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皇,我们中原人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和您对儿臣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儿臣相信在千百年后,您的名字一定会让无数炎黄子孙敬仰!”李愔最后轻轻的道。

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虽然李愔自己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却也和李世民的支持密不可分,甚至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支持,李愔才能走出第一步,然后带动了李贞、李恽和李恪三人,分别凭自己的努力和大唐的支持,慢慢的将中原人的势力遍布整个世界。

接下来李愔坐在李世民身边,自言自语的说了许多的话,其中有关于大唐与大齐的国事,也有一些自己的家事,反正李愔是想到哪说到哪,虽然李世民还处在昏迷之中,不过按照孙思邈的说法,李世民还是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李愔身为对方最宠爱的儿子,又是十多年未见,所以他若是能多陪李世民聊聊天的话,可能会让他更快的恢复神智。

但是很遗憾的是,李愔一直陪着李世民聊了大半天时间,但对方依然没有任何要苏醒的样子,不过这也很正常,之前李愔已经从孙思邈那里得知,李世民有时一连两三天都不一定能苏醒一次,而且哪怕是苏醒,大部分时间仍然处于迷茫状态,甚至连长孙皇后和杨妃都不认得。

李愔这一路风尘仆仆赶来,本身就已经十分劳累了,杨妃心疼丈夫也更心疼儿子,所以到了下午时,她让文心带着李启、李冕等几个孩子去见了一下李世民,顺便把李愔也叫了出来,然后亲手做了几样他喜欢吃的菜。

李愔也知道想要让李世民醒来,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所以他也显得很镇静,在吃饭时还和杨妃聊了会话,饭后又让文心等几女带着孩子,陪着杨妃在宫中多呆一会,毕竟自从李世民昏迷后,长孙皇后的身体又不好,所以皇宫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杨妃心,之前刚见面时,李愔就发现杨妃的面色有些不好,让文心她们多陪一会,特别还有几个孩子在,也能让杨妃放松一下。

杨妃也知道李愔还有很多的事要处理,所以也没有留他,只是叮嘱他不要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一切都有长孙无忌那帮大臣处理。李愔听后也是点了点头,向杨妃告别后,立刻让人带自己去长孙皇后所在的立政殿。

长孙皇后的身体也十分虚弱,今天强撑着迎接过李愔后,她就回宫休息了片刻,不过很快就又坐起来,然后让人备茶,因为她知道,李愔肯定会来见她的。

“参见母后!”李愔对于长孙皇后在等着自己的事也并没有表示意外,而是像平时一样行了一礼道。

“六郎不必多礼,这一路辛苦你们了!”长孙皇后的气色依然很不好,整个人也瘦的厉害,只是那双眼睛中,仍然透着一股母仪天下的恢宏气度。

李愔听后急忙客气几句,又关心了一下对方的身体,然后就默不作声和等着对方说正题。对于长孙皇后,李愔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以前在长安时,李愔的风头盖过其它皇子,这让长孙皇后感到一种威胁,因此对于李愔也不怎么亲近,不过后来李愔一力支持李治,这才让长孙去了疑心,当初她同意李治娶采儿,其实也未尝没有向李愔示好的意思。

只见长孙皇后接过旁边侍女送来的药碗一饮而尽,她年轻时生育太多,使得元气大伤,上次若不是李愔找到孙思邈,恐怕她早就去世了。不过尽管有孙思邈这样的大国手,随着长孙皇后年纪渐长,身体开始愈加的虚弱,有时一场小小的风寒都能让她数月下不了床。

“六郎,你父皇病重,而且看现在的样子,哪怕是能够清醒过来,恐怕也难以处理政务了,对此你可有何想法?”长孙皇后用清水漱了一下口,然后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问道。

听到长孙皇后这带着试探的问话,李愔却是心中暗笑,无论再怎么精明的女人,在面对关系到儿子未来的问题时,也都会犯糊涂。

“母后所言极是,父皇重病昏迷,按礼自然要由太子监国,况且九弟现在也不小了,平时也跟着父皇学习处理政务,因此儿臣建议,可以让九弟代父皇行使帝权!”李愔一脸郑重的开口道。

李世民昏迷不醒,长孙皇后就成为一个可以左右大唐政局的人,虽然李愔对大唐并没有抱什么想法,但是站在长孙皇后的立场,肯定会有一定的担心,所以李愔必须先让长孙皇后对自己放心,免得日后相处时引起误会。

长孙皇后听完脸色一松,似乎暗暗的长出了口气,不过紧接着她再次开口道:“六郎,雉奴虽然身为太子,但他的性子你也清楚,我担心他镇不住朝中的一些老臣,所以若是雉奴亲政,你也要多帮帮他才是!”

