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心情影响了士卒臣民,后果自然是军无斗志,人心离散。
张世杰能不明白这样的后果吗?但是他又没有办法扭转局面。只能硬着脖颈,凭借往日的威望撑下去。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千古艰难唯一死。自己是不怕死的,但是怕就怕自己死了以后却是落了一个骂名。
其实在张世杰的心里有一个心结,就是景炎皇帝的死,一直让他责怪自己。要不是自己的一味避战,就不会连夜泛舟而遇见风暴。要不是遇见风暴,那么皇上就不会落入水中,以至于惊吓成疾。最后导致不治驾崩。
如果这次决战,皇帝赵昺再亡于自己的身侧,也不知道后人将如何评价自己。想把皇上托付于他人,自己又不放心。
一直到姜明的来到。才让他看见了希望,本来,他是十分的看不起姜明的,但是听到姜明在东南的所作所为,和取得的成绩,不由的让他有些感叹。
毕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看来自己是真的老了,这次他是真的想把皇上托付于他,但是有些担心。
因为姜明太年轻了。年轻的自己都有些妒忌。而且做事很不果断,婆婆妈妈的,让人看见了很不爽利。
但是今天在朝堂之上,张世杰看的清清楚楚,这小子是真动了杀机,他真的敢杀了自己,面对一个这样想杀自己的人,张世杰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只有杀伐果断,才能担当大任,不过这个姜明还是没有下手,让他留下了性命的同时又感到一丝失望,他真的希望姜明杀了自己。那样,他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回来之后,立刻召集众将,表明了自己支持姜明将行朝迁移至琉球,但是他却要留在崖山,让陈宝、苏刘义皆听从姜明的调遣。因为这些人在广州时,都曾经和姜明打过交道,在他的手下做过。相信苏刘义和陈宝能像支持自己一样支持姜明。
而自己的身边,只留下一个张达,他要留在崖山吸引元军的注意,为行朝的迁移赢得时间和机会。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做完了这件事情,他就可以舒服的躺在那里,好好的休息一下,连年的征战,已经使年老的他感到疲惫,疲惫的甚至连跑都不想跑了。
当然,这些事情姜明他们现在还是不知道,在张世杰思索自己得失过错的时候,他正在和陈宜中分析下一步该如何做,还有就是张世杰真正的反应。
虽然在众人的分析中,已经将张世杰所想算计的大概不差什么,但是人性如何,是谁能预料到的呢?
一直商议到夜深,鸿儿回来后有催促了几遍,才令姜明回到船舱休息。但是天方破晓,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所惊醒,原来是侯强的飞鸽传书到了。
打开一看,四天后接敌,看看落款的时间,应该就是明天了。姜明心里顿时着急起来。拿着侯强的书信,就走了出去。
第三十九章 海战前奏
腊月十五,入夜。
圆圆的月亮高悬天空,清辉洒满海面,透了凉气的海风徐来,浮云飘动,波光粼粼。好像是仙境一般。
侯强望着静静的在海波中荡漾的战船,手里拿着一只羽毛染红的信鸽,他知道,如此美妙的场景以后会有很多人看不到了,因为他们马上就要步入鲜血飞溅的战场。
董文炳驱使着过千战船,号称十万大军,今天已经到达了湄洲屿,据泉州已经不足百里,和惠安县隔海相望。
并且遣使者上岸到泉州劝降,声称蒲寿庚乃一时不查,被奸人妖言蒙蔽。元帝有旨,若是开城纳降,可既往不咎,仍留任于福建行省左丞。
蒲寿庚又不是三岁小孩,那里肯信这些话,董文炳这个人他知道,虽然善战,但是一个典型的笑面虎,要是相信他的话,可能连家里的老鼠也不会剩下一只。
于是马上给侯强发出消息,。央求他务必助战,然后就着手泉州防务,将在鼓浪屿带回的那十余台回回炮又摆在了临海各个要点。
为了泉州的安全,姜明早就命张。鹤依据回回炮的模样,制作了一些小型抛射火药包的装置,现在也装在了泉州城头,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
其实大家都很迷茫,谁也不知。道董文炳会从那里攻击,一时间也是手足无措。纷纷派出斥候打探消息,却都言道,董文炳部在湄洲岛驻跸,看架势,没有登陆的打算。
元军越是没有动作,泉州诸人越是心惊,甚至有心。腹建议弃城了,但是泉州乃是蒲氏的根本所在,蒲寿庚那里舍得呢?
