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煮酒话太宗-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续打赢两仗,晋出帝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他原本知道自己只比一坨屎好一点点,但具体好多少心里没数,这下知道好得还不是一点半点,高兴得不得了,从此将军国大事搁置一边,开始了放浪形骸的享乐人生。晋出帝在位期间,不仅是五代乱世,还有契丹南侵,又有旱蝗天灾,可以说是五代中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但晋出帝刚打了胜仗,必须得庆祝庆祝,于是大肆搜括民财,弄得怨声载道。晋出帝还深谙隋唐乱伦之道,唐太宗曾笑纳表叔隋炀帝之妻萧皇后,但也只接受了肉体,没敢给什么名分。晋出帝就要更进一步,正式将叔婶冯氏册为皇后!作者号称这本书里有人会把唐太宗比得自惭形秽,搞半天就是你呀!

但晋出帝显然小看了他的对手,耶律德光不是一拳两拳就可以打趴下的。开运三年(946),晋出帝得到情报,顽强的耶律德光又要来了。晋出帝哈哈大笑:“你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参加驼峰夕阳红老年骑游队的?算了,这次你别南侵了,我北侵你吧。”于是晋出帝点集大军北征,号称要收复他干爹卖掉的幽云十六州,甚至攻灭契丹帝国!

说真的,契丹这个对手跟历史上的异族情况有点不一样。前面的匈奴、突厥都只是些游牧部族联盟,契丹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帝国。契丹,也叫辽,完全是个比唐帝国更强大、规范的正规汉式帝国。耶律德光的正确称呼应该是辽太宗。而此时汉族正在堕落为无理想、无道德、无信任的三无产品。谁在此时接手政权,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像唐明宗那样韬光养晦,力争挺过五代十国这段艰难岁月,将中国社会平稳送入宋朝,而不是将国家民族推上危险的前线。但现在石大汉奸的侄儿却兴高采烈地要主动出击!只能说:“精神病人思维广,弱智儿童欢乐多。”

儿童遣杜重威率军北伐,心想老杜前两次都大败契丹,这次一定也能轻松剿灭,自己就不用操心了,在后方提前大肆庆祝自己成就了攻灭契丹帝国的旷世伟业。果然不久,晋出帝就收到了杜重威的惊喜——不是胜了,也不是败了——他叛变了。严格地说在五代有人叛变也算不上什么惊喜,更何况有了石敬瑭的先例,谁都想抱着契丹帝国的大腿,过过儿皇帝的瘾。契丹人脑筋也转过弯来,放弃了硬攻,许诺杜重威可为中原新的儿皇帝。杜重威接到这样优厚的收购条件,当然不会拒绝,立即率军杀回开封。

晋出帝感叹自己才华横溢,为何不生在汉唐盛世成就汉武唐宗那样的威名,却要生在五代受叛贼们的这种窝囊气。不过更悲惨的命运还在后面,契丹大军在新一代汉奸杜重威的带领下轻松打进开封,俘虏了晋出帝。晋出帝吓得直叫爷爷,耶律德光差点气晕过去:“还叫爷爷?你爷爷我就是恨你这龟孙子叫我爷爷,叫陛下!”不过这时再改口已经来不及了,耶律德光拒不接受投降,改封晋出帝为负义侯、光禄大夫,黄龙府居住。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是扶余、渤海等古国的故都,非常偏远苦寒,鲜有汉人足迹到过。后来契丹又改将晋出帝软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务农,他的女儿、妃子都被契丹高层强娶,从此生活更加凄苦。在被软禁近三十年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中原人民基本已摆脱五代梦魇,开始走进大宋盛世。六十岁的晋出帝孤身一人,孤独地停止了心跳。

后晋是五代中最耻辱的一代,晋出帝无德无能,却偏偏好高骛远,主动挑衅契丹帝国,不但没能收回汉奸干爹出卖的幽云十六州,更引契丹打进开封。如果不是后面这位刘英雄,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可就在此走向其他方向了。

这个太宗没智力

姓石的又闯祸了,契丹人又来了,汉族玩完了。是的,当时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但事实却非如此,有石敬瑭这个沙陀人跳出来抢着当汉奸,现在又有另一位沙陀人刘知远要跳出来当汉族的英雄。