“母后放心,辅佐九弟本就是儿臣的本分,虽然有些事务我不方便直接插手,但是在只要是需要儿臣的地方,我绝对不会推辞!”李愔再次开口保证道。本来以李愔的身份,并不宜干涉大唐的政务,否则容易引起长孙家族等太子一系的不满,但是现在情况特殊,有些时候他还必须要表态,否则光凭李治一个人根本处理不了。

不过长孙皇后听到李愔根本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表示自己会干涉大唐的朝局,这反倒是让她更加放心,同时整个人也终于完全放松下来,苍白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血色,微笑着再次开口道:“雉奴从小就和你亲近,现在有你帮着他,我也就放心了。”

只不过说到这里时,长孙皇后却是眉头一皱,接着开口道:“不过这段时间以来,雉奴因为他父亲的事伤心欲绝,根本无心处理政务,我虽然劝说了他好多次,但都没有效果,幸好他最听你这个六哥的话,所以你一定要劝劝他才是。”

“母后放心,九弟是个重感情的人,再加上他现在也是一个父亲,对父皇的感情也就更深,所以对于父皇病重的事,他比任何人都伤心,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明天我会劝说他振作起来的。”李愔十分认真的道,若说别的事他可能没有把握,但是劝说李治对他来说,却并不是件难事。

有了李愔的这个保证,这让长孙皇后总算放下心来,开始与他闲聊一些家事,比如丑丑在来到长安后,在皇宫内的生活,以及哪家的女儿不错,可以让李启或李冕留意一下等等。

 第七百一十五章 明德殿之争(上)

这段时间李治十分的烦心,主要还是因为父亲的病重昏迷后,以他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官员,不顾他悲伤的感情,非要拉着他天天去处理繁重的政务。可是李治现在只想静静的守着父亲,根本没心情去理会那帮臣子,结果就导致了那些臣子一拨接一拨的劝谏。

昨天李愔的到来,让李治十分的高兴,特别是在父亲李世民昏迷后,李治就感觉自己像是少了主心骨似的,没有丝毫的安全感。但是当一向和他感情深厚,同时也是几个兄弟中最有才能的六哥到来后,这让李治感觉自己的主心骨一下子又回来了,心情也变得格外愉快。

本来昨天李治就想去找李愔,聊一聊这些天的苦闷和国内的局势,这样不但可以一下心中的苦闷,同时也能向六哥请教一下,该如何处理当下的局面?但是李愔昨天回来后,先是进甘露殿陪李世民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后来又去了杨妃和长孙皇后那里,最后离开立政殿时,天都已经黑了,李愔又忙着安排家人住到原来的齐王府中,这让李治根本无法来拜访。

本来今天早上天刚亮,李治就打算带着采儿去李愔的府上。现在李世民病重昏迷,他们这些做儿子的,自然不能再摆什么接风宴,否则肯定会招来许多大臣的非议。不过兄弟二人见个面,然后吃上一顿便饭却也很正常。

但是就在李治兴致勃勃的起床梳洗完毕,采儿也把小李弘收拾完毕,一家三口正准备离开东宫时,却被长孙无忌堵到门口,然后他就被对方拉着去处理政务了。

显德殿是整个东宫最主要的建筑,同时也是太子接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甚至当年李世民住在东宫时,因为皇宫被李渊居住,所以他就是在显德殿内登基为帝。

整个显德殿的布局与太极宫的太极殿差不多,只不过规模要小了许多,李治在成为太子后,也经常在这里接见东宫属官。前段时间李世民昏迷不醒,显德殿就成为李治与长孙无忌等朝臣讨论政务的地方。

显德殿的大殿上,李治有些无奈的坐在椅子上,前面的长孙无忌等大臣按品级分坐两旁,其中一位老臣正在向李治进奏。

“太子殿下,昨日巴州传来消息,因为连日来春雨绵绵,使得长嵩公路的巴州段引发山洪,已经冲毁了大段的公路,这使得长安到嵩州等地的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人员与货物的流通,虽然巴州刺史已经调民夫抢修公路,但是资金却有些短缺,因此上书请朝廷分拨路款!”其中地位仅在长孙无忌之下的褚遂良第一个上奏道。

长嵩公路就是十几年前,李愔刚发明水泥时,大唐修建的长安到嵩州的公路,它与长安到洛阳的公路并列为大唐第一公路,这条道路在建成后,使得大唐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日趋稳定,同时也发挥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只不过因为当初选择路线以及水泥质量的原因,这条路已经进行过数次大修,但还是无法避免出问题。

“嗯,我知道了,着户部调拨需要的路款,工部派人监督路款的使用!”李治有气无力的说道。其实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大可以自己斟酌着处理,但是现在却全都推给他,理由是让他多熟悉一些政务的处理。

“微臣遵旨!”褚遂良听后立刻退下,同时在奏折上记下李治的处理办法,等到朝会结束后,自然会有下面的人拿去按旨处理。

“殿下,胡州北部今春忽遭大雪,牛羊牲畜冻死过半,胡州刺史救灾得力,使得并没有人员伤亡,灾民也已经得到安置,只是胡州刺史上奏,希望朝廷能减免当地的一些税收!”又一位大臣站起来禀报道。胡州是大唐在北方草原新设的州,整个州的面积广阔,州内以畜牧业为主,经常受到各种灾害的侵袭。

