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商-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虞正色冲着正德一抱拳:“皇上,有您这一句话,三军将士之心大慰矣!不瞒皇上,在我军中,情形还算是好的了。至少不克扣军饷,吃饱穿暖,将士们自然士气高昂用心操练。边军战事频仍,也还保有些战力。内地的卫所却是早已糜烂!”
听到这话,正德脸色如常,想来平日里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只是问道:“当年皇祖不正是靠着卫所军平天下、靖难、征漠北,得了赫赫武功。为何如今就不成了呢?”
只听冯虞说道:“当年太祖甲辰整编,一统军制,广设卫所。这卫所镜鉴唐府兵制、宋更戍法、汉屯田制以及秦汉以来军户世袭制,又糅合蒙元职官之制而成。卫所军户以旗军军户为兵源由来,一户出一正军,其余男丁为军余,一旦正军亡故或年老、逃亡,余丁则继正军替役。如果已无成丁应替入役,则需往相应州县军户去清勾成丁应役。卫所军寓兵于农,守屯结合。边地卫所,七分戍守,三分屯田;内地则为屯七守三,太祖爷曾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不过,臣斗胆说一句,凡事有利必有弊,这军粮是卫所自行开销了。可屯垦之责一重,军兵战力自然就谈不上了。”
看正德频频点头,冯虞又道:“这个只是其一。其二,正如皇上方才所言,国朝重文轻武,文吏钳制弁员,不啻奴隶,虽一生员亦可役使。军户子弟永不得科举入仕,没个上进之途,自然灰心。百十年来,我大明财货日足,商贾遍地,虽说不如官员风光,却也自在豪奢,只可惜,军户世代屯戍,不得经商为业。如此一来,既不得官做又不得钱财,军户自然是士气低落,无心操演戍守,大批逃亡。如今各地卫所,能满员的只怕是百中无一了。再加上承平日久,各级官佐日渐**,吃空额就不说了,还役使兵士为奴。这几重累加,卫所兵不堪战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正德自登基以来,多少也看过几本折子,听过一些朝臣内侍谈论武事,自然知道卫所军如今已不大靠得住,却从未听闻如冯虞这般有条有理的论述。待冯虞说完,正德一脸愁怒:“这么说来,天下卫所多已荒废了?”
“差不多了。”
“那应如何才好,万一有强敌入寇,除了京师团营,境内就无可战之兵了么?”
“确是如此,卫所军中虽偶有敢战之将能战之军,但却也为数极少。别地不说,这些年倭寇犯境,沿海各处卫所哪怕是以多敌少,又曾打过几个胜仗?恕臣直言,若是长此以往,只怕海内不臣之徒,域外强梁之辈迟早要生歹心,干戈四起了。”
第二百二十章 朕也弄一套
听了冯虞的预言,正德长久托腮不语,良久方才开腔:“依你之见,当如何举措才能强兵,又不致如唐末一般藩镇乱国?”
冯虞略一斟酌,才说道:“有些话本不该由臣来说,不过如今不在朝堂,臣也就斗胆进言了。/先说这强兵。按着臣方才所言,归根结底便是要厚待武人。这厚待,应惜爵厚赏。官爵为国家名器,若是滥封,必动摇国本,紊乱朝政。银钱财货则不同,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何况,若是三军效命威慑宵小,能令战火不生,令国家承平,这就不知能生出多少金银来。此外,还可多设虚衔勋位,以示恩荣。
其次便是兵农分离,压缩兵员,行精兵之道。从古至今,打仗就从没有人多者必胜的。兵员多,粮辎虚耗,若是操练不精,战时又无法自如调度,临敌奋勇也谈不上。顺风仗或许还能打上一打,稍遇蹉跎必定溃乱难制。加之如今战事与往古不同,军伍编制阵列日趋庞杂,也不是召来农兵立时便能用的。唯有行募兵之道,常年组训,方能临阵不乱战力长存。
再有,如今我大明用兵,主将皆是挂印将军,即临战时由朝廷点将授印,又从各处卫所拆散建制调兵配属,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指挥调度也只能是抓瞎了。只有稳定隶属,才能保持战时调度不乱。并组建专门参谋、勤辎分部,以分担主帅重压,以便一心作战。”
正德一皱眉,“兵归将有,战力自然要强许多,打起仗来也有数。这个确是不假,只是如此一来,兵士只认主将不认朝廷,万一……”
冯虞笑道:“是。若是如唐末五代一般,难免有藩镇祸国。因此还需有两分一调之策相配。”
“怎么说?”