契丹人进了开封,首先废黜了中国皇帝——姑且认为小石就是中国皇帝吧,然后耶律德光自己即中国皇帝位,再然后就要进行一项极具契丹特色的传统活动——打草谷,也就是军队向民间自由劫掠。对不起,这就不行了。之前中国已经有过两个沙陀人建立的王朝,但都没有实施民族分治政策,汉民也就接受了。但现在这个“辽朝”要搞契丹特色,那就不行了,汉族人民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契丹人滚出去。

按说无组织的民众搞点暴乱本不足惧,但后晋留守北边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兵至洛阳,宣称要断了契丹人的归路。契丹和匈奴、突厥不一样,游牧部族没有老巢这个概念,打到哪儿算哪儿,你要断我归路我正好不回去了。契丹帝国可不能这样,人家不是游牧部族,是定居民族,东南西北中五个京都建设得比你开封府还好,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要为你这片烂地以及你们这帮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汉族还是沙陀族的烂人丢了老巢就不划算了。再加上契丹人管理汉民的经验实在欠缺,几下就被搞得焦头烂额,耶律德光的身体又不合时宜地差了起来,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连滚带爬逃回东北去了。现在晋出帝被抓走了,契丹人又滚了,那么关键时刻赶走契丹人,避免中华帝国第一次被另一个文明帝国接管的大英雄刘知远当然就是接替皇位的不二人选了。

不错,这一次不是篡位的。

刘知远要当皇帝了,这时他才惊喜地发现自己姓刘,那这个朝代当然就可以叫汉朝了。刘知远驾崩后庙号高祖,他才是正宗的汉高祖,可惜后人总要把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称作汉高祖,一不小心把这位关键时刻拯救汉族还不忘光复汉朝的沙陀好汉给抹杀了。

汉高祖借中原汉民的民族情绪喷发而不是弑君篡位登上帝位,可谓深孚众望,那五代乱世能在他手中终结吗?按说可以。汉高祖登基后迅速收拢人心,重构军政,中原大地气象一新,希望真的就在前头!然后——五十四岁的汉高祖就死了。不过那个年代,五十五岁以上的寿星实属凤毛麟角,活到五十四岁也不算短,剩下的就留给你的太宗吧!

汉高祖本来有个不错的长子刘承训,任命为开封府尹,准备锻炼接班。可惜刘承训在后汉建立第二年突然病薨,据说汉高祖也是因为老年丧子的打击加重病情而死。这时只好紧急拉来十八岁的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刘承祐嗣位,史称后汉隐帝。

一直以来刘承训都是板上钉钉的接班人,汉隐帝从未动过非分之想,现在却突然坐上皇位,简直是梦幻般的开局!

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汉高祖一直将刘承训当接班人培养,临时上位的汉隐帝却一点根基都没有。汉高祖是赶走契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刘承祐小朋友,你算哪根葱?叔叔们跟着你老爹浴血奋战多年,每次打完仗,你老爹都会亲切地抹掉我们即将淌下战袍的鲜血,然后也会同样亲切地抹掉你即将流过嘴唇的鼻涕,你确定你真能当我们的领导?或者说你敢来当我们的领导?现在可是五代十国哟!

然而雄心勃勃的汉隐帝又岂会怕这些困难,他好歹有了皇帝的位置,也就有了树立威望的平台。

汉隐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大汉奸杜重威。此人跟后晋抢儿子当,引契丹入关。结果契丹爸爸连滚带爬地跑了,杜重威困守邺城许久,最终出降。不过汉高祖没有杀他,而是留给儿子来杀,让他首次树威成功。这是富二代用遗产,算不得真本事,接下来汉隐帝就要调兵讨伐杜重威的从犯李守贞。后晋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联络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据潼关自立为秦王。新皇帝刚上台他们就造反,很不给面子!汉隐帝连续派出大军讨伐李守贞,李守贞三人困守孤城,最终被枢密副使郭威讨平。紧接着郭威又率大军北指,大破前来进犯的契丹(辽)帝国。一时夷狄齐呼汉官威仪重昭洗!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汉隐帝率后汉度过了最危险的脆弱期,但老臣们似乎对他还不够尊重。那就要考虑削除一下某些人,也免得他们篡位。咦,好像还是没有脱离五代的老思路!

