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呵呵的离开了王旁的行帐。
他刚走,韩德容就忍不住问道:“王侍郎,刚刚为什么良人总管说,高丽使者听说借兵三万会脸色发白啊?你们都笑什么啊?”
王旁呵呵笑着说到:“你没去过高丽,你不知道:高丽不过是个半岛,面积大概二十二万平方公里,西汉卢绾叛乱后,燕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半岛北部,定都王险城(今平壤)。”
“二十二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意思?”张平挠着头问道。
王旁一笑“这么说吧,整个高丽的领土,也就是咱们大宋的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加在一起这么大。”
韩德容一听就笑起来:“哈哈,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咱们宋国派两个知府就给他灭了。”
王旁点点头:“别说支持三万兵力的粮草,就是这三万兵如果真的都是渤海军的精兵强将,这么一路过去,就踏平了高丽国了。你说他不害怕吗?”
张平撇撇嘴:“嘿,要我说,咱干脆打倭奴的时候顺便把高丽也捎着算了。”
王旁摇摇头:“那可不行,第一那咱们做的就是乘人之危的事了,第二,就是捎上高丽,无非是帮助了辽国增加了实力。给他人做嫁衣的事,咱可不干。”
张平挑起大拇哥:“还是公子看的远,您这么说就跟您去过高丽似的,不知道那倭奴国有多大?为何他总兵犯高丽呢?”
王旁不屑的说道:“倭奴面积更小,还没高丽大呢,原来我不是画了一张图吗?倭奴国是岛国,最早是海上的流寇聚集起来,倭奴总想登陆到内陆,可惜他们这梦做了几千年都没实现。”
王旁本来想说:倭奴国属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由于两个板块挤压所以会经常发生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自然就多。所以倭奴国的人总想在内陆上争取一席之地,可他还是忍住了,这话要是说出来,要解释的更多了,什么地壳板块,什么火山地震。
虽然没说那么详细,不过三言两语也足够张平和韩德容佩服,韩德容由衷的说道:“难怪辽国人称呼王侍郎是仙人,您可知道的真多,而且还不是书上的那些。”
王旁无心听他们奉承,现在还没到战场之上,一些事要真正到了战场之上,他才能根据遇到的具体情况再具体制定策略。他琢磨着宋国的那个杨门之后怎么还没到,现在只等此人到了,再见过高丽使者,调集辽国兵马,就可以亲临高丽去修理倭奴。
对于倭奴国,王旁很清楚,如果不从意志上彻底打败他们,他们还会兴风作lang。这场战争绝对不能手软。
王旁找出那张图纸,标出登州的位置,又画出女真部落的位置,看着高丽的罗洲、晋州和东京三点一线连成的防御线,一副对倭的作战图在王旁心里展开。
眼看天色渐暗,大帐掌起了灯,一名兵丁进来禀报:“有位自称姓瓦的公子,求见王侍郎。”
姓杨的没等来,等来一位姓瓦的。王旁听这个姓有点奇怪,想想自己并不认识姓瓦的人,说了声请,一会便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这人身材不高皮肤偏黑,见到王旁抱拳拱手说到:“在下瓦壮,参见王侍郎。”
王旁见此人宋国人打扮,请他入座问道:“兄台可是从宋国而来,不知道来找我有何贵干?”
瓦壮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说到:“在下是侬侍郎的手下,受侬侍郎之托,特来给王侍郎送信。”王旁听侬侍郎,立刻想起侬继风。侬继风在广南,不远万里给自己送信,难道有什么急事?
