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陕西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政府对此表示了激烈的反对。其实美国对南海倒也不是多么的渴望,美国人提出的太平洋安保体系,是以菲律宾和日本为线,以西的地盘实际上都拱手送给了共和国。美国人反对的关键问题在于,如果共和国的导弹基地设在兰芳省,那就意味着兰芳生周边3000公里之内的所有区域都在共和国的导弹射程范围内。美国的几大太平洋据点,没有一个在理论上是安全的。
共和国自然不会这样承认,但是1953年10月,共和国发射了一颗1000公里轨道高度的极轨地球卫星,这是第一颗气象卫星,安装了X86改的线路板,提供10米精度的扫描图像。1949年到1953年,美苏两国都大力发展火箭和卫星,两国都是财大气粗,实验起来不惜工本,投资到位了,自然就会有收效。苏联的外太空技术进步很快,他们的卫星在1952年上天,美国的卫星发射始终没有成功。和共和国不同的是,两国现在的太空技术纯粹是在烧钱,而且缺乏长远的规划。共和国非常有效的将美苏拖入了外太空竞赛的轨道。
卫星是非有用的东西,但是卫星定位需要大量数据观测,共和国领土上的观测站覆盖范围有限,海洋观测船就得弥补这个问题。满载着电子设备的观测船在军舰护航下开始在世界各大洋溜达,这样的事实让美国人咬牙切齿。
除了气象卫星之外,共和国的返回式卫星也搞得有声有色,全球的清晰图片,特别是苏联和美国领土的清晰照片,让二炮部队的指挥官们心花怒放。
此时的苏联和共和国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对于崛起的共和国,苏联人倒是更能够引为强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他一改曾经的堤防共和国的政策,和共和国开始了全面的合作。特别是在进口共和国民用工业品方面,赫鲁晓夫相当有热情。在赫鲁晓夫指示下,苏联和共和国签署了共同开发贝加尔湖铜矿的协议。共和国缺乏铜,贝加尔湖铜矿非常有效的满足了共和国在这方面的需求。铜矿换取民用品的长期合同让苏联普通百姓很快就得到了精美的共和国民用品。
而美国人现在已经把共和国列为潜在敌国,麦卡锡在美国掀起反共狂潮,得到了美国大多数人的支持,在麦卡锡的演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是一次美国对共产主义的大绥靖。其程度比当年英国人对德国纳粹的绥靖更加可耻。
麦卡锡认为,在太平洋战争当中,美国人根本就不该和中国合作。而且在打败日本之后,就应该直接攻打中国,消灭中国土星共同体。
而现在,中国土星共同体已经强大到无法消灭的程度,那么美国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封锁中国,抵消中国人在世界的影响力。麦卡锡声称美国有一大批人,向中国出卖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包括核技术和火箭技术。不然的话,为何一个二十年前只懂得吸大烟的中国,二十年内就在这些技术上和美国并驾齐驱?
这样的发言很让不少美国人认同,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本来就是世界列强,但是共和国的前身则是被列强欺凌的对象。不经意之间,短短二十年,共和国就崛起为真正的强国。共和国的力量在二战中被证实,又在核武器和卫星方面震惊世界。1952年11月,美国人成功试验了氢弹之后。中国在1952年12月同样成功试验了氢弹。加上中国的导弹技术,在核武器方面,共和国完全没有被美国甩开。甚至有凌驾美国其上的味道。
麦卡锡的出现和成功绝非偶然,他是美国积累已久的反共的总爆发。和苏联对抗的代价十分巨大,但是美国人根深蒂固轻视中国的思维当中,遏制中国应该轻松得多。
共和国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对此,共和国甚至是暗中欢迎的。美国很快就开始限制对共和国输出高技术产品。共和国则拿出了《中美友好通商协议》,要求美国政府遵守协议。美国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做出了含糊其辞的表态。这样的表态正好然共和国有了理由不兑现很多开放经济的承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用于完善国内市场。
在苦修内功的同时,共和国再次加大了对造船业的资金投入,没有强大的航运能力,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无法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虽然共和国取得了不少澳洲铁矿的开采权,但是冷战的阴影日渐浓厚。中国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注定无法在冷战中独当一面。
海军需要钢铁,共和国在1953年,钢铁生产再上层楼,钢铁总产量达到了5000万吨。预计在1960年,钢铁产量将突破一亿吨的大关。如果没有优质铁矿,共和国的钢铁业成本就会过高。澳洲的优质铁矿对于共和国实在是过于重要。如果不能够得到澳洲的优质铁矿,那么非洲的铁矿就是一个很好的补贴。和澳洲做贸易,需要的是硬通货,但是森林体系崩溃前,美元就是唯一硬通货,共和国单独挑战美国体系还是远远力所不及。唯一的办法在于,共和国必须想办法混进美国体系。
