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保安团-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间,囚车已经缓缓地移动到了东门外的空地上。不少人已经早早地站好了位置,只等着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放开俺,放开!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高宁子被两名战士从囚车里拉了出来。他开始拼命地挣扎,却怎么也挣脱不开。急得大声喊叫起来。
战士们将高宁子押到了行刑点,然后将其摁倒在地。负责行刑的战士端起步枪站在后面,咔咔两声将子弹上了膛。死神一步步逼近,终于压垮了高宁子的神经。他开始大叫饶命,不过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招来了不少讥讽。
“切,俺还以为是条汉子呢,原来也是怂包!”
“杀他十回也不为过,还想饶命!”
……
人群一边议论着,一边伸长脖子去看。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了最佳时机。呯!随着一声枪响,高宁子喊叫的声音戛然而止,一头栽在了血泊里。战士们上前例行检查,只见他的脑袋多了两个大血洞。已经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大伙儿看得真真切切,惊呼一声后慌忙把脖子缩了回来。紧接着,空地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些人甚至开始欢呼起来。这是任丘县的乡亲们在庆祝军区除掉了一个恶霸。热闹了一阵之后,群众们终于开始散去,毕竟各有各的生活。
见局面恢复正常,赵云祥擦了把汗,笑骂道:“他娘的,枪毙个土匪比打仗还累!”
马彪副师长说:“师座,我们快去向司令员复命吧!他们马上就要走了。”
赵云祥点点头,说:“好,我们现在就去!”
郑卫国他们确实已经在开始收拾行装了。德国人送来的物资和人员已经进入了根据地。这是关系到根据地发展的战略问题,他必须得亲自去一趟。
离别之际,赵云祥、马彪、范子侠、王光文四人匆匆赶来送行。程政委挥挥手说:“都别送了,回去吧!加紧把整编工作做好!”
游击一师已经确定整编为河北保安第一师第三团。王光文任团长,朱潘显任政治委员,张海春任参谋长,朱利任政治部主任。朱潘显和朱利是晋察冀派来的干部,前几天在竞选中击败鹿钟麟的人选得以履新。张海春也出身东北军,并且在东北讲武堂就读过,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赵云祥师长说:“司令,程副司令,你们随行人马太少,要不我再调一个营护送你们到蠡县吧。”
郑卫国说:“不用了,已经有部队随行了。”
马彪奇道:“哪支部队?骑兵旅不是先回去了吗?”
郑卫国朝旁边指了指,笑道:“喏,说曹操,曹操到!”
大伙儿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队打着绿旗。戴着平顶小白帽的部队整整齐齐开了过来。为首一人正是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赵云祥打了招呼,奇道:“回民支队不是二分区的吗?”
郑卫国解释说:“军部打算以回民支队为基础组建一个直属教导旅,并由马司令员担任旅长。”
他原本只是想调马本斋到军部,回民支队仍归二分区战斗序列。但马本斋本人舍不得离开回民支队,郑卫国只好“打包”带走。当然。这样一来二分区损失就大了,郑卫国必须从别的地方予以补偿。好在回民支队也是冀中最好的几支部队之一,这个交易并不吃亏。
赵云祥恍然大悟,拍了拍马本斋的肩膀,笑道:“好啊,口风这么紧。升官了也不说一声!”马本斋虽然早早地当上了司令员,但回民支队目前只有一个营的规模,所以当上旅长是妥妥地升职了。
马本斋对官位并不热衷,只是憨厚地笑了笑。事实上,他甚至还有点儿担心,怕在总部就捞不到仗打了。毕竟教导旅是要拱卫军部安全的。而以郑卫国的身份再亲临前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郑卫国挥挥手说:“好了,送君千里,终需一别,你们都回去吧,加紧整编!”
赵云祥等人忙立正站好,敬礼道:“请司令员放心,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开拔!”随着马本斋一声令下,部队开始启程。一路急行到高阳县才停下来休整,吃过午饭后又继续南下,并于当天下午回到了蠡县。
周参谋长率部在北门迎接,见郑卫国他们平安归来感到非常高兴。他这几天一直都很内疚,认为是自己工作失误才导致郑卫国一行身陷险境,所以一回指挥部就向大家道歉,并当众做了检讨。
等他把话说完,程政委也接过话头,并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大。王主任很快也加入进来,三人为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郑卫国打趣道:“哟,有人为了屁大点儿功劳争得头破血流。你们倒好,连失误也争起来了。”
程政委不以为意,笑道:“批评与自我批评嘛。只要这样才能找出自身的失误并予以纠正。司令员,您可别小看,这可是我们胜利的法宝之一啊!”