王旁听罢急忙拆开信件,信件正是侬继风所写,原来这信早在一月之前就已经发出,当时王旁出使高丽的事,侬继风刚刚知道,得知朝廷不发兵,侬继风感念王旁救命之恩,上请朝廷发兵助王旁,竟不想朝廷本着让侬继风自生自灭的心态,批了个准奏。并让侬继风自己解决兵力粮草之事,本以为侬继风就此罢休,没想到侬继风够仗义,调集三千兵丁,组织了一只广南舰队。侬继风亲自带兵支援王旁,拟定八月初抵达琉球群岛,等待王旁发命。
好啊!宋英宗赵曙,你不发兵,天意助我!如今能集齐四路大兵,我王旁肯定要踏平倭奴国了!丫的小曰本,等着爷来灭你吧!。
第一百八十九章 杨家将后代
侬继风来的太好了,几年前王旁龙湖剿匪后,王旁请求仁宗皇上赦免了侬继风,并加封侬继风官职,仍让他驻守广南抵抗交趾。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侬继风知王旁有难,知恩图报发兵相助王旁。
瓦壮的眼睛紧盯着王旁,等候王旁发号指令。王旁看了送信的瓦壮,小伙子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很精明干练:“好!你传信给侬侍郎,定于八月十五之后,请他的舰队集结倭奴国的九州岛以南。”
瓦壮答应了一声好,但是不离去,而是站在大帐之中拱手说到:“请王侍郎将此命写在纸条之上,我所带侬侍郎养的飞鸽可认的侬侍郎的舰船。”
这到是啊,如果没有飞鸽传书,茫茫大海让这个瓦壮怎么去报信。这打仗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尤其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时候,四路发兵的时间上还需精密测算。
王旁写好纸条,瓦壮拿了出去,过了不一会瓦壮便回到帐中:“启禀王侍郎,事情已经办好。”
王旁点点头,刚要继续安排,见瓦壮仍然在帐中站立,并且自觉的站到了韩德容身边。这是什么状况?王旁不禁纳闷:“瓦壮,你已经办好了差事,可以回去啦。”
让王旁没想到的是,瓦壮反而翻着眼睛奇怪的问:“王侍郎让我回哪里去?”
嘿,这话问的,难道不是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韩德容看看瓦壮一脸茫然的样子说道:“你可以回家去了啊,还愣在这里干什么?”
瓦壮这才回过神来,他讪笑道:“您看,我忘了说了,我是侬侍郎的部下,侬侍郎带兵攻打倭奴国,我怎么可以回家呢?!我想跟着王侍郎一起攻打倭奴国,这样攻打倭奴国的时候,就可以和侬侍郎会合了。”
王旁一听笑了笑,自己刚没想到这一点。多一个人正好多一个帮手,王旁吩咐韩德容去安置瓦壮的住处,韩德容带着瓦壮出去。他们刚走,折克隽便领着一个人回来了。
此人年纪和折克隽差不多,也是三十岁上下,银盔银甲外罩绛色战袍,一副威风凛凛的武将装束。折克隽将此人领进大帐高兴的向王旁说道:“王侍郎,您等的人到了。”
王旁急忙起身相迎,互相抱过姓名王旁才知道,来的人是京东东路的刺史杨士瀚。王旁与杨士瀚二人一见如故,这两个人官职相同,一文一武。
杨士瀚早就听说了王旁,只是他官荫刺史,杨家将时代镇守边关,一直无缘与王旁相见。即使有一两次赴京城,偏巧王旁也不在京城。
王旁对杨士瀚更是早有倾慕,这倾慕并非穿越到宋朝才有的。早在他没穿越之前,他就非常着迷杨家将的故事,其中关于杨士瀚的奉旨扫北,也是王旁最喜欢的杨家将后人故事中的一段。
杨士瀚是杨家将第九代传人,曾化名花昆,父亲太平王杨怀玉,母亲花玉梅,祖父杨文广,曾祖父杨宗保,高祖父杨延昭。这故事从由“杨士瀚奉旨扫北”起,到“讨降书番王归顺”止,讲的是宋神宗时,北方泥雷国等十八国联合反宋,铁雷率二十万大军进攻中原。太平王杨怀玉与太子慈云奉旨出征,不料被困在泥雷城中,大将魏化回城搬兵,皇上命杨怀玉三子、震北侯杨士瀚带兵扫北。引出了杨士亮黑水国招亲,杨士瀚大弯国巧遇四弟杨士鹏,卖宝剑西番招驸马,得宝幡火烧铁雷,杨怀玉、孟九环夫妻重逢等情节。杨家将历尽曲折,得胜还朝。