“所谓两分。一是军政分离,军人不干政,武官不就文职。如此,文武分明。武将即便是谋反,也无治民之才。难成气候。二是军令军政分离,兵部管军政,无权调兵。都督府则有权调兵,无权管兵。武将有统兵练兵之责,但无朝廷军令不得擅离驻地。此外平日所耗粮辎全由兵部调拨。战事所耗由兵部拨运,无权自行征用,否则便是谋反。若是粮饷不继,则问兵部祸国之罪。武将评功全在都督府,升赏则令出兵部。兵部以文官就职,都督府则由武将充任,相互挟制。
至于一调,则是武官在一处任职需有年限,例如五年一迁。如此。既可避免兵将互不相识,又可防止兵为将有。尾大不掉。”
“这轮调之法倒是可行。”“此外,臣还有几个办法。如今武官选任,一是武举,二是积功。如此提升上来的武官,或不失勇武,却难称统调自如的将才。臣以为,不如在中枢仿太学规制专设一讲武堂,天子亲管。天下武官就职升任之前皆须到此进修。首教忠义。辅以领军作战之道。如此,天下武官皆为天子门生。忠心上想来是再无虑的。此外,将武官轮训一番,虽然未必便能出什么帅才,总归是能让多数人有所长进,打起仗来也熟络各自门道。”
正德是最好来事的,一听讲武堂让他来主事,想想自己在台上威风凛凛,台下万千武将一呼百应,实在是有趣得很,当即一口答应。“好,这讲武堂祭酒一职便是朕的了。”
冯虞却连连摇头:“祭酒这名号太不大气,皇上您还是用个新职称才好。不单如此,以臣看来,那些什么司业、博士、助教、直讲也太过文气,统统换过名号才好。”
正德深以为然,便问:“那你看用什么名号才够威风?”
冯虞沉吟片刻,回道:“臣愚见,这讲武堂祭酒一职不如改称首长,取首领总长之意。司业则改称训导官,丞改称军法官,主簿改成执事官,博士、助教、直讲等则统称教官。”
正德眼睛一亮,“这几个名号大气许多,朕回去再细想,而后定夺。还有,方才你说多设虚衔勋位,又当如何来做?”
“这个臣略有筹谋,分作两件事。一个是武职之外另设军衔。现下将衔分作十一等十九种,驳杂难记,服饰又看不出来。沙场上一队官军若是主将阵亡,旁人衔职难辨,便难以接手指挥。臣思忖年余,琢磨了一套新军衔,并以肩牌宣示,一目了然。”
“哦,细细说来。”
“臣拟以现行九品十八级品级为鉴,将军衔分作四等十八级。四等由高至低分别为帅、将、校、尉。十八级为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另有军士级别六级,由低至高为下等兵、中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什长以下授军士衔,队长以上授官衔。衔级升迁,一计战功二靠升职。每级军衔皆有年限,若是到时不能升衔,便需转入备役。不能在经制军中任职。”
正德一下子听着有些懵懵懂懂,冯虞也不再细说,反正回头必得呈上细则。“所谓勋位,便是朝廷设恩荣称号和勋章,悬于军装之上,以便立功将士夸示军功,如此可勉励全军将士奋勇立功。臣以为,可依功绩大小分设腾龙、云麾、干城三等上中下三级共九级勋章以表彰大小军功。不单官兵个人可记功,便是一军一队立下群功也可以授勋、赐名、赐旌等方式加以表彰。”
听了这段话,正德一拍大腿,“妙!惠而不费,挂在身上又好看,这主意好。”
看正德没有异议,冯虞干脆又抖出一事:“皇上,臣已试做了一套新戎服,缀上肩牌。皇上可要看看?”