汉高祖临终前将汉隐帝托孤于苏逢吉、郭威、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几位重臣,其中苏逢吉在关键时刻拍板拥立汉隐帝,最受信任,另外几位就要差点。尤其是郭威,他本来在军中的威望就高,现在连续打赢几场重大战役,更是如日中天,似乎最有可能重演节度使篡位的老剧目。

郭威率军讨伐李守贞时,汉隐帝就开始了叔伯清洗活动,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被列为第一批次,以谋反罪捕杀。然后汉隐帝派亲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带密诏到郭威军中去捕杀他,另派人同样诛杀郭威的党羽王峻、王殷。按他的设想应该是郭崇等人到了郭威军中,伺机突然宣读密诏,就将他们捕杀。

你真是个有志气没智力的愤青!

且先不论率先挑起君臣暗战对不对,龙椅还没坐热就要同时搞掉这么多重臣,施工进度是不是太快了点?当年汉高祖秉承众望称帝,仍小心翼翼,先称帝,然后再改国号,过一年才改年号,谨慎得让人觉得好笑。汉隐帝却如此大开大阖,标准的愤青作风。最可笑的是,汉隐帝决定杀前几人还知道要将他们骗出来,在自己地盘上杀,现在大摇大摆地派人到郭威军中去杀他?

这郭崇根本就是从郭威的帐前小卒发育而来,汉隐帝怎么会选他去杀自己的恩帅?由于史书未详载内情,我们也不便猜测,姑且认为是汉隐帝成功诛杀前三人,信心爆棚了吧。郭崇接到密令,也不含糊,立即赶到郭威军中,将密诏请他过目。郭威吓出一身冷汗,不过作为一名成熟的中年人,他很快冷静下来。谋士魏仁浦给他出了个主意:对汉隐帝的密诏做细节处理,宣称不仅是要杀郭威,而是要将北镇所有武将统统杀掉!那就恭喜了,本来后汉有结束乱世的趋势,让很多野心家深感失望,现在汉隐帝又将机会奉上,岂有不抓住造反的道理。

不过让他们意外的是,郭威真的是个忠臣,他真的希望五代模式不再重演。郭威泪流满面道:“我是忠臣,不想造反!我宁愿被砍了也不做篡臣哪!”但你是忠臣,凭什么让大家都当忠臣?武夫们一阵鼓噪:“刀都架脖子上了,你还要当忠臣?不是我们要反,是小皇帝逼我们反(然后我们才来逼你反)!”最后郭威禁不住要挟,只好勉强答应,并约定好:“这次我们不是去造反,皇上要杀我们是中了奸人诡计,我们是去清君侧,除掉皇上身边的奸邪。”

这话具体怎么说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造反完你当皇帝,我官升一级(以后有机会我再造你的反)。五代十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去造反。

接下来的事就不复杂了,郭威的北镇军本就是后汉最精锐的部队,以此攻打其他部队实属不难。何况大家都对愤青不满,踊跃加入造反队伍。郭威军只用三天就从邺郡打到了开封城北的濮阳,确切地说是走,一路上根本就没打,所有人都直接投降。这时汉隐帝才得到郭威没死而且造反的消息。开封的人大多认为郭威带的是精锐部队,比城内守军强得多,不宜硬碰,只能坚守城池,以待援军。皇太后李氏则告诉汉隐帝,两人毕竟是舅侄,郭威也是被他逼反,如果能赦罪没准就不反了,此时先下一道诏书试下反应,决不能轻言开战。

