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秦-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当即赢玉便绘声绘色地给国后说起函谷关一役,大哥嬴虔怎么将白雪误认为九天玄女,进而激励起全军士气,一马当先的冲上函谷关城头,将关内守军杀的人仰马翻,鸡飞狗跳,最后守将魏戈率领残部企图从西门逃跑时,如何被大哥一刀斩去砍断马腿,将魏戈生擒活捉。
不知不觉,夜近三更,正当赢玉说道攻入函谷关后因为白雪而引出的种种趣事之事,嬴虔、嬴渠梁和无敌三兄弟却是联袂而至。一马当先快步入内的大哥嬴虔首先哈哈大笑道:“好你个碎妹子,躲在人后拿大哥地丑事取笑,看我不抽你。”
赢玉笑道:“呀!大哥,赢玉适才可没说的大哥丑事呢!”
国后也是笑道:“嬴虔,玉儿刚才正跟娘夸你勇猛,率兵攻上函谷关的事呢。”
“娘!”此时,嬴渠梁和无敌一前一后也跟了进来,齐声叫娘。老国后抬眼一看,面色旋即一暗,正色道:“你们哥仨联袂而至,可是有什么大事?”
“娘!”嬴渠梁面色郑重的点头道:“刚从老太师那传来消息,这次三弟地简兵令一出,老世族怕是要闹事!”
“他敢!”老国后低喝一声,却是向无敌道:“三儿,放开手脚大胆去干,那帮老世族娘给你担着!”
“娘!”无敌却是郑重道:“孩儿有个想法,想跟娘商量商量!”
老国后点头道:“好!三儿你说,娘听着哩!”
无敌石破天惊道:“孩儿想,免除国君直领封地与河西之地的所有税赋!”
“什么?”国后大惊失色:“三儿,你这是要……”
无敌斩钉截铁一般用坚定的语气道:“娘!孩儿这是要……变法强秦!”
【第169章】 悉随尊便
大秦嬴无敌二年四月,初夏。
三月末的国府简兵令,并未如某人预计的那样荡起轩然大波。诚如某个老狐狸所言,巴掌不想挨也已经挨了,田枣儿吞还是不吞当真是个问题。
不错,昔日嬴渠梁当政时,提出了割让河西之地给魏国作为求和之物时,老秦的各家老世族们可是风风火火的好生闹腾了一次,可换来的却是现任国君嬴无敌当街斩杀了孟西白三家和楚芈、由于、子车三族的六元老,而后嬴渠梁又抛出一个置换封地的说法,叫老国后好一番敲打,最后只得偃旗息鼓。
眼下,河西之地拿是拿回来了,按例本应该根据军功大小册封给出力的各家代表,也就是军队中的世族系将领。可这国君却又另辟蹊径,竟然把土地分给了从军中淘汰出来的退役卸甲老兵,真个叫各家老世族大跌眼镜。
可是,那夜老太师甘龙的一通呵斥,也叫各家老世族的族老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国君在给人一巴掌之后,还是会给枚甜枣儿的。商学这个东西,虽然闻所未闻,但各家还是从老太师的介绍中听出了味道。这话中不就是暗示,日后将会由国府拿出钱财来作为本金,让学成的各家子弟出外经商,获利均分。
老世族之所以觊觎着河西的土地,是因为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在当时那个年代,只要有土地便有收成,有收成便代表着有钱粮。反之,土地就等于是钱粮,谁家的土地越多,实力也就会越强大。
而现在,无敌却是准备着给他们换换脑子,准备给他们本钱做做生意。
谁家也不傻子,对于秦国的老世族来说。任谁都明白种地和经商比较起来根本就没得比。只是陇西老秦太过贫瘠,并且长期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的观念落后,纵然知道经商要比种地来钱快,可一无本钱二无经验,自然不敢轻易贸然尝试。而无敌提出的办法就很有爱了。专门开个商学来教授老世族的年轻子弟学习经商,并且还提供本金,赚钱盈利之后利益均分,这等好事无异于天上掉下的大麦饼,谁不干谁就是傻逼。