何况大家都知道的是蒲寿庚的经商本领,有谁还。记得他也曾经领兵作战过呢?在年少是,蒲寿庚也曾经被人称做是“少豪侠无赖”,熟识海道风涛,与海外番商多有交往,又善经营,由他承继祖业后,事业日兴,“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成为泉州港海商的首领。
现在大家都只是知道他“善经营”,有谁还记得在。咸淳年间,他兄弟二人率领着自己家的家童护卫,就可以歼击海寇。而蒲寿庚被封为福建沿海都制置使,就是由此得来的。
但是自己踏上。仕途之后,便无人记得他也曾经叱咤海疆,一度令风云变色。蒲寿庚有些郁闷的想到。
而此时的董文炳也是这样想的,之所以没有任何动作,就是觉得蒲氏不过是一届商贾,对于这次的叛乱,不过是又在准备和朝廷讨价还价中增加一些筹码。只要自己大军一到,他蒲寿庚不说马上会开门纳降,有自己的百战经验做后盾,要攻破一个小小的泉州城,还是很轻而易举的。
甚至董文炳已经在和范文虎的交谈中,商议着怎么处置这个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小人了。
董文炳错误地估计了蒲寿庚的能量,他满以为宋军没有将领在泉州驻守,而援兵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崖山。在张弘范的纠缠下,能来不能来还不一定。对付一个商人出身的蒲寿庚是不难的。
他根本不相信周围还会有宋军的出现,一向用兵谨慎的董文炳也曾经派出水上斥候在方圆百里的海域内游弋,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在情报里面所提到的台湾,可能只是靠近泉州的某个小岛屿。这也正是姜明开始严令不许称琉球而改称台湾的目的。
过分信赖自己所统领的军队战斗力,放弃了攻打泉州的陆地战斗,主要依赖他们水军。这次是董文炳所犯的最大的错误,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他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从福州、兴化和汀州等地的正在赶来的援军。
因为他要尽快的赶到广州,完成正月间的剿宋大业,泉州在他的眼里,不过是一个疥癣之疾,只要宋帝在手,泉州就会失去动力,旦夕可下。
当董文炳声势浩大地出现在湄洲岛时,确实把蒲寿庚吓了一跳。他并不明白董文炳的真实用心。第一次要面对一位统帅十万以上水军的主帅的挑战。他的心里还是十分紧张的。
当听到元军已经到了泉州的消息后,一面立即调动水军,封锁晋江口,并将轻舟布满东溪、西溪,准备随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江冲杀而来,以击溃董文炳水军的先锋部队;一面又联络在澎湖岛的赤红军,要求侯强在元军的背后牵制,争取打乱董文炳的部署。
由于斥候回报的消息,元军的步卒骑兵距离泉州城还很远,短时间内根本形不成攻击力量,所以蒲寿庚也很快准备就绪了。他的水军,在晋江口严阵以待;而步兵,则紧闭城门坚守着。
大家都在等待着黑暗后的黎明。
此时的澎湖大营却是灯火通明,一片磨刀霍霍的声响,所有队长以上军官都在大营之内接受自己的命令。
在熊熊火光、海风朔朔中,侯强那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营。
兄弟们,天快要亮了,天亮之后,我们就要踏上新的征途,这次,要完成是姜大人交付与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他没有回来之前,不能让一艘鞑子的战船越过海峡。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你们知道我们将要面对的是多少鞑子水军吗?整整十万,上千艘战船。是我们的三倍兵力。所以说,这次战斗,是九死一生的。
过了今晚,又会有不知道多少兄弟会葬身在这茫茫大海中,可能其中也包括我在内。但是,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疍家人的归宿吗。只有葬身在海里,才能找回我们的新生。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很害怕,我和大家一样,心里也很害怕。第一次和这么多敌人正面交锋,我真的很不想去,我也不想你们去。姜大人更加不愿意看到现在的情景,但是我们不去行吗?
