,晋国公败的很惨,陷入了几十万大军的重围,最后被活捉,却是被韩通砍了脑袋。
陆七在太原强行整编了周军,将所有节度使军都打乱了重组,直接废除了节度使军的军号,以五千步军为一军,每军置都虞侯统帅,最后整编了二十万步军,原来的节度使军主帅,所领军力是比以前多了,可是所属的各营指挥使,都不是原来的部下,却是没有人敢了与陆天风理论。
半月后,根据陆七抵达的军令,晋国突然发动了对荆州的进取,十万大军自巴蜀乘船顺江而下,轻易登陆进攻了荆州,而在大江南岸的三十万晋军,也随后渡江进攻荆州。
面对晋国的海量大军,镇守荆州的十万周军不得不败退,过了汉水,晋力也不乘胜进取,而荆州的得而复失,却是让周国上下的形势为之变化,很多观望势力对赵氏的不臣有了强烈不满,赵氏的造反,使得周国人心担忧了晋国会乘乱进取中原。
而因为周皇帝的讨逆宣告,使得赵匡义的势力扩张被遏制在了江淮,虽然有外面的军力赶去江淮归附,但江淮之内的军力同样也外流了很多,赵氏的不臣,让很多的周力有了恼恨,尤其经历了晋国公叛乱之苦的地域,对赵氏的造反痛恨不已。
荆州的失去,让剑拔弩张,互相争夺军力归附的赵氏和周国朝廷,都陷入了克制起战的境地,而陆七的目的,就是希望周国内部不要速战速决,只要拖久了时日,就会对赵氏越来越不利,对周国朝廷也会越来越不利,但对各个领军的招讨使,却是越来越有利。
开封府,卫国公府里,石守信在屋里一杯一杯的喝着闷酒,旁边坐着愁眉不展的发妻,石守信的发妻有五十多岁,比石守信大了有八岁,所以石守信十四岁就有了儿子。
“老爷,你这么的躲着不出门,也不是办法。”卫国公夫人劝说道。
“我不出门,才是办法的办法,我出去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自处,我是马军都指挥使,你说我还能够去管军吗?老实呆着吧,只能置身事外。”石守信苦涩道。
“老爷心里有抉择吗?这么躲着,日后只怕是两头不讨好,很可能会被秋后算账。”卫国公夫人担忧道。
“放心吧,有忠飞在北庭,那个得势也会有了顾忌的。”石守信道。
“若是陆天风也造反了,那怎么办?”卫国公夫人问道。
“陆天风?陆天风早就造反了,那小子跟狐狸似的,已然又占据了太原府,正在眯着眼睛俯窥中原,也就是赵匡义那个蠢货,愿意做了踏足石。”石守信摇头道。
“老爷是说,赵氏兄弟会败?”卫国公夫人吃惊道。
“皇帝一直深得民心,皇帝没死他们造反,怎么可能获胜,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好名声,一朝败个精光,大周内乱的战事,只会让人心越来越恨他们,民心若是唾弃,军心也会随之背叛,除非他们能够立刻就来拿下了开封府,否则只有失败。”石守信愤懑道。
“可是他们若是不造反,皇帝却是步步紧迫,结果还是会失败的。”卫国公夫人说道。
“皇帝再紧迫,还能夺了他们江南的军权吗?几十万大军在手,皇帝一崩,我们这些兄弟那个不能帮他,这下可好,他火燎屁股的造反,弄的人心生恨,弄的我在开封府进退两难,我就知道赵匡义那小子去了江南,准没好事。”石守信恼恨道。
卫国公夫人点头,道:“这么说,他们是心急了。”
卫国公摇头,喝了口酒,道:“如今皇帝外放授官建军的权力,摆明了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却是恨极了赵氏兄弟,皇帝的身体明显不佳,他自己都知道挺不过一两年,偏偏他们等不得,这若是皇帝一崩,曹彬,潘美,韩通,张永德,还有北方的定国公杨业,陆天风,都会成为手握重兵的雄主,这大周江山,已然是分崩不远了。”
卫国公夫人听了皱眉,道:“若真的分崩,我们还是应该早作打算,不然很容易被兵祸灭门的。”
“放心吧,我戎马这么多年也不是吃素的,最少也会有几百个带兵将帅能够给我面子,那不是短期就能够背叛我的,就是这开封府,只要我说话,少说也会有两万军力听令,所以皇帝就是免了我的都指挥使,也一样拥有军权。”石守信自信道。
卫国公夫人点头,石守信喝了口酒,又皱眉道:“不过有件事情我始终不理解,皇帝提拔了云锦东为副殿前都检点,并且让云锦东所属的五千军接管了皇宫和内城门防御,让韩通接管了所有外城防御,云锦东是与陆天风亲近的人,皇帝为什么对陆天风那么放心呢?”
