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贼-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无疑问,这是徐阶登首揆席后的第一次宣言,向皇帝和百官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和治国施政方针。
然后他在对六部九卿的第一次首辅训谕中,便明确道出自己行使首相权力的原则‘事同众则公,公则百美基;专则私,私则百弊生’,表明自己不会专断独行,必要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紧接着,他在以首辅身份,向嘉靖所上的谢恩奏章中,劝诫皇帝道:‘采舆论利便者白而行之’,希望皇上广开言路,重视、鼓励和保护舆论,对有上奏者应详加查询,如果事大而言实。则行之;其不实者,‘事大则亦薄其责而容之’,意思是,即使说错了,也应该宽容,以鼓励天下人大胆进言。
徐阶甫一上任的接连行动,绝对是早有谋划,尤其是时机选择的十分巧妙在皇帝刚刚任命他为首辅的当口,除非他的谏言大逆不道,否则皇帝是不可能驳他的面子,因为那等于皇帝自扇耳光,承认自己用人不当。但徐阶毕竟讲究以柔克刚,不可能蹬鼻子上脸,没有利用那短暂的‘无敌状态’,争取更多的权益,反而‘以威福还主上’的谦卑姿态,提出了这个‘小小的要求’。
嘉靖虽然对大礼议中前赴后继的言官心有余悸,但想想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这些年里,除了偶有几个愣头青之外,大部分官员还是挺老实的。便没有驳首辅的面子,准了他的奏请,明文宣示百官。归根结底,他已经习惯性的轻视自己的臣子,认为他们不敢在自己面前胡说八道。但究竟敢不敢,还得走着瞧。
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点起来,先不说效果如何,立刻得了个满堂彩,京中百官无不交口称赞,尤其是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欢欣鼓舞,誓要将严嵩当政时,落下的爪牙污名洗刷,恢复言官们昔日的荣光。
但让徐阶十分失望的是,现在的科道言官,素质简直比二十年前差了不止一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严嵩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早把这些专门告状的家伙,大都换成了自己人,剩下一部分,则是他徐阁老的人,两方人眼里没有对错、只有对方,一切以打倒对方为要,凡是对方支持的必反对,凡是对方反对的必支持。
但这种事积弊日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徐阶只能先缓一缓,任由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待时机成熟再收拾烂摊子。但有些事情不能缓。必须立即着手去办,他必须把握这黄金时机,黜贪汰庸,洗刷弊政,为大明朝换来一朝新气象。
总体来说,徐阶宣布要抓三件事,一是整顿吏治、这是哪位首相上台,都必须的表态,仿佛国家的问题都在吏治,吏治清则天下安一般;二是针对暴露出来的边镇将帅冒领克扣军饷的弊端,责令各省长官以身作则,违者听部臣及该科参奏严惩;三是清理盐政,因为朝廷近些年,加派了五成盐政的课税,令两淮‘苦不堪言’,徐阶便暗示巡盐御史徐爌,提请严嵩任内提高的课税额度一体撤销,恢复原先的程度。
徐阶在三把火后亮出三板斧,得到的喝彩声却稀稀拉拉,因为吏治也好、克扣军饷也罢,那都是百多年的积弊,你徐华亭要是能解决,那还真神了呢。
可事情往往是这样,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比如说,京中的很多士子就大为不满。抨击他这是避重就轻,专做道场不念经!“什么‘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要真是按‘公论’的话,当务之急,是给杨继盛他们平反昭雪;劝圣上立即停止修玄、恢复朝会。导朝政于正轨;是大张旗鼓查处贪墨官员,肃清朝纲;是遏止豪强兼并土地,减轻百姓负担,并增加国帑收入!可这一切,他一样都没做。”
有人抨击了徐阁老,这可引起了很多拥护徐阁老士子的怒火,纷纷奋起反击,于是一场士林大战,就这样展开了。
新任首辅的一系列动作,在杨休这些事不关己的人看来,不过是些谈资罢了,看得惯就赞两声,看不惯就骂两句,都没什么关系。
可在失去首领的严党分子那里,却会引起极度不安,让鄢懋卿、欧阳必进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哪天就大祸临头。哥几个凑一起看了看,呵,都成九月里的黄花菜,又瘦又憔悴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鄢懋卿道:“咱们得想法子改善一下处境了,坐以待毙怎么行?”另几个也是这样想,而且想到的法子都一样,可是现在严党的两位主要人物,一个被发配,一个辞官回乡了,他们又能做什么?
