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煮酒话太宗-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武帝固然厉害,但宇文护已经杀了三个皇帝,制造了一连串悲剧,不得不说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宇文泰传权却不传位给宇文护。试想如果宇文泰名正言顺地传位给宇文护,宇文护自然就不会去杀皇帝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当了皇帝还要自杀,也只杀得了一次,不会成就三年杀三帝、杀皇帝专业户这样的恶名。或许宇文护能够成为一个孙权那样的守成之君,甚至成为太宗系列的一个不错范例,但这些都没有发生,只因为这个本应成为太宗的人,太祖硬要他去当伊尹。
南北朝的烂账有人收
这一大串你刺杀我、我虐杀你,你胡化我、我汉化你的故事就是所谓南北朝的历史了。然而不论动机如何,北朝各国做出了许多行政管理体系变革的尝试,最终奠定了隋朝的框架。当然,北朝在很多方面都学自南朝,隋唐的很多重要改革也都源自南朝。但隋唐终究是脱胎于北朝,所以南朝在历史上难免沦为支流,相对而言影响就小多了。
虽说这些朝代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建设上成就较少,但在文艺方面却独树一帜。正如前文所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时代,这些世族大家产生了大量贵族文豪,诸如书圣王羲之、画绝顾恺之、李白的偶像谢灵运等。除了士族文艺,还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平民化的文艺大家。这些魏晋名士风流倜傥、行为不羁,个个都极富个性,所以能够创造出一些唐宋盛世的正常人士无法企及的奇特灵感,人称“魏晋名士风流”。
南北朝还是一个盛产俊男美女的时代,翻翻纪传体史书,每卷开篇都是“美姿容”“美容仪”“美姿仪”几个词换着来的。早期慕容家族出品的俊男美女数快要赶上他们杀的人数了,尤以清河公主和慕容冲姐弟“双飞入紫宫”最为传奇,后期更有兰陵王高长恭的俊男神话。这么多俊男美女浴血拼杀在残酷的政治军事舞台上,用“华丽血时代”都不足以形容,恐怕只有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六宫粉黛无颜色”才能肤浅地表达出这么壮丽的历史景观。
为何这个烂账年代会突然出现这么多丽人呢?有些人提出了白种说、混血说等观点,但显然都是缺乏生理学常识的想当然。南北朝俊男满天飞无外乎一个原因——社会风气糜烂,更缺乏一个靠谱的人才选拔体系,贵族们直接以相貌为选拔标准,长而优则仕。尽管这些人都应该算是作者在英俊界的前辈同仁,但南北朝这种豪门世族风流倜傥,广大人民受苦受难的社会形态显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造成南北朝大混乱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北方游牧部族的内迁,但其根源还在晋朝恢复分封建国。不过晋武帝的最初动机似乎也不无道理,他的错误只在于方法不对。要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正确办法有且仅有一个——运用组织行为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科学知识构筑更加合理、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既将行政事务终端分解委任给许多人来承担,又能将权力的根源保持在中央而不流于藩镇。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摸索和不断改进,魏晋南北朝虽不值得称道,但毕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不该一笔抹杀。
南北朝虽然极具风花雪月的文学魅力,但毕竟是一笔烂账,这账要是一直这么烂下去,中华帝国的文明进程也就该结账了。所幸的是悲剧结束是喜剧,现在即将登场来收拾这笔烂账的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君主,他将带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走出乱世,走向一个全新的文明阶段,他设计的行政组织结构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五篇 一破瓶颈千年路——隋文帝杨坚
得来最容易的江山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生于梁武帝大同七年(541),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登基,仁寿四年驾崩(604),享年六十三岁,在位二十三年。
有人要问了,隋文帝是隋朝开国皇帝,怎能做本篇主角?事实上,他父亲杨忠才是隋朝的实际创始人,所以为杨忠上太祖庙号,杨坚庙号高祖,谥号仍是第二代皇帝的标配文皇帝,情况和魏文帝一样。
杨忠出自中原望族弘农杨氏,渊源可溯至东汉名臣杨震。杨忠十八岁时据说是到泰山去旅游,恰遇南朝梁军来袭,就做了俘虏。后来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回洛阳当皇帝,杨忠也跟着去了。杨忠虽然当了南朝的俘虏,不太光彩,但南朝又让他当史上最强的白袍神军,想给他挽回点颜面。这本来是很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陈庆之最终丢下元颢跑了,杨忠却正陪着元颢在洛阳当皇帝,被尔朱荣逮了个正着,又当了一次北朝的俘虏。不过还好杨忠自身素质高,被尔朱荣的族弟卫将军尔朱度律看上,招至帐下当了一名统军,之后跟随了大将独孤信,从此命运发生了转折。
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人称独孤郎,甚至能在南北朝的美男大潮中脱颖而出。据说有一次独孤郎出城娱乐回来晚了,城门马上就要关了,独孤信策马飞驰,连帽子歪了都顾不上扶。于是一幕美景出现了:夕阳斜照下,一名美少年鲜衣怒马,在醉人的晚风中轻灵地穿过秦州城外昏黄的古道,任一袭余晖飘洒在身后,尤其是那顶斜戴的锦帽更衬托出少年的不羁与潇洒。这种格调很快风靡一时,时尚男女纷纷效仿,至今美国牛仔仍在模仿独孤信的品味。