有时候王旁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你说宋朝开始,都说宋朝的统治是重文轻武的时代,可偏偏历史故事中宋朝的武将名人一点都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武将像在乱世之中一样可以成就霸业。
这难道真的仅仅是皇上的意愿吗?像王旁身在的北宋,科技发展,文化璀璨,难道百姓愿意看武将称霸一方吗?所以排除后世人指责北宋武力贫弱的外,真正社会舆论所向往的,无非也是像狄青这样的忍辱,杨家,折家,岳飞乃至仲家将这样的忠心耿耿的世代忠臣。无论是抵御西夏还是抗击北辽,宋朝名将无数,所以,很多事都是相对事情所导致。
写到此不由得想起校长《国士无双》评论区的一段话,不带色彩,不讴歌,不践踏,这样的写作有多少人理解呢?而争宋要说的则是王旁回到宋朝,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看宋朝故事的发展演变。任何事都不是孤立的,历史也一样。
杨士瀚这个现在还没出世留名前未来的震北侯,现在亲自来见王旁,与王旁秘密定下代表大宋的助高丽驱倭奴的作战计划。王旁命焦德友,武龄跟随杨士瀚去准备于八月初抵达高丽东京附近海域,杨士瀚不无遗憾的说道:“虽然三千海军已是我大部兵力,但是指着这三千海军漂洋过海去助高丽,只怕还是少了点。”
几个人的眼前,摊开一副地图,王旁指着着地图信心满满的说到:“咱们不只三千,过了八月十五,就会有两股兵力,分别向倭奴国的最北北海道岛和最南面的九州岛突击,这么长的做站线倭奴国肯定是措手不及的。”
杨士瀚点头说到:“如果按照王侍郎的计划,倭奴国两面挨打肯定是顾此失彼。不过王侍郎为什么安排我们在此之前集结在高丽东京附近。”
王旁指着高丽地图沿着高丽沿海与倭奴国相交的海峡说道:“你们看这里,倭奴国是从高丽的东京登陆高丽,他们的船只都会集中在这海域,而且从高丽的晋州到罗州,都是小道暗礁较多,不适宜部队停靠。所以,在高丽的倭奴想回逃毕竟经过高丽东京这片海域。”
武龄看看王旁:“公子,有我们三千精兵在这截堵,他们肯定过不去。”
王旁摇摇头:“我想的是,咱们不损失一船一兵,不放一“拍”石炮,留下精力转身攻打广岛!”
众人奇怪的看看王旁,杨士瀚忍不住问道:“王侍郎,这舰队靠的就是冲撞,石炮攻击,越船厮杀,不去硬拼仗怎么打?”
王旁反复的想着自己的计划,如果古代海上作战真想杨士瀚说的那样,那么他的计划绝对可行。他望着杨士瀚问道:“现在发兵能有多少战船?”
杨士瀚算了一下回道:“加上运送粮草的船,有八十艘,能作战的船有二十艘!其中大型战船有十艘!”
王旁果断的说到:“不够,再造二十艘!”
八十艘,已经是铺了密密麻麻一大片海面,气势上就能镇住倭奴。这还不够吗?王旁的话让众人一愣。杨士瀚摇摇头:“王侍郎,再造二十艘咱们没有那么多兵力,如果战船兵力分散那样没法打仗,况且时间也来不及啊。”
王旁看看焦德友:“那二十艘不用兵,而且时间来得及!”
焦德友也摇头:“兄弟,你别看我,一个月多月时间别说二十艘了,五艘我都赶不出来!”
王旁哈哈大笑,凑在焦德友耳边说了几句话,然后放开声音问道:“这么弄,大哥赶的出来吗?”
焦德友眯着眼睛听着,听完呵呵笑着:“这个我得试试,不过应该问题不太大,有十几天就做出来了。”
看着焦德友和王旁的坏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的人,不禁嘀咕。十几天做出二十艘船,王侍郎该不会用纸糊战船吧。
王旁看看杨士瀚问道:“杨公,我的人如果能赶出这二十艘船,你可否将敌人引到这船上?”
杨士瀚见王旁信心十足的样子,还真有点不服气,他早听说王旁足智多谋,这么年纪轻轻在朝中做了几件漂亮事。自己也是名门之后,此次配合王旁作战,绝对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自己,王旁所说的这话多少有点较量的意思,杨士瀚挺胸说到:“既然王侍郎这么大把握,那我杨某也不会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我就多带二十艘船出发,看我怎么把那倭奴引上船!”