郑卫国感慨地说:“嗯,这样说的话,此次‘色高事件’我也是有责任的,而且责任最大。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向大家检讨。同时,也请你们在接下来的时间监督我,帮助我改正错误。”
周参谋长忙道:“司令员,这怎么能怪您呢!要不是您临机决断,任丘的局势哪儿能这么快就平定下来?”
郑卫国摆摆手说:“不过是将功赎罪罢了,并不能就此否认之前犯下的过错。事实上,这次行动我确实是太麻痹大意了。连战连捷让我丧失了应有的警惕,险些给抗日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程政委忙劝道:“司令!”
郑卫国挥手打断他的劝阻,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维护我的威信,但身为军人,我不能自己欺骗自己。错了就是错了,我有勇气去面对。”
他坚持向大家做了检讨,程政委他们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并起身鼓掌表示支持。这大概就是太祖说的,有了过错作诚恳公开的自我批评,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有助于弥补过失,从而取得大家的谅解,威信还会更高。
这次会议算是为“色高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抗战事实上才刚刚开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冀中的局势将逐步恶化。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人牺牲,有人退缩,还有人变节。所以这不过是将来局势的一个预演罢了。
程政委他们也预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忧虑地说:“武汉的局势很吃紧,依我看最多能撑到今年年底。”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是最乐观的预计了。据我判断,如果局势持续恶化十月份就有可能沦陷。日军在攻克武汉之后,必然会回师华北对付敌后根据地,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壮大我们的实力。”
周参谋长说:“能不能让德国人再送一批物资过来?”
郑卫国说:“我正在想办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外国人总是靠不住的。”
程政委想到郑胡子之前说的,忙问道:“不是有一批物资快到了吗?现在到了哪里?”
周参谋长说:“已经到一分区了,按计划明天就能到蠡县。”
程政委欢喜道:“真是太好了。司令,这批物资都是些什么东西,数量多不?”
郑卫国摇头笑道:“明天一起去看吧,说实话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德国人当初承诺过会相应的物资过来,但之后又发电称不能保证全部满足要求,再加上李宗仁长官半路打劫,所以究竟是些什么东西郑卫国也不清楚。
ps:关于色宗峰、高顺成的处理作一个说明。很多人看过上一章节之后表示色、高二人罪大恶极,必须处决,有人甚至认为汉奸应该杀全家。这些观点山人表示理解,但却不能遵从。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人不是小喽啰,杀与不杀必须考虑政治影响。而政治是一门讲究妥协的艺术。
就好比印尼和菲律宾,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痛恨他们,可一旦他们发生天灾,中国政府还是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影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郑胡子在平安县的时候,还可以靠着一腔热血去战斗,但当他身为冀中军区司令员之后就不得不从政治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了。
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果适应不了,那他就不配掌控冀中这么大一块地盘。在本文中,郑胡子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那他就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出一口气而杀人。毕竟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当然,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指正和批评。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本书,谢谢!
第三百零六章 来者不善
蠡县南郊有一座奶奶庙,历史久远,也不知道是供的哪位神仙奶奶,香火还挺旺的。寺庙周边比较空旷并无其它民宅,便于保密,所以本次接收物资的地点就选在这里。物资将集中到此处再分流,以免引起日伪特务的注意。
根据路程推算,运输物资的车队大约要到下午才能抵达。不过郑卫国他们等得心急,吃过午饭后就早早地赶到奶奶庙等候。包括杨教授在内一个个眼巴巴地翘首以待,恨不能望穿秋水。当然也怪不得他们心急,主要是根据地的物资太过匮乏了。
本来97军的物资供应还是很充分的,但连番战斗损失很大,特别是有些战斗不仅没有缴获,还要消耗大量的枪支弹药,再加上部队又连续扩张,存储的物资已经快要见底了。
主力部队尚且如此,各分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一些老部队还好,但新征招的士兵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实弹训练也没法保证。这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正等得心焦,一名通讯员噌噌噌跑来报告,说:“报告司令,骑兵连已经跟运输物资的大车队接上了头。据他们估计一个小时之后就能到达。”
郑卫国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去吧!”
杨教授有些兴奋地问道:“这个大车队总共有多少辆大车?”
周参谋长答道:“据一分区报告,一共有五十五辆。其中五十辆大车上是运的军火,另外五辆是随行德国专家的私人物品。”
程政委惊讶地说:“有这么多军火?司令之前不是说物资很少吗?”
郑卫国笑了笑,说:“确实不多,你别看有五十辆大车。其实每辆大车也就载重一吨多点儿,总共不过六十吨左右的物资,只相当于一节火车皮。”
程政委他们欢喜地说:“六十吨也不少了!”
“对,已经很多了!俺们在晋察冀的时候从来没弄到过这么多。”
“是啊,不少了。不少了。要是在太行山,够一个军分区打几年的游击了。”
……
周参谋长说:“可惜让李宗仁长官拦腰宰了一刀,不然就有一百二十吨了。”
程政委听说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肉疼不已,气愤地说:“还有这事儿?这不是拦路打截吗?能不能想办法要回来?周副主席眼下就在武汉,要不请他出面想想办法?”