这一日,杨休正在以前白月如几人住的小院中看宴卿寄来的书信,孟元确实是一个可造的人才,从他深入大漠,到日进也才没几个月,而势力则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起初进入大漠时带的五百人开始,一个个的去收复小部落,到如今已经壮大到了六千人,上百个部落。
而俺答和图门,也正如杨休所想,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股势力的崛起,纷纷想着办法去拉拢孟元,希望可以通过这一势力,来彻底压倒对方,成为草原上真正的、独一无二的霸主!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可活(一)
“将军,徐阁老来了。”门外亲兵汇报道。
“徐阁老?”杨休赶忙将手中的书信整理了下,起身要迎出去,不过还没等他出门,就见徐阶已经大步走了进来,而且脸上还满是喜色。
“哈哈哈!止元,那小子果然惹出事情来了!”
“哦?”杨休会心一笑,像是早就知道一般,将徐阁老引进屋内。
徐阶坐定后道:“严世蕃已经在途中跑回山西老家去了。”
杨休点点头道:“恩,不出所料,严世蕃才不会去当苦力呢。”
“还有一个好消息。”徐阶笑眯眯的看着杨休,慢条斯理的道:“罗龙文也跑了,而且还加入了倭寇,更重要的是,罗龙文扬言,必取我们三个的首级方消心头之恨!”
“哈哈哈!”杨休听了这话也大笑了起来,门口的亲兵瞧瞧杨休再瞧瞧徐阶,心说自家将军是不是患了什么病?有人要杀他,竟然还笑的这么开心。
而徐阶也是暗暗心奇,这杨休好像对罗龙文跑去当倭寇的事情一点都不惊讶,仿佛罗龙文本来就应该去当这个倭寇一般。
很快、整个京师都被罗龙文的这一句话给闹乱了。
有人要刺杀当朝内阁首辅和新进震关侯?这还了得,五城兵马司得到这消息,简直吓个半死,天天大骂罗龙文不是东西,如果徐阶和杨休真出了什么事情,他的脑袋可就不保了。于是五城兵马司全天候十二个时辰,严密排查进出城的人,只要有一点可疑之处,那就马上拿下。
而杨休,也通过陈洪把锦衣卫和东厂全部调动了起来,将自己的府邸和徐阶、邹应龙的府邸都围了个严严实实。
其实,罗龙文是真冤枉阿。他一无钱,二无人,凭几个抢劫犯,也就只能在千里之外发发牢骚而已,哪知道自己这一句牢骚话,就被杨休和徐阶给利用了?
外面的响动很快就传到了嘉靖帝的耳中,这让嘉靖帝再一次愤怒起来,吩咐人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个罗龙文。
然而此时此刻,在京城一片混乱的功夫,严世蕃则在江西袁州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且还盖起了新房。
恰如徐阶杨休所料,严世蕃实在有够嚣张,按说一个逃犯,找几个狐朋狗友,盖了小茅屋住,躲着过日子也就罢了。可这位兄台竟然找了四千多民工,还唯恐人家不知道,每天敲锣打鼓地开工修豪宅!
