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秦-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说宾主寒暄坐定之后,百里瑶按照惯例取出了一份鬼谷子的手书呈给无敌,当即无敌当众展开一看,发现里面依旧是四个大大的篆字:厚积薄发。
百里瑶笑道:“魏东战事已近尾声,二月十六庞涓十六万大军与孙膑城下鏖战三日,孙膑不敌,退守桂陵。二月二十八,庞涓率兵追至桂陵城下,孙膑不战,弃城而走,庞涓追击至濮水,渡河之时却被孙膑击其不备,损折兵卒两万余,其中万余魏武卒更是被活活溺毙。庞涓受此重创,只得退兵桂陵,依旧与齐军成对峙之势,此其一也。老夫祖孙西来,七日前在安邑获知,墨家邓陵子受魏王赏识,任为丞相,此其二。据安邑街头传闻,邓陵子献十二字策与魏王,曰:欲灭秦。先灭韩。欲求和,先迁都。此其三。”
百里瑶说完,宫室之中与会之人皆是神色凝重。此来,百里瑶一共带来了三条消息,一个是魏国东部魏军和齐军的战况形势。
实际上,昔日函谷关之役时。白雪特地从安邑赶来向无敌求情,希望他能放过庞涓只是,无敌便以已经看出秦魏齐三国在这场战中的态势。以魏国方面来说,庞涓坐镇函谷关是因为他看出无敌目标始终都是夺回河西,因此只要守住河西,狠狠的将秦国堵在陇西,那么魏齐之间的纠葛便容易解决。魏齐两国既非世仇,也没有切身的利益纠结,就算让齐国占了些魏国的土地去。只要把秦人牢牢堵住,日后这些土地还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拿回来的,毕竟齐国出兵的口号响应周室的号召。惩戒背信弃义不尊信义地魏国。
而对于齐国方面而言,攻魏的实际目的虽是吞并土地取得利益,什么响应周室号召,帮助弱秦对抗强魏都是华丽的借口而已。虽说借口终归是借口,但在提出这个借口的时候已经将它的行动范围界定在了一定地局限之内,所以齐国不能吞得太多。如果吞的太多,一来是有可能被天下各国冠上一个乘火打劫骂名,而来是怕引起周边的燕、赵、韩三国的眼红。因此齐国的战略实际上就是固守濮阳、襄丘、济阳一线,尽量吸引住魏国的兵力。并且最大限度的杀伤魏国的有生力量。这样也就让齐国有更多的时间消化掉夺取地魏国土地。
至于秦国。秦国地目标虽说就是河西。理论上魏国和齐国在魏齐边界牛打死或马打死牛对秦国而言都是风马牛不相干地事。甚至还有可能会有人认为。如果魏国和齐国狠狠地干上一仗。多死点人。这样秦国夺回地河西便会更安稳。实际上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只是可惜有这种想法地人看地还不够远。
不论秦国现在有多少万大军。有多少架无敌大将军炮。有多少强弓强弩。西秦相对山东六国而言始终都是一个弱国。国家地强弱。不是看军队地多少。而是这个国家地综合国力和经济实体对战争地支持力大小。比如说后世地那个国土面积只有某神奇国度国土面积1。25%(960*12)地北棒子国。却养着可以媲美世界强国地百万军队。可又有谁会认为这个棒子国是强国呢?所以无敌剑走偏锋。决定给庞涓一个审时度势地考虑机会。便派出了使者向墨家求援。希望由墨家出面与庞涓乃至魏国达成一个私下地协议。这个协议地内容大致为:一、秦军若是在庞涓回援函谷关之前攻不破此关。便万事皆休。双方各凭天意。决一死战。二、秦军若能在庞涓回援之前攻破函谷关。便只收回河西之地。绝不攻击魏国腹地。也不阻拦庞涓前去驰援大梁。并且保证在五年内绝不会轻启战端。出兵攻打魏国。三、若秦军攻破函谷关之后。庞涓执意率军回援。秦军必会与魏军死缠。届时若孙膑攻破了大梁。则五国群起围攻。魏国败亡之日必不远矣。
以邓陵子地口舌之力。果然将此事办地圆满。
当邓陵子将无敌地口信带给庞涓之后。身为兵法大家地庞涓自然能听得明白其中地含义。审时度势之后。庞涓也并未被邓陵子地一番话语完全打动。其时刚刚率军通过临晋关地庞涓还是执意向东。向石门山方向机动。哪知第二日下午。大军刚刚走至石门山脚下。斥候便捎来了函谷关被秦军攻破。城守李胄战死。驻军部将魏戈被生俘地噩耗。
震惊之下。庞涓二话不说立即让大军抛下所有辎重装备。只携五日口粮改道向北直赴安邑。到达安邑之后。庞涓忙把邓陵子引荐给魏。将秦国与以魏国谋和。只求收复函谷关地意思详细说了。魏本也是一个有着大智慧地人。眼下誉为雄关地函谷关不破也破了。河西之地也等同于全数落入了秦人之手。而此时魏国东部地战事也表明齐国这次真地想要成乘你病要你命。一举攻下大梁。一旦大梁被齐人拿下。也就等同于宣布被韩国地国土一分为二地魏国东部国土。全数落入齐人之手。
要说这河西。在秦国人眼中看来。可能是一片肥美地膏腴之地。可在魏国人眼中。却无疑是一块看着美味却形同鸡肋糟粕。想想看。自从魏国夺下河西之后。秦人年年都如陇西草原上蹿出地饿狼一般喊着“赳赳老秦。复我河山”地号子来找魏国玩命。这河西地地面被这些穷秦人踏马践地能长出粮食么?