英俊有什么用?如果早几年可以亲自进宫去和皇帝喜结连理,现在不行了,但至少还可以生出很多漂亮的女儿。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宇文泰长子周明帝,史称北周明敬皇后;四女儿嫁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子李暎顣之子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所以唐朝追赠她为元贞皇后;五女儿嫁上柱国宇文述,其子宇文化及一度僭越称帝,追赠其母为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则嫁杨忠之子杨坚(隋文帝),史称隋文献皇后。57%的女儿都获得皇后称号,无愧为史上国丈第一人,可见他在北周豪门中的人脉,杨忠傍上了他,就开创了大好前途。
尽管宇文护掌权后将独孤信逼死,但杨忠羽翼已丰,自成一派,到六十一岁寿终正寝时已位至随国公、上柱国、大司空,二十七岁的杨坚继承了爵位。
史载杨坚从小体貌非常,“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而且他身材上长下短,坐姿威严,很小到太学读书,再亲近的人也不敢亲狎。不过据考证,其实是他当时成绩差,没人愿意理他。然而,门阀贵族时代成绩好坏是次要的,十四岁时杨坚便被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开启了仕途。十六岁官至开府、骠骑大将军。宇文泰看到杨坚,惊叹:“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周明帝曾派了一位善于相面的赵昭去看杨坚,赵昭答复:“这人最多当到柱国。”但他又私下对杨坚本人说:“杨公日后为天下君,必定要大诛杀然后安定,请好好记住。”宇文护专权后很忌惮杨坚,有点想除掉他,但一直没下手。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深得独孤氏相貌基因,被周武帝聘为皇太子妃,这成为杨坚从普通门阀进位至权力核心的关键。进位后告诫周武帝尽早除掉杨坚的人更是源源不断。齐王宇文宪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次见到他都自惭形秽,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周武帝答:“他也就只能当个将军罢了。”内史王轨有一天突然对周武帝说:“太子的才干不是社稷之主,到时普六茹坚可能会反!”周武帝反复听到这些有点不高兴,说:“若天命如此,又能如何?”周武帝的开阔胸襟给杨坚留了一条活路,但这些话难免传到杨坚耳朵里,他自己也很害怕,从此更加低调做人。
其实周武帝是个英雄神略的帝王,他铲除宇文护后北周气象一新,又结好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积蓄力量,于六年后攻灭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北齐,统一北方,之后又筹备大举讨伐突厥。如果照此持续发展,杨坚也就只能持续低调下去,混到死再把随国公爵位传给儿子。然而天不假年,三十五岁的周武帝因病驾崩,把国家留给了年仅十九岁的太子宇文赟,即北周宣帝。杨丽华成为皇后,杨坚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外戚。
周武帝从小对儿子管教很严,但显然教育失败,而且周宣帝对父母的严格管教怀恨在心。周武帝出殡时,周宣帝敲着棺木骂道:“死得太晚了!”然后迫不及待地让周武帝的嫔妃站成一排,从中挑选合意的纳为己用。请不要以游牧民族的风俗来为他辩护,他们已经汉化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荒淫无耻。
杨坚以上柱国、大司马辅政,威望越来越高。周宣帝虽然荒淫,还是知道忌惮权臣。然而他第一个下手除掉的权臣竟是齐王宇文宪。宇文宪是宇文泰第五子,能征善战,深得宇文护和周武帝重用,在攻灭北齐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之后又懂得急流勇退,不问政事。但周宣帝偏偏觉得这位亲叔叔是最大威胁,先行诛灭。周宣帝杀宇文宪动机不明,从后来他大力提拔平辈的几个兄弟为王来看,可能是想铲除父辈老臣,以新人构筑新一代权力网。但这样做实际上是宇文氏自相残杀,削弱了宗室。
可能是鲜卑婚俗,周宣帝有四个皇后,后来又扩编至五个,杨皇后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么多皇后争风吃醋在所难免,但因为杨坚,周宣帝对杨后特别不爽。有一次杨后惹怒了周宣帝,周宣帝便要赐死。独孤伽罗(杨坚的夫人)立即到皇帝面前谢罪,甚至叩头流血,才保得女儿一命。而且周宣帝动不动生杨后的气后便会咬牙切齿道:“信不信老子杀你全家!”有一次周宣帝说着说着就真的想杀她全家了,就叫人去召杨坚,并对左右说:“待会儿他来了,如果神色一动,就杀了。”但杨坚来了后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从小的威仪,神色丝毫不动,周宣帝居然就一直没下手。还有一次赵王宇文招请杨坚到家里做客,暗藏甲士准备刺杀,所幸随行的亲信元胄发现了阴谋,力劝杨坚离席并舍命相护,才免一死。北周宗室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杨坚的威胁,但一方面杨坚夫妇韬光养晦,宗室杀他的意图不够坚决;另一方面他的实力已经很强,宗室也不敢贸然下手。
周宣帝这人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既不会用人,也不会做事。把内政搞得一团糟,身体也越来越差。一怒之下,这皇帝老子不当了!于是禅位于七岁的皇太子宇文阐,即为周静帝,自为太上皇帝摄政。