当然,严世蕃敢如此招摇,袁州的知府大人自然也是打点过的,所以也没人去管他。可惜的是,明代的官员编制并非只有知府。
严世蕃那修房子的工人多了,自然会聚成一团找乐子,就在他们说说笑笑的时候,一个人路过此地,便多看了他们两眼,偏偏这帮人正好干完了活想找事,就向这位路人挑衅,说着说着,不知是谁无聊,还朝人扔了块砖头,当场挂彩。
这位兄台还算理智,也没有大打出手,毕竟对方人数太多,只是走上前来找他们的领导严世蕃的仆人理论。
可是严府的仆人态度蛮横,根本不予理睬,旁边有人看出苗头,觉得这人举止不一般,估计是个官,便提醒这位仆人客气点。
毕竟给严世蕃跑过腿,平日见过大场面,所谓宰相门人七品官,这位仁兄眼睛一横,当场大喝一声:“老子在京城见过多少大官,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还不快滚!”
面对这位凶仆,路人一言不发,捂着伤口,带着羞辱默默地离开了。
仆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祸也就此种下。
这位路人的名字叫做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正如那位仆人所说,并不是什么大官,但这位狗腿子明显不了解官场的某些基本概念,比如背景、靠山,比如一荣俱荣等等。
郭谏臣是一个推官,主管司法,也就是当年徐阶曾干过的那工作,虽然他不如徐阶有前途,但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这个人的名字叫林润。
于是在饱受屈辱却无法发泄的情况下,郭谏臣将自己的委屈与愤怒写成书信,寄给了林润。谁不好惹,偏偏就惹上了这个人,只能说是严世蕃气数已尽。
林润,字若雨,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这位仁兄虽说资历浅,却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先被分配到地方做县令,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到南京担任御史。
要知道,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地方官升任御史,是很不容易的,由于御史要经常上书皇帝,如果运气好某篇奏疏得到领导赏识,像胡宗宪那样连升几级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这位林润可谓是御史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性格强硬,而且十分聪明,刚上任不久就敢于上书弹劾自己的领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名贪官鄢懋卿,且弹词写得滴水不漏,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虽然最后这次弹劾因为严嵩的庇护而不了了之,但林润的骂功与机智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便拉下面子,专门请这位兄台吃了顿饭。
在饭局上,面对财大势大的严世蕃,林润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反客为主,谈笑风生。这件事情给严世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一直对林润十分客气,唯恐得罪了他。
然而林润最憎恨的人正是祸国殃民的严氏父子,所以当他收到郭谏臣的书信时,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弹劾严世蕃。
虽然之前邹应龙已经干过一次,而且嘉靖曾警告过,敢再拿此事做文章者,格杀勿论,但林润仍然决定冒一次险。
和杨继盛不同,林润并没有杀身成仁的打算,他的这步棋虽险,却是看好了才走的,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他很可能与徐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他了如指掌,经过之前的罗龙文事件,嘉靖的耐心已到了顶点,只要再点一把火,愤怒的火山就会彻底喷发。
嘉靖四十二年七月,林润正式上书,本已经陷入平静的京师,烽烟再起。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可活(二)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府中。
严党之所以称为严党,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严嵩或者严世蕃一人。严党其名,所重的其实是一个“党”字,而不是一个“严”字。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组成这一个党羽。
而严嵩和严世蕃,便是这一“党”人的领袖,也可以说是头目。
众所周知,大明朝的商人日子并不好过,士农工商,商人排在了最后一位,就连想穿件丝绸都不行,真正想要风风光光的过好日子,只有两条路,一是当官,二是当地主。
而这两条路里,当官的可以当地主,当地主的未必能做官。所以,仕途,便成了最具诱惑力地致富道路。当的官越大,手里的权势越大,便意味着更大的财富。
既然严党被称为“党”,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而扳倒他们的领袖。便意味着扼杀了他们的希望。
马上就要入秋了,一入了秋,丰收的季节也就要到了,而丰收的季节一到,朝廷也就要开始收税了。
现在内阁首辅变成了徐阶,徐阶虽然没有对他们严党再次实施什么打压,不过那是再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而眼下,收税的季节快到了,严党遍布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员,哪个治下没有纰漏?以前有严嵩严世蕃在上面挡着,有了纰漏都能掩盖过去。但现在不同了阿,等过两天一开始收税,就得有源源不断的纰漏出现在朝廷眼前,出现在皇上眼前,到那个时候,徐阶还能像现在这样与严党和平相处吗?