“已是有了样装了,甚好,赶紧拿来与朕看看。”
冯虞吩咐一名亲兵换上那套制好的戎服甲胄,在正德面前这么一亮相,正德当即一摁扶手,站了起来,围着那小兵转个不停,越看越爱。“好,这套衣装好看。你看这盔上这……”
“帽徽。”
“哦,这帽徽,金灿灿的,看着就精神。肩上这两个……”
“肩牌。”
“哦,肩牌,这是个什么衔级?”
“一日三月,上尉。”
“不错,果然是一目了然,看着明白。日月成徽又与我大明国号相合。好得很。”扭过头来,正德冲着冯虞冒出一句:“怎么样,给朕也弄上一套?”
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者多劳
正德要得理直气壮,冯虞却一下愣在当场。/ “这个……皇上,这戎服倒没什么,只是这军衔,该做哪一级的好?”
正德想都没想,“现下朕是宣威将军,从一品,自然是配元帅了。”
冯虞苦着脸说道:“皇上,您是元帅,还有哪个将军敢跟您比肩?这么一来,大元帅、元帅这两级就算是废了。”
“哦,还有这讲究啊。”正德眼珠一转,“无妨,这套戎服是做给宣威将军朱寿的,元帅不为过。至于朕嘛,既然已是天子,非文非武,不配军衔也好。反正上回国城你所进华胄已是威风得紧,日后校阅三军穿那个便好。”
“遵旨。”
“这一身不错,先这么用着吧。还有这军衔,先在你军中试用。还有,朕看着现下武官袍服不顺眼,你能者多劳,干脆再弄一套新的出来看看。”
得,改行做裁缝了。“遵旨。”
“不过,干城,这衣装什么的,倒还在其次。方才你所说什么讲武堂、参谋、勤辎,统统在你军中试验设,若是合用再推至全军仿效。”
冯虞本有此意,如今正德亲口允准,再好不过,自然一口应承。只听正德又说道:“朕来这两趟,只觉这侍卫亲军朝气蓬勃,日益有了强军模样。国城,你看要真正成军,能拉出来开兵见仗,还得多久工夫?”
冯虞毫不迟疑大声答道:“我侍卫亲军随时可为皇上效命,马革裹尸在所不惜。不过。若想锻打成一支劲旅,少说得有一年工夫才能有些模样来。”
正德点头道:“一年工夫倒也不算迟晚,到时候,朕就等着看你这一支劲旅横扫塞外,平灭鞑子,为我大明开疆辟土了。”
冯虞一皱眉:“皇上,若说是迎战蒙古骑兵,十万八万的不在话下。只是要想灭了鞑靼,这五万人马还是少了些。毕竟敌境广阔。五万人往大漠一洒,转眼就没影了。除非是长久经营,稳扎稳打,移民实边,有数十年之功,或可拓地万里,连西域诸部国一并给皇上收入囊中。”
正德歪着脑袋想了想,“是朕操切了,永乐皇祖起五十万雄兵也只能驱蒙元于千里之外,终不能尽占其地。不过。能重现昔日武功也就够威风了。原本朕打算待你将侍卫亲军练成之后再迁来豹房,今日过来一看,竟是等不及了。过了这个年,朕便要搬来豹房常驻,练兵之余,你还需着手布置拱卫。”
“皇上放心,侍卫亲军必效死力护卫皇上周全。”
“好。朕便回宫了,年前再来阅军。“恭送皇上。”
第三天头上,赵承庆回转军营,听说又来军中。还亲身下场体验了一把“八百步越障”,惊得嘴都合不拢了。“看来皇上是真好这一口。”
“可不是,当初在宫中谒见时,皇上谈起沙场之事便津津乐道。我在福建抗倭,不过是剿灭几十个真倭,算不得什么大仗。皇上便拉着我聊了一个多时辰。两军对阵情形,问得再细不过了。若是早些年,咱们皇上指不定便是个马上皇帝了。对了,这回皇上亲临,咱们变更衣装、设军衔等诸般动作,皇上当场皆允,只待咱们放手去做!”