魏纳闷呀!
当初要是自己不贪心,在嬴渠梁提出议和的时候便老老实实的安心治理河西,迁些流民去好好开垦,而不是听庞涓这鸟人搞什么六国灭秦分秦,何必会落到今日的下场呢?
事到如今,秦人当真攻破了函谷关,而齐人也开始猛攻大梁,看样子也就只能顺坡下驴了。无奈之下,魏只得命人取出当初嬴渠梁派公孙贾前来议和时送上的议和国书与代表了河西的地图,原封不动又让使者送了回去。
而墨家的邓陵子也卖着墨子的老脸,当了一会中人,保证说只要魏国答应这个议和条件,秦国便不会出兵乘人之危。得了邓陵子的保证之后,庞涓立马命人收集整个安邑的马匹轺车,将大军通过魏韩驰道直接送往大梁,这才了有庞涓与孙膑首次兵锋相交。
然而,这些早已为众人知晓的前事并非是大家忧虑的事态。真正让在场的众人感到焦虑的是邓陵子担当魏国丞相之后给魏王献上的十二字国策:“欲灭秦,先灭韩。欲求和,先迁都。”
秦魏世仇,又是数百年的死敌,灭秦、若秦和分秦可谓是魏国的长期重要国策。而庞涓提出灭韩的出发点也是迫切的要解决韩国的国土将魏国拦腰分成两半的问题,并且顺带谋取韩国的兵器制造技术。而十二字策里提到的“求和”,说的乃是魏国与齐国之间的“和”,“迁都”则指得是魏国应该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去。
这十二字策,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确实是有的放矢,也符合魏国现在的形势。
只是,对于刚刚收复河西失地的秦国来说,世仇魏国突然得到了一个牛逼的丞相,这个丞相还提出了一个以灭秦为核心的国策,说不忧虑,那就太对不起这些人所使用的秦粟了。百里瑶说完便微笑不语,而无敌则细细品味着鬼谷子写给他四个字,至于嬴虔、嬴渠梁等人则是各有所思。至于卫鞅和申不害两人,则都是抿嘴微笑,却不多言。
到是老甘龙见场面有些冷淡,忙出来和百里瑶答话道:“百里先生乃是穆公时五大夫百里奚之后,今欲辅佐国君,实乃我老秦之大幸也!”
百里瑶却是神情冷淡的拱手道:“上大夫之言,百里瑶愧不敢当!老夫来时,已一再向右监国公言明,秦国之事,老夫自当尽绵薄之力。然则只能略为相谋,不能身处其事,请诸公万勿对老夫寄予厚望。”
“这……”听到百里瑶当面推托,老甘龙的面子立时架不住,大是惊愕,忙把目光投向了嬴渠梁。而嬴渠梁也是愕然,不知百里瑶如此说话,也在这时无敌却是开声笑道:“百里前辈莫要推托,可记得一早本公便与前辈说好,此次归来前辈便留下不走了。”
百里瑶却是摇头笑道:“老夫自觉身体康健,想要再云游几年!”
无敌不理百里瑶的托辞,反问道:“这栎阳书院即将建成,若前辈外出云游,本公找谁来为那些游学士子授课,玄奇小妹成么?”