“别看徐阶在那里装老好人,没对我们做大动作。可你们看看,现在内阁里的那几个人,袁炜、信任了礼部尚书,是他徐阶的学生。李春芳、是裕王的人,掌管着翰林院,整个京城的士林都归着他,那些个读书人,拼着一张嘴,就能把天给捅漏了。郭朴就是个墙头草,徐阶说什么他都点头。”
“再说六部,户部跪着徐阶管。吏部归着袁炜管,刑部归着张居正,工部堂官新任了高拱,吏部堂官新任了徐阶好友严讷,你们说说,还有我们的好吗?”
鄢懋卿满脸憋得通红,不住的用手敲击着桌面,发出砰砰的声音。
“唉……”欧阳必进苦笑一声,摇了摇头,“眼下这时候,就连通政司那边也没了声音,却不知是不是怕了他们。”
欧阳必进是左都御史,鄢懋卿是左副都御史,两个人联手,到是能够牢牢地控制住了都察院。虽然大明朝言官的地位甚高,都察院也和疯人院有地一比,一经煽动。立刻不要命了似的向上冲,恨不得立刻挨上皇上一顿训斥,好留一个忠直的名头,若是能再挨上一通廷杖,那便是更美的事情了,如果死不了,以后和别人吹牛都多些资本。
这一点很像现代的监狱,但凡有蹲过号子出来的人,和别人喝酒的时候大可以大喊一声,“老子是从山上下来的”,立刻便可以赢来无数敬畏的目光。
挨过庭杖的御史,和别人争执时候也也可以大喊一声,“汝曾受廷杖乎?”,立时便把别人地气焰压了下去。
不过……挨骂也好,受廷杖也好,无非是为了谋个名声,多捞些资本。可若是连官都当不成了,那还有谁去做这样的傻事。
那么又是谁,连这帮言官都敢惹?那就只有吏部尚书大人了。
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在他手上走一遍,科考的时候随便给你写上两笔,你挨十次廷杖都翻不过身来。
以前吏部堂官空缺,都是由严嵩代理,自然一切好说,眼下却换成了严讷。欧阳必进和鄢懋卿,这两个现在严党,唯一在朝中还担当重任的家伙,也成为了毫无用武之地的废物。
“以前我且还不明白。”欧阳必进有气无力的靠在铁力木制成地椅子上,“现在算是看出来了,就连吕芳,也是向着他们。锦衣卫也给他们拿了过去,现在正给人家守着大门。陆炳,陆都督在的时候,合着严阁老和陆都督两人之合,和他们现在差不离。”欧阳必进又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大不了回老家守着几亩地养老。”
“欧阳大人说的严重了。”刑部右侍郎邓名节开口道。
“哦?”欧阳必进耷拉着的眼皮,突然抬了起来,“难道邓大人有什么良策?”
“若是阁老和小阁老重新起用,兴许这片天,还能再变回来。”邓名节轻笑几声,那天在大殿上,杨休扇他那一个嘴巴,让他记忆犹新,心中恨死了杨休。
“嗨……”欧阳必进原本以为邓名节有什么主意,却没想到他说出的这一番话来,顿时又泄了气。满不在乎的挥了挥手,刚抬起来的眼皮,又耷拉了下去。
“难道两位大人都是不信?”邓名节看他俩这样子,却是不急不忙的问道。
“重新起用,哪这么容易?”鄢懋卿和欧阳必进进苦笑着连连摇头。
“那两位大人可知道,皇上勒令严阁老致仕回乡,可严阁老却仍在京里呆了这么长时间,皇上也没有过催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