“好!一言为定!”王旁爽快的答道。
军命在身,当晚杨士瀚带着焦德友武龄匆匆赶回登州去筹备。二人约好凯旋之时回宋国好好畅饮相谈。
现在王旁的身边就剩下,折克隽,张平和韩德容,还有那个等着跟王旁杀到倭奴国,和侬继风会和的瓦壮。明日见耶律洪基设宴款待自己和高丽使者,王旁琢磨过了明天自己也差不多该离开辽国了,心里即忐忑又期待,同时还惦记着吏部审理耶律宗元父子的事,不知道契嵩有没有问出来那镇寺宝的所在。
晚饭的时候,王旁叫上折克隽几个人一同用餐,他听着张平和瓦壮搭话,才知道侬继枫之所以底气十足,是因为他收复了夷州。
“夷州在哪里啊?”张平向瓦壮问道。
瓦壮回答张平说道:“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的地方。”瓦壮说的平静,王旁听的却心情澎湃:夷州,不就是曾经叫过琉球的后来叫台湾那个地方吗?在大宋,它叫夷州!
第一百九十章 麻秆打狼事
瓦壮跟着王旁面前一两日鞍前马后来回跑,王旁问明才知道,这小伙儿刚满十八岁。虽然长得有点老气但是,眼神也活做事也机灵。相处一两天下来,王旁对这小伙子印象还不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王旁总觉得这孩子哪有点不对劲。似乎总有些心事,常常眉头紧缩。
毕竟瓦壮不是王旁的侍卫,王旁不便问的太多,而且现在王旁也的确没有时间。转天一大早宫人耶律良人便来接王旁去见耶律洪基了。耶律洪基并未在捺钵,从太子山回来以后,耶律洪基就到了中京大定府城内的皇城去了。
一路上耶律良人成了王旁的向导,他指着途经的大辽塔对王旁说道:“王侍郎回来的时候,咱们一起去拜望下契嵩长老。”
从辽国中京大定府的外城南门朱夏门进入大定府城内,便可见一座布局酷似北宋的都城汴京的府城呈现面前,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内城南门阳德门。这条大道宽有二三十丈,大道的两边殿堂庙宇鳞次栉比,手工作坊、商贾街市位于其中,城中一片繁华景象。
过阳德门继续向北,便是中京之内的核心的辽国中京的皇城,辽中京是辽国历史上的重镇,它是仅次于上京的重要陪都,辽中京大定府虽然不是辽国的首都,但由于其建于辽中期,国力强盛,又赶上了百余年的辽宋结盟和好时期,都城建的比首都上京还要好,还要大。
王旁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大定府府城,但这次感受不同。时间过的真快,刚刚来辽国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但是眼下很快就会发兵去高丽,这时候的心情自然与刚刚到辽国的时候不同。
耶律良人将王旁带入皇宫内城,辽国皇上耶律洪基已经在御花园摆下酒宴,王旁见来赴宴的人除了高丽使者李恩泽,还有这次奉命出征的耶律阿思,以及南院林牙辛赞。另外自然还有平叛有功的萧英大王,耶律仁先宰相。
辽国皇上耶律洪基与萧观音皇后,端坐在正座毛毡之上,耶律洪基的下垂手空着一个位置,耶律洪基见王旁走进大殿,笑着招呼到:“王仙人,就等你了,快快入座。”说着指着那个空着的位置。
这可不是一般的待如上宾,连辽国的宰相和大王都被排在居于王旁后面的位置。王旁赶忙谢过辽皇,遵命坐在那里。
一阵鼓乐歌舞之后,众人面前的酒菜都已经摆好,耶律洪基向李恩泽说道:“李大使此次奉命求援,如今成功请到了王仙人相助,又有我辽国的三万渤海军出兵,驱逐倭奴国可无忧了。”
李恩泽强撑着笑脸,口中称谢。耶律洪基看他那勉强的表情,稍有不满的问道:“怎么,难道李大使还不满意此行收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