主席说过很好的一番话,“斗争中求和平,则和平存;妥协中求和平,则和平亡!”共和国如果现在对美国卑躬屈膝,美国在亚洲的支柱是日本,他肯定不会对中国轻易放过一马。中美两国必须在斗争中求和平。只有美国需要中国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对中国开放市场。而现在的美国,气焰不可一世,自然是不可能对中国有善意的表现。而且美国现在还没有对外转移产业,共和国和美国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关系,让美国人对中国开放市场,明显不够现实。
对此,共和国高层心知肚明。不经历一次越战式的失败,美国人绝对不可能真的想和中国和平。所以共和国才要把世界拖入更高消耗的冷战去。谁先撑不出,谁就会先倒掉。在这场竞争当中,共和国形势并不算坏。
1954年,中国和美国的注意力焦点都放在婆罗洲。兰芳省的回归,让婆罗洲成了中美角力的要点之一。有了兰芳省,共和国可以非常轻松的向更南的方向施展影响力。而美国人要做的,就是在这里抵抗住中国的扩张。
1946年,在兰芳共和国的问题上,根据共和国和美国人达成的协议,共和国有很大的空子可钻,婆罗洲这个鬼地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原始森林。东马来西亚自然是交给英国人,文莱根本没有多大,共和国需要的是文莱的石油,对这个鼻屎大点的国家,共和国丝毫不想夺取其领土。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都是共和国可以任意圈地的地区。兰芳共和国自然是占领了全部其他地区。
让原始森林里面的部落去搞什么投票,美国人自己都觉得很荒谬。日本人占领婆罗洲之后,没收当地白种人的财产,对当地的白人大肆杀戮,兰芳省共和国建立过程基本没有牵扯白人的财产问题。等兰芳共和国加入共和国之后,美国人才真的认识到,共和国的脸皮到底有多厚。那岂止是脸皮厚,那根本就是赤裸裸的不要脸了。除了兰芳省之外,在东南亚,华人们趁着殖民者们遭到沉重打击,纷纷宣布建立地方政权。例如爪哇,就出现了五个华人建立的国家。为了避免出现连锁反应,美国政府开始加紧组建印尼地方政府,并且私下支持印尼当局对华人势力进行打压。
印尼当年最大的政治力量是泛马来土星共同体,也就是俗称的马共。无论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如何,环南海政治力量当中,华人是最主要的派系和力量。当地土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概念,华人则因为文化传统,对建立国家有自己的偏好。
兰芳省回归共和国之后,共和国立刻组织移民工作。仅仅在1953年,共和国就有组织移民300万人。共和国与海外兰芳省的航运交通也迅速编制起来。陕西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重点预期海外华人地方势力会遇到的困难。共和国合并了兰芳省之后,再合并其他华人国家完全不合适。那将彻底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冲突,所以此时一定要和美国人对此事达成共识。
美国人扶植的印尼地方当局很可能针对华人势力进行非常激烈的行动,甚至有可能包括屠杀。对此,共和国必须做好外交宣传工作。
就算是对主席再有偏见的人也得承认一件事,中宣部在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没有出现任何“阎王殿”的苗头。中宣部部长张春桥的表现相当的令人满意。中宣部归主席管,外交部则由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统辖,归总理和副总理黄熊猫富总理组成的两人工作小组领导。总理虽然是外交天才,但是缺乏对世界范围内外交惯例的了解,黄熊猫回国前长期在美国生活工作,对于美国十分了解。现在的外交问题,其实就是共和国与美苏的关系问题。冷战时代,一切矛盾都要向冷战让路,这就是现在的事实。所以一旦开始外交宣传攻防战,共和国就必须依赖主席统领的中宣部来获得国际上的支持。
兰芳共和国存在了一百多年,从1777年到1884年。灭亡也不算太久。最重要的是,共和国充分利用了历史文稿,特别是在1930年的时候,在陕西就组建了兰芳共和国临时政府,占据河北之后,共和国千辛万苦的从满清故纸堆当中找出了当年兰芳共和国的外交文件。在之后的外交活动当中,也非常有技巧的对兰芳共和国进行了运作。所以按照国际惯例,兰芳共和国现在是复国,而并非重建。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了复国的名义,兰芳共和国的法统就得以维系。连美国人都说不出什么问题来。
但是其他华人国家就缺乏法统支持,对于他们,共和国所能依靠的就是和美国的外交斡旋。
主席对于中央这种帝国主义倾向很难说是支持还是不支持。主席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中国的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他作为一位战略家,深信共产主义对中国是有利的,一个全新的平等社会,会让中国更加美好。不过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也算是一个“次好”的选择。主席非常了解历史,对于人心了解更是无比通透。他知道自己被相当一部分人推出来的重要原因在于主席还是认为应该有理想的。虽然革命暂时会向现实妥协,但是革命的理想——一个平等的国家,人民的国家,是必须坚持的理想。这也是很多执行起资本运营冷酷无情的同志们,在政治方面的底线。
无论资本的运营是如何的残酷,但是国家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变成特权阶级的乐园。所以党内的三号人物,党校校长马前卒前来拜访主席,并且沟通关于东南亚事务的时候,主席当即就答应负责主持东南亚临时工作小组。