次年,周宣帝驾崩,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周宣帝生前最信任的两个近臣是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这两位本来都是小官,但为周宣帝当上太子出谋划策不少,所以周宣帝即位后立即重用。然而这两位当上大官后又什么事都不做,任由周宣帝乱搞,搞到现在他们却要做一件大事了——假传圣旨,由杨坚摄政。说实话,我很怀疑这两个汉人是杨坚早就安插在宣帝身边的卧底。
杨坚领政后没有着急,首先他要控制住周宣帝扶植的赵、陈、纯、代、腾五位年轻亲王,其中主要是赵王宇文招。当时北周与突厥和亲,杨坚选定赵王之女千金公主嫁给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以此为由召宇文招来京城嫁女。这种事宇文招也没什么好怀疑的,当然就来了,来了就被控制住了。这时杨坚才宣布周宣帝死讯,并以假黄钺、左大丞相摄政,并宣其余四王进京控制起来。假黄钺是皇帝把黄金装饰的御用仪仗借给出征的重臣用,可代行君权,后来演化成权臣篡权的标志。周宣帝已经把国政搞得一团糟,杨坚拨乱反正,很快使国家重回正轨,而且带头履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于是“天下悦之”。
不过,老百姓悦了忠于宇文氏的贵族就不悦了,相州总管尉迟迥率先起兵,很快反响强烈,其中包括杨忠的结义兄弟、周静帝岳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尉迟迥以儿子作人质,请南朝陈助兵,杨坚遣上柱国、陨国公韦孝宽率兵讨平,将尉迟迥传首阙下,司马消难逃往陈朝。毕王、雍州牧宇文贤联络京城五王,准备做掉杨坚,还没动手就被发现了。这种情况无需出兵,直接把毕王抓起来杀掉就行。但接下来对赵、陈等五王的处理体现出杨坚成熟的政治手腕,他没有简单粗暴地诛杀五王,反而给予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朝时可佩剑穿鞋,而且不用小步快跑)的特权,让他们安心。这五王逃出生天还受到此等优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爆发,对杨坚感激涕零,早忘了当初是为什么要反他。现在所有对杨坚还略有不满的人都已抚平,重要的是杨坚废除部族制,令所有赐鲜卑姓氏的汉人还汉姓,君臣穿汉服上朝。北周虽然有一些翻来覆去的汉化运动,但终究是鲜卑政权,杨坚本人是汉族,又力推汉化,得到汉族官民(重点是关陇汉族门阀)的热烈拥戴,威望日隆,篡位已成定局。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周静帝禅位于随王杨坚,即为隋文帝。按理新王朝应该叫随朝,但杨坚认为“随”字有个“辶”不吉利,新朝遂称“隋”,改元开皇。
很多人认为隋文帝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最轻松的一位,清人赵翼甚至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其实未必中肯,隋文帝确实没有遵循大多数开国皇帝马上打江山的惯例,但并不能说就很轻松。隋文帝祖上几代为将,在南北朝这个血腥乱世中打拼得相当艰苦,经过数代积累,才将一个公爵传给杨坚。杨坚袭爵后经受了各方猜忌、打压。他坚持走低调路线,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忍辱偷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过多年,才等到合适的时机上位。这不是明刀明枪的战争,但其实更加凶险!战场上的战争有时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杨坚的这场战争却历时数十年,容不得他犯下哪怕一次错误。
当然,杨氏能走到最后也有很多幸运因素,比如杨忠攀上独孤信、周武帝英年早逝、周宣帝下不了决心和他翻脸等,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宇文氏自相残杀太烈,削弱了宗室,而且杨坚作为汉人,得到了广大汉族官民的支持,才能重建汉族王朝。
不过仅仅重建隋朝还不够,现在还有两个重大任务必须去做好:
第一,重新完成中华帝国的统一,将太平盛世还给饱受乱世摧残的各族人民。
第二,构建一套适时的行政组织结构和公共管理体系,突破中华文明发展至汉晋的瓶颈,引领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阶段。
杨先生,整个中华民族都在翘首以待。
三省六部科举制
隋文帝的两大任务其实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改革组织结构是实现太平盛世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历史推进至隋朝,必须有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突破瓶颈,走向新的文明阶段。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中华帝国进入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后的第一套成熟的组织结构体系,历经秦、汉、魏、晋近六百年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走过了这一文明阶段。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有三:
第一,宰相权限太大,容易专权。三公九卿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形成国家领导层,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容、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形成部门领导层,再加上皇帝本人,形成1:3:9的架构,在李斯看来很合理。但丞相(大司徒)和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一个全权掌控政府,一个全权掌控军队,很容易形成专权。历代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