“这敢情好。对了,只顾说话。外头还有一堆人候着呢。”赵承庆一拍脑门。赶紧起身出帐招呼。转眼间,他便带着一帮子青年将校进来了。
“冯大人。这些个皆是京城将门虎子,一古脑地给老夫席卷而来了。哈哈哈……”
一堆人纷纷叉手施礼:“参见冯都护。”
冯虞赶忙伸手示意众人平身,“来得好。我侍卫亲军正在用人之际,诸位来得正是时候,坐下说话。”
待众人落座之后,冯虞问起此番入京情形,只听赵承庆说道:“老夫在京师一帮老兄弟中还是说得上话的。这回一入京师,便遣人到各勋臣府上,将一帮老兄弟召到一起,将这事一说,除了府中没男丁,或是子侄皆在外地从军地,别个没有不来劲的。各家这么一划拉,转眼这二十来号人便凑出来了。莫看这些小子不过二十啷当岁,倒是有文有武,上马杀贼,下马露布,家教是不差的。不象父祖辈,死人堆里爬出来,全凭军功往上爬,大字识不得几个。就是缺历练,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这些鸟地方只能将人憋傻了,还是来此摔打一番才好。”说这话时,赵承庆却忘了,面前这位冯大人现下也不过二十。
冯虞抬眼看去,果然,面前坐的这些个大多是一身戎装,看面色身板,皆是习武的,倒都不带纨绔膏梁之气。后头还有几个穿文士服的,想来是原本有意弃武从文另谋出身,现下看侍卫亲军炙手可热又来吃回头草了。
“冯大人,老夫给你一一引荐。”说着,赵承庆伸手一指排头这位,“这是英国公张懋之孙,张桐。”那名年轻武官当即起身应喏,看服色已是六品。看那利落做派,倒是一副军人气度,只是眼中颇有些桀骜。
“张桐。好,原在何处任职,可有何擅长?”
那张桐复起身肃立回话:“末将曾中武举,在十二团营任百户,弓马步战皆会一些。”赵承庆在一旁补道,“这小子在同辈中最有其祖遗风,原本靠着荫官便能顺顺当当谋个职位,非要自行去考武举,真就中了。冯大人莫看此人剽悍,还有一手好字画哩。”
“哦?那倒是文武全才了。想来也读过不少兵书了。”
“回大人,武经七书是读过的。”
“可有心得?”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好。你原带兵还是参赞中军?”
“愿在中军。家父对大人用兵大为激赏,嘱我跟随大人多学些东西来。”话挺客气,不过冯虞从这位仁兄眼中却多多少少看出些别的味道来。想来自己年纪太轻,又是天子近臣的角色,想要镇住别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百二十二章 露一手
冯虞抬眼打量这一拨小衙内,武官十九人,文士四人。 //仔细看看,这些人眼里还真没什么恭谨之色。那边厢赵承庆还在一个个地给引荐:“这小哥是保国公朱晖之子朱麟,这是定西侯蒋骥长子蒋传,这是镇远侯顾仕隆,已是袭了爵了的小侯爷。这个,惠安伯张伟之子张镧。宣城伯卫颖之孙卫,这小子坏水最多,就是身板子差,自小便学了文,却也想在军前效力。这个嘛,老夫的孙儿赵宁……”
待赵承庆挨个给介绍完了,冯虞冲众人一点头,“各位有志锤炼报国,甚好。不过有一条,我军中不养无用之人,不论出身。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