“皇帝当然会对陆天风放心了,皇帝西巡河西,陆天风始终守护不离,让皇帝平安回来了开封府。”卫国公夫人说道。
石守信摇头,道:“那是两回事,皇帝若是死在了河西,那陆天风就会担了弑君的骂名,皇帝死在河西,可以说对陆天风只有害处,但皇帝崩在开封府,那对陆天风就只有好处了。”
“妻觉得,可能是两害择轻,毕竟皇宫里的将士,与赵匡胤亲近的居多。”卫国公夫人说道。
石守信点头,随即又骂道:“他奶奶的,那些西北来的家伙,老子一问话,开封府话都不会说,一问就知道摇头。”
卫国公夫人没有反应,她知道丈夫是在发泄烦闷,也确实是烦闷的,自从皇帝宣告赵氏兄弟为叛逆,却是造成了卫国公府门可罗雀,以前常来走动的夫人们,十个有九个不登门了。
(
第191章 陆天霖
陆七在太原虽然是观望,但也没有闲着,一边操练军力,一边将太原府的无主田地分给了将士们,所谓的无主田地,都是陆七大笔一挥就成了无主。
分了田地,陆七抓紧时间的在太原数州开展了抢种,二十万军力除了晨训,其他时间就是翻地修水渠,骑军则是出动去河湟买来大量种子。
陆七承诺,这第一年的收获全部归将士所有,收获时他会出钱买一部分的粮食为军粮,所以重赏之下干劲高,太原数州不但是军队在忙着种田,就是平民也忙着种田,因为今年收获后都归自己。
陆七在太原的承诺,飞快的在太原附近的州域传开,甚至洛阳哪里也有听说,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移民潮,有二十几万人跑去了太原数州,原因很简单,战乱是让人恐惧的,没有吃食也会让人恐惧,既然太原在大肆种粮,那跑去最少能够饿不死。
可以说赵氏兄弟的造反,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平民,大量的青壮被征发入军,带来的后果就是田地缺少劳力耕种,田地一旦欠收,那就是饿殍遍野的严重后果,因为军队会毫无节制的盘剥平民粮食。
陆七使人安置迁民,能够给田的就给,反正太原府因为晋国公的造反和盘剥,使得人口严重不足,可以说晋国公在太原的统治,绝对是个不知治政恤民的军霸。
安置迁民中,忽然北方的定国公给陆七来了一封信,陆七一看皱眉头,原来定国公的军中缺粮了,请求陆七能够借粮,这定国公不向周国朝廷请求,竟然直接来求陆七,陆七与定国公没有见过,这借粮之事,陆七却是不愿了借。
不过不借也不好,定国公出身麟州,又是折氏的姑爷,可能就是因为陆七与折氏的关系,定国公才直接的借粮,如今周国经过了叛军的祸患,齐鲁之地去年又闹了灾荒,周国朝廷根本无力供应了北方军粮。
陆七思索后,他让定国公来使,跑一趟麟州,问问麟州家主怎么说,使者只好去了麟州,两日后返回,送上了麟州家主的一封信。
“致虞国公爷,北方防御事关中原得失,若为燕国攻破,则中原必然易主,国公爷若是也有逐鹿之志,麟州杨氏愿意支持,可以替国公爷守住国门。”
这回信很直白了,意思是陆七若是逐鹿中原,那么镇守北方的杨业会一直在北方守御,杨氏的支持就是不参与中原之争,也就是中立,但前提是陆七必须得支持粮食,才能让杨业处于了中立。
陆七看了回信暗自摇头,麟州杨氏想中立观望,换而言之也有了坐山观虎斗的用意,说是给了粮食就支持了陆七,但杨氏若是有野心,何尝不能翻脸相向,想要陆七给了粮食,杨氏就应该直接的俯首称臣。
陆七取笔回了一信:“逐鹿中原之志,人人皆可,请定国公大人,向朝廷请求。”