【第166章】 栎阳书院
一早也就在百里瑶这个老家伙跟无敌吹侃什么天命大道的时候,无敌就算计了日后将这老头如何烹炸煎煮。
当然,按照当时无敌的想法,最好便是圈上一块地,盖一所书院将他和鬼谷子、老墨子一并抓来当老师授课。可当他真正接触了鬼谷子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被多重蝴蝶效应所影响的时空。因此,招揽鬼谷子和老墨子显然是不可能了,到是这个百里瑶还有那么点希望。
自打和魏国秘密签订了边境协议之后,河西的战事结束得相当迅速,几乎是秦军每到一地,当地的魏军便会望风而逃,便是临晋关这个原本按照协议应该又魏国来镇守的关隘,也不过在秦军的突袭之下坚守了两天而已。当然,攻临晋关并没用上超级版的大将军炮,不然只怕一天它也守不住。
而班师回朝之后,还未进入栎阳城门,无敌便将增扩城市、改建街道,修建书院的国公令下发了出去,一刻功夫也耽误不得。
当即,百里瑶听闻无敌言道栎阳书院即将建成之事,面色立有诧异,出言问道:“君上归国,不过月余,即便书院开建,也怕历时经年方可建成。”
“哈哈!”无敌却是哈哈大笑,伸手将鬼谷子的四字真言叠好安放,便站起身来道:“说是即将建成,其实房舍及一切应用之物都以齐备,只缺授课的教师和求学的士子而已。前辈若是不信,随本公前往一观便知。”
言罢,也不管这是原本准备就秦魏齐三国事态评议的重要场合,拖起百里瑶便自登门而去。
顿时间,一室之人都是愕然,唯独卫鞅和申不害两人见机敏捷,无敌才将举步他们便已经跟上。 ”
无敌忙安慰道:“前辈无需自责。这栎阳书院还需前辈主理。方可有所建树。”
当下。无敌便引着百里瑶参观去栎阳书院地内部。
无敌地庞大计划当然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完善地。因此眼下这个栎阳书院地主要作用便是安置一些愣头愣脑接着求贤令也不管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便屁颠屁颠跑来地各国士子。让他们在这里继续充电、回炉、深造。并且对他们进行专业地引导。使他们可能成为能够被秦国所用地人才。
书院的教学设置。目前主要是算数、文理、博物三个科目。算数教授地自然就是算学,别看先秦时代的学子士人都很牛逼,只要读过几本书,背上一把铁剑就胆敢周游列国,可这些学子当中极少有人懂得算学,就算懂也只能是简单的加减,至于乘除和四则运算对他们来说就难度太高了。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是这个时代对算数的运用还没有迫切的需求,在一个所谓的算学在一些士人的眼中看来,不过是商贾用来计算盈亏的市井之学罢了,他们要修习乃是治国安邦地大道,不屑去学这中市井之学。
而文理,当然也就是读书识字,春秋时代的文字主要还是由周室制定的大篆,但至战国时代,天下各国的文字都因为时间的关系开始自行演变,一些复杂的字体渐渐被演变、而一些简单的字体也因为书写的关系开始多样起来。此时,秦国的官方字体已然还是周室地大篆,但山东六国的魏、齐、赵、楚、燕都衍生出了本国的字体。
周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O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五百余年间经历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宝”的写法,就有194种形态。“眉”字的写法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也有百种以上。有地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地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这虽对书法艺术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所以,才有了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以秦国大篆演变的小篆统一了天下的文字。
不过,无敌可没准备现在就挑起书同文车同轨的轩然大波,因此栎阳书院所教授的文字乃是秦国的官方大篆,毕竟天下各国来秦的士子当中就有不少人已经不识大篆,这样的人即便真是人才也不可能任他为官不是。
至于博物,便是天文地理之类的庞杂之学,这一门比较诡异,所以无敌准备先从各国来秦的士子当中物色几个墨家、农家、杂家的士子先搞出一个章程,在来循序渐进。
也就在说话间,无敌引百里瑶进入了一间作为教室的大屋。
原本只有一扇正门大屋此时已经在墙上开出了六扇大窗,在大屋北向的墙上,有一面用厚木拼接,上了厚厚一层黑漆的木板。无敌信步走上前去,从木板下方的一方木盒里取出了一块用石灰制成的石膏块,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简体“秦”字,向跟随参观的众人笑道:“诸位可识得?”
众人一看讶然,自然都不识得,唯独玄奇却是看出了端倪,侧头上前思索起来。无敌见状,便又在这个简体秦字的边上依序写出了他所知道的各种写法,直到写出了小篆体的秦字,玄奇和众人才恍然大悟。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和早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也称籀(zh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第167章】 大秦九数
战国时代的篆字,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显然是极其落后和古怪的。但无敌却心知肚明眼下不可能马上就将简化篆字的工作提上日程,写出这么一个秦字,实际上只是想作为一个引头而已。
当下无敌便道:“诸位,本公日常批阅公文,常求学于书吏,知天下各国有秦字写法六十余种。便是我陇西老秦本土的修学士子,笔下的秦字写法也达十六种之多。本公便想,一个字便能有数十种写法,就是专心修读的士子也要修习不少时日才可同认,何其繁琐,倒不如从如此多的写法当中找出一个最便于书写和读认的写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