“准!免除胡州灾区一年的税收,另外将这个消息公布出去,相信许多食品商人会对那些冻死的牛羊肉感兴趣,这样也能减少一些灾民的损失,朝廷也要给那些商人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减免沿途的税收等等!”李治想也不想的回复道。这些年他跟在李世民身边,对各种政务的处理都已经十分有心得,虽然心思没在这上面,却也能应付的来。

一件件的政事由大臣们禀报上来,李治也处理的十分合理,偶尔有些异议的,长孙无忌等人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李治会在斟酌之后再提出更合理的处理办法。

按照朝会不成文的惯例,一般最重要的事情会放在最后提出来,而且一般都是由长孙无忌亲自上奏,随着前面政事一件件被处理掉,很快就轮到长孙无忌上场了。

算起来长孙无忌比李世民还要大一岁,但是在之前的大部分时间,他不像李世民那样政务缠身,再加上保养得当,虽然已经五十八岁了,但看上去却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颌下的三缕长须飘撒在胸前,说不尽的儒雅。

只见长孙无忌这时站起来,上前向李治微微躬身施礼道:“太子殿下,广州、泉州、福州等南方二十三州联名上奏,言称当地商业之风愈炽,使得原来的百姓大多弃农经商,已经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农桑之业,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以去年为例,当地的稻米产量还不足三年前的一半,此种情况已经引起当地官员的重视,但却不知该如何处理,因此上奏朝廷,请殿下定夺!”

长孙无忌禀报的这件事看似好像不大,但其实却关系到大唐这些年来的一个主要矛盾,那就是商业与农业的矛盾。本来商业与农业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即可以相互促进,同样也能形成矛盾。

以大唐和大齐为例,两国的工商业发展都有一个巨大的制约,那就是人力资源的不足,哪怕是经过十几年的鼓励生育,大唐的总人口也才刚刚超过三千万,而大齐的总人口除去那些异族外,只有大唐的三分之一,哪怕是加上那些异族,也才堪堪与大唐看齐。

虽然蒸汽机已经广泛应用,但是无论是工商业还是农业,距离后世的那种机械化都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所以现在的两个行业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作,这样一来,矛盾也就出现了,工商业与农业开始争夺为数不多的人力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李愔的大齐一边努力的推行汉化,一边进行残酷的捕奴贸易,以奴隶来填充一些行业的不足,比如像农业方面的大种植园,工商业的矿场、纺织厂等,都用到大量的奴隶。

大唐的工商业虽然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隶,但是因为一些历史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唐国内很少有种植园的出现,农业生产依然以原来的那种小农经济为主,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许多农民发现经商或打工远比种地要划算,所以这些人开始纷纷弃耕,转而进入城市成为工人或商人,这种情况在南方地区犹为突出,关中地区的工商业虽然也很发达,但这里人口基数大,所以农业暂时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李治也不是第一天处理政务,自然知道长孙无忌这份奏折的份量,因此只见他皱着眉头想了片刻,然后这才抬起头对长孙无忌道:“司空大人对此事有何意见?”

司空是三公之一,位列一品,虽然是一种虚衔,但足以显示长孙无忌的地位不凡。

长孙无忌听到李治问起自己的意见,立刻开口回答道:“启禀太子,老臣认为工商与农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以前工商业的发展,的确给国库带来更大的收入,但凡事过犹不及,工商业也不能无限度的发展下去,而且农业才是立国之本,所以老臣认为,可以对一些商业发达的地区征收重税,以此来来抑制一下当地的商业发展!”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长孙无忌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道。只见此人年纪不大,最多三十出头,长的白白胖胖一脸福态,若是脱去他身上的正四品的官服,简直像个和善的商人。若是李愔在这里的话,肯定会一眼认出来,这个胖子正是他狐朋狗友之一的李景恒。

李景恒与李永、程怀亮等人不同,他是江夏王李道宗嫡出的长子,日后是要承袭爵位的,所以自然不能跟着李愔冒险,更何况他文不成武不就,唯一的长处就是贪财,李道宗也没指望儿子有什么出息,只是希望他能做个安乐王爷。

但是世事奇妙,受到李愔的影响,李景恒开始插足工商业,正所谓天生有材必有用,本来一无是处的李景恒竟然爆发出超人一等的商业才能,很快就将江夏王府的产业发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后来更是弃商从政,靠着自己的出身进入户部,从一个小小的主事开始做起,一直慢慢的升到正四品的户部侍郎,也算是大唐朝堂上一个重量极人物了。

 第七百一十六章 明德殿之争(下)

“哦?不知李侍郎有何高见?”长孙无忌看到说话的是李景恒时,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江夏王府的产业遍布大唐和大齐,若是对一些商业发达的地区征收重税,李景恒这些人自然是损失极大,因此对方反对也在长孙无忌的意料之中。////

长孙无忌在大唐的权势极大,但李景恒却丝毫不惧对方,别看他现在只是一个四品的侍郎,但是他身后却站着整个大唐的工商业阶层,再加上他与李愔的私人关系,哪怕是斗不过长孙无忌,他大可以拍拍移民到大齐去。

只见李景恒淡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