陆七将手书和杨氏家主的信,让使者都带回交给了定国公,使者只好回去了,五日后,却是自定州来了一位让陆七意外的人物,他的族兄陆天霖。
听了近卫的禀报,陆七亲自出府衙迎了出去,族兄陆天霖是族伯陆东生的长子,陆七知道是在北方军中,在杨业的义武节度军中为都尉。
一见面,陆七见陆天霖一身明光甲衣,是位三十岁的汉子,圆脸,容颜明显的有几分风霜,与伯父陆东生有五六分的相像。
近卫已然验过军牌,陆七微笑走去,起礼道:“天风拜见天霖兄长。”
陆天霖意外,他刚要向陆七见礼的,陆七见了礼,微笑道:“兄长,进来说话吧。”
陆天霖轻哦点头,与陆七走进了府衙,到了偏堂,陆七让陆天霖在旁边主位坐了,微笑道:“想不到兄长会来。”
陆天霖迟疑一下,道:“那个,天风,你是国公,我应该向你见礼的。”
陆七笑了,道:“自家兄弟,长者为尊,我就是做了皇帝,也只能是受了兄长拜礼。”
陆天霖脸色一变,看了陆七,正容道:“兄弟,你说话要谨慎的,这么的逆言很不妥。”
陆七微怔,随即笑了,道:“兄长,如今的大周已然是内乱起战,兄长难道不知?”
陆天霖点头,道:“知道的,不过朝廷应该能够平叛除患。”
陆七听了无语,他发现了这位兄长缺乏那种野心的敏锐,他只好转言道:“兄长能够来了太原,我很欣悦,兄长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我来,就是求粮,北方军中眼看就要断粮了,而朝廷那边因为叛乱和去年的灾荒,暂时筹不出军粮北运,所以国公爷想向兄弟借粮。”陆天霖道。
陆七点头,道:“定国公怎么说的?”
“国公爷没有怎么说,就是让我过来借粮。”陆天霖说道。
陆七皱了眉头,心里很是不悦,他已然很直白的回复了定国公,定国公竟然还没有任何的表示,陆七要的就是一纸归附的文书,没有任何的凭证,陆七给粮的后果,很可能是在养虎反噬。
“兄长,我的粮食也是不多,定国公无缘无故的让我给粮,我有那个责任吗?”陆七说道。
“兄弟,北方的将士抵御燕国,你身为大周重臣,应该有责任支持的。”陆天霖说道。
“兄长,我是大周之臣,但我的粮食是我自己的,我的粮食只会为自己而用,我没有责任为他人付出。”陆七耐心说道。
“兄弟,若是北方守不住,燕国进占了中原,你有粮食又有何用?”陆天霖有些激动道。
陆七苦笑了,道:“兄长,我的粮食,可以自己募养了军队,燕国进入了中原,也自有我的军队去征战,难道定国公不知道,我陆天风是陇右和太原之主,我自己就拥有五十万军力。”
陆天霖一怔,点头道:“我是知道你是陇右宣抚使,如今又是太原留守,只是燕国若是攻过来,对你也是不利的。”
陆七听了无奈,理了一下思绪,道:“兄长,我直言与你说话,燕国和周国,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与赵匡胤事实上是一样,只不过周国皇帝不得不对我的势力怀柔,而我也是一直称臣,是名义上的大周之臣。”
陆天霖看着陆七,道:“兄弟,你是说,你也是造反的。”
“我还没有造反,因为我没有主动进攻过中原,而赵匡胤和以前的晋国公,已然造反的逐鹿中原。”陆七解释道。
陆天霖点头,陆七又道:“兄长想想,我若是给了北方军中粮食,但过段日子,张永德命令定国公率军来进攻我,那你说我是不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