而老甘龙那夜的呵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老甘龙代表了在秦国举足轻重的甘氏一族,见于如此事态,孟西白三族只好秘密联络起各家详细商议。而得出地结果却很是让人诧异,除掉孟西白、楚芈、由于、子车这六族内部还有一些意见以外。百余支老世族中的大部分竟然对简兵令抱着支持的态度。这是因为,这次国府将要裁撤的接近十万老兵当中,他们各族的族人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若是按照以往秦国地惯例来分配。只怕河西的土地大半要落入六族的囊中,他们这些旁支小族至多是跟在后面分到一点肉汤而已。谁叫六大族的子弟素质极高,一旦进入军队便能很快被简拔为将领和军官,而这些小世族的子弟只能当个大头兵。就说有一支迁而的来徙戎狄部族熊氏,在这次卸甲的老兵当中竟然有三千余人被核准,按照每人十亩的数目,这一口便吞下了河西三万余亩的良田,若按照以往地军功分配制度,怎可能落到如此好处。
对于一些小世族来说。无敌的这种分配制度其实更能让他们接受,因为一旦他们的族人当真分到了河西地土地,族人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不说,每年族人所上交的族敬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当时地秦国依旧还秉承着从游牧民族传承下来地习性。族中公有地财产为全族所有。而族人也须按照一定数额上交自己地收益。一旦族人有事。世族便会出面摆平。若族人遭遇天灾**。世族也会主动施以援手。这一来。虽然大大降低了官府地行政成本和民政救助力度。却也造成了老秦人首先团结在以族领为核心地世族之下。其次才团结在以国君为核心地国家当中。
因此。在老世族密集地合纵连横当中。无敌将老国后这枚棋子放到了关键地位置上便拍拍屁股领着一群官员出巡陇西全境去了。反正老世族们若是识相便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是当真想要闹事便让老国后给他们再来一次当头棒喝。虽说现下老国后已经把驷车庶长地官位转给了二哥嬴渠梁。可人人都知道实际上老国后才是真正地幕后黑手。
二年四月十二。秦中咸阳。
这一日。无敌带着公孙贾、卫鞅、申不害以及家眷白荷、白雪、赢玉等人来到了老家咸阳。略为安顿之后。无敌便命亲卫备马。领着众人出城。北上宗山。
宗山位于咸阳城外。西望泾河谷地。处于咸亨和阳里两县地中间部位。一行人来至宗山半腰。便已经能隐隐看见山下咸阳小城全貌。无敌丢下马鞭翻身下马。指着山下整片地泾河谷地道:“此地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简公时称渭阳。后于咸亨、阳里之间又建一城。人称咸阳。”
商朝武丁时期。司天官吴回后裔受封于渭水北塬一带。建立“郢”国。亦称“程”国。周灭商后。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姬高地封地。史称“毕郢国”。至秦时。先称渭阳。后称咸阳。在原本地历史中秦孝公十二年。得商鞅建议而在咸阳老城之畔又建新城称“大咸阳”。后迁秦都于此。
而此时的咸阳,还不是那个日后大秦帝国的国都大咸阳,现今立于渭水河畔的咸阳城不过之是一个方圆不过十数里直径,城墙高度不过六丈多高的残破小城。当时的秦尺为二十三公分,一丈也就是两米三,正规大城的城墙高度必须要八丈以上,也就是十八米四前后,不够这个高度的统统都算做小城。
随着无敌的指点,众人都是随着他地目光远远眺望,半响之后,却是卫鞅首先开口道:“君上,此地即在九山之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宜建大城。莫非君上有意,在此建一座新城?”
“新城……”无敌侧头看了看卫鞅。心道你小子果然厉害,这大咸阳原本就是你地手笔。
当即无敌笑道:“也对,本公准备将这老城全都推平,然后在这泾河谷地上建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
“没有城墙?”众人听了都是一愣,旋即卫鞅马上意会道:“城无郭,国无疆。日后大秦出于陇西,一统天下,诸国来朝,要墙何用?”