鞑子是十分情愿的。因为,没有我们,他们就可以肆意的杀我们的家人,夺我们的财产。我们的生活就会朝不保夕。
我们疍民的地位已经是很低了,在姜大人没有重视我们之前,我们就算是想报国尽忠,也没有人要,就像是没娘的孩子一样,四处流浪和漂泊。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感受,是姜大人发现我们,并且重用我们,要给我们疍民一个名分。要让我们的孩子可以读书做官,让我们成为了军人,所以,我们要不顾一切的完成姜大人交托给我们的任务。
你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是随我一起从丽江浦杀过来的,那时候,我们不过只有数百艘小船,就能在丽江浦两千余艘战船中进出自如。所以,这次,我们一定也可以完成姜大人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要让那些只会骑马的蒙古人知道,谁,才是大海的主人,那就是我们疍家人。
有我们的存在,就不会允许他们在海上猖狂。
侯强说的口干舌燥。但是也不顾的喝水解渴。接下来,就是繁琐的分配任务当中,侯强经常和姜明在一起,所看见的远远比蒲寿庚透彻,他知道,董文炳此次南下,绝对不会在一个小小泉州下多少本钱,他们的目的,肯定是崖山行朝。
所以这次的布置,只要是针对封锁海峡而定,至于泉州,没有陆军的配合想要拿下,除非是蒲寿庚再次造反,要不是绝不可能的。
接到蒲寿庚发给自己的求援信,在动员赤红军之前,就已经回信向其说明了这一点,只要他售出晋江口,就不用怕董文炳的攻击。
晋江口的地形,犹如是一个葫芦口一般,接口处狭窄。入内后水势复杂多变,根本不可能提供太多船只停泊的地点,董文炳要想以水军拿下各个码头后,直接以水军代步军攻打泉州城,有再多的兵力也只是一个添油战术,只要保证东溪、西溪的优势,保证坚守两天以上。那么董文炳势必会暂时放弃泉州而直奔崖山行朝位置。最多会留下百余艘战船封锁泉州湾。
侯强这一点的分析,正中董文炳心内所想,也解开了蒲寿庚的心结。之所以采取劝降,就是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在泉州,无论如何,就算是拿下了泉州,只是董文炳弥补了自己的过失,而消灭崖山的南宋小朝廷,才是灭国之战,功劳是远远高于拿下泉州的。
于是蒲寿庚干脆放弃了晋江口防守,直接在内海布置,然后连夜把姜明从澎湖运来的小型回回炮架设在沿岸险峻处,准备用来攻击进入内海的战船。
而侯强却是不打算再去援助董文炳,那样的话,只会让他产生更大的戒心,不与赤红军直接面对,直接扬帆西去。那么赤红军就难以追赶了。
更何况,在追赶的过程中,由于船只性能的不同,太容易拉长战线,为元军所乘。正因为这样,侯强才把这次的阻击地点选择在距离泉州八十里左右的浯州屿附近,那里是董文炳水军去广州的必经之地,而且,在鼓浪屿驻扎蒙古水军覆没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出,在那里,元军的戒备之心,相对而言会小一些。
布置好以后,子时一过,赤红军除留守人员外,大型战船三百余艘拖拽着小舰上千条,随即起兵,赶往浯州屿埋伏。
第四十章 金门阻击(一)
浯州屿,也就是姜明后世所说的金门岛。历史悠久,又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地处福建东南方之厦门湾,位于九龙江出口,距离泉州湾不足一百里水路。据漳州也不过二百余里。
岛形中狭,东西端较宽。东西向约四十里;南北向最长处在东,约三十里;中部最狭处仅五里左右,呈现金锭状(或是一根骨头)。故姜明兴起又将其改回“金门岛”之称。