这些建议都很合理,连汉隐帝这位愤青都考虑冷静一下,可惜关键时刻一位更愤怒的青年出现了,此人便是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慕容一看就是鲜卑慕容氏——如果这样认为您就上当了。这家伙跟鲜卑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汉高祖同母异父的亲弟弟,一个完全汉化的沙陀人。此人最初姓什么已不可考,史料只记载曾冒姓阎,因为长得黑,人称阎昆仑,后来觉得慕容这个姓氏很拉风,便取名慕容彦超。慕容彦超率军勤王,自信地说:“在我眼里,北军不过是蠛蠓小虫!”汉隐帝被他高度乐观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决定整军出战。为示坚决镇压不留后路的决心,慕容彦超建议汉隐帝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属统统诛杀!李太后还反复提醒汉隐帝,就算派兵出战,也要由大将率领,自己不可轻出。但这帮人的信心已经被慕容将军调动到了顶点,汉隐帝岂愿放过这样热血尚武的大场面?李太后提醒汉隐帝身边的亲将聂文进要小心谨慎,聂文进却说:“有我在,就算一百个郭威也能擒来!”慕容彦超更宣称:“来日陛下有空,就来看我打仗。其实我也不需要打,吼几声他们就跑了。”汉隐帝被这种胜利的前景陶醉得无以复加,坚决要亲自率军出城应战。

连你妈的话都不信,要去信这种姓氏改着玩儿的人,而且还这么破釜沉舟。当然,我不是小看二位的英雄气概,更不是觉得二位幼稚,只是在贵叔侄愤而怒放的青春气息面前,我为自己未老先衰的心态深感惭愧。战斗过程正如大家预料的那样,慕容彦超自信满满地率先向郭威发起猛攻,然后刚刚死了全家的郭威饱含悲愤地痛打了他,接着他抛下侄儿自顾逃回兖州。汉隐帝打完败仗才明白老娘的真知灼见,遗憾的是守城的开封尹刘益已经投降郭威,不让他重回妈妈怀抱,无奈汉隐帝只带了苏逢吉等数十人逃到野外。

汉隐帝带着这几十号人躲在荒郊村舍中,随时面临被郭威搜到的危险,如惊弓之鸟。果然,不多时,一支军马扑向了他们的藏身之处。汉隐帝最亲信的亲随飞龙使郭允明负责保驾,此刻形势危急,他立即开动脑筋,心想郭威已经赢了,不如杀了汉隐帝去向他请功。正当郭允明提着汉隐帝的脑袋笑呵呵地对来人说:“弟兄们,咱们早就跟随郭大人才是王道的问题达成共识,我已经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帝。其实,我是卧底。”说完定睛一看,来的不是郭威,是汉隐帝的亲兵来救驾!这可弄巧成拙了,但话可以圆,汉隐帝的小脑袋接不回去了。郭允明也只好认栽,横刀自刎。不过据史家猜测,很可能是郭威为了隐瞒弑君罪行,栽赃于郭允明,反正死无对证。

至于郭威那边,他的大军进驻开封,自然要兑现给武夫们的承诺,让他们在开封撒开了爽抢几天。许多公卿大夫莫名其妙地被乱兵无差别击杀,将已经坠入地狱的中国贵族又打下去了一层。好不容易这帮人杀够抢够了,但郭威稍微有点让他们失望——他确实是忠臣,真的不想篡位,打算做后汉的伊尹、霍光,以枢密使摄政,并通知汉隐帝的堂弟武宁节度使刘赟前来继位。这事儿对那帮拥立他的武夫来说稍微有点麻烦。按他们的设想,第一步逼郭威造反,杀进开封烧杀抢掠,这已经实现了;第二步郭威篡位称帝,大家凭拥立之功尽享荣华富贵;第三步找机会再把郭威这一朝篡了。如果还有第四步的话就是拥立我的人再篡我那一朝,不过此事来日方长,现在走到第二步就卡壳了,这可不行。

此时刘赟正火速赶来继位,突然又传来辽人入侵的军报,于是郭忠臣又点齐他的兵马北上抗敌。大军走到澶州(今河南濮阳)黄河渡口,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兵变,全体官兵围定郭威,一致要求他做皇帝。郭威被吓得半死,连忙躲回屋里。但官兵们像攻城一样翻过院墙,把郭威架出来,在野地里强行举行了登基仪式。人山人海中,有人扯了一面黄龙旗裹在郭威身上,以示黄袍加身,这就算当了皇帝了。由于人实在太多、太吵,郭威昏厥过去了好几次。最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