“哈哈!”无敌伸手一拍卫鞅肩膀。大笑道:“知我者,卫鞅也!”
但接着,无敌却是正色道:“卫兄、申兄。二位先生,看我这大秦河山如此多娇,可有些许感慨?”
这次卫鞅倒没在抢先发言,而是申不害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无敌自然明白申不害话中之意,调侃道:“好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申兄可是耐不住性子,想要本公放个实缺。一展先生变法强国之志?”
哪知申不害却是不卑不亢,直言答道:“正是!申不害空有一身本事,却苦无施展之地,识君有鸿鹄之志,方才来西秦谋不世之功业。”
无敌却是不动声色道:“先生心急了?”
申不害正色道:“若申某所料不差,君上颁布简兵令,意在实行变法。只是不知君上所行变法,将以何人之策为本?”
卫鞅也见机道:“申兄所言,正是卫鞅所思。”
见申不害点出问题核心。无敌自然也不能再给两人打马虎眼,当即微笑不语上前两不。跟随在无底身后地白雪等人一见便知无敌有话想要单独对申不害和卫鞅两人说,便会意避走。
“二位先生皆心有鸿鹄之志,本公怎能不知。”无敌默默整理好思路,本来此次待他们来咸阳也是准备向他们摊牌,只不过时机却是被两人给拿去,眼下形势有些被动而已。不过无敌却是胸有成竹,对于这两个牛逼人物的安排早就谋划好了:“申兄精于吏治,而卫兄精于法治。以本公之见。两位先生所出之策都不是当政强国、变法强秦的长策。因此,本公将要实行的变法。既不用申兄之策,也不会用卫兄之策。”
申不害一听当即面色巨变,而卫鞅却是淡然一笑道:“敢问君上,既不用我与申兄之策,君上将要以何策变法强秦?”
听着卫鞅口中语气,无敌反问:“卫兄有策,申兄亦有策,本公可否有策?”
申不害当即一脸讥讽道:“君上之意,是要独力变法?既如此,申某留秦何用?”
申不害言下之意,不外是尽管你嬴无敌牛逼,可你始终都是一个屠户出身的半瓶水,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对比。既然你要自己变法,用不上咱,我申不害留下也没意义了。
“申兄、卫兄,本公有一问,望二位先生恳答之!”无敌知道一旦摊牌,以两人地脾性一定会闹着要走,自然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个人功名利禄与天下黎民福祉,何为贵?何为轻?”
昔日稷下学宫论战,申不害自然记忆犹新,当即正色答道:“当然是以天下黎民福祉为贵,个人功名利禄为轻。”
至于卫鞅,自然也不可能对此回答抱有反对意见。
“好!申兄既然识得何为贵何为轻,本公不妨对二位直言。二位若是愿意留在秦国出仕,本公必将根据两位所长,委以重任,让两位一展抱负。若二位只是一意孤行想要施展心中所谓长策,谋高位食厚禄,以个人功名利禄为重,将天下黎民福祉弃之脑后,则本公也不便勉强,是去是留,悉随尊便!”
【第170章】 廉政公署
大秦嬴无敌二年四月
此时,位于咸阳城外的宗山半腰上,一场关系着大秦国运的大戏正在火爆上演。
对于无敌来说,不论是卫鞅还是申不害,都不是他心中合适的主持变法人选,即便是背黑锅,无敌也觉得没有必要让两人来为他背上这个有可能流芳万古的骂名。因此,对于这两个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牛逼得一塌糊涂的任务,只能是量才而用,绝不能将之放在可以左右变法核心位置碍手碍脚。
无敌的一番激将之语,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毕竟这两人都是有着高傲的人格境界,如不能将之折服,一旦放他们走脱怎么说也是大秦的损失不是。
听了无敌的说辞,申不害的面色自然十分难看,无敌话中之意无疑是说:留下,便是为天下黎民的福祉;离开,就是贪图个人的功名利禄。
当即申不害狡辩道:“申某岂是贪图功名利禄之辈?”言毕申不害大袖一甩,就要作势欲走。也在这时,卫鞅却是不怒反笑,面露笑意的一把拉住他道:“申兄且慢!”