侯强所以将伏兵布置到这里,就是想到陈吊眼所部,还有百余艘战船,到时可以当做一只奇兵出现,也可以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
到了以后,侯强便将战船停驻在内海嘉禾屿附近,不使大型战船露头,而用拖拽而来的小舰,这些小舰本来大都是疍民渔船改装而成,这次,却是作为冲锋队只用。
每天船上都暗藏有大约五十斤新配置的火药,为了这次的战斗,侯强已经将张鹤的库存全部套干,才得了大约有近两千斤火药,幸亏也是原料充足,才能经得住侯强这样挤榨,虽然质量上比之开始要逊色不少,但也比老式配方的威力大上十余倍左右。
然后布置在周围海域佯装。渔船在那里捕鱼,一有机会就迅速靠近元军战船,点燃引信之后,就跳水逃拖。经张鹤试验后推断,在合适的位置,只要用三十斤左右就可以让敌船没有挽救的余地,而这次侯强加大药量,就不相信董文炳不付出一些代价。
在侯强布置的同时,董文炳亲率。水军浩浩荡荡来到泉州海湾后,马上就有百余艘战船迫不及待地扑向晋江口,企图夺取泉州码头,直接驻守在那里,然后等待步卒攻城时配合攻城。
然而,他们的船艇刚进入晋江。口,就被早就准备着的蒲寿庚水军从两边夹攻了来,把他的船队杀了个措手不及,再派遣战船进入,已经是施展不开了,不派的话,又只能看着蒲寿庚的水军数量优于自己,逼于无奈,董文炳只得命令船队退回海湾。
一连试探数次,都被蒲寿庚的水军给挡了回来。
水军的登陆失利,没有使董文炳和范文虎焦躁万。分。反而是他们预料之中的事情,最叫董文炳感到难堪的是他对蒲寿庚当初的信任。不过身为一个统帅,他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他等待着福州、汀州和兴化等地援军的消息。特别。是兴化军,离得那么近,也该快到了,只有水、陆一起进攻,董文炳有把握一举攻下泉州城。在他焦灼盼望中,兴化的驻军的消息倒是来了,可是由于九仙山和仙游附近百姓作乱,部队也陷在那里了,得留着不能离去,恐兵一走叛军就要攻城。
董文炳先夺泉州的军事部署全都落空了。他所。依仗的陆地支援力量都暂时不能前来。而在泉州蒲寿庚又靠着地形熟悉,守卫的异常坚决。
董文炳也只好。撤军,沿海向西而去,考虑到是否在泉州驻留战船,少则被蒲寿庚吞并,多了则兵力分散,害怕围剿行朝时不够用,索性泉州连一条战船也不留,他准备全力协助张弘范平复崖山,然后陆上人马再集结完毕,那泉州还不是手到擒来。
走的十分果断,在泉州之事试探性的攻击了几次,耽搁的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马上启程,天黑时,就到了围头湾附近。
围头湾正属于晋江县围头半岛末端,正瞰大海,是南北舟船往来必经之地。这里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距离金门岛只有十余里海路。
而董文炳也正是想在这里停泊战船休息,待到天亮时再整装西去,要是顺风的话,大约只要五天就可以赶到粤江口和张弘范会合。那样就不会耽搁在正月初一的灭宋计划。
而且在董文炳的印象里,围头湾风平浪静,不服朝廷教化的逆民大都被剿灭或者是逃出海外,留下的都是忠于大元的顺民。在这里只要守住出口方向,就可无忧睡到天明。
殊不知,侯强正是抓住他的这个心理,已经在距离围头湾不远的嘉禾屿驻跸了伏兵。而嘉禾屿在围头湾的西北方向,更加靠近内陆。且距离围头湾有百余里海路,董文炳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人提前在这个位置算计他。
这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