郑卫国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武汉会战正打得激烈,物资早已被各部队爪分,怎么可能要得回来?再说李长官也没白要,他帮我们弄到了一批军用机械,放在冀南没运过来。”那批机械相对较大,所以郑卫国打算送到太行山上的兵工厂去。就没运到冀中。
程政委有些不甘心地点点头,遗憾地说:“太可惜了!足足六十吨啊,这样的好事儿就连八路军总部也没捞着过几回。”
历史上,八路军曾接过三笔“大单子”。第一次是太原会战时,傅作义将军见太原马上就要沦陷,担心物资被日军掠夺,便让周公想办法把太原周边的仓库搬空。这点小事儿自然难不到他老人家。于是立即动员民众搬运,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第二次是日军大举进攻晋南,卫立煌率部抵抗最终失利,遂下令将临汾等地的国军军火“转让”给了八路。朱总司令当时身边只有两个连,却愣是抢在日军前面把物资搬了个精光。
第三次是卫立煌去延安看望养伤的林师长之后,深受感动,下令给八路军补充了一百万发子弹,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其它军用物资。
这些情况郑卫国自然是清楚的,就开玩笑说:“好歹也捞着几回啊,你在晋察冀的时候就没开过洋荤?”
程政委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洋荤呢,实话跟你说吧,自打115师分兵以后,整个晋察冀得到的补给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十辆大车。”
王主任说得更加可怜:“上级哪有补充?哪一仗不是靠咱们自个儿缴获?说句不好听,完全就是等米下锅啊!”
郑卫国惊讶地说:“有这么严重?”历史上这么困难不奇怪。聂帅当年给延安写信说得那才叫一个凄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可郑胡子穿越以后发了不少福利啊,物资怎么还是这样紧张?
程政委解释说:“八路军总部目前重点发展平原地区,晋察冀大多都是山区,分到份额自然就少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部队扩张太快。郑胡子帮忙弄到的武器越多,八路发展地就越快。有多少枪就敢拉多少人,所以不管补充多少还是缺武器。
郑卫国点点头,心想原来如此,可是再一想突然发现不对头,忙问道:“那我们冀中呢?冀中也是平原啊,能分到多少份额?”
程政委呵呵一笑,说:“没有!”
周参谋长一听,忙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个可以有!”
杨教授也说了句公道话:“对,应该有,一视同人嘛!”
程政委摊开双手笑道:“实不相瞒,我来的时候聂司令员就给我透过底了,以后冀中那一份归晋察冀。不然的话凭什么把冀中这么大一块肥肉让给97军呢?”
郑卫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坚持巩固山区的思路是对的,毕竟平原地区易攻难守,迟早会沦陷。就算是冀中,郑卫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守住。
杨教授突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晋察冀军区不是打算在冀东搞一下子的吗?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程政委说:“我走的时候还没定下来呢!对于具体怎么弄,大家还有争议。”他看了郑卫国一眼,问道:“听说司令员对此持反对意见?”
郑卫国点点头,说:“不错!冀东处于日寇统治的中心区,长城、大海、京津铁路将其堵得密不透风。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是一块死地。大部队很难发展起来。”
程政委面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说:“是啊,聂司令员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担心暴动遭到日军镇压。抗日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损失太大的话。可能会打击我抗日军民的信心。”
这一点郑卫国并不担心,毕竟历史上暴动是成功了的,而且效果惊人。他回想了一下,说:“依现在的情况,暴动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暴动之后怎么办?”
程政委笑道:“只要暴动没有问题,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司令。您可能不知道,冀东民间的枪枝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二十万条步枪。”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异口同声地说:“有这么多!”
程政委点点头,很肯定地回答说:“这还是登记在册的,如果算上各家各户偷偷藏起来的,只怕还要翻一翻。”
郑卫国奇道:“登记在册?难到当地政府还做过统计吗?”
程政委笑道:“不然从哪儿来的数据?”
原来冀东当地匪患严重。各村都组建有自卫队,几个村或者十几个村有联合民团,区里有自卫团、保卫团等各级民团组织。这些武装属于村民自建,名义上归属于日伪政府,但实际上有很强独立性。
除此之处,冀东还有以开滦煤矿为核心和代表的大量矿区。这些矿区大部分属于英国人,一部分落在日伪当局手中。矿区本身有资方组建的护矿队。也有地下党组织的工人武装。总之枪枝弹药极多,只要占领就不愁发展。
郑卫国说:“嗯,这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利用一下实在有些可惜。”
程政委说:“是啊,所以北方局才要求冀东地下党加紧准备,打算给鬼子来个中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