在共和国的战略版图当中,共和国在东南亚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兰芳省,一个就是缅甸省。安南和缅甸这两个国家只是共和国的后院,并非共和国的经济支柱。
共和国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之后,共和国新获得的缅甸省就成了共和国的重要支柱。滇缅公路系统,以及西南铁路系统都是重点工程。共和国从印度进口铁矿和煤,在缅甸省进行冶炼,一部分返销印度,赚回成本。另外一部分就投入了基础建设,以及兴建更多产业。石油和重化工企业在缅甸省建设的很不错。一部分来自中东的石油在缅甸省加工成成品油,一部分制成石化产品,向印度、中东、非洲、缅甸销售。这些都是赚回成本。凡是运回国内的,都属于净利润。这些物资用于国内如火如荼的基础建设。有了这样最起码的循环,在工业品和原材料之间掠夺性的价格比之下,共和国的日子相当好过。
工业品有充足的市场,民用品有充足的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消费,有了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发展。国家尽最大努力解决就业问题,对法币体系的共和国来说,只要没有人恶意破坏市场秩序,是否赤字经济根本就无所谓。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共和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之上的。一旦经济扩张进程被终止,经济立刻就要面临问题。
主席对此非常了解,坚持左翼路线的统治也都非常了解。坚持左翼路线的一派人现在的位置很尴尬,任何能够动摇中央线路的工作都没有他们的份,但是在监查等机构当中,他们的位置并不算低。监管官僚体系运行的工作,大家默认由这些人来执行。官僚系统由亲官僚系统的人监管,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左翼虽然淡出了经济工作中心,却没有淡出权力中心。
这样的措施,需要各方做出非常克制的努力。左翼的民粹主义是很有杀伤力,一旦民粹抬头,那么它可不管什么制度,一切“不够平等”的制度都会成为攻击的对象。为了压制民粹的破坏,就得把左翼也给拉进权力体系,并且给他们合适发挥力量的权限。作为左翼代表人物的主席,他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
存在反对派不可怕,可怕的是存在没有底线的反对派。主席至少还是有底线的。
主席领导起了东南亚临时工作小组之后,至少银行团的核心成员们都松了口气。麻烦事交给负责外交的同志们去烦心就好了。而且作为斗争专家的主席领衔和美国的斗争,银行团的首脑也有看笑话的想法。
结果银行团的首脑没高兴几天,马前卒就给了他们一个大惊喜。人民日报上刊登出一篇马前卒署名文章,《革命就是不断消灭特权的过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大多数专家认为,以这篇文章为开端,嗡嗡嗡正式开始了。
建国以后,“革命斗争熄灭论”很快就有了市场,大家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也得给几天安生日子吧。至少特权阶层普遍有这样的希望。在革命时代,共和国的特权阶层除了奉献还是奉献,人民只要无条件服从和支持党中央就好了。但是陕西众当中,认为革命还应该持续的人数并不少,如果不是这些人,主席就绝对不可能在那个位置上坚持这么久。主席不仅仅是左翼的领军人物,还是陕西众内继续革命派沉默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权谋家,主席的存在,弥补了社会主义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手段的缺陷。
在右翼的注意力被主席就任东南亚事务的关口,隐忍多时的马前卒率先发难。1951年一度貌似终止的斗争火焰再次燃烧起来。
斗争总是有原因的,这次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并不新鲜,纯粹是经济利益。引用马前卒的话,“按劳分配是没错的,但是作为党员,和资本家比收入,明显是驴头不对马嘴。”
而银行团总瓢把杨柳的回应则是,“没钱谁给你关怀?你从制度上堵死了正当收入的渠道,就是逼着大家走邪路。”
事情起因是从山南省(缅甸省)开始的。1948年的时候,共和国准备开发山南省。但是整体投资过大,共和国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当时的金融市场初步建成,融资平台在上层颇有影响力。于是杨柳指示中投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一笔20亿人民币的债券,而且又在股票市场上发行了一笔面额20亿人民币的期股。山南省的地盘可不小,共和国把从英国人手里弄来的土地一分为二,北方是藏南省,包括藏南和原阿萨姆北方地区,有25万平方公里大小。南边是山南省,包括了阿萨姆地区南方,以及从缅甸和印度弄来的几万平方公里土地。有15万平方公里大小。山南省有两个港口,吉大港和实兑港,地理位置相当关键。
共和国加入森林体系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是20:1,总共面值40亿人民币的筹资,价值2亿美元,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投资。银行团的成员对这笔投资十分看好,他们自己倾尽全部收入,银行团上上下下一共出资10亿人民币,全国范围内的富户,出资10亿人民币,国家出了15亿人民币,剩下的五亿人民币债券和股票,通过海外关系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