而后卫鞅将目光投向无敌,淡然道:“敢问君上,若卫鞅和申兄愿意仕秦,不知君上以何职受之?”
看卫鞅的表现,无敌知道激将计已被他看破,当即也不再拖沓,直言道:“卫兄长于法治,本公将要律法司之上组建大秦最高法院。此院直属国君,专司审理、核定、鉴别、补充、增修我大秦律法,卫兄以为如何?”
“大秦最高法院?”卫鞅听这新奇名词,立时会过意来:“既是最高,应有别院。”
无敌答道:“我大秦各县,日后都将设县属法院,县令主管县内政务,不再兼顾司法审判之职。但凡各类案件将由县属法院初审。所得裁定将由最高法院核定,如案件是有蹊跷,最高法院可驳回重审,或由高院做出最终审判。且高院还需审核各地案件,去伪存真,务使冤假错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务求使我大秦律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好。好一个公正、公平、公开。”不待卫鞅开口评价。申不害却是出言称赞道:“君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当正名而责实之。”
无敌却是笑道:“申兄长于吏治。则本公将在大秦最高法院之侧。建大秦廉政公署。此署亦直属国君。专司核查我大秦官吏是否贪墨、谋私、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私相授受。并且拥有秘密侦测官吏行为举止。调查取证之权。廉政公署与最高法院不分伯仲高下。互不统属。实乃左膀右臂。”
哪知申不害听闻之后。却是没头一皱道:“名为廉政……实为督吏。君上不怕官吏心有戚然么?”
以申不害眼界。自然看出这是一个从明至暗。有系统监督官员地机构。以春秋战国时代地政治哲学而言。君若用臣。便不能疑臣。也就是疑而不用。用而不疑这一套。并且。在那个时代。但凡是个做官地人。没有不以权谋私和私相授受地。只是大家都很客气。将这个程度控制在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程度。
战国时代地官吏俸禄是很少地。而官吏本身也不靠着那点俸禄吃饭。多是依靠封地地各种租赋。便说上大夫甘龙一年地俸禄便才有粟米百担。可上次栎阳之围他便一气献出了相当于他十年俸禄地千担粮食作为军粮。由此可见。若是让申不害去监察这些官吏。让他们不能用手中地权利搞点外快。还不叫他们饿死。
哪知却是无敌笑答道:“官若不廉。便是狗官。政若不廉。便是苛政。国若苛政。民不聊生。国若廉政。安居乐业。本公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因此我大秦将要实行高薪养廉制度。”
哪知卫鞅却是反问道:“高薪或可养廉?”
无敌笑道:“若高薪当真可以养廉,要廉政公署何用?”
就无敌所知,后世的高薪养廉说法最初并不是由香港提出。
香港的公务员也确实实行高薪制度。因而许多人以为“高薪养廉”是海外传到香港的舶来品。实际上这一政策并非出于海外。而恰恰源出于我们中国。从18世纪初直到20世纪初,满清政府对官员一直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只是高薪并未收到“养廉”的效果。
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起,为了纠治官场腐败,雍正皇帝决定给官员们发放巨额地“养廉银”。在此之前,清代官员的俸禄不算很高。当时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年收入大约为10两银子。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约为76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8倍。一个知府的俸禄约为18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1倍。一个巡抚的俸禄约为256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2倍,而一个总督地俸禄约为308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3倍。
清政府给官员们发放的“养廉银”出自百姓征收地附加税,其数量高达官员们俸禄的10多倍至数十倍。同一品级的